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8)
- 2023(10674)
- 2022(9090)
- 2021(8402)
- 2020(7358)
- 2019(17164)
- 2018(17048)
- 2017(33057)
- 2016(17890)
- 2015(19983)
- 2014(20005)
- 2013(19796)
- 2012(18215)
- 2011(16116)
- 2010(15899)
- 2009(14681)
- 2008(14518)
- 2007(12996)
- 2006(10736)
- 2005(9371)
- 学科
- 济(76104)
- 经济(76038)
- 管理(53901)
- 业(51820)
- 企(43247)
- 企业(43247)
- 方法(40690)
- 数学(36853)
- 数学方法(36410)
- 财(22031)
- 农(19105)
- 中国(17004)
- 务(15225)
- 财务(15181)
- 财务管理(15149)
- 业经(14719)
- 企业财务(14460)
- 学(14088)
- 贸(13578)
- 贸易(13576)
- 地方(13309)
- 易(13204)
- 农业(12673)
- 环境(12479)
- 制(12131)
- 技术(11199)
- 和(11127)
- 理论(10835)
- 融(10493)
- 金融(10490)
- 机构
- 大学(254106)
- 学院(253857)
- 济(106068)
- 经济(103985)
- 管理(102442)
- 理学(89481)
- 理学院(88611)
- 管理学(87041)
- 管理学院(86581)
- 研究(79167)
- 中国(58841)
- 京(51188)
- 科学(48726)
- 财(48065)
- 农(42843)
- 业大(39575)
- 财经(39298)
- 所(39078)
- 中心(38382)
- 江(36479)
- 研究所(35743)
- 经(35732)
- 农业(34136)
- 经济学(32787)
- 北京(31348)
- 范(30568)
- 师范(30209)
- 经济学院(29927)
- 财经大学(29376)
- 州(28879)
- 基金
- 项目(176183)
- 科学(138928)
- 基金(129378)
- 研究(125414)
- 家(112974)
- 国家(112076)
- 科学基金(96976)
- 社会(80152)
- 社会科(76204)
- 社会科学(76176)
- 省(69221)
- 基金项目(69127)
- 自然(64319)
- 自然科(62870)
- 自然科学(62845)
- 自然科学基金(61704)
- 教育(58601)
- 划(58315)
- 资助(53215)
- 编号(50227)
- 部(39646)
- 重点(39637)
- 成果(39197)
- 发(37204)
- 创(37071)
- 科研(34904)
- 创新(34721)
- 教育部(34081)
- 课题(33557)
- 国家社会(33390)
共检索到352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喜民,王丽华,马卫华,刘大江
本文在系统分析基础设施投资构成的基础上,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基础设施投资分析模型,并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某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最后,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对该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红兵
通过构建新疆城市综合规模与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新疆22个城市基础设施与综合规模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发现:①1997—2007年新疆基础设施与城市综合规模平均灰色关联度大于0.59。有较强关联度城市分布在北疆和东疆,在时间分布上,灰色关联度缓慢上升,上升幅度小。②基础设施对城市综合规模灰色响应值差异较大,通讯设施和能源设施具有较强绝对灰色响应,交通设施和环境设施具有较强相对灰色响应。在空间分布上,22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灰色响应最小值基本一致,稳定在0.5左右,但灰色响应最大值具有较大差异。在时间上,不同基础设施对城市综合规模灰色响应分别属于下降型、平稳型、上升型。③基础设施对综合城市规模的灰色影响明显。在绝对灰色影响中,对经济规模影响最大。在灰色影响中,对建成区规模影响最大。空间分布上,对经济规模有绝对灰色影响最大值城市占总数的45.5%,在相对灰色影响中,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的城市占总数的31.8%;基础设施对城市综合规模灰色影响以上升型为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莫连光 刘晓凤
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全国)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结构与农民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增加农民纯收入的角度来看,当前首先是搞好与农民纯收入关联度最高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科教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是交通、能源等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应侧重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纯收入 灰色关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传峰 魏新亚
本文通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 ,直观地反映了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构成。相比经济发达地区 ,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多地依赖中央投入、财政投入和国有经济投入 ,这种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阻碍了他们获得更多地建设资金。因此 ,更新观念、尽快改革、引入更多地民间资本共同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地区差异 民间资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伍文中
基础设施存量很难代表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味地以基础设施投资来比较各地基础设施的差异可能会影响结论的科学性。特别是在中国各级政府偏好固定资产投资的背景下,应该引入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这一核心概念。对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源于一些文献对政府行政效率的估计,通过比较投入和产出变量,清晰地将对于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评估"嫁接"到关于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估计上。以此为基础,采用DEA分析中国各省2001~2008年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继而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对GDP、FDI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基础设施 DEA 投资效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秀转
基础设施投资与BOT孟秀转基础设施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瓶颈”问题日益严重,每年全国约有40%的工业生产能力因电力不足而难以发挥,大量原材料、物资因运力不足而积压。据估计,由于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强
把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支出放入到理论模型中进行分析,得出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假定,来判断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是否存在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挤出效应",以及这个"挤出效应"是否阻碍经济持续有效增长;利用1980~2010年的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挤出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显示出比基础设施投资更强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教育支出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新亚
本文通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 ,直观的反映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构成的地区差异。相比经济发达地区 ,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多的依赖中央投入、财政投入和国有经济投入 ,这种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阻碍了他们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因此 ,更新观念、尽快改革、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共同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地区差异 民间资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姣姣 薛惠锋
实现投资效益稳步增长是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关键。本文以影响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益的复杂多因素为视角,选取资金、人力为投入指标,行业生产总值、人员工资为产出指标,通过构建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益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益分别进行纵向测度与横向对比。结果表明:全国水利基础设施总体投资经济效益呈稳定上涨态势,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仅有6个省市水利基础设施投资达到规模效应,且多集中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匮乏,而东、中、西部地区投资绩效呈"东部领先、中部赶超、西部发展"的基本态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利用1980~2010年的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挤出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显示出比基础设施投资更强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要使基础设施投资能够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应该提高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及使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相互促进。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教育支出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锐
本文讨论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内涵、外延和基本特征 ,构建了测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益的计量模型 ,并对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进行了量度和实证分析 ,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公共基础设施 投资 效益 数量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董利
改革开放2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增加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基于这一事实,以及中国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本文在一个特定的成本函数框架中,即生产成本取决于工资、资本成本(以利率表示)和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价值,从基础设施对工业生产率、生产成本以及成本结构的角度,实证验证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工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一般地,电力设施供给的增加将会减少工业生产的成本,而交通运输和通信则倾向于增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2)就电力设施而言,基础设施的供给是工业生产中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替代品。但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则比较复杂.它与劳动力是互为补充,而与资本互为替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君楠 阎建兴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想发展农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关键。农业基础设施与其它基础设施相比,有共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特征,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的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会有很大的不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以不同投资主体的行为特点为基础,采取加大政府预算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性金融的投资、有效动员商业金融及农户的投入等措施。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投资主体 行为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丽丽
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在总结前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各省2008-2017年城镇化背景下的基础设施投资进行了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得出了全国全要素生产率和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借助ArcGIS和Geoda工具进一步对TFP、Tech、Effch、Sech、Pech的变动进行空间集聚特征分析和空间分布趋势分析。文章认为,10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态势;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现正相关态势;全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地区和西部地区为主的"双核"空间分布模式,并呈现"多核"空间分布模式的发展趋势;东西部地区梯形差距已不明显,但东部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基于此对各省基础设施投资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指导未来城镇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