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4)
2023(11020)
2022(9387)
2021(8672)
2020(7341)
2019(17011)
2018(16508)
2017(31562)
2016(17023)
2015(19008)
2014(18416)
2013(17671)
2012(15747)
2011(13946)
2010(13645)
2009(12077)
2008(11461)
2007(9591)
2006(7886)
2005(6303)
作者
(48528)
(40838)
(40555)
(38627)
(26010)
(19752)
(18197)
(16095)
(15559)
(14430)
(13932)
(13923)
(13013)
(12914)
(12692)
(12628)
(12207)
(12108)
(11796)
(11763)
(10060)
(10034)
(9917)
(9272)
(9259)
(8982)
(8941)
(8778)
(8457)
(8178)
学科
(66120)
经济(66056)
管理(46422)
(44754)
(37718)
企业(37718)
方法(36763)
数学(33437)
数学方法(32770)
(16296)
(15921)
中国(15455)
业经(14259)
(14184)
理论(11518)
地方(11455)
(11267)
贸易(11261)
农业(10997)
(10972)
技术(10812)
(10622)
财务(10565)
财务管理(10544)
环境(10073)
企业财务(10004)
(9825)
(9379)
(8944)
(8120)
机构
学院(231586)
大学(230196)
管理(91939)
(89799)
经济(88142)
理学(81501)
理学院(80675)
管理学(78704)
管理学院(78300)
研究(73805)
中国(52287)
科学(49917)
(47510)
(42631)
业大(41590)
(38570)
(37030)
研究所(34675)
中心(34383)
农业(33434)
(32940)
财经(32403)
(29825)
北京(28811)
(28713)
经济学(28163)
(27808)
师范(27401)
技术(26592)
经济学院(25781)
基金
项目(176346)
科学(138366)
基金(128834)
研究(120730)
(116099)
国家(115247)
科学基金(98825)
社会(76073)
社会科(72339)
社会科学(72320)
(70650)
基金项目(67965)
自然(67804)
自然科(66345)
自然科学(66326)
自然科学基金(65121)
(59234)
教育(57355)
资助(54028)
编号(46531)
重点(40438)
(37803)
(37383)
(36952)
科研(35249)
创新(34979)
计划(34750)
成果(34581)
课题(32563)
大学(32417)
期刊
(83813)
经济(83813)
研究(56556)
学报(44056)
科学(39093)
中国(37360)
(36008)
大学(33745)
管理(33130)
学学(32585)
(29675)
农业(24615)
技术(23025)
教育(22429)
业经(15500)
财经(15229)
林业(14710)
(14509)
金融(14509)
经济研究(14150)
(13652)
(13099)
统计(12911)
业大(12826)
科技(12772)
(12045)
(12028)
问题(11504)
技术经济(11292)
决策(10624)
共检索到308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涛  董利虎  李凤日  
【目的】利用固定间隔期复测数据,运用不同方法建立杂种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单木枯损模型,为确定杂种落叶松合理的经营措施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5年黑龙江省江山娇实验林场48块样地的复测数据,通过Logistic模型,利用全子集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构建杂种落叶松单木枯损模型。使用列联表分析和分类率-阈值散点图,确定枯损模型预估时的最佳阈值。引入随机参数,构建样地水平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模型估计方法为自适应积分最大似然估计,模型筛选指标为Akaike信息标准(AIC)、贝叶斯信息标准(BIC)以及-2倍对数似然值。通过计算绝对平均偏差(Bias),绘制ROC曲线以及模型预估枯损率与实际枯损率直方图对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包含单木(林木胸径,DBH;胸径平方,DBH2)、林分(林分断面积,BA)、竞争(大于对象木树木断面积之和变形,BALD)3个水平变量组合的单木枯损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杂种落叶松枯损主要发生在小径阶且相对竞争较大时。单木枯损概率随DBH增加逐渐减小,随BALD、BA增加而逐渐增加。最佳阈值有效提高了模型预估效果,方差-协方差结构为无结构矩阵(UN)时,四参数混合模型的拟合结果最佳,其预估的林分枯损率更接近实际林分枯损率。【结论】混合模型能够更有效地描述和预估杂种落叶松的单木枯损。阈值分析是提高二分类模型预测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杂种落叶松作为速生树种,幼龄时期应适时进行抚育间伐以减少枯损发生的概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杰  周根苗  易烜  王盼琦  吕勇  
【目的】为准确预估单木冠长,在再参数化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单木冠长模型,为华北落叶松区域经营、生产、科研提供理论依据及模型参考。【方法】以山西省五台山和庞泉沟地区116块样地2 745株华北落叶松次生林为例,建立单木冠长模型,从9个冠长-胸径候选模型中选取最优基础模型;除胸径外还考虑其他6个林木、林分因子对冠长的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选择影响最为显著的因子构建冠长再参数化模型;最后引入样地随机效应,构建含混合效应的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单木冠长模型,选用3个常用异方差消除函数中最优者消除混合效应模型的异方差性。【结果】9个候选模型尤以Logistic形式的冠长-胸径模型拟合精度最优,效果最好(R2=0.569 9,RMSE=3.812 7,MAE=3.022 3);其他6个林木、林分因子中高径比(HDR)和公顷株数(N)对冠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将显著性因子高径比(HDR)和公顷株数(N)纳入最优基础模型构建再参数化模型,模型确定系数(R2)从0.569 9提升到0.700 5,提升了22.9%,均方根误差(RMSE)从3.812 7降低至3.181 6,下降了16.6%,平均绝对误差(MAE)从3.022 3降低至2.410 7,下降了20.2%;在再参数化方法的基础上构建混合效应的单木冠长模型,引入样地水平作为随机效应因子作用在固定参数a上,混合效应模型确定系数(R2)从0.700 5提升至0.813 6,提升了16.1%,均方根误差(RMSE)从3.181 6降低至2.512 0,下降了21.0%,平均绝对误差(MAE)从2.410 7降低至1.837 3,下降了23.8%;选用指数方差函数能够有效地消除模型异方差性,残差分布范围更小,分布更均匀。【结论】在再参数化基础上构建混合效应模型能更加准确地预估林木冠长,为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区域性的森林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玮  雷相东  刘刚  徐光  陈光法  
