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7)
- 2023(14179)
- 2022(12557)
- 2021(11846)
- 2020(10025)
- 2019(23192)
- 2018(22890)
- 2017(44194)
- 2016(23924)
- 2015(26986)
- 2014(26865)
- 2013(26283)
- 2012(23641)
- 2011(21255)
- 2010(20841)
- 2009(19050)
- 2008(18259)
- 2007(15614)
- 2006(13372)
- 2005(11387)
- 学科
- 济(92367)
- 经济(92233)
- 管理(70831)
- 业(64622)
- 企(54579)
- 企业(54579)
- 方法(46735)
- 数学(40889)
- 数学方法(40305)
- 农(24509)
- 财(23881)
- 中国(22604)
- 学(22320)
- 业经(20130)
- 地方(18113)
- 环境(17462)
- 制(16735)
- 农业(16275)
- 理论(15892)
- 贸(15640)
- 贸易(15633)
- 和(15430)
- 务(15344)
- 财务(15266)
- 财务管理(15233)
- 易(15136)
- 技术(14821)
- 企业财务(14452)
- 划(13977)
- 银(12987)
- 机构
- 大学(335451)
- 学院(332823)
- 管理(135143)
- 济(127511)
- 经济(124700)
- 理学(118578)
- 理学院(117248)
- 管理学(114928)
- 管理学院(114336)
- 研究(107297)
- 中国(78014)
- 京(70769)
- 科学(69624)
- 财(57580)
- 农(53817)
- 业大(53204)
- 所(52821)
- 中心(49379)
- 研究所(48806)
- 财经(47250)
- 江(46219)
- 北京(44253)
- 范(43764)
- 师范(43302)
- 经(43129)
- 农业(41896)
- 院(40187)
- 州(37952)
- 经济学(37921)
- 财经大学(35511)
- 基金
- 项目(240872)
- 科学(189200)
- 基金(175493)
- 研究(172870)
- 家(153863)
- 国家(152660)
- 科学基金(131394)
- 社会(108036)
- 社会科(102232)
- 社会科学(102207)
- 基金项目(94040)
- 省(93711)
- 自然(87757)
- 自然科(85651)
- 自然科学(85629)
- 自然科学基金(84074)
- 教育(79464)
- 划(79421)
- 资助(72163)
- 编号(69838)
- 成果(54847)
- 重点(53823)
- 部(52560)
- 发(50177)
- 创(49773)
- 课题(47394)
- 科研(46612)
- 创新(46416)
- 教育部(44980)
- 大学(44895)
- 期刊
- 济(132501)
- 经济(132501)
- 研究(90609)
- 中国(57154)
- 学报(56157)
- 科学(51229)
- 管理(47477)
- 农(47302)
- 财(43359)
- 大学(42985)
- 学学(40635)
- 教育(34387)
- 农业(32930)
- 技术(29304)
- 融(23172)
- 金融(23172)
- 业经(23083)
- 财经(22266)
- 经济研究(20318)
- 经(18898)
- 问题(17548)
- 科技(17095)
- 图书(16952)
- 业(16484)
- 版(16212)
- 资源(15940)
- 林业(15820)
- 理论(15709)
- 技术经济(15439)
- 实践(14573)
共检索到461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娟 吴志祥 杨川
基于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观测实验站橡胶林涡度相关系统2013—2014年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南岛西部儋州地区橡胶林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蒸散量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橡胶林生态系统全年日蒸散变化特征为单峰型,雨季平均日蒸散量大于旱季,雨季平均日蒸散为3.69 mm/d,旱季平均日蒸散为1.45mm/d。2013—2014年不同年份相同月份月累积蒸散量相差不大,2013年总蒸散量大于2014年。2013年1—2月,2014年1—3月降雨量远远小于蒸散量,橡胶林严重缺水。(2)日尺度上,蒸散与净辐射(
关键词:
蒸散 涡度相关 橡胶林 海南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路倩倩 何洪林 朱先进 于贵瑞 王辉民 张军辉 闫俊华
森林蒸散包括植被蒸腾、土壤蒸发、冠层截留蒸发三个组分,在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及能量流动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基于Priestley-Taylor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Model(PT-JPL)模型,估算温带针阔混交林、人工常绿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003—2008年蒸散(组分);在模拟结果基础上揭示了蒸散(组分)的季节变异规律及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PT-JPL模型在中国东部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估算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蒸散(组分)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规律差异较小,但主控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温带针阔混交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婉馨 张黎 任小丽 何洪林 吕妍 牛忠恩 常清青
潜在蒸散(PET)是计算实际蒸散、评价区域干湿状况和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关键因子。本文基于1998—2017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1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分别采用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两种方法计算各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PET_PM和PET_PT),分析近20年潜在蒸散年总量的变化趋势及成因,并量化了基于邻近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计算的PET_(_CMA)偏差。两种方法均表明,近20年来7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呈下降趋势。风速是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和鹤山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潜在蒸散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净辐射主导了其他9个森林的潜在蒸散变化。PET_(_CMA)年总量较PET_PM偏高,主要是由于国家气象站下垫面的气温、风速和净辐射均高于森林定位研究站,而相对湿度偏低。北部和东部森林邻近气象站的风速和净辐射变化趋势偏高,导致PET_(_CMA)变化趋势偏高,而其他森林邻近气象站PET_(_CMA)变化趋势偏低主要源自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偏高和净辐射变化趋势偏低。研究可为认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佳璇 李辉鹏 白璐 张金贵 王若冰 向前 吕陇 马景永
