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4)
- 2023(14472)
- 2022(12196)
- 2021(11404)
- 2020(9586)
- 2019(21758)
- 2018(21410)
- 2017(40392)
- 2016(21866)
- 2015(24283)
- 2014(24040)
- 2013(22966)
- 2012(20649)
- 2011(18324)
- 2010(18228)
- 2009(16470)
- 2008(15565)
- 2007(13793)
- 2006(11733)
- 2005(10124)
- 学科
- 济(76849)
- 经济(76732)
- 管理(68593)
- 业(64104)
- 企(55043)
- 企业(55043)
- 方法(35665)
- 数学(30167)
- 数学方法(29729)
- 财(23224)
- 农(21614)
- 中国(21252)
- 技术(19297)
- 制(19153)
- 业经(18956)
- 理论(16254)
- 学(15696)
- 务(14622)
- 财务(14566)
- 财务管理(14532)
- 农业(14302)
- 体(14268)
- 地方(13893)
- 企业财务(13802)
- 银(13393)
- 银行(13356)
- 技术管理(13049)
- 环境(12757)
- 行(12739)
- 融(12635)
- 机构
- 学院(295060)
- 大学(291778)
- 管理(115537)
- 济(113767)
- 经济(111260)
- 理学(99933)
- 理学院(98888)
- 管理学(97080)
- 管理学院(96520)
- 研究(93756)
- 中国(70199)
- 京(60245)
- 科学(57821)
- 财(55406)
- 农(47075)
- 所(45212)
- 江(45090)
- 中心(44310)
- 财经(43906)
- 业大(43824)
- 研究所(41190)
- 经(39918)
- 范(39168)
- 师范(38701)
- 农业(36907)
- 北京(36751)
- 州(35318)
- 院(35316)
- 经济学(34709)
- 技术(33975)
- 基金
- 项目(207618)
- 科学(165261)
- 研究(153085)
- 基金(150330)
- 家(131299)
- 国家(130201)
- 科学基金(113202)
- 社会(97478)
- 社会科(92397)
- 社会科学(92379)
- 省(84298)
- 基金项目(80263)
- 自然(73462)
- 教育(72891)
- 自然科(71810)
- 自然科学(71788)
- 自然科学基金(70522)
- 划(70144)
- 编号(61567)
- 资助(60063)
- 成果(48600)
- 创(48149)
- 重点(46959)
- 部(45730)
- 发(44262)
- 创新(44254)
- 课题(43744)
- 制(42408)
- 国家社会(40374)
- 科研(39755)
- 期刊
- 济(122057)
- 经济(122057)
- 研究(80582)
- 中国(62445)
- 学报(45806)
- 管理(44658)
- 财(44444)
- 科学(42782)
- 农(42316)
- 教育(38503)
- 大学(35684)
- 学学(33676)
- 农业(29072)
- 技术(28666)
- 融(24033)
- 金融(24033)
- 财经(21487)
- 业经(21089)
- 经济研究(18541)
- 经(18522)
- 科技(15869)
- 问题(15730)
- 业(15634)
- 版(14223)
- 技术经济(13462)
- 职业(12911)
- 理论(12482)
- 财会(12440)
- 资源(12246)
- 刊(12223)
共检索到428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本成果属于植物细胞工程育种技术领域,是依托沈阳农业大学组建的"辽宁省蔬菜细胞与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承担农业部"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细胞育种岗位专家专项"、国家863重大专项"园艺作物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和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过程中取得的创新成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美丽 付颖 郑鹏婧 冯辉
为解决黄心春结球白菜小孢子胚诱导难的问题,以引自韩国和日本的12个黄心春结球白菜杂交种为试材,对影响小孢子胚发生和发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小孢子胚发生能力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对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不同;发现了花蕾低温密封预处理具有促进小孢子成胚的作用;MS培养基中添加0.1mg.L-1的NAA具有促进小孢子植株生根的作用。在优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黄心春结球白菜的游离小孢子高效培养体系,获得了11个黄心春结球白菜杂交种的445株小孢子植株,鉴定出362株双单倍体。
