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5)
2023(14921)
2022(12775)
2021(12313)
2020(10167)
2019(23691)
2018(23206)
2017(43903)
2016(23125)
2015(26008)
2014(25169)
2013(24537)
2012(22251)
2011(19973)
2010(19597)
2009(17677)
2008(16673)
2007(13736)
2006(11892)
2005(10301)
作者
(61259)
(51574)
(50718)
(48557)
(32739)
(24701)
(23149)
(19928)
(19552)
(18034)
(17615)
(17359)
(16393)
(16110)
(16024)
(15453)
(15056)
(14803)
(14774)
(14702)
(12447)
(12256)
(12129)
(11808)
(11568)
(11527)
(10938)
(10905)
(10083)
(9912)
学科
(98267)
经济(98176)
管理(58705)
(55015)
方法(45619)
(43899)
企业(43899)
数学(40300)
数学方法(39561)
中国(26553)
(25845)
地方(20944)
(20423)
业经(19880)
(19393)
贸易(19375)
(18843)
(17389)
农业(17349)
理论(15727)
(14938)
环境(14323)
(13652)
技术(12766)
(12563)
金融(12560)
(12422)
银行(12409)
(12136)
(12127)
机构
大学(311636)
学院(311348)
(130974)
经济(128542)
管理(121358)
研究(106804)
理学(105565)
理学院(104254)
管理学(102078)
管理学院(101492)
中国(81027)
(66417)
科学(63995)
(56722)
(50882)
中心(49259)
研究所(46662)
财经(46179)
(45101)
(44067)
(43853)
师范(43683)
业大(42975)
(42320)
北京(41922)
经济学(40566)
(39877)
经济学院(36556)
师范大学(35894)
(35122)
基金
项目(219496)
科学(175432)
基金(162299)
研究(161145)
(141777)
国家(140699)
科学基金(122134)
社会(104098)
社会科(98799)
社会科学(98778)
基金项目(85940)
(83300)
自然(79252)
自然科(77461)
自然科学(77443)
自然科学基金(76003)
教育(75042)
(71418)
资助(66834)
编号(64000)
成果(49910)
重点(49786)
(49131)
(48002)
(45741)
课题(44383)
国家社会(44221)
创新(42780)
教育部(42714)
科研(42156)
期刊
(136618)
经济(136618)
研究(90061)
中国(59637)
管理(44447)
科学(44295)
学报(43279)
(42376)
(40056)
教育(35255)
大学(34430)
学学(32113)
技术(29207)
农业(28088)
(23828)
金融(23828)
经济研究(23494)
业经(21887)
财经(21676)
(18809)
问题(18216)
(16794)
资源(16612)
(16264)
统计(15961)
技术经济(14821)
世界(14557)
(14407)
国际(14134)
图书(13973)
共检索到451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生东  张翀  白子怡  
应用核密度、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及深度学习技术,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机制,模拟预测出适宜高等级景区发展的新区域。结果表明:(1)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高级别景区呈集聚分布,集中程度高,均衡性差异悬殊,景区密度东南高、西北低。(2)通过地理探测器识别与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异密切相关的因子,得出城市分布、交通状况、植被覆盖情况及地形起伏对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异有较强的影响力。(3)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对景区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和预测,发现西南地区极适宜发展高级别景区,且无论是从自然环境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均具有地域的成熟性与发达性;沿海地区和东北三省次之;西北地区较不适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洪  吕倩  
文章采用DEA-MI模型,以"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2010—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例,通过比较和分析各省旅游效率的大小差异和动态变化,揭示了各省旅游效率的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各省旅游效率的差异较大,经济水平和地理区位是关键影响因素;(2)大多数省处于最佳规模收益期,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技术应用、吸引专业人才等是提升效率的有效途径;(3)根据旅游效率大小和变化程度,将各省分为I、II、III、IV四种类型,并根据其历年的演化轨迹,将其效率的演进模式分为平稳式、循环式与突变式三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博  韩琳琳  韩飞  
评价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18个省份)土地生态安全是解决中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的前提条件。本文基于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权重,并利用DPSIR模型选取15个指标测算"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土地生态安全值。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2000—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较不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同样为较不安全,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就各省份而言,黑龙江土地生态安全等级较高,西藏及上海较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博  韩琳琳  韩飞  
评价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18个省份)土地生态安全是解决中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的前提条件。本文基于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权重,并利用DPSIR模型选取15个指标测算"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土地生态安全值。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2000—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较不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同样为较不安全,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就各省份而言,黑龙江土地生态安全等级较高,西藏及上海较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蕾  刘志高  
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如何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提升主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现有对外投资理论多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目前的研究侧重从自然资源、市场要素等方面分析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动因及影响机制,缺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宏观投资格局研究。本文通过集成统计数据、实地调研和高层访谈等,在回顾国内外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战略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和产业选择;尔后,剖析投资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中国对沿线地区的空间差异化投资引导战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芙蓉  胡北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国家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对外开放战略,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本文采用2010~2017年国内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分析思路,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沿线省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省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影响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环境、加大旅游投资、丰富旅游产品和便捷交通网络的双向促进作用等路径予以实现;且旅游接待水平的提升仍然是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后,应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政策,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提升地区旅游接待质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亚芳  于圣文  李佳恒  
