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7)
- 2023(9652)
- 2022(8209)
- 2021(7672)
- 2020(6424)
- 2019(15090)
- 2018(14981)
- 2017(29501)
- 2016(15540)
- 2015(17898)
- 2014(17507)
- 2013(16866)
- 2012(14864)
- 2011(12818)
- 2010(12572)
- 2009(11185)
- 2008(10379)
- 2007(8648)
- 2006(7089)
- 2005(5718)
- 学科
- 济(65019)
- 经济(64962)
- 管理(46647)
- 业(43180)
- 企(36387)
- 企业(36387)
- 方法(35067)
- 数学(32131)
- 数学方法(31520)
- 农(16663)
- 中国(16314)
- 财(14981)
- 业经(13706)
- 地方(13000)
- 环境(11341)
- 农业(10705)
- 贸(10671)
- 贸易(10666)
- 理论(10496)
- 易(10364)
- 学(10303)
- 技术(10241)
- 务(10120)
- 财务(10048)
- 财务管理(10027)
- 划(9296)
- 和(9238)
- 企业财务(9195)
- 制(9049)
- 融(7611)
- 机构
- 学院(209024)
- 大学(204455)
- 管理(88330)
- 济(84480)
- 经济(82942)
- 理学(77988)
- 理学院(77240)
- 管理学(75511)
- 管理学院(75135)
- 研究(60079)
- 中国(44907)
- 京(41693)
- 科学(36934)
- 财(35696)
- 业大(31450)
- 中心(30401)
- 农(30345)
- 财经(29908)
- 江(28928)
- 经(27452)
- 所(27338)
- 经济学(25634)
- 北京(25227)
- 研究所(25227)
- 范(25049)
- 师范(24764)
- 农业(23817)
- 经济管理(23723)
- 州(23474)
- 经济学院(23339)
- 基金
- 项目(153472)
- 科学(122855)
- 基金(112897)
- 研究(110790)
- 家(97573)
- 国家(96801)
- 科学基金(86124)
- 社会(71060)
- 社会科(67580)
- 社会科学(67562)
- 省(60955)
- 基金项目(60057)
- 自然(57593)
- 自然科(56373)
- 自然科学(56359)
- 自然科学基金(55291)
- 教育(52618)
- 划(51050)
- 资助(46721)
- 编号(44489)
- 重点(34145)
- 部(33584)
- 创(33212)
- 发(32926)
- 成果(32684)
- 创新(30990)
- 课题(30115)
- 科研(29953)
- 教育部(29367)
- 国家社会(29357)
共检索到280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丽萍 杨江龙
为了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展物流产业、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根据临沂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充分考虑了GM(1,1)模型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临沂市2006-2011年的货运量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依据,预测了2012-2015年的物流需求量,并根据临沂市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对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提供定量依据,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物流需求 灰色预测模型 预测分析 临沂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洪波 杨建强
基于多变量灰色模型算法,以物流需求预测为目标,研究探讨了物流需求预测的多变量灰色模型GM(1,n)的构建思路与方法,并通过具体的算例,构建了一个物流需求GM(1,3)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构建步骤和过程,通过残差检验和分析得出,该模型对物流需求预测有着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且使用该模型预测时所需原始样本数据量小,预测精度较高,无论是对物流需求的宏观长期预测,还是对微观短期的物流需求预测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峰 殷秀清 董会忠
在线性回归与GM(1,1)组合模型对物流需求量预测,可取得优于单方法预测效果的前提下,将线性回归法运用到与DGM(1,1)模型进行组合,检测该组合灰色预测模型对物流需求量预测效果。通过对国内2001-2012年物流需求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组合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线性回归模型,但低于DGM(1,1)模型,最后利用线性回归模型、DGM(1,1)模型、简单平均组合模型和组合灰色预测模型对国内2013-2017的物流需求量进行了有效预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灏 唐飞
根据万州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数据,分别建立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了万州港口集团未来4年的物流需求量,从而为万州港口集团规划和建设港口码头、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建丰 向小东
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是在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基础上建立的一种隐型灰色组合模型,考虑到该模型在泛化能力方面存在不稳定现象,本文借鉴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建模思想,提出了一种相应的改进算法,并通过实例对其进行了验证。最后,本文以改进模型对福建省未来几年的物流需求进行了预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子昕 高凤莲
通过对山西省煤炭生产、运输现状以及山西铁路运力情况分析,运用GM(1,1)模型的方法,对山西省2003-2011年通过铁路运送的煤炭物流的总量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采用了后验差检验,并对未来五年的煤炭物流铁路运力需求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将对山西省煤炭物流的规划和发展战略起到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邹欣 张梦芩
以灰色预测理论为基础,基于四川省2005-2012年的货物运输量,建立了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四川省未来五年的物流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并结合四川省物流业发展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期望为四川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喻晓
应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以武汉地区物流需求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中的GM(1,1)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对武汉地区货运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预测,运用GM(1,1)模型和MATLAB程序,对武汉地区物流需求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利 王泽江
文章针对传统物流需求单一预测方法的缺陷,选择并改进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构建煤炭物流需求预测系统,结合2000~2012年间的相关统计信息,进行改进后的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检验,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满足煤炭物流需求预测要求,对于应用于复杂非线性系统具有可行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宋志兰 王冬岚 王华
首先对云南花卉物流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云南花卉的总产值和鲜切花的总产量为切入点,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云南省未来五年花卉的总产值和鲜切花的总产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除残差合格检验项的花卉总产值平均相对误差精度为三级外,残差合格检验项的花卉总产量平均相对误差及关联度合格检验和均方差比值合格检验项的精度均为一级标准,可见预测模型检验精度高,可用于对云南花卉的总产量和鲜切花总产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五年云南花卉对物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现有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要加快发展步伐,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森 周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书平 胡爱梅 吴振信
本文在阐述全球能源需求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灰色预测法对全球2012~2015年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水电、可再生能源和总的一次能源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未来全球能源的需求趋势、需求结构和需求增长速度等方面的特点。据此,提出了我国未来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包括科学开发勘探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和加强国际合作、减少能源消费量等。
关键词:
能源需求 灰色模型 预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遇华仁 莫军 李劲
结合灰色GM(1,1)预测模型和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优点,建立了灰色马尔可夫GM(1,1)预测模型,以市场需求预测为实例,证明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对于随机波动性较大的市场需求的数据列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应用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爱娥
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建立济南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需求方程,并对未来几年综保区的国际物流需求量进行预测,以期为综保区国际物流业的规模设计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
关键词:
综合保税区 灰色预测模型 物流需求 济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晓颖 苟小义 曾波
科技人才需求预测是国家合理制订人才政策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基于科技人才需求的数据特征,构建适用于科技人才需求预测的新型离散灰色模型FODGM(r,1,k~θ,u),该模型实现了系统发展灰信息非线性规律的较好反映以及累加阶数作用范围全实域拓展,缓解了原始序列中极值对模型性能的影响,能够有效模拟科技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与演变规律。应用该模型对我国科技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我国科技人才需求量呈逐步上升趋势,预计2026年我国科技人员全时当量将达729.258万人年,科技人才需求端压力较大。相关部门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缓解我国科技人才需求端压力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