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4)
2023(11553)
2022(10058)
2021(9568)
2020(8359)
2019(19522)
2018(19705)
2017(37962)
2016(20617)
2015(23705)
2014(23692)
2013(23166)
2012(21216)
2011(18925)
2010(18977)
2009(17564)
2008(17345)
2007(15713)
2006(13149)
2005(11097)
作者
(58148)
(48853)
(48690)
(46414)
(30831)
(23484)
(22396)
(19268)
(18420)
(17375)
(16606)
(16312)
(15275)
(15230)
(15062)
(14993)
(14870)
(14426)
(14133)
(13928)
(12010)
(12008)
(11833)
(11199)
(10977)
(10925)
(10855)
(10798)
(9944)
(9696)
学科
(85323)
经济(85149)
管理(59188)
(56999)
(48431)
企业(48431)
方法(46178)
数学(40117)
数学方法(39440)
(22538)
(21717)
中国(20791)
业经(18256)
(16685)
理论(16365)
地方(15320)
(14804)
(14788)
贸易(14783)
农业(14434)
(14359)
(14155)
财务(14090)
财务管理(14055)
(14035)
企业财务(13273)
技术(12568)
环境(11699)
(11246)
银行(11222)
机构
学院(292966)
大学(290953)
管理(117332)
(116545)
经济(114127)
理学(102524)
理学院(101447)
管理学(99308)
管理学院(98776)
研究(89814)
中国(66673)
(59710)
科学(56637)
(52410)
(47163)
业大(44567)
(44434)
中心(43369)
(42867)
财经(42665)
研究所(40629)
(38624)
(37335)
农业(37227)
师范(36953)
北京(36632)
经济学(35528)
(34009)
经济学院(32218)
(32186)
基金
项目(201910)
科学(159420)
基金(146508)
研究(145961)
(127162)
国家(126101)
科学基金(109511)
社会(92541)
社会科(86958)
社会科学(86928)
(80678)
基金项目(77718)
自然(72460)
自然科(70837)
自然科学(70819)
教育(69989)
自然科学基金(69534)
(67434)
资助(60913)
编号(60590)
成果(48248)
重点(45401)
(44761)
(42501)
(42210)
课题(41107)
创新(39580)
科研(39406)
教育部(38719)
大学(38272)
期刊
(119259)
经济(119259)
研究(76387)
中国(52142)
学报(44686)
(42604)
(41777)
管理(41326)
科学(41246)
大学(34267)
学学(32344)
教育(32235)
技术(29061)
农业(28280)
(21215)
金融(21215)
财经(20781)
业经(20339)
经济研究(19299)
(17776)
统计(17049)
问题(15933)
(15482)
(15425)
技术经济(15151)
(14359)
决策(14075)
商业(13524)
图书(13498)
理论(13264)
共检索到407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同健  蒲勇健  
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主导性地位决定了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正统经济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内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而不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存在性构建起科学的理论体系,而行为经济学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依据。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之一,基于互惠性偏好的个体行为博弈可以改善博弈双方的经济利益,从而为演化博弈环境下群体经济行为从自利型向互惠型的演化创造了条件,最终为经济学视角下和谐社会微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同健  
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主导性地位决定了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文章认为,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正统经济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内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而不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存在性构建起科学的理论体系;而行为经济学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依据。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之一,基于互惠性偏好的个体行为博弈可以改善博弈双方的经济利益,从而为演化博弈环境下群体经济行为从自利型向互惠型的演化创造了条件,最终为经济学视角下和谐社会微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林荣  刘爱东  饶火英  
为实现"自然—社会—人"这一全生态系统和谐社会,促进政府改进管理公共资源的能力,需要加强公共资源审计监督。本文从公共资源及公共资源审计的定义出发,论述了公共资源审计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共资源审计存在的问题,指出应改进我国公共资源审计理论体系和实现公共资源审计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淮建军  席酉民  
在和谐管理理论中,“和谐”是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各子系统释放能量和协同发展的环境,实现复杂系统的整体目标的过程。在复杂多变环境下,需要构造一个基于智能体心理偏好与行为模式的和谐管理模型,因为智能体的心理偏好和行为模式的变化具有滞后性,和谐管理就是改造和实现一定的心理偏好和行为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实现社会智能体“以人为本”的心理偏好与行为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谢慧明  
统筹城乡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探讨有益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弊端由来已久,城乡矛盾在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大背景下表现得异常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从机制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建立相应模型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和谐社会构建机制的作用力指向存在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优合力指向,通过合力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当前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若干合乎现阶段国情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彬红  
本文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浙江省台州市的村级债务问题调查为例,并借鉴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债务的规模、结构和风险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新农村建设,一些地方的村级债务不断减少,但有些地方的村级债务却随着新农村建设而不断增加。被调查区域村级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补助形成的债务,而农村公共财政的缺位则造成了村集体在公共品建设中的财权和事权不统一是村级债务产生的关键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世美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长时期快速增长,和谐问题日益凸显。笔者结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对增长、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作出分析;并且着重从劳动、土地、资本、管理要素角度对和谐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认为要在提供公平竞争宏观环境、扭转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黎明  向书坚  李炳林  
根据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选取4个方面18个评价指标组成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引入模糊隶属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社会和谐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社会总和谐度处于一般和较高之间,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学锋  
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影响人与人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这又与分配制度和政策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效率优先”的推动,国民经济出现了迅速增长。但由于“兼顾公平”不够,大量统计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明显扩大。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重视在收入分配中“兼顾公平”的问题。特别要注重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上升机会,给农民从事社会经济活动以平等的起点,组织农民走农业集团化道路,依靠科技扶农,为农民致富奠定根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西部的自然资源、历史条件、经济社会基础决定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任务要求。从四川省南充市的实践来看,现阶段西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是加快经济发展,解决百姓疾苦,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赛德  
在经济学的视角下,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有效和严格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两大核心特征。本文根据经济学中的资源严格公正配置定理证明了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兼容性,给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和谐社会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作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有两点: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其次是依法调整财政和收入分配,尽量保证经济主体的初始收入相等,即起点公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其训  
经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经济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保障、积蓄、平和、推动、支持、润滑、调节、引导等不同的作用。同样,社会和谐可以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地、科学地、和谐地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宁淼  刘怡君  牛文元  
社会的"原子化"现象表明,热力学广为使用的拉格朗日函数同样可用于描述微观个体行为与宏观社会整体状态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社会运行"势能机制"与"动能机制"的概念与内涵,进而提出和谐社会建构的机理模型。并把和谐社会的建构归纳为不断重复从失稳到稳定、从稳定到有序、从有序到和谐,持续提高社会和谐度的动态过程。最后,从理论上推演出各个阶段实现的基本条件与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兆君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及评价原则,辛玲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构建的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柳思维  
本文认为,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市场横向联系是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联系方式,也制约着社会的和谐状态。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和谐,而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和谐、经济和谐必然要通过市场状态表现出来,市场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指出,当前我国转轨经济阶段市场不和谐矛盾突出,市场繁荣与混乱并存,市场供给过剩与短缺并存,市场开放度上升与制度建设滞后并存,市场过度竞争与非正常垄断并存,市场体系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分割并存,市场动力结构失衡与组织结构失衡并存。因此,必须本标兼治营造现代和谐市场,高扬民主法治大旗,努力建设现代市场文明;加大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构建和谐市场的制度基础;加大对市场丑恶现象与违法行为的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