蒸散发是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环节,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水分、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等过程。蒸散发也极易受极端气候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生态系统蒸散发变化动态及其调控机制,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粮草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连续监测法,分析了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季节变化动态及其与夏季干旱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蒸散发和环境因子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动态,在整个生长季呈现单峰曲线,约88.0%的蒸散发量主要集中在生长季(4-10月)。2)日最大蒸散发量为6.3 mm,年累积蒸散发量为471.5 mm,累积降水量远大于累积蒸散发量,蒸散发量和降水之间的差值为226.1 mm。3)夏季干旱通过诱导气孔闭合引起蒸散发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对年蒸散发影响较小。4)空气温度、净辐射、土壤含水量和饱和水气压差均对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季节变异存在一定的调控作用,但主要受净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调控。研究结果将为黄土高原粮草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和气候变化下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元 纪小芳 花雨婷 张银龙 李楠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对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对更好地了解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涡动协方差/涡动相关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观测技术。讨论了基于该技术的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的部分代表性成果,总结了当前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源/汇估算;②CO_2通量观测源区/足迹的计算;③CO_2通量动态特征的提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④基于统计模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物候特征参数的提取;⑤基于机理模型的气候系统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主要结论为: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汇,在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CO_2通量观测时需对其通量源区的空间代表性进行检验,森林生态系统碳源/汇状态受到树龄、降水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空气温度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子。未来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应该集中于提高通量足迹模型计算精度,讨论不同林分对大气CO_2的贡献强度。结合气候系统模型和生态生理模型建立植物生理过程参数化模型、预测气候变化对森林碳交换的影响。区域-全球尺度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未来将关注多站点通量,气象数据长时间序列的整合分析,讨论CO_2通量气候态特征与碳源/汇的空间格局,更好地了解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制。表1参64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愈哲 樊江文 胡中民 张良侠 于海玲 张海燕
为了解草地管理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与大气间水汽交换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温性草原区域选取相互毗邻的三块不同管理利用方式(放牧,围封禁牧和开垦)草地,利用连有同化箱的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LI-6 400),对生态系统蒸散过程进行了全天测定。结果显示,草地围封禁牧和开垦均显著改变了植被群落特征,相比放牧样地,围封禁牧样地蒸散增加了28.01%(P<0.01),而生长C4作物的开垦样地的蒸散量则下降18.62%(P<0.05)。各利用管理方式草地的气温,空气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在日间的动态变化均能较好解释蒸散速率的动态变化,其中气温对生态系统蒸散速率的影响具有昼夜差异性,夜间蒸散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嘉 张柏 宋开山 王宗明 曾丽红
蒸散发是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计算方法只能以点为基础进行计算。为排除蒸散发空间变异特性的影响,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的SEBAL模型,对别拉洪河流域典型生态系统的日蒸散情况进行了计算模拟,获取了相关地面特征参数及日蒸散量,并根据地表实测温度和涡度相关系统测量的蒸散量对遥感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2008年三期估算结果的地表温度误差分别为1.57K、0.72K、1.73K左右,2006年一期估算蒸散量的误差为12.86%,说明SEBAL模型的精度能够满足蒸散量遥感估算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蒸散量分布情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春燕 陈秋波 彭懿 刘建波 杨礼富 王真辉
对处于更新期30年橡胶人工林含碳量、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组分的含碳量在29.94%52.90%之间,大小表现为:树叶>树干>树根>树枝>树皮>胶乳,相同器官的含碳量枯样的要比鲜样的高。凋落物层含碳量平均为51.90%,林下植物为46.09%。土壤含碳量平均为0.54%,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含碳量逐渐减少,相邻土层差异不显著。橡胶林生态系统现存碳贮量为219.68 t.hm-2,其中乔木层为140.21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63.82%,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为3.99 t.hm-2,仅占1.82%,土壤(0 100 cm)的碳贮量为75....
