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4)
2023(15653)
2022(12888)
2021(12152)
2020(10047)
2019(22828)
2018(22611)
2017(43017)
2016(23117)
2015(26349)
2014(26166)
2013(25447)
2012(23147)
2011(20683)
2010(20444)
2009(19087)
2008(18524)
2007(16232)
2006(14166)
2005(12922)
作者
(64081)
(53913)
(53429)
(50961)
(34154)
(25431)
(24201)
(20931)
(20556)
(18840)
(18290)
(18230)
(16918)
(16849)
(16789)
(16579)
(16094)
(15526)
(15475)
(15295)
(13259)
(12871)
(12804)
(12225)
(12066)
(12035)
(11671)
(11632)
(10638)
(10502)
学科
(98113)
经济(97982)
管理(71015)
(63435)
(52349)
企业(52349)
方法(43314)
数学(38262)
数学方法(37740)
中国(30538)
(26000)
(25706)
(22262)
业经(21315)
(18444)
贸易(18431)
(18022)
(17528)
地方(17208)
农业(16500)
(16163)
银行(16143)
(15976)
(15762)
财务(15694)
环境(15663)
财务管理(15655)
(15410)
(15214)
金融(15211)
机构
大学(330399)
学院(326473)
(141277)
经济(138527)
管理(126687)
研究(111371)
理学(109277)
理学院(108095)
管理学(106173)
管理学院(105570)
中国(86479)
(70257)
(65580)
科学(64827)
(53587)
财经(52262)
中心(51605)
(48534)
研究所(48434)
(47800)
(47120)
业大(45244)
经济学(45048)
北京(43987)
(41759)
师范(41340)
(40778)
经济学院(40496)
财经大学(39109)
农业(37843)
基金
项目(222093)
科学(177846)
基金(166360)
研究(162140)
(144644)
国家(143522)
科学基金(124801)
社会(107420)
社会科(102020)
社会科学(102000)
基金项目(87293)
(82693)
自然(79590)
自然科(77855)
自然科学(77835)
自然科学基金(76421)
教育(74668)
(70680)
资助(67632)
编号(63272)
成果(51104)
(50766)
重点(49993)
(46900)
国家社会(46335)
(46029)
(44757)
教育部(44353)
创新(43350)
课题(43326)
期刊
(151789)
经济(151789)
研究(98438)
中国(64789)
(51725)
管理(48887)
学报(48028)
科学(46569)
(44453)
大学(38467)
学学(36172)
教育(32054)
(30271)
金融(30271)
农业(30244)
技术(29436)
财经(26609)
经济研究(24744)
(23031)
业经(22379)
问题(21497)
(17602)
(16507)
世界(15911)
技术经济(15857)
统计(15545)
国际(15518)
(15304)
现代(14806)
理论(14756)
共检索到486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勃  雷家骕  
中国已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与之相伴随的是大量的能源需求。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能源需求与面临的能源制约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讨论了城市化与能源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基于灰色系统Verhulst模型预测了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避免了基于钱纳里模型预测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缺陷。并通过检验城市化水平与能源需求之间的协整关系,得到了二者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从而预测了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结合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目标中关于降低能源消耗的要求,指出了中国节能降耗任务的艰巨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毅  
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中国正面临城市建设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出现新景观与新热点。超大城市群及区域中心城市涌现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火车头,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结构转型的前提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路径。已纳入"十一五"计划和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中国城市化滞后特点是,起步晚,规模小,基础设施质量差,功能与竞争力弱,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来潜力大;大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首位度高;"后来居上"与"后发劣势"并存,整体处于城市初级化水平,现阶段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对策是把握人口增长与区域差异双重压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城市化指标,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素琴  
"十二五"时期,中国新一波城市化浪潮已经变得不可避免。该文从社会阶层视角分析,认为由于中国存在消化准城市化人口的压力、现存产业结构不合理固化农民工进城的职业与职位、社会断裂阻挡农民工的垂直流动等因素,使得新一轮城市化推进面临一定的阻力。要实现以农民的城市化拉动消费,改变"土地的城市化,而非农民的边沿化"状态,必须加快农民市民化的速度,缩小农民阶层规模;激活初始阶段的"普适化"效应,扭转突破阶层边界因素的力量;弱化职位对农民阶层的限制;强化政府执行收入再分配职能提供突破阶层边界的条件,才能推进城市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成金华  陈军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区域能源消费和主要能源产品的消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形成的内在动因在于城市化进程所依赖的人力资本存量、技术创新优势、产业结构水平以及市场化水平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递减分布。科学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基本规律,对促进城市化进程与能源消费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学英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环境系统产生了影响,如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25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1990~2005年的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数据和城市气温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和分析,定量揭示了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对于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定量分析了各种城市化因子对于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明  张凤荣  肖茜文  
