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6)
- 2023(17357)
- 2022(14718)
- 2021(13741)
- 2020(11664)
- 2019(26707)
- 2018(26211)
- 2017(50778)
- 2016(27265)
- 2015(30548)
- 2014(30205)
- 2013(29748)
- 2012(26788)
- 2011(23797)
- 2010(23508)
- 2009(21690)
- 2008(21286)
- 2007(18437)
- 2006(15969)
- 2005(13976)
- 学科
- 济(111982)
- 经济(111824)
- 业(101130)
- 管理(92408)
- 企(90747)
- 企业(90747)
- 方法(53160)
- 数学(43469)
- 数学方法(42853)
- 财(34341)
- 农(34200)
- 业经(33775)
- 中国(26511)
- 务(24780)
- 财务(24699)
- 财务管理(24664)
- 农业(23822)
- 企业财务(23382)
- 制(21898)
- 技术(21675)
- 理论(20837)
- 学(20288)
- 地方(19945)
- 和(19763)
- 贸(18668)
- 贸易(18660)
- 划(18491)
- 易(18134)
- 策(17385)
- 环境(16528)
- 机构
- 学院(385102)
- 大学(381763)
- 管理(159756)
- 济(154470)
- 经济(151352)
- 理学(138873)
- 理学院(137493)
- 管理学(135179)
- 管理学院(134486)
- 研究(118399)
- 中国(90148)
- 京(79550)
- 科学(72908)
- 财(71992)
- 农(61076)
- 财经(58150)
- 所(57232)
- 业大(57021)
- 江(55310)
- 中心(54819)
- 经(53030)
- 研究所(52089)
- 北京(49287)
- 范(47901)
- 农业(47765)
- 师范(47465)
- 经济学(46094)
- 州(44656)
- 院(43623)
- 财经大学(43251)
- 基金
- 项目(266418)
- 科学(211542)
- 研究(196257)
- 基金(194936)
- 家(168514)
- 国家(167057)
- 科学基金(146180)
- 社会(124894)
- 社会科(118383)
- 社会科学(118354)
- 省(104363)
- 基金项目(103866)
- 自然(95376)
- 自然科(93234)
- 自然科学(93213)
- 自然科学基金(91550)
- 教育(90123)
- 划(86762)
- 编号(80127)
- 资助(79501)
- 成果(63055)
- 重点(58781)
- 部(58755)
- 创(57412)
- 发(55991)
- 课题(53843)
- 创新(53063)
- 国家社会(51316)
- 教育部(50928)
- 科研(50925)
- 期刊
- 济(167341)
- 经济(167341)
- 研究(108306)
- 中国(67463)
- 管理(61610)
- 财(57766)
- 学报(56117)
- 农(56030)
- 科学(53929)
- 大学(44055)
- 学学(41790)
- 教育(39268)
- 农业(39069)
- 技术(36003)
- 业经(30225)
- 融(30116)
- 金融(30116)
- 财经(28288)
- 经济研究(25749)
- 经(24266)
- 业(22022)
- 问题(21884)
- 技术经济(20367)
- 科技(18461)
- 现代(18440)
- 财会(17748)
- 商业(17725)
- 版(17544)
- 理论(17493)
- 图书(16809)
共检索到547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秦玮 徐飞
文章在回顾动态能力构成维度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演化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动态能力的四维分析框架,并分析了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深入理解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和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演化 动态能力 维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揭筱纹 钟国梁
在总结学者们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泰国企业的数据对动态能力的测量维度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除组织学习维度以及整合与变迁能力维度外,其他维度均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
泰国企业 动态能力 测量维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尹丽萍
本文以技术范式转变为背景,探讨了企业在抓住新技术机会过程中改变其能力结构的战略过程要素。本文认为激进式搜索模式、技术变异以及技术应用领域的突变、新技术潜在市场的评估是技术范式转变下企业动态能力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技术范式转变 动态能力 战略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振森
文章提出应用生存系统模型作为指导思想分析动态能力内涵与构成维度,将动态能力划分为5个维度,即战略更新能力、组织学习能力、运行控制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等。并以我国企业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了所提出的动态能力维度划分,表明生存系统模型适用于指导企业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
关键词:
动态能力 维度 生存系统模型 因子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小君
由于动态能力的内隐性和复杂性,动态能力理论维度的划分和测量一直是战略管理研究的难点议题。本文尝试在既往研究基础上,整合不同的分维依据来探询动态能力的理论维度,然后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动态能力 理论维度 测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鹰 余来文
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通过其动态能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形成持续的发展能力。本文就是基于企业动态能力及其理论维度来进行探讨,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好的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动态能力的内涵及其特征(一)动态能力的内涵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寇元虎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房地产开发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内涵和三维度结构模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其维度结构进行提炼和验证。实证分析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动态能力包含组织学习、整合重构、组织变革三大维度,且维度结构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为国内"新常态"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动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奠定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国栋