关键词:
橡胶林 碳贮量 含碳量 更新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蕾 王绍强 陈镜明 冯险峰 居为民 伍卫星
净初级生产力(NPP)密切关联。基于1991年~2000年NOAA-AVHRR遥感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土壤数据和其他摘要:生态系统蒸散(ET)的时空动态是研究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因子,与生态系统的辅助数据,利用改进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模拟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ET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10年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E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ET呈上升趋势,10年ET平均值为442.55mm/a;最高值为475.91mm/a,出现在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家选 梅旭荣 卢志光 赵全胜
主要介绍涡度相关技术测定湍流通量的原理,及其在农田蒸散量测定方面的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讨论了引起涡度相关技术测定农田蒸散误差的主要原因,并分析采用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水、热通量资料的可靠性,提出进行涡度相关技术测定资料分析时剔除异常数据和进行数据修正的方法。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农田蒸散 湍流通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郑海水 杨曾奖 尹光天 陈康泰
橡胶与砂仁间作和纯橡胶林两种林分营养元素净积累、归还及营养元素在植物、土壤之间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间种砂仁可明显增加林分植物库中营养元素的含量,间作林中营养元素总积存量达3447.07kg/hm2,是纯胶林的2.53倍;营养元素总归还量每年每公顷为363.26kg,是纯胶林的1.44倍,其中N,P,K,Ca,Mg的年归还量分别是纯胶林的1.9,2.54,1.42,1.05,1.16倍;间作林中的N的归还量为最大,纯胶林中以Ca的归还量为最大,两种林分均以P的归还量为最小。间作林中营养元素的年吸收总量为1083.43kg/hm2,是纯胶林的2.1倍。尽管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低于纯胶林,但吸收系...
关键词:
橡胶树,砂仁,复合经营,营养元素循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光明 孟平 马秀玲 宋兆民 张劲松 李春友 马明川
本文讨论了林(带)、果(梨)、农(冬小麦)复合系统中植物蒸腾、耗水特征及耗水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是系统中蒸腾耗水的主要部分(占系统耗水量的69.3%),梨树居中(占23.6%)。系统中蒸散耗水关系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进一步分析指出,从合理利用水资源角度考虑,适当发展具有三层结构的林-果-农复合系统是可行的。
关键词:
林-果-农复合系统 蒸腾 植物蒸散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有德宝 王建林 田平 隋鹏祥 张文可 马立婷 安俊朋 齐华
农田蒸散是联系作物气孔行为、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生态过程,对农田合理灌溉有重要意义。根据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黑河中游农田生态系统2012年生长季的蒸散数据与气象数据,分析了农田蒸散的日、季节变化,对环境影响因子与农田蒸散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地在玉米生长季,蒸散日变化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变化特征,但受当地气候影响,正午蒸散值有略微的下降,出现具有"蒸散高地"现象的"单峰型"变化曲线;蒸散最大日峰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为0.32mm·h-1,最低日峰值出现在完熟期,为0.16mm·h-1。农田蒸散季节变化动态明显,与玉米叶面积指数密切相关,呈明显的单峰变化曲线,在抽雄吐丝期达到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鹰 程颂
本文采用定位研究系统测定分析方法,对我国南方山地重要的混农林业生态系统——杉木-黄连林药复合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林药人工复合生态系统通过调节、自控和多层次地利用光能以及系统的良性循环,光能利用率和系统的生产力有显著提高.林药复合生态系统中的林木生物最比纯林高2倍以上,年生产量高3倍多,年生产总量比纯林高4倍;②林药复合生态系统能够创造一个优于自然生态系统和传统搭棚栽连的环境条件,使杉木、黄连均能适生,为遗传特性的稳定创造了条件,从而品质优良、产量增加.黄连的药用成份含量达到传统搭棚栽连的99%以上;③杉木-黄连林药复合生态系统1ha节省木材52.5m3以上,省工28.7%,纯收益增...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黄连 杉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婷婷 关德新 吴家兵 张弥 王安志 金昌杰 韩士杰
该文利用开路涡动相关系统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蒸散量(潜热通量LE),并分析了其日、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86.5%,处于国际同类观测闭合度范围(60%~90%)的中上水平,说明长白山涡动相关法观测数据可信度较高.潜热通量与净辐射(Rn)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气温(Ta)呈指数关系,模拟出的LE日总量与Rn、Ta经验关系式,可对LE缺值进行插补.森林蒸散量日变化特点是白天高于夜间,中午最高,夜间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H)有低估的现象;季节变化特点是7、8月份蒸散量最高,冬季较低,且蒸散量在净辐射中所占的比例为生长季明显高于非生长季.该森林蒸散年总量为1126.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