为了预测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的生长和发展,该文建立了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中长白落叶松、红松、云冷杉、中阔和慢阔5个树种(组)的单木枯损模型。数据来自于20个长期固定观测样地,共得到12853个观测数据,其中80%的数据用于建模,20%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考虑多重共线性逐步筛选出对枯损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根据预测结果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最大和原则(MST原则)确定模型的概率阈值。结果表明:①起初胸径、竞争指数、林分密度、多样性指数、立地因子都是显著影响树木枯损的因子,但不同树种的影响因子各异。②起初胸径在所有模型中均极显著;竞争指数除在红松和慢阔模型中未进入模型外,在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春明  
[目的]将生存分析方法和混合效应模型方法相结合,构建林木枯损模型,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20块落叶松云冷杉林样地数据为材料,基于生存分析方法中的Cox比例风险函数模型方法,把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作为协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去,构建林木的枯损及生存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最后与不考虑样地水平随机效应的模拟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x比例风险函数模型在描述林木枯损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单木初始胸径与林木的风险函数呈反比,与生存率呈正比;大于对象木断面积与风险函数呈正比,与生存率呈反比;初始林分公顷株数与风险函数呈正比,与生存率呈反比;立地因子对林木的枯损及生存没有显著影响。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Cox比例风险函数模型在考虑了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后,模型的模拟精度获得明显的提高,并且达到极显著程度。由于大于对象木断面积和初始林分公顷株数两个变量在考虑了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后影响不显著,最后只考虑了单木初始胸径一个变量对枯损的影响,与不考虑随机效应相比,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林木本身的大小对自身的枯损具有明显的影响,胸径小的林木较胸径大的林木更易枯损。在森林经营中,Cox比例风险函数模型的使用,可为森林经营者在确定合理的经营密度上提供很好的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明  张会儒  王卓晖  
【目的】准确预测林木的生存和枯损是森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和生存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林木生存模型,能够提高林木枯损模型的精度。【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20块落叶松云冷杉林样地数据为例,基于生存分析方法中常用的6个时间参数分布回归模型(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对数Logistic分布、Gompertz分布及Gamma分布),把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作为协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去,构建林木生存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样地的随机效应,并与传统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木初始胸径的增加,其枯损的风险降低,生存率提高;随着单木大于对象木断面积值的增加,其枯损的风险增加,生存率降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木枯损的概率增加,生存率降低;立地因子对林木的生存没有显著影响;6个参数分布回归模型中,Weibull分布的模拟精度最高。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Weibull分布模型在考虑样地水平随机效应后,模型的模拟精度获得明显的提高,并且达到极显著程度。【结论】在森林经营中,要提高林木的生存率,需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法和经营时间,避免使林分的密度过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谢守鑫  
根据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和解析木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分析方法推导和建立了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在建立林木胸径潜在生长函数(疏开木直径生长函数及疏开木冠幅-胸径关系)的前提下,以CCF为基础构造了一个新的林分密度指标:林冠重叠度(COD);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了相对直径(Rd)作为林木竞争指标.使用单木模型编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拟,预测程序-LRGP.BA8.该程序可以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自然状态和问伐情况下的生长过程,因而可以用于选择、设计最优间伐方案和造林密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颖  冯健  于世河  卜鹏图  王月婵  黄夏  郑璐  
