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28)
- 2023(16534)
- 2022(14071)
- 2021(13226)
- 2020(10957)
- 2019(25551)
- 2018(25113)
- 2017(48931)
- 2016(25775)
- 2015(28805)
- 2014(28415)
- 2013(27785)
- 2012(25186)
- 2011(22462)
- 2010(22383)
- 2009(20609)
- 2008(19190)
- 2007(16525)
- 2006(14429)
- 2005(12625)
- 学科
- 济(98838)
- 经济(98732)
- 管理(71986)
- 业(69639)
- 企(59614)
- 企业(59614)
- 方法(48104)
- 数学(41543)
- 数学方法(40986)
- 银(34522)
- 银行(34375)
- 行(32792)
- 融(31314)
- 金融(31312)
- 中国(30436)
- 财(26794)
- 制(25797)
- 农(24883)
- 业经(23930)
- 学(21662)
- 地方(20891)
- 理论(18817)
- 务(18145)
- 财务(18072)
- 财务管理(18038)
- 贸(17880)
- 贸易(17862)
- 易(17203)
- 企业财务(17174)
- 农业(17076)
- 机构
- 大学(352268)
- 学院(350161)
- 管理(142134)
- 济(139606)
- 经济(136568)
- 理学(123557)
- 理学院(122258)
- 管理学(120051)
- 管理学院(119436)
- 研究(111920)
- 中国(94628)
- 京(73419)
- 科学(68548)
- 财(65677)
- 中心(54654)
- 所(53849)
- 财经(53563)
- 农(53434)
- 业大(50625)
- 江(49657)
- 研究所(49562)
- 经(48815)
- 北京(45794)
- 范(45002)
- 师范(44556)
- 经济学(43279)
- 农业(41947)
- 州(41678)
- 院(41019)
- 财经大学(40473)
- 基金
- 项目(246636)
- 科学(194869)
- 基金(180644)
- 研究(180012)
- 家(156645)
- 国家(155392)
- 科学基金(135102)
- 社会(113766)
- 社会科(107957)
- 社会科学(107929)
- 基金项目(96378)
- 省(95587)
- 自然(88675)
- 自然科(86625)
- 自然科学(86605)
- 自然科学基金(85023)
- 教育(82734)
- 划(80460)
- 资助(74047)
- 编号(73407)
- 成果(57883)
- 重点(55362)
- 部(54226)
- 发(51949)
- 创(51778)
- 课题(49403)
- 创新(48274)
- 科研(47742)
- 教育部(47045)
- 国家社会(46901)
- 期刊
- 济(142750)
- 经济(142750)
- 研究(103901)
- 中国(61776)
- 学报(53198)
- 融(52886)
- 金融(52886)
- 管理(50910)
- 科学(49744)
- 财(49685)
- 农(46798)
- 大学(41182)
- 学学(38964)
- 教育(35840)
- 农业(30531)
- 技术(30214)
- 财经(26094)
- 业经(23437)
- 经济研究(23129)
- 经(22176)
- 理论(18634)
- 问题(18125)
- 实践(17226)
- 践(17226)
- 图书(16971)
- 科技(16214)
- 技术经济(15890)
- 商业(15669)
- 业(15465)
- 版(15375)
共检索到507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磊 耿丽 赵天琪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在其信息获取渠道方面各有优劣,双方在风险控制与降低信息成本方面有共同目标。本文通过演化博弈理论来研究两个行业共同构建征信平台的可行性,并指出演化博弈结果趋于合作的条件,双方共建征信平台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贷款成功率,最后对于促进演化博弈合作实现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演化博弈 征信平台 信息不对称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加斌 俞澜天
近年来,随着我国开放银行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围绕应用场景展开了新一轮合作与竞争,如何推动双方合作、促进开放银行长期稳定发展成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开放银行现实情况,将商业银行异质性与主体决策影响因素考虑到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平台的关系研究中,构建双方竞合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收益的主观价值感知提高对双方合作起积极影响,同时相对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合作收益的主观价值感知变动对系统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更大;第二,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平台风险偏好的提高对双方合作起积极作用,同时相对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风险偏好变动对系统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更大;第三,较为适中的奖惩水平有助于促进双方的合作,而过高或失衡的奖惩则不利于双方开展合作;第四,相对对等的合作收益分配机制有利于促进双方的合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超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研究首次建立了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相结合的"商行-电商"金融模式,分类进行总结并讨论。首次定义了"商行-电商"金融模式下的贷款乘数,分析其效应,通过计算贷款乘数的表达式进一步研究增加"商行-电商"金融模式贷款利润的方法。最后对"商行-电商"金融模式的风险和监管进行了分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勤福 孟志芳
对比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强、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及资源配置相对去中介化的特点决定了其更具发展优势,但初期"次级贷款"市场特征决定了市场发展存在风险。同时,偏低的市场准入与市场监管成本、不断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思想与信息技术、庞大的金融服务市场需求、互联网渠道更具有经济性及企业自金融服务发展等特性构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动因,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仍将快速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绕不开信用中介、不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及具有"次级贷款"市场的特征,决定了其短期内更多地体现为金融服务通道功能,而长期内则可能出现反转,从而对商业银行发展形成更大冲击。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大数据 信用中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龑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和经营风险带来了显著影响。本文以国内121家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外部“替代性”数字金融与中小银行利润效率的关系,主要结论:第一,外部“替代性”数字金融的“分流效应”居于主导地位,对城市商业银行利润效率造成了负向冲击。这种负向冲击因城市商业银行的雇员密度不同、股权结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第二,“分流效应”主要通过分流存贷款业务、导致净利差收窄和分流优质客户、导致信用风险攀升两条途径,降低城市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第三,金融严监管能够抑制外部“替代性”数字金融的负向冲击,但监管本身也存在抑制城市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副作用。第四,银行同业线下竞争越激烈,城市商业银行受外部“替代性”数字金融的负向冲击就越严重。第五,个人消费贷款渠道和个人经营贷款渠道主要表现出“分流效应”,小微企业贷款渠道主要表现出“溢出效应”。以上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是,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中小银行要更加主动利用数字化技术助力提质增效,推动银行业务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在监管上,需要平衡好金融安全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营造适宜的监管环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洪梅 谢朝阳