党的十九大将"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进一步显示我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决心。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对于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沿线省份旅游业存在恶性竞争、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对沿线旅游业发展愈发重视。据此,通过Eviews软件对影响"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外汇收入的星级酒店数量、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境内客运量、境内公共交通数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地区开放度、地区人均GDP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越多,地区旅游外汇收入越多;地区人均GDP越高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旅游外汇收入越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伯铭  张宣  明庆忠  
对2007—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对旅游经济与碳排放之间的协整及相互预测的能力进行检验,并分析两者的脱钩态势以及影响脱钩态势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7年"一带一路"整体旅游碳排放量增长约0.84倍,碳排放量较高的省份大体集中在东南、东北,中西部省份普遍属于低碳排放地区;(2)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长期关系,旅游经济增长是旅游碳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3)时空维度上看,2016年脱钩态势最优,东南区域的脱钩状态最为严峻,西南、西北以及中部区域相对较好;(4)科技创新能力、政府政策、城市化水平以及产业结构是影响脱钩态势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伯铭  张宣  明庆忠  
对2007—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对旅游经济与碳排放之间的协整及相互预测的能力进行检验,并分析两者的脱钩态势以及影响脱钩态势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7年"一带一路"整体旅游碳排放量增长约0.84倍,碳排放量较高的省份大体集中在东南、东北,中西部省份普遍属于低碳排放地区;(2)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长期关系,旅游经济增长是旅游碳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3)时空维度上看,2016年脱钩态势最优,东南区域的脱钩状态最为严峻,西南、西北以及中部区域相对较好;(4)科技创新能力、政府政策、城市化水平以及产业结构是影响脱钩态势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  陶柳延  方文杰  
选取2006—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模型、Dagum基尼系数、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对不同经济区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区域差异根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17省份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缓慢增长—间断性降低—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绿色生产率总体区域差异表现出波浪式递减特征,区域间差异是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程度、旅游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对"一带一路"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科技创新水平尚未发挥出正向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旦珍  
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面板数据,借助区位熵和DEA指数法分别测算旅游产业聚集水平及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一带一路”沿线省域旅游产业聚集水平与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区、对外窗口区、开放先行区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促进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业产业聚集短期内抑制了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溢出效应来看,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旅游资源的共享性将促进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投入要素的充分利用,当过度聚集出现时,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也由正向转向负向。总体上,“一带一路”沿线省域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效应明显高于短期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睿  冯学钢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的入境旅游效率,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赴华旅游人次比例虽然较小,但是增长速度较快,增长潜力较大。我国和入境旅游国人均GDP的增加、地理距离接近、与中国接壤、非内陆国家等因素促进了我国入境旅游人次的增长。就入境旅游效率而言,我国相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入境旅游效率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中国和各国间拥有服务开放承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旅行服务总量的扩大、旅游航空业的飞速发展均对我国入境旅游效率的提升做出了贡献。最后提出了应深化落实服务开放承诺、加强对外旅游宣传、发展沿线地区边疆旅游、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谭小莉   汤琼  
随着新经济的崛起,旅游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需要有效利用消费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选取“一带一路”十八个省份进行分析,运用DEA模型、邹检验、收敛检验等方法探讨这些省份2010-2016年和2016-2019年旅游经济与消费资源的转换效率。经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2012-2019年,十八个省份旅游经济与消费资源转换效率测度值为0.313,说明旅游产业发展有较大提升空间;代表十八个省份的开放先行区、对外窗口区、战略支点区、丝带核心区四个区域转换效率均较低,由高到低为开放先行区(0.349)>对外窗口区(0.312)>战略支点区(0.300)>丝带核心区(0.292);十八个省份中,除战略支点区外,其他三个区的收敛速度转换效率比较平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改善旅游业效率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推动旅游业在新经济态势下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惠婷  
本文广泛探讨了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的中国游客量増长的原因,并实证分析了34个沿线国家2006-2016年中国游客量的影响因素,旨在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分析的立足点,重点考虑沿线国家的内部因素,同时结合中国国民网络搜索行为和羊群效应心理,将旅游信息网络资源丰度以及量化国家安全性的世界和平指数纳入影响因素的分析,侧重分析随时间、个体均会发生变化的七个变量(世界和平指数GPI、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居民最终消费水平占GDP的百分比、接待国人均GDP、接待国与中国之间的汇率、签证、旅游信息网络资源丰度),从定量、空间的角度分析了旅游量的影响因素,将空间面板模型引入到分析中。基于空间时间双固定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接待国的国家安全性、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信息网络资源丰度和汇率对旅游量的影响显著,而签证、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旅游量的影响较小。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的结果为沿线国家与我国的旅游业、旅游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若锦  
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服务贸易至关重要。首先从出入境规模、外汇收入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入境游客事由等视角分析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其次采用Balassa(巴拉萨)提出的贸易竞争力指数(RCA)和Drysdale(德雷斯代尔)提出的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分别计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及旅游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与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国家相比,虽然中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尚有待提高;相对而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互补性略优于旅游服务贸易进口的互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