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8)
2023(11391)
2022(9786)
2021(9096)
2020(7851)
2019(18272)
2018(18021)
2017(35211)
2016(18730)
2015(21059)
2014(21241)
2013(20841)
2012(18922)
2011(16967)
2010(16734)
2009(15513)
2008(15175)
2007(13300)
2006(11163)
2005(9461)
作者
(53212)
(44496)
(44310)
(42436)
(28123)
(21470)
(20363)
(17494)
(16728)
(15633)
(15251)
(14923)
(13957)
(13946)
(13880)
(13518)
(13463)
(13201)
(12882)
(12696)
(10872)
(10780)
(10525)
(10200)
(10101)
(9873)
(9765)
(9720)
(8878)
(8837)
学科
(79937)
经济(79863)
管理(54283)
(49668)
方法(40856)
(40203)
企业(40203)
数学(35822)
数学方法(35389)
(20978)
中国(20225)
(19113)
地方(16761)
业经(16082)
(15978)
环境(15472)
农业(14210)
(13680)
贸易(13678)
(13250)
理论(12602)
(12508)
财务(12467)
财务管理(12437)
(12186)
企业财务(11764)
(11589)
(11148)
技术(10623)
(9781)
机构
学院(269241)
大学(266736)
管理(108108)
(107452)
经济(105102)
理学(94444)
理学院(93388)
管理学(91711)
管理学院(91194)
研究(84084)
中国(61721)
(55062)
科学(53817)
(47212)
(42312)
(40769)
中心(40604)
业大(40369)
财经(39176)
(38512)
研究所(37552)
(36144)
师范(35786)
(35591)
北京(33726)
农业(33379)
经济学(33162)
(31087)
(30808)
经济学院(30207)
基金
项目(189397)
科学(150402)
基金(139219)
研究(135557)
(121142)
国家(120200)
科学基金(104723)
社会(87493)
社会科(83023)
社会科学(83000)
基金项目(75466)
(74671)
自然(69180)
自然科(67509)
自然科学(67490)
自然科学基金(66250)
(62703)
教育(62280)
资助(56561)
编号(54276)
重点(42486)
(41560)
成果(41465)
(41034)
(39268)
科研(36984)
创新(36661)
课题(36401)
国家社会(36385)
教育部(35757)
期刊
(110338)
经济(110338)
研究(68493)
中国(41324)
学报(39628)
科学(38267)
(36688)
(36569)
管理(34978)
大学(30041)
学学(28713)
农业(25195)
技术(23066)
教育(21376)
业经(19840)
(18321)
金融(18321)
财经(18244)
经济研究(16968)
问题(16789)
(15642)
资源(14103)
(13436)
统计(13351)
技术经济(12923)
商业(12839)
(12745)
(12385)
理论(11950)
科技(11791)
共检索到364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其文  徐伟  肖刚  
以桂林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条件估值法,基于游客视角对城市旅游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进行了分析,以期建立桂林市城市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显示,绝大多数游客认为生态环境的退化会对他们的旅游行为产生影响,并且认为当地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游客应该对生态环境的退化负责。就桂林市而言,该市旅游生态补偿的主体为景区的旅游开发商、旅游企业、游客和政府,客体为当地居民和景区工作者。卡方检验发现,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和职业对支付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与支付意愿的关系呈单调变化。在补偿方式上,游客更倾向于通过政府的奖惩制度和参加环保活动,来对桂林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兴火  周玲强  
生态旅游认证产品能否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取决于旅游消费者对它的接受程度,本文通过对浙江省4个景区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旅游消费者对生态旅游认证产品的认知和态度,并运用假设评价方法评估了旅游消费者对生态旅游认证产品的支付意愿。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消费者对生态旅游认证产品的选择意愿受性别、教育程度、月收入、旅游频率、旅游方式、过去一年旅游花费、对生态旅游进行专门的认证并授予生态资格证书的赞同程度,以及未认证生态旅游产品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而差别显著;计算所得的支付意原表明,平均而言,旅游消费者愿意支付比未认证的生态旅游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宝贡敏  胡抚生  
以往的旅游形象与游客购后行为研究中,常常是将旅游形象作为整体来研究。本文则是以旅游形象因子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出旅游形象的6个因子,从来杭的日本及韩国游客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旅游形象各因子对游客满意度、回游度及推荐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并非所有旅游形象因子与游客满意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旅游形象因子与回游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而满意度与回游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军  岳梦婷  
国家公园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试点之一,是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生态资本。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借助SPSS 22.0和AMOS 21.0对游客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相关性与结构性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1)游客涉入中,"核心生活方式"和"风险性"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的影响作用较低,验证结果不显著;(2)游客涉入中,"吸引力"和"自我表达"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地方依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较小,验证结果不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章锦河  张捷  梁玥琳  李娜  刘泽华  
建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键。文章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九寨沟为例,构建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效率的自然保护区居民生态补偿标准的测度模型。结果表明:①2002 年九寨沟游客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61hm2,其年度转化值为8.881 7hm2,是当地居民人均生态足迹0.961 6hm2 的9.27倍;②叠加游客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九寨沟总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005 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202 6hm2,生态盈余为0.197 3hm2;③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为8 643 元/hm2,是当地居民生态足迹效率2 613 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燕  王慧  汪恒倞  