关键词:
大白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妍 班青宇 王倩 侯喜林
对影响不结球白菜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几个因素及再生植株的倍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诱导率的最重要因子,正反交材料的胚诱导率无显著差异;供体植株开花后6~10 d培养可获得高的胚诱导率;琼脂在8~12 g.L-1范围内,随着质量浓度的提高可显著提高小孢子胚再生率。结合流式细胞仪和植株形态鉴定,不结球白菜小孢子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总体水平较高,有的高达90%,但不同基因型间有明显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祁魏峥 颉建明 郁继华 康俊根
对108个甘蓝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计算出胚率,分析表型与出胚难易的关系。经流式细胞仪对其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计算自然加倍率。以流式细胞仪的结果为基准对再生植株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周围叶绿体数目,保卫细胞长、宽以及周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圆球、早熟、春甘蓝3个特性的甘蓝品种易出胚,而扁球、中熟、晚熟以及越冬甘蓝不易出胚;再生植株的自然加倍率会因基因型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不同倍性的再生植株叶片保卫细胞周围叶绿体平均个数所得规律为:单倍体6~9个,二倍体9~12个,四倍体12~23个,且随着倍性的增加,叶绿体个数分布范围更加广泛。保卫细胞长度变化范围为:单倍体18~23μm,二倍体25~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凤兰 赵岫云
用高抗TuMV的高代自交系91-112和高感TuMV的小孢子双单倍体系T12-19杂交的F1植株进行小孢子培养,多次继代培养使小孢子再生苗安全越夏,再经移栽驯化后进行低温处理,定植到日光温室。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小孢子培养生产双单倍体的成功率和结实水平,得到一个具有146个白菜双单倍体系的作图群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英 唐兵 付文苑 杨静 陶莲 吴康云
以3个优良的地方品种(杂合体)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胚诱导、植株再生、倍性分析和单倍体加倍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创制优良DH系应用于育种实践中。在小孢子培养中,选取花蕾是小孢子培养成功的关键,花瓣长/花药长为3/4,花药为黄绿色可作为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选取花蕾的形态指标;供试3个品种都获得胚状体,但品种间出胚差异较大,MR-1共45个胚/皿,MR-2共198个胚/皿,MR-3共4个胚/皿;子叶形胚接种于再生培养基上成株率达98%,获得128株再生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出105株双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为82%,在组培苗期用0.1%的秋水仙素浸泡单倍体植株茎尖1h,加倍率为75%。从DH群体中筛选出4个优良DH系,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鉴选出1个耐抽薹DH系,4月上旬开始抽薹开花,叶柄宽大肥厚,产量高,适合鲜食加工,可补充当地春淡市场。
关键词:
芥菜 小孢子培养 技术体系 DH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文佳 侯喜林 赵晓嫚 刘照坤
以7个基因型的小菘菜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基因型、培养方法、激素及AgNO3对小孢子胚芽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菘菜小孢子胚芽诱导率的最重要的因子;小菘菜小孢子培养初期用170 g.L-1蔗糖处理1 d后,更换培养基能显著提高小孢子的胚芽诱导率;0.05 mg.L-16-BA和0.2 mg.L-1NAA能促进小菘菜小孢子胚的发生;添加0.1 mg.L-1GA3和0.3或0.4 mg.L-1AgNO3可显著提高小菘菜小孢子胚的胚芽诱导率和平均每胚出芽数。
关键词:
小菘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植株再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准 田志宏 孟金陵
甘蓝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利用小孢子培养方法可以获得纯合的双单倍体,加快甘蓝的育种进程以及提供遗传分析的材料。目前,有关甘蓝小孢子培养国内外报道较少,而且这些研究所用的材料多为结球甘蓝和青花菜等[1,2],而有关苤蓝的游离小孢子培养还未见报道。根据前...