由于组织惰性的存在可能会使企业核心能力成为一种"核心刚性",因此在动态环境中,企业的竞争能力将主要取决于企业竞争能力体系的效率维持和对组织惰性的避免和克服。本文从系统动力的视角出发,分析企业处于动态竞争或动态市场环境中的能力问题,对自我强化的系统结构和动态能力的生成进行了系统思考。
关键词:
动态能力 系统动力 系统思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崔瑜 焦豪
在梳理相关文献后构建了基于学习理论的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采用解剖典型案例的研究方法,对浙江八达集团进行了解剖。提出了以提升动力、提升基础和提升路径为组成要素的基于学习理论的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作用机制。
关键词:
代理机制 组织学习 动态能力 提升机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苏志文
基于并购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是一个发展迅速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新领域,许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系统梳理并购视角下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三个阶段解析了与并购相关的并购企业动态能力,总结出动态能力在并购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了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动态能力演进机制,最后在分析现有研究仍存在的不足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宫舒文 李志刚 张璐
作为一种独特的投资形式,公司创业投资不仅能够帮助平台型企业实现技术创新,而且还能够通过促进平台型企业组织能力开发实现组织创新。通过对海尔集团这一典型案例进行探索性研究,从知识学习视角深入挖掘了公司创业投资如何影响平台型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平台型企业能够借助公司创业投资项目筛选、项目孵化以及项目投资三个阶段中个体与组织层面的不同学习效用,实现“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三个动态能力维度交替更迭、持续演进。进一步地,从知识要素角度出发将动态能力演进的实质归结为“经验—知识”的转化过程,将外部经验转变为内部知识,进而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动态能力的演化。因此应鼓励平台型企业实施创业孵化与投资,发挥平台优势加速组织内部知识流通与转化,以实现动态能力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温敏瑢 杨芳芳
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催生了企业对动态能力的渴求。文章从创新生态情境切入,以知识需求差异为依据,将创新生态情境分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和平台创新生态系统三种类型,并详细刻画不同情境中,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特点、发展机制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对企业培育动态能力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有重要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温敏瑢 杨芳芳
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催生了企业对动态能力的渴求。文章从创新生态情境切入,以知识需求差异为依据,将创新生态情境分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和平台创新生态系统三种类型,并详细刻画不同情境中,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特点、发展机制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对企业培育动态能力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有重要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二明 陈茵
本文在分析目前理论界研究知识转移模式的三类模型(即知识转移的螺旋模式、交流模型和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以交流模型为框架,借鉴其他两类模型的主要观点,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构成维度进行划分,并绘制出知识吸收能力维度矩阵,从而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知识吸收的过程特性,为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理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参与技术合作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吸收能力 知识转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华 张天华
不同所有制企业陆续进入、退出市场以及在市场中展开竞争,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在VDF总量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下,测度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动态演进效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总量上的效率贡献最大,民营企业在增量上的效率贡献则最大。经济总量上,内部效率提升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而增量上,退出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与优胜劣汰的发展道路。进入环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效率贡献均为负,说明中国依然是一个进入门槛较高的国家。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与企业生命周期有关。本文对澄清我国企业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