【目的】探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特性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清原大孤家林场内3种初植密度(1 600、2 500、3 300株/hm~2)的1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木生长指标和土壤养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随初植密度增大而减小,而蓄积量和高径比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影响很小。低密度林分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比高密度分别高出了17.6%、17.6%、32.1%,而蓄积量则表现为高密度比低密度高出39.3%。在不同土层间,除了全钾外,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规律,而pH值则相反;在不同初植密度间,不同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3 300株/hm~2)或低密度(1 600株/hm~2)林分达到最大。在0~20 cm土层中,铵态氮、含水率和pH值以初植密度为1 600株/hm~2最高,当株数密度为2 500株/hm~2时pH值最低,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当密度增加到3 300株/hm~2时,硝态氮、全磷、速效钾、全钾、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中,硝态氮、pH值、全钾、有效磷以1 600株/hm~2最高,铵态氮、含水率以2 500株/hm~2最高,当密度增加到3 300株/hm~2时,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最高。从不同土层看,在0~20 cm土层的全磷、有效磷、铵态氮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而在20~40 cm土层的速效钾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从不同初植密度看,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含量关系密切;密度为3 300株/hm~2时,林木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钾含量呈正相关,而蓄积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植密度与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特性密切相关,同其他初植密度相比,当林分初植密度为3 300株/hm~2时,0~40 cm土层中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且蓄积量最大,适宜培育长周期工业用材林,随着林龄的增大,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东升  李凤日  孙晓梅  贾炜玮  
以黑龙江省东北部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19块标准地中95株解析木(每块标准地选取5株)的节子剖析数据,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理论建立落叶松节子各因子(节子直径、着生角度、长度)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节子直径、着生角度和长度都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节子直径随着着生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节子角度随着着生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节子长度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考虑混合效应所建立的节子大小预测模型其参数估计更为准确,残差分布更加均匀,模型拟合精度明显得到提高(R2约提高了0.3)。独立样本的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在90%以上,说明所建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落叶松人工林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慧淋  董利虎  李凤日  
【目的】以林木易测因子为预测变量,构建黑龙江省人工落叶松树冠最大外部轮廓及内部轮廓(未着叶部分)的预估模型,为进一步估计人工落叶松树冠表面积、树冠体积和树冠生物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49株解析木的枝解析数据,树冠外部轮廓模型采用分段回归技术,构建带有约束条件并满足生物学意义的连续性分段曲线模型,即在梢头处树冠半径为"0",在整个树冠内外部轮廓的拐点的存在是唯一的,且在拐点处树冠半径达到最大值;内部轮廓直接采用线性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模型参数与林木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将关系密切的树木变量或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晓梅  张守攻  祁万宜  张鲜艳  王军辉  
对“八五”期间设置在湖北大老龄林场的日本落叶松幼龄林进行了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不同N、P配比、不同施肥次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日本落叶松幼林及其后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对日本落叶松幼龄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N、P比不同对施肥后3年内的日本落叶松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各生长量随N肥施用比例的减少、P肥比例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至1998年(12年生),N、P比为1∶0的高、径、材积分别比N、P比为1∶1的提高5.79%、6.58%和19.38%;施肥次数对日本落叶松生长的影响很小,与1次施肥相比,2次施肥既起不到增产效果,又增加了营林成本。施肥量为25 g.株-1、仅施N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立春  张锐  李凤日  
