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0)
- 2023(14845)
- 2022(13019)
- 2021(11957)
- 2020(10043)
- 2019(23138)
- 2018(22778)
- 2017(44277)
- 2016(23556)
- 2015(26456)
- 2014(26175)
- 2013(25646)
- 2012(23349)
- 2011(21031)
- 2010(20839)
- 2009(18944)
- 2008(17974)
- 2007(15354)
- 2006(13441)
- 2005(11561)
- 学科
- 济(113629)
- 经济(113526)
- 管理(68465)
- 业(61911)
- 企(52018)
- 企业(52018)
- 方法(49021)
- 数学(43208)
- 数学方法(42645)
- 中国(24544)
- 农(24154)
- 地方(23899)
- 财(23222)
- 业经(22746)
- 学(22377)
- 农业(16472)
- 理论(16116)
- 制(16054)
- 贸(15879)
- 贸易(15872)
- 环境(15815)
- 和(15770)
- 易(15319)
- 务(14861)
- 财务(14790)
- 财务管理(14759)
- 地方经济(14659)
- 技术(14449)
- 企业财务(14011)
- 融(13461)
- 机构
- 大学(335139)
- 学院(333240)
- 济(140961)
- 经济(138158)
- 管理(135597)
- 理学(118658)
- 理学院(117411)
- 管理学(115221)
- 管理学院(114628)
- 研究(109339)
- 中国(79454)
- 京(69726)
- 科学(66690)
- 财(60689)
- 所(52947)
- 财经(50015)
- 中心(49898)
- 业大(48657)
- 研究所(48552)
- 农(48422)
- 江(45949)
- 经(45605)
- 北京(43523)
- 经济学(43228)
- 范(42883)
- 师范(42508)
- 院(39999)
- 经济学院(38720)
- 农业(37686)
- 财经大学(37469)
- 基金
- 项目(234568)
- 科学(185425)
- 基金(171834)
- 研究(171104)
- 家(148917)
- 国家(147729)
- 科学基金(128391)
- 社会(109408)
- 社会科(103793)
- 社会科学(103765)
- 基金项目(91295)
- 省(90550)
- 自然(83619)
- 自然科(81700)
- 自然科学(81683)
- 自然科学基金(80179)
- 教育(78402)
- 划(75881)
- 资助(71010)
- 编号(69435)
- 成果(54634)
- 重点(51874)
- 部(51639)
- 发(49711)
- 创(48387)
- 课题(46511)
- 国家社会(45319)
- 创新(45173)
- 教育部(44894)
- 科研(44888)
- 期刊
- 济(151449)
- 经济(151449)
- 研究(97143)
- 中国(54805)
- 学报(50331)
- 管理(49838)
- 科学(46976)
- 财(45331)
- 农(42711)
- 大学(39031)
- 学学(36943)
- 教育(32345)
- 技术(30760)
- 农业(29907)
- 经济研究(25269)
- 融(24609)
- 金融(24609)
- 财经(24602)
- 业经(23224)
- 经(21071)
- 问题(19293)
- 技术经济(17792)
- 图书(17069)
- 统计(16501)
- 理论(16296)
- 科技(15481)
- 实践(14712)
- 践(14712)
- 现代(14705)
- 业(14589)
共检索到472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田金方 曹灿
号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亟需宏观经济的实时预测。本文基于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的混频大数据,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构造高频舆情指数,拓展现有低频(至多到月度)预测模型,提出中国宏观经济总量实时预测的监测系统。研究发现:①高频舆情指数能够显著地反映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对GDP增长率具有稳定和有效的解释力;②实时预测模型相比于基准预测模型既能提升预测精度,又能保证预测的稳健性,同时在样本外预测中,当基准预测期和滞后阶数取3的整数倍时预测效果最好;③实时预测模型的多步滚动向前动态预测具有现时性,在同等预测精度下,预测时间至少比AR、OLS等基准模型分别提前18天和30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汉 刘金全
季度GDP的走势与波动不仅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收支、企业的盈利和财务状况,甚至还会影响家庭和个人的收入与支出,是宏观经济总量预报、预测与分析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宏观经济总量预测模型是基于同频数据进行的,高频和超高频数据必需处理为低频数据,这不仅忽略了高频数据信息的变化,还影响了模型预报和预测的及时性,降低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本文将混合数据抽样模型(MIDAS)用于中国季度GDP的预报和预测,实证研究表明,出口是造成我国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长减速的主要因素,MIDAS模型在中国宏观经济总量的短期预测方面具有精确性的比较优势,在实时预报方面具有显著的可行性和时效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汉 刘营 卓杏轩
