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81)
2023(22530)
2022(19255)
2021(17963)
2020(15228)
2019(34549)
2018(34180)
2017(64349)
2016(35197)
2015(39632)
2014(38844)
2013(38410)
2012(35494)
2011(31921)
2010(31980)
2009(29632)
2008(29509)
2007(25946)
2006(22881)
2005(20393)
作者
(102966)
(85634)
(85159)
(80949)
(54620)
(41129)
(38530)
(33485)
(32450)
(30575)
(29040)
(28886)
(27302)
(27181)
(26372)
(26370)
(25535)
(25407)
(24698)
(24669)
(21290)
(21118)
(21037)
(19587)
(19210)
(19111)
(19069)
(18997)
(17221)
(16876)
学科
(142384)
经济(142228)
(113723)
管理(108594)
(99116)
企业(99116)
方法(63376)
数学(52001)
数学方法(51298)
(41594)
(40305)
业经(39522)
中国(39140)
(30186)
(28780)
农业(28415)
地方(27444)
(27124)
财务(27039)
财务管理(26997)
技术(26748)
理论(26301)
(26250)
贸易(26231)
企业财务(25562)
(25490)
(23922)
(23439)
银行(23363)
(22303)
机构
学院(499307)
大学(498594)
(199533)
管理(195348)
经济(195318)
理学(167882)
研究(167521)
理学院(166002)
管理学(162992)
管理学院(162086)
中国(128908)
(107445)
科学(105133)
(93820)
(87918)
(84697)
业大(77350)
研究所(76995)
中心(76982)
(74969)
财经(74548)
农业(69251)
(67775)
北京(67709)
(64212)
师范(63464)
(61143)
(60357)
经济学(59817)
财经大学(55222)
基金
项目(336878)
科学(263897)
基金(243281)
研究(242448)
(214277)
国家(212458)
科学基金(181744)
社会(152040)
社会科(144030)
社会科学(143994)
(132233)
基金项目(128688)
自然(119577)
自然科(116799)
自然科学(116765)
自然科学基金(114687)
(111522)
教育(111082)
资助(99835)
编号(98355)
成果(78909)
重点(76218)
(73030)
(72404)
(72026)
课题(67742)
创新(66868)
科研(64641)
国家社会(62758)
大学(62179)
期刊
(220597)
经济(220597)
研究(145486)
中国(97993)
学报(83223)
(79340)
管理(76328)
科学(75134)
(74326)
大学(62854)
学学(59273)
农业(54456)
教育(54268)
技术(46398)
(44331)
金融(44331)
业经(37441)
财经(36792)
经济研究(35040)
(31768)
(31200)
问题(29086)
技术经济(26010)
图书(25112)
科技(25063)
(24386)
理论(23328)
现代(23079)
(23061)
商业(22656)
共检索到746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武威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考察行业特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1)在构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我国2006~2008年高技术产业数据,应用整体性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2)应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我国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排序;(3)应用GM(0,N)模型量化分析了行业特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密集度、技术密集度、行业开放程度、外资企业规模比重等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显著,而国有企业规模比重、市场集中度、本土企业消化吸收能力等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森  刘胥  
一个国家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整体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拥有领先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文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中14个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较弱,在创新过程中存在R&D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增强国家支持力度、增加R&D经费投入等改进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丽琴  卢进勇  马锦忠  
目前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通过对1996~2008年的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过程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了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结果表明FDI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力资本在产品开发阶段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产品应用阶段起到了阻碍作用;研发支出在产品开发阶段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应用阶段入世前后表现有所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春  李海超  
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根据经典物理力学理论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三维动态模型,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思维出发,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的生命周期3个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模型进行维度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过程在空间内形成类似于"S"型的曲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鹏  刘兰风  魏峰  张治栋  
文章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大方面提出了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总体规模、相对产出和相对投入为主要成分,揭示了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类别判断与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娜  林军  
传统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由于无法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从而导致测评结果不真实。采用二者相结合的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创新投入规模不足是制约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瓶颈;政府支持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利于创新资源冗余减少,而市场开放度可显著促进创新效率提升,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减少人力投入冗余,对财力、物力投入冗余的减少有负向促进作用。进一步按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将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最后,就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军  邱兆林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FDI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区别。采用2005—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和自主研发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研发支出和企业研发支出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都不显著,研发资本支出的利用效率较低。提高内资企业研发资本利用效率和研发人员素质有利于增强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宋志龙  
为了解决多方法评价结论的非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ini准则的客观组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按照每种评价方法的评价值所提供的信息纯度对每种评价方法赋予相应的权重,信息纯度越大,则相应地赋予越大的权重,然后按照赋予的权重进行客观组合评价。并以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为例,验证了Gini准则客观组合评价方法的可操作和相对有效性。基于Gini准则的客观组合评价方法为解决多方法评价结论的非一致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是组合评价方法研究的有益补充。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欧光军  雷霖  杨青  王龙  
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生态整合的假设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以及层次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验证修改模型得出最终的生态整合路径模型,并根据整合路径模型提出了提升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的合理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高技术产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就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本文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后针对这些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俞立平  孙建红  
本文构建了创新速度的作用机制框架,包括线性机制和非线性机制。线性机制是指创新速度通过竞争优势、树立品牌、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等效应有效地促进创新成果。非线性机制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适度速度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贡献显著,弹性系数为0.344。创新成果越高,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越大。中等创新速度时,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最大。企业研发经费的弹性系数最大,政府科技投入以及研发人员的绩效总体不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俞立平  孙建红  
本文构建了创新速度的作用机制框架,包括线性机制和非线性机制。线性机制是指创新速度通过竞争优势、树立品牌、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等效应有效地促进创新成果。非线性机制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适度速度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贡献显著,弹性系数为0.344。创新成果越高,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越大。中等创新速度时,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最大。企业研发经费的弹性系数最大,政府科技投入以及研发人员的绩效总体不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俞立平  李守伟  刘骏  
为了研究中国高技术企业在创新中协同创新动力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了协同创新深度的概念,从宏观文化背景、知识产权保护、交易成本、政府公共政策以及微观利润水平、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企业发展速度分析了协同创新深度的影响机制,并基于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在协同创新深度的决定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协同创新深度无关;中等利润水平和中等垄断程度对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企业规模与协同创新深度负相关;新兴企业、成熟企业和高速发展企业对协同创新需求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