以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丽林林场30株人工落叶松2190个枝条长度和角度数据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落叶松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BL=b1+b2DINC+b3DINC2+b4DBH·DINC2,BA=b1+b2DINC+b3DINC2+b4DBH·DINC。利用S-PLUS软件中的LME模块,考虑树木效应拟合线性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拟合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为了描述混合模型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异方差现象,把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加入到枝条长度和角度混合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立春  李凤日  张锐  
以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丽林林场30株人工落叶松2 190个枝条基径数据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了落叶松枝条基径模型:BD=b1+b2DINC+b3DINC2+b4DBH.DINC2。然后,利用S-PLUS软件中的LME过程,拟合线性枝基径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拟合枝条基径模型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为了矫正混合模型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异方差现象,把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加入到枝条基径混合模型中。指数函数显著提高了枝条基径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并且消除了异方差现象。模型模拟表明:对于大小相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耀翔  姜立春  李凤日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9株人工落叶松2790个样品数据为例,选择6个常用方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把拟合精度最高的修正Logistic模型作为微纤丝角基础模型y=b1/[1+exp(b2x)]+b3,然后,利用S-PLUS软件中的NLME过程,拟合非线性微纤丝角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对微纤丝角-年龄关系进行拟合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把相关性结构包括复合对称结构(CS)、一阶自回归结构AR(1)、一阶移动平均结构MA(1)及一阶自回归与移动平均结构[ARMA(1,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曼霖  董利虎  李凤日  
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长白落叶松一级枝条数量进行研究,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7块标准地49株枝解析样木的596个一级枝条测定数据,利用SAS 9.3软件中的PROC GLIMMIX模块,建立了基于Poisson分布的一级枝条数量的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树木效应,构建每半米段一级枝条数量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并利用AIC、BIC、-2log likelihood以及LRT检验对收敛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任意参数组合的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均好于传统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奕丰  陈东升  申佳朋  孙晓梅  张守攻  
[目的]构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和林分水平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使之既在数据采集区域内能够表征不同水平下的差异程度,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方法]基于64株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木生物量实测数据和40个每木检尺样地数据,在考虑和未考虑林龄2种情形下,利用哑变量和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方法相结合,构建单木和林分水平的一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上及全株生物量模型单木水平下的R~均大于0.95,林分水平下的R~均大于0.78,(2)利用哑变量考虑林龄因素后,单木水平下各评价指标总体稳定,参数b值范围从0.905 5~2.512 5减小为1.047 0~2.202 8。林分水平下R~2提升0.201 9,参数b值范围从0.071 1~1.560 7减小为0.781 1~1.055 1;且具有更小的TRE、MPE和MSE。(3)利用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模型,全株及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残差的分布趋势均平行于横轴。[结论]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和哑变量相结合的方法灵活、建模过程简单、模型稳定性好,适用于不同因素下落叶松人工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林龄因素对林分模型拟合效果的改善更显著,在建模过程中,单木模型可以不考虑林龄的影响,而林分模型需要考虑林龄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