本文采用阈值组惩罚无约束混频数据抽样(T-GP-U-MIDAS)模型对中国季度实际GDP增长率进行实时预报和短期预测,并研究其精度提升机理。实证结果显示:与AR等传统模型相比,T-GP-U-MIDAS模型在预测精度方面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T-GP-U-MIDAS模型通过引入具有先行特征的阈值变量识别经济运行中可能存在的转变点,并依据不同的经济状况筛选出对预测实际GDP增长率存在重要影响的核心变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和解释能力,是现有混频数据模型的有效改进和补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金明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是,随着复工复产的不断推进,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并不断改善,监测当前经济运行状态和预测未来经济走势,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及时调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混频数据回归(MIDAS)模型,基于不同权重函数形式和多个月度解释变量的各阶滞后项,共估计了180个模型,从中选择RMSE最小者作为最优预测模型。经过计算,认为工业增加值对于GDP具有最优的预测效果,在样本期内,选择阶梯型权重函数时均方根误差最小,仅为0.066。
关键词:
MIDAS模型 实时预测 均方根误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左喜梅 刘文翠
文章利用我国日度金融数据和月/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从伪样本外预测的角度,构建混频数据抽样模型(MIDAS),并加入金融、经济领先因子,对比四类组合预测模型对宏观经济的预测精度。结果显示:组合预测模型能减少对宏观经济预测的系统误差,提高预测精度。其中,日度金融数据可以提高单变量的预测精度;无论在MIDAS还是在传统预测模型中,月/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均能提高对宏观经济的预测精度;月/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对宏观经济的预测效果与日度金融数据对宏观经济的预测效果相当,甚至优于日度金融数据对宏观经济的预测效果;月/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的领先项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预测效果较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劲帆 刚健华 钱宗鑫 张龄琰
本研究利用中国宏观经济指标构建了基于贝叶斯估计的混合频率向量自回归模型(MF-BVAR),并对该模型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效果进行了检验。本文模型在允许多变量、不同频数据共存的条件下提高了模型估计的自由度,从而实现高精度预测。实证结果显示,在对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所关注的核心经济变量CPI、RPI和GDP等进行预测时,MF-BVAR模型相对于目前广泛应用的同频向量自回归模型和MIDAS模型,预测精度都有显著改善。本文亦发现房地产投资对于模型预测能力的重要作用,从样本外预测的角度佐证了房地产部门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影响。本文也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表现不能对预测宏观经济运行提供额外贡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邬琼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存在稳定性显著下降、预测精度大幅降低等缺陷,亟待对其进行改进。本文通过融合动态因子模型和混频数据抽样模型,构建了因子混频数据抽样模型FA-MIDAS,实现对120多个宏观运行监测指标的深度挖掘和信息提取,并对我国季度GDP增速进行样本内拟合与样本外预测。研究结果表明:FA-MIDAS模型的样本内拟合效果好于未考虑混频数据的模型以及将月度数据简单平均后转换为季度数据的模型。与同频模型相比,FA-MIDAS模型能够提高预测精度。在数据处于较为平稳阶段时,模型中加入自回归项确实会带来预测精度的改善,但在数据波动较大时,加入自回归项会存在惯性趋势,反而降低了模型预测精度。随着当季数据公布的增多,当季GDP的实时预测及向前多步预测的预测精度会随之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建 唐成千
利用混合频率数据抽样方法(MIDAS)构建不同权重函数形式的混频预测模型,使用5种高频解释变量对中国季度GDP增长率进行短期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分析各种加权方式基于每种高频解释变量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的高频解释变量和不同的加权方式预测结果差异明显,利用国房景气指数对于中国季度GDP进行预测时精确度优于使用其他4种变量。
关键词:
加权混频 宏观经济 指数阿尔蒙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姜伟 黎依堞
本文将消费者信心指数引入混频数据模型(MIDAS)中,考察经济新常态下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三驾马车"对季度GDP增长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引入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混频数据模型较基准模型的预测精度比未引入的预测精度要高,均方根残差比值也更小;(2)多元混频预测中,引入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混频回归模型对季度GDP增长率的实时预报与短期预测更趋稳定,能够提供更精准的参考区间;(3)在考察行为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中,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进行样本内预测时,宏观经济对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动反应最为灵敏。本文为定量追踪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金全 刘汉 印重