关键词:
甘蓝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德双 曹鸣庆 秦智伟
对绿菜花“Galaxy”、“bc-0”和“bc-4”3个基因型进行了渗透压、外源激素、热激处理温度和时间、花蕾长度或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激素的作用并不明显,但相比之下,单独加入6-BA比同时加入6-BA、NAA效果好;绿菜花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适热激处理温度和时间为32.5℃,24h;绿菜花游离小孢子的最适培养花蕾长度因基因型而异,如基因型“bc-4”蕾长为4.1~5.0mm,此时大多数小孢子处在单核晚期、双核早期,出胚率高达37.08胚/蕾
关键词:
绿菜花,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翠 曾爱松 严继勇 宋立晓 高兵 侯喜林
以10份不同类型的F1代青花菜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观察、培养基类型及pH值等对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青花菜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胚胎诱导频率差异显著;花蕾大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基因型之间最适花蕾的长度也有一定的差异;1/2 NLN+130 g蔗糖是青花菜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培养基最佳pH值为6.2;子叶胚在液体培养基中停留25 d为最佳时间;MS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为7.0 g.L-1时胚状体苗的成活率最高。
关键词:
青花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植株再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琳 侯喜林 郝慧楠
以3个高菜品种三池高菜、紫高菜、柳川大缩缅为试材,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限制小孢子胚发生的主要因素,相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之间出胚率有显著差异,紫高菜出胚率为16.00%,三池高菜出胚率为10.67%,而柳川大缩缅未产生小孢子胚;热激诱导时间对胚发生也有明显影响,当热激(33℃)时间为48~72 h时出胚率有较大提高;转胚后适宜胚状体生芽培养基为B5+0.02 mg.L-1TDZ+0.02 mg.L-1NAA+0.05 mg.L-1KT+1 g.L-1活性炭+30 g.L-1蔗糖+8 g.L-1琼脂,生芽率为88%;继代生根培养基以1/2MS+0...
关键词:
高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再生植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蒋武生 张晓伟 姚秋菊 原玉香 耿建峰
以24个小白菜品种为材料,通过在NLN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活性炭,研究其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0.5 g/L),有利于小孢子胚的诱导和形成,供试材料(N4,N8)添加活性炭处理胚诱导率较未添加活性炭的处理分别提高19,66.5倍。采用添加活性炭(0.5 g/L)的NLN培养基对24份小白菜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为83.3%。表明添加活性炭的培养基对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有较好的效果。不同基因型间胚诱导率差别较大,每花蕾诱导胚数为0.4~86.7个。依据胚诱导率的高低可将其分为极易诱导、易诱导、难诱导和不能诱导出胚4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萍 田志宏 陈爱武 孟金陵
包心芥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初步研究陈玉萍1)田志宏2)陈爱武2)孟金陵2)(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2)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STUDIESONMICROSPORECULTUREOFBrasicajunceavar...
关键词:
包心芥菜 小孢子 胚状体 单倍体植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光威 兰素缺 孙宝启
在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认为子房共培养可显著地提高游离小孢子胚状体愈伤率和再生率 ,子房共培养以 2 0个子房为宜。低温子房共培养胚状体发生和愈伤率低 ,但绿苗分化率较高 ,施加PAA、谷氨酰胺对游离小孢子形成的胚状体有促进作用。麦芽糖是游离小孢子培养最好的碳源 ,以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和果糖搭配作碳源均未获得胚状体。检查培养 3d后的小孢子活力发现 ,唯有麦芽糖作碳源培养的小孢子有活力 ;认为高浓度的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加果糖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当葡萄糖浓度达到 2 0mmol/L时就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且致死。当在麦芽糖培养基中培养 1d后加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发现小孢子存有活力 ,而且随着...
关键词:
小麦 游离小孢子培养 诱导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梅德圣 王汉中 李云昌 胡琼 李英德 徐育松
针对我国油菜小孢子培养供体材料一般种植在大田,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出胚率较低的现状,对大田环境条件下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为了构建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研究了黄籽油菜的出胚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间对小孢子胚状体再生频率的影响很大;秋水仙素处理游离小孢子对胚状体的诱导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浓度越高,影响越大;黄籽油菜的出胚率较低(0.56枚/皿),同样条件下,不到黑籽油菜的1/8。不同黄籽单株间出胚率差异较大,变异幅度在0.04~1.97枚/皿。采用小孢子苗直接移栽大田技术,移栽成活率达89.0%,经染色体加倍后,最终构建了含有127个株系的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