环城游憩带是一种特殊的城市郊区旅游活动空间,已逐步成为城市及周边居民的休闲之地。本文基于客源市场需求,立足于南昌本地资源,分析了南昌市游客的数量、结构、时空分布,等等。研究发现:南昌环城游憩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游客旅游满意度一般,并且,从总体上而言,南昌环城游憩带旅游仍处于粗放式开发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了创新开发休闲旅游产品、调控时空分布、合理发展游客数量、完善游憩系统、提高游客满意度等建议,旨在为南昌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马泓宇  徐少癸  
文章在对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生态补偿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对于森林旅游而言,其生态补偿主要是由利益相关者、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绩效评价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政府主导机制、自我补偿机制、区别奖惩机制和循环反哺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筑起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基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丽丽  章家恩  虞依娜  叶延琼  
旅游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实际是各利益相关者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博弈的结果。旅游生态补偿作为以经济手段为主调整损害和保护旅游生态环境主体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对保护和提升旅游生态环境具有促进作用。基于博弈论,分析了旅游生态补偿各相关利益者的博弈过程和结果。并就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加快构建奖惩结合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旅游生态环境产权制度,引入独立的旅游生态补偿监管机制等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清   李泽锋  
旅游提供了各民族接触、了解、互动的场域,但其如何促进“三交”的内在机理还未明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从游客视角探索旅游促进“三交”的机理,发现:游客旅游体验、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三交”行为具象共同构成了旅游促进“三交”的机制模型,其中,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地方认同)在这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旅游促进“三交”中要平衡营利性与公益性、融合性的关系,协调求异性与共同性、统一性的关系,统筹推进体验性与互嵌性。基于游客视角,可以从拓展旅游时空、提升游客体验、强化国家感知等方面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高军  马耀峰  吴必虎  
外国游客对于"您对中国旅游最想说的话"这一问题的负面回答是我国入境旅游不足之处的集中显现。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在12个入境旅游热点城市所采集的623句外国游客对该问题的负面回答语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入境旅游不足之处在宏观层面上集中为7大范畴(语言交流、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服务、旅游信息、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商品),微观层面上集中于22个小范畴。同时,文章以上述不足之处各范畴类别作为我国入境旅游负面影响因子,得出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及其排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敏  
基于网络文本,通过ROST CM6.0软件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以游客感知视角研究殷墟旅游形象。结果表明:游客对殷墟的积极感知形象是直观的、概要的,对殷墟最突出的印象是"遗址""文化""历史""甲骨文";游客对殷墟的旅游感知形象可归纳为景区空间环境形象、旅游景观形象、旅游服务形象和旅游体验认知形象4个维度;游客对殷墟旅游形象感知中的消极因素主要包括旅游服务、旅游体验、旅游设施和旅游安全4个核心类属及其下属的10个二级子类;在对殷墟旅游形象的感知中,导游讲解是重要的感知因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俊  杨璐瑜  王胜宏  陈佳淇  
旅游应对气候变化亟需大尺度的针对特定旅游活动的 科学研究支撑。本文利用2010—2019年共计167 253条中国登山旅游者行为大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和分段回归模型结合的混合方法,揭示了登山旅游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测度了关键阈值,并在RCP 4.5和RCP 8.5两种气候情景下模拟分析了2050年及2080年气候变化对登山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登山活动时长与气象因子间呈现具有阈值效应的非线性关系,日最高温约18~28℃,相对湿度约50%~80%,日照时间约2~9小时时适合登山活动开展。气候变化将对未来的中国登山旅游活动产生负面影响,RCP 4.5和RCP 8.5下,研究城市中超过90%的城市的登山活动时长会出现缩短,2050年和2080年的登山活动时长均值下降均超过9%。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芳  胡兵  
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和可持续的旅游。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以保护旅游的生态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旅游质量或忽视游客的感受。低碳旅游应该在维持甚至提升游客感知价值的前提下开展。因此,文章在低碳旅游、游客感知价值概念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针对有低碳酒店消费经验并有低碳酒店消费需求等消费特点的消费者,以广州市3家低碳酒店为例,通过202份问卷调查,对游客低碳旅游感知价值进行了规范的实证研究,最终确定了4类细分目标消费族群,并根据族群内各感知因子的影响程度给出营销策略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程绍文  李艳  陈闻天  刘粉  
本文以旅游对游客健康影响为题,对国内外中英文文献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搜索,并利用元分析方法对所获的20篇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定量的文献研究。元分析结果发现:(1)旅游可以显著地降低游客倦怠和压力感,提高游客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整体健康水平;(2)旅游对游客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最大(d=0.66),其次对降低游客的压力感(d=0.40)和增进游客的生理健康(d=0.39)作用也较大;(3)旅游对改善游客睡眠(z=1.44,P=0.15)、增进游客社会健康(z=1.33,P=0.18)的效益不显著。未来应加强旅游对游客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机制及规律探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席建超  甘萌雨  吴普  葛全胜  
本文采用1996-2005年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数据,对我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入境旅游总体消费水平有显著增加,但仍属于滞后性消费。因此,塑造和完善旅游消费体系和保障体系,营造宽松的旅游消费环境,通过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优化调整来促进旅游消费质量的提档升级,将是实现入境旅游消费水平与入境旅游同步发展,入境旅游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