利用灰关联理论分析低碳能源的供需关系,通过构建GM(1,1)模型对中国低碳能源的供需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运用BP神经网络对低碳能源的需求量进行进一步的对比预测。研究表明,水电的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核电,可再生能源的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关系相对较弱;核电和水电的供需影响因子构建的GM(1,1)模型与可再生能源相比较为稳定,BP神经网络的预测值要略低于灰色系统的预测值;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将呈现增长的趋势,核电的消费量要略高于其生产量,这种局面将在2025年得到扭转,水电的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明  张凤荣  肖茜文  
利用灰关联理论分析低碳能源的供需关系,通过构建GM(1,1)模型对中国低碳能源的供需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运用BP神经网络对低碳能源的需求量进行进一步的对比预测。研究表明,水电的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核电,可再生能源的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关系相对较弱;核电和水电的供需影响因子构建的GM(1,1)模型与可再生能源相比较为稳定,BP神经网络的预测值要略低于灰色系统的预测值;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将呈现增长的趋势,核电的消费量要略高于其生产量,这种局面将在2025年得到扭转,水电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稳定、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将高于其生产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差距会扩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嵇欣  
低端经济具有低劳动力成本、低收益、低环境成本的特点,在范畴上包括非正规经济与地下经济的部分内容。在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由于有庞大的低端需求,低端经济将会在我国长期存在。但由于低端经济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要从扶持非正规经济、打击地下经济、鼓励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在政策、制度上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敏  
城市是服务业聚集发展的空间环境,也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1)农村城市化模式的聚集效应较差,不能带动服务业的发展。(2)控制大城市发展的城市发展道路有悖于生产性服务大城市聚集的发展规律,抑制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空间。(3)政府主导型城市化间接抑制了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曹雪琴  
土地短缺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而城市化却是解决耕地短缺的重要途径。因此 ,政府必须制定适宜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及合适的城市化目标 ,采取相应的土地制约下的城市化发展对策 ,推进城市化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进社  洪丽璇  蔡建明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有什么特征?论文首先在生产与生活能源消费之间进行区别,然后在吸收结构分解法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单易行的能源分解方法,对1985~2006年间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和时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近20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生产能源消费始终占据支配地位,但生活能源消费已经加快;在全国范围上讲,从长期看,产业结构调整没有起到减少能源消费的作用,反而向着增加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费处于重要的规模扩张阶段,技术进步一直是能源消费量减少的关键因素;中国的节能潜力巨大,不仅仅在技术领域,而且存在于产业结构中;从各产业能源消费上看,节能应是全面的,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馨  牛叔文  赵春升  胡莉莉  
中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费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通过生活方式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间接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研究了城乡居民家庭两部分能源消费的结构和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应的碳排放。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都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逐年增加而间接能耗下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一个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会增加能源消费量1085.26千克标煤。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结构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从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生存型消费转为发展型消费。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也在逐年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达到8535.04万吨和56678.76万吨,农村分别为6883.41万吨和8117.94万吨。在这种形式下,应当引导居民逐步向低碳的生活模式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慧  陈锦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此外,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邓学璟  甘绍   
城市住房发展与灰色系统邓学璟,甘绍一、灰色系统的概念灰色系统是指有信息不完全或不确知现象的系统、这类系统在客观世界尤其是社会经济领域里广为存在。例如,有很多抽象系统没有物理原型,系统的作用机制不太清楚,系统的边界关系、状态、结构等难以精确描述,以致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进  张羽  余江  于雪莹  张启荟  
对城市水污染的驱动力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水污染控制的效率。本文将关联分析与预测模型相结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人口、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人口、产业结构等各要素对城市水污染的影响程度,并对各要素进行筛选,建立了GM(1,1)模型及GM(1,n)模型,对城市水污染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并进而提出了控制昆明市水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