传统宏观计量模型需要利用加总或插值等方法将混频数据统一到同频数据再应用于宏观经济模型中。而混频数据模型是直接利用混频数据构建模型,避免了因数据加总或插值导致的信息损失和人为信息的虚增,充分利用了现有高频数据的信息,改进了宏观计量模型估计的有效性和预测的精度。混频数据抽样模型(MIDAS)是混频数据模型的一种,它使用参数控制的滞后权重多项式函数对高频滞后数据进行有权重的加总并构建模型,再通过数值优化和非线性的方法估计混频数据模型中的最优参数。MIDAS模型是攫取现有高频数据的全样本信息用于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分析与预测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该模型的实证研究探寻混频数据在中国宏观经济应用中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成千 莫旋
宏观经济的运行关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投资、出口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走势和波动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影响重大。由于GDP的增长率是按季度度量的,而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增长率都是按月度度量的,因此本文利用混合频率数据抽样模型(MIDAS),并结合中国经济有巨大波动性的事实,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和短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MIDAS模型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预测精确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投资增速的放缓和出口增速的下滑是引起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传统的"三驾马车"思路,推进供给侧改革,以保持中国宏观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建伟
笔者利用经数据处理后的3个月度指标、3个季度指标、5个半年度指标和4个年度指标,结合改进的混频动态因子模型和经济周期测定的虑子概率方差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17年8月间中国宏观经济周期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发现:(1)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支持利用多频度、多指标、非平衡数据进行分析;支持波动协同性弱的指标经调频处理后被选用,并能有效提取此类指标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和排除无效信息;能够提取有效反映宏观经济波动一致性走势的不可观测动态因子。(2)概率方差法和CH准则法均测定宏观经济包含5个拐点、3个高速增长时期和3个低速增长时期。利用ROC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概率方差法的测定精准度更高。分析没有发现2011年9月以后宏观经济新的拐点,从而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还将处于低速增长时期。(3)利用实时数据检验了混频动态因子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仝冰
使用中国数据估计DSGE模型时,由于缺乏季度的支出法消费、投资数据,一般使用月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加总作为替代。本文利用这一数据对DSGE模型进行贝叶斯估计,发现参数估计结果会出现系统性偏差;而使用年度的支出法消费、投资数据进行估计,模型的样本外预测绩效总体更优。基于这一结果,将年度频率的支出法投资、消费数据与季度频率的GDP、货币、通胀数据相结合,同时又结合投资品价格的年度(1992—1997年)、半年度(1998—2002年)和季度(2003—2016年)数据,对模型重新估计并进行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仝冰
使用中国数据估计DSGE模型时,由于缺乏季度的支出法消费、投资数据,一般使用月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加总作为替代。本文利用这一数据对DSGE模型进行贝叶斯估计,发现参数估计结果会出现系统性偏差;而使用年度的支出法消费、投资数据进行估计,模型的样本外预测绩效总体更优。基于这一结果,将年度频率的支出法投资、消费数据与季度频率的GDP、货币、通胀数据相结合,同时又结合投资品价格的年度(1992—1997年)、半年度(1998—2002年)和季度(2003—2016年)数据,对模型重新估计并进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中国产出波动的最主要解释因素是与投资相关的冲击,其次为货币政策冲击、持久性技术冲击和外生需求冲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双 童心 程娅
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既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特色又是尚待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新增建设用地作为衡量土地供给量的主要指标,探索其与宏观经济的GDP、CPI和全国就业总人口之间的相关程度,从而为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