金融功能分为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衍生功能四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商业银行,都没有实现所有功能最优,二者在各金融功能发挥上各有比较优势,互联网金融在实现金融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商业银行则在经济调节的扩展功能方面优势突出。监管当局在确定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时,必须首先明确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功能优势,以强调功能监管为标准,引导二者的竞争与合作,从而促进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最终促进金融发展。
关键词:
金融功能观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浩 张琳
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在向金融产业链纵深方向发展的同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双方虽在网络支付、在线理财等业务方面存在冲突,但在支付安全、跨境支付和移动支付等电子商务领域却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双方之间的策略选择、演变轨迹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其均衡策略及形成机理,研究不同情形下复制动态系统中的局部均衡点。最后,从降低合作成本、开创收益增量和协调收益比例这三个层面出发,提出促进双方长期稳定协作的策略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丁振辉 李星谕
互联网征信拓宽了信用评级的技术渠道,丰富了其数据来源和经营主体,能够对个人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互联网征信模型的可靠性有待检验,征信主体之间的恶性竞争可能恶化征信质量,金融机构直接采用互联网公司的征信产品还存在障碍等。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推出自营性征信产品;加强大数据战略,优化征信模式;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拓宽征信产品的应用场景。
关键词:
互联网征信 商业银行 应用场景 大数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粮
互联网金融征信作为规范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核心,成为我国当前征信体系建设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阿里金融征信模式入手,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传统信贷市场垄断模型以及P2P和商业银行的垄断竞争模型的微观分析,阐述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在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推进金融改革市场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建议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征信 阿里征信模式 传统金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邹伟 张幼芳 赵小军
互联网金融是共享金融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本文在运用信息经济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42014年17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SFA方法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网上银行使用率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成本效率,但网络支付使用率与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呈反向相关关系。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网上银行的技术水平,提升使用便利程度,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深入合作,突出商业银行在共
关键词:
共享金融 互联网金融 成本效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宇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情况、经营模式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同时提出了商业银行主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影响 应对策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邹伟 张幼芳 赵小军
互联网金融是共享金融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本文在运用信息经济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4~2014年17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SFA方法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网上银行使用率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成本效率,但网络支付使用率与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呈反向相关关系。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网上银行的技术水平,提升使用便利程度,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深入合作,突出商业银行在共享金融发展中的地位。
关键词:
共享金融 互联网金融 成本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褚蓬瑜 郭田勇
基于对我国金融体系及互联网金融的客观分析,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倒逼式"金融创新并不会彻底颠覆传统商业银行,但其创新优势将激励银行业汲取创新基因、深度嫁接现代信息技术以提升金融服务品质,最终两者将逐步实现融合以完善整个金融体系效率。最后,结合互联网金融带给银行业的激烈竞争环境,笔者对未来商业银行演进格局提出了"兵分两路"的预判。
关键词:
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 银行业格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四川银监局课题组 王筠权 王国成 金强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金融业的渗透,"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和讨论热点。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深入探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进而提出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业务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凤鸣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推动了金融市场环境、客户需求和服务模式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迅速跨界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商业银行也在不断进行互联网业务创新,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另一方面来自信息技术发展、产业升级、客户需求、跨界竞争等多方面的力量正共同推动银行经营模式向全面数字化的银行4.0时代转变。本文对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互联网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以探究其互联网业务未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电子商务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