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2)
2023(14521)
2022(12685)
2021(11883)
2020(9784)
2019(22380)
2018(22022)
2017(42740)
2016(23063)
2015(25703)
2014(25411)
2013(24619)
2012(22252)
2011(19797)
2010(19257)
2009(17358)
2008(16494)
2007(13787)
2006(11759)
2005(9795)
作者
(63060)
(52541)
(51979)
(49601)
(33245)
(25243)
(23718)
(20819)
(20006)
(18216)
(18015)
(17421)
(16359)
(16311)
(16174)
(15717)
(15680)
(15676)
(14867)
(14827)
(12815)
(12595)
(12518)
(12001)
(11690)
(11521)
(11401)
(11382)
(10475)
(10402)
学科
(92596)
经济(92508)
管理(67385)
(61854)
(52235)
企业(52235)
方法(45271)
数学(39893)
数学方法(39366)
(23537)
(22231)
中国(22032)
地方(21009)
业经(20215)
(18767)
环境(15972)
农业(15759)
(15370)
贸易(15366)
(14871)
理论(14784)
(14692)
(14675)
财务(14623)
财务管理(14592)
(14387)
技术(14354)
企业财务(13864)
(13338)
(11704)
机构
大学(315966)
学院(315188)
管理(131217)
(123416)
经济(120859)
理学(115968)
理学院(114754)
管理学(112661)
管理学院(112099)
研究(99188)
中国(71515)
(65115)
科学(62838)
(53735)
业大(47427)
(47115)
(46657)
中心(45740)
财经(44859)
研究所(43617)
(42582)
(41676)
师范(41300)
(41036)
北京(39860)
(37261)
经济学(36916)
农业(36448)
(35149)
财经大学(33922)
基金
项目(231980)
科学(184174)
基金(170030)
研究(169264)
(147743)
国家(146573)
科学基金(127687)
社会(107720)
社会科(102132)
社会科学(102105)
基金项目(91053)
(90721)
自然(83915)
自然科(81961)
自然科学(81941)
自然科学基金(80418)
教育(78134)
(76221)
资助(68924)
编号(68864)
成果(53573)
重点(51751)
(51040)
(49231)
(48618)
课题(46402)
创新(45398)
科研(44588)
国家社会(44413)
教育部(44118)
期刊
(123810)
经济(123810)
研究(85504)
中国(51509)
学报(48597)
管理(45656)
科学(45571)
(41325)
(39597)
大学(37479)
学学(35436)
教育(33298)
农业(29391)
技术(28107)
业经(21302)
(21069)
金融(21069)
财经(20697)
经济研究(19663)
(17576)
问题(16341)
图书(15778)
科技(15732)
理论(14967)
资源(14918)
技术经济(14812)
(14578)
(14248)
实践(13912)
(13912)
共检索到426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菊花  柴泽阳  申伟宁  
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控联治是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的有效机制。文章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地区间的环境治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协同治理机制的污染治理效应。研究表明:成本收益比仍然是影响地方政府参与协同治污的重要因素,成本收益比越小,地方政府越有动机维系彼此间的协同关系;通过设定惩戒机制,增加违背协同的机会成本,有利于维持各方之间的协同治污关系;较大的污染物空间溢出性会导致地方政府采取“搭便车”的策略,最终使得协同群体陷入污染治理的囚徒困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菊花  柴泽阳  申伟宁  
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控联治是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的有效机制。文章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地区间的环境治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协同治理机制的污染治理效应。研究表明:成本收益比仍然是影响地方政府参与协同治污的重要因素,成本收益比越小,地方政府越有动机维系彼此间的协同关系;通过设定惩戒机制,增加违背协同的机会成本,有利于维持各方之间的协同治污关系;较大的污染物空间溢出性会导致地方政府采取“搭便车”的策略,最终使得协同群体陷入污染治理的囚徒困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定轩   谭斌强  
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往往存在搭便车现象,针对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借助量子博弈理论构建了双异质政府的量子博弈模型,对是否考虑态的纠缠分别讨论,并通过策略拓展将博弈结果锁定于量子版的双方合作策略,最后基于量子策略和量子纠缠的解读,对府际协同的“纠缠协议”做了明确规定。研究结果表明:纠缠态和量子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政府“搭便车”行为,因为量子纠缠和量子策略通过利益关联和指标量化,避免了“道德风险”问题,强化了政府双方履行自身职责的约束力。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推动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建立空气质量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绩效评估及问责机制和培养区域认同感、建立府际信任三点管理启示,为我国推进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洪扬  王佃利  
基于2009~2017年我国10个城市群1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京津冀协同治理对区域污染减排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显著减少了该区域内城市的污染排放,且对核心城市的减排效应远高于边缘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异质性与动态持续性;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导致区域内工业企业从核心城市转移到边缘城市,从而引发区域污染的内部转移;京津冀协同治理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来减少区域污染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莉婷  叶春明  
工业和车辆废气的大量排放以及人类生活中产生的空气污染所导致的雾霾污染成为中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文章基于博弈论的方法对雾霾区域联防协作机制进行分析,构建雾霾污染排放企业、政府和公众的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政府、公众三者之间的博弈,并分析博弈策略的稳定性。研究发现政府的行为在影响三方决策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应对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对企业积极减排给予一定补偿奖励;建立污染评估体系,明确界定污染事故中的企业责任;创建有效的公众监督途径,设法让公众有效地参与对企业和政府的监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彭莹  
地方政府在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对雾霾污染治理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环境规制的"逐底竞争"理论拓展到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中,理论分析不同政绩考核情形下地方政府在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中的行为变化,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两区制空间Durbin模型对中国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中的"逐底竞争"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方政府在参与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中的确存在"逐底竞争"特征。当政绩考核以经济利益为主要标准时,地方政府为了在晋升锦标赛中占据优势地位,会竞相放松雾霾污染治理力度,出现"逐底竞争",尽管中央已经将环境质量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但"逐底竞争"现象依然存在。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景熠  敬爽  代应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常态化协同治理机制,是应对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划分为"形成"和"维系"两阶段,并构建协同治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以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污染治理能力、上级政府支持和公众支持对协同治理的"形成"有显著影响,治理主体信任程度、大气污染治理能力、预期收益、公众支持对协同治理的"维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推进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进程、建立常态化长效机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艳楠  孙蕾  张宏梅  孙娜  
以分权式环境规制为背景,针对聚合式发展的城市群出现的环境激化问题,引入地方政府的治理成本、机会成本、治理收益等合作性参数,及中央政府的经济激励、经济补贴等政策性参数,构建一种新的城市群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同时分别对不同主体进行策略选择研究,分析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确定系统均衡稳定策略及其存在的条件。通过对不同策略组合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探究分权式环境规制下城市群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提出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联防联控机制、区域一体化协同机制发展建议。研究表明:对于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与其他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督查"的概率呈正相关;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督查"的概率与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呈负相关。对于系统稳定策略,主体策略的演化速度会受到自身及其他主体策略选择比例的影响,但无论比例取值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群体的最终策略决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进  
基于长三角区域2018-2022年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网络的数据样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网络密度总体上趋于增大,由最初的“强横向、弱纵向”的结构特点,逐渐演化出“强横向、强纵向”的特征。(2)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行政主导特征显著,其网络结构具有明显的非梯度分布的层级特征,省级行政主体在网络结构中起关键主导作用。(3)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网络结构受省级行政边界的影响较为明显,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范围内的城市各自形成了联系较为紧密的合作子集,省界内城市在开展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方面表现出更加紧密的关系,跨省界的协同治理联系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或省界城市。(4)城市间距离、行政区划对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关系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长三角区域合作“三级运作”结构模式、推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结构扁平化发展、增强跨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纽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毛柯予  朱高宏  
在乡村环境治理中融入村民的健康保护意识和环境态度,通过构建地方政府、乡村企业和村民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多主体协同治理中的权责分摊及竞合关系,并借助数值仿真分析利益相关主体的演化轨迹,揭示其协同治理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1)各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相互影响,任何一方行为策略的变动将同时对另外两方的策略选择产生影响。乡村环境治理不能仅依赖于政府与企业,村民的参与力度也会有效影响博弈结果。(2)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核心考虑在于参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短期上,政府应加大对不参与污染治理企业的处罚力度;长期上,政府需有效增加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补贴,扩大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正面效应。(3)政府对企业治理行为无法完全监管,村民参与能显著增强政府监管的有效性,间接影响企业参与环境治理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毛柯予  朱高宏  
在乡村环境治理中融入村民的健康保护意识和环境态度,通过构建地方政府、乡村企业和村民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多主体协同治理中的权责分摊及竞合关系,并借助数值仿真分析利益相关主体的演化轨迹,揭示其协同治理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1)各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相互影响,任何一方行为策略的变动将同时对另外两方的策略选择产生影响。乡村环境治理不能仅依赖于政府与企业,村民的参与力度也会有效影响博弈结果。(2)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核心考虑在于参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短期上,政府应加大对不参与污染治理企业的处罚力度;长期上,政府需有效增加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补贴,扩大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正面效应。(3)政府对企业治理行为无法完全监管,村民参与能显著增强政府监管的有效性,间接影响企业参与环境治理效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志华  吴建南  
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跨区域特征明显,协同治理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5年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DDD)研究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从全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而此结果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子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显著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但对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城市在促进不同污染物减排时存在差异,减排难度较低的污染物往往被优先完成。从时间效应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存在时滞性,而且这种时滞性在不同污染物减排之间存在差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新峰  袁宗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亟需掌握着区域内主要资源和权力的政府组织调整策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束缚,协同治理区域公共问题。从政府层面破题,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在系统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在体制层面,实现由"属地管理"到"区域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机制层面,实现由"运动式"协同治理到"常态化"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政策工具层面,实现由"单一型"工具到"复合型"政策工具的转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江  王鹏  
府际协同治理是推进流域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其优于传统属地治理模式的证成逻辑并不明晰,这使得地方政府对生态协同治理效能的信心不足,流域府际生态协同治理机制的实行面临法制规范缺失、治理主体缺位和内生动力缺乏的问题。以成本—收益为驱动分析框架,分别构建生态属地治理模式与府际生态协同治理模式的博弈模型,可厘清地方政府在流域生态治理中的行为逻辑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央政府是推动流域府际生态协同治理模式实施的有效领导力量;府际协同创造的生态治理加成效益证明了生态协同治理模式能够提升流域整体生态质量水平;生态治理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与公平化分配应当并重,以此作为流域生态治理的二元目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鹏  魏旭  段至诚  
城市群作为一个跨行政区划概念的空间载体,如何在城市群的角度下探讨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问题,这是近年来区域发展及人地关系研究的焦点话题。首先根据城市生态学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以及空间正义理论,提出了“城市群的食物链原理”,并基于此构建了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的概念模型。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法、改进协同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引力模型分析了城市群污染治理水平的基本格局,并对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的演进过程、空间联系结构以及整体发展态势进行了探究,最终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不同城市群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群各城市污染治理格局呈现出中间宽两头窄的分布情况;(2)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水平大体由国家级城市群向区域级、地区级城市群依次递减;(3)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空间联系强度主要受地理临近性与省际边界效应影响;(4)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主要受污染治理压力与污染治理响应两个子系统的影响,不同城市群受子系统的影响存在差异。最终基于差异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群提出了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优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