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94)
- 2023(16138)
- 2022(13974)
- 2021(12924)
- 2020(10820)
- 2019(24767)
- 2018(24528)
- 2017(47850)
- 2016(25685)
- 2015(28803)
- 2014(28714)
- 2013(28115)
- 2012(25420)
- 2011(22770)
- 2010(22451)
- 2009(20277)
- 2008(19447)
- 2007(16672)
- 2006(14386)
- 2005(12401)
- 学科
- 济(99284)
- 经济(99139)
- 管理(81253)
- 业(73563)
- 企(62529)
- 企业(62529)
- 方法(48251)
- 数学(42133)
- 数学方法(41576)
- 财(29171)
- 农(26444)
- 中国(24659)
- 业经(22906)
- 制(21475)
- 学(20774)
- 环境(19197)
- 务(18672)
- 财务(18596)
- 财务管理(18556)
- 地方(17985)
- 企业财务(17619)
- 农业(17485)
- 贸(17402)
- 贸易(17394)
- 易(16882)
- 理论(16644)
- 和(16625)
- 划(15959)
- 技术(15861)
- 银(15310)
- 机构
- 大学(358916)
- 学院(357499)
- 管理(146086)
- 济(142911)
- 经济(139915)
- 理学(127757)
- 理学院(126436)
- 管理学(124231)
- 管理学院(123577)
- 研究(112488)
- 中国(83294)
- 京(74171)
- 科学(68293)
- 财(67377)
- 财经(54489)
- 所(53751)
- 农(52426)
- 业大(52371)
- 中心(52009)
- 江(49956)
- 经(49620)
- 研究所(48970)
- 北京(46030)
- 范(45828)
- 师范(45415)
- 经济学(43485)
- 院(41489)
- 财经大学(40864)
- 农业(40858)
- 州(40385)
- 基金
- 项目(252462)
- 科学(200286)
- 研究(185889)
- 基金(185375)
- 家(160248)
- 国家(158951)
- 科学基金(138504)
- 社会(118426)
- 社会科(112307)
- 社会科学(112281)
- 基金项目(98859)
- 省(97931)
- 自然(90268)
- 自然科(88166)
- 自然科学(88147)
- 自然科学基金(86525)
- 教育(85785)
- 划(82172)
- 编号(75818)
- 资助(75451)
- 成果(60032)
- 部(56324)
- 重点(55876)
- 创(52806)
- 发(52602)
- 课题(50953)
- 制(49373)
- 创新(49295)
- 教育部(49075)
- 国家社会(48782)
- 期刊
- 济(150837)
- 经济(150837)
- 研究(102238)
- 中国(62987)
- 学报(53625)
- 管理(52936)
- 财(52299)
- 科学(49972)
- 农(46837)
- 大学(42038)
- 学学(39676)
- 教育(37698)
- 农业(32362)
- 技术(31042)
- 融(28417)
- 金融(28417)
- 财经(26220)
- 业经(25654)
- 经济研究(24161)
- 经(22325)
- 问题(19189)
- 理论(17270)
- 科技(16893)
- 图书(16789)
- 技术经济(16418)
- 版(16304)
- 商业(16243)
- 业(15991)
- 实践(15832)
- 践(15832)
共检索到502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进 赵定涛 郭韬
消费者因素对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消费行为的引导、激励,形成低碳消费模式,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消费者视角,运用产权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建立了消费排放权交易的理论框架,研究了消费排放权交易对个人、社会福利以及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研究认为消费排放权交易属于帕累托次优解,据此提出了一个将消费者纳入减排行动的减排机制。
关键词:
温室气体减排 外部性 消费排放权交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艳丽 董捷 李璐 李红波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当前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以中国30个省级单位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省际差异视角出发,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效性,并对该政策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试点区与非试点区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均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试点区的碳排放强度值总体呈下降趋势,非试点区则略有上升,说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优于强制性减排政策;(2)双重差分法结果证实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降低了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且地均GDP、能源强度和工业结构等控制变量对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进一步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对能源强度的相对下降,最终起到抑制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的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剑飞 伊静
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权定价对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角度出发研究碳排放权的定价机制,建立以本量利为分析思路的定价模型,并选取了火电企业为案例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认为,本文所构建的定价模型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符合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的性质,可以为我国碳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定价机制 本量利分析 定价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华军 闫庆悦 孙曰瑶
本文利用品牌经济学从企业和消费者的微观视角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机制进行了规范分析。从企业角度,通过构建简洁的碳排放强度模型,将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分解为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率和品牌信用度的提高有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而规模的扩张则不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同时,品牌可以通过影响企业定价权而放大技术进步的正效应和抵消规模扩张的负效应。从消费者角度,研究表明低碳标识可以作为品牌符号引导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选购,从而加快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品牌经济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有力途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倪娟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亟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透支式"发展模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比分析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差异,考察了两种机制国际与国内的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联合应用建议。
关键词:
碳税 碳排放权 交易机制 国际经验 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排放权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市场运行效率、比较分析以及机制设计问题。碳排放交易下初始排放权分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仍需在发展中国家初始排放权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始排放权分配公平以及与碳金融关系方面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初始排放权 市场运行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伟 王加平 李国祥
本文研究认为,碳配额银行不仅可以承担储备碳排放权配额的任务,也可以对碳排放权配额进行运营,使其更好地体现出碳资产的价值,还可以承担充当信用中介、稳定交易市场、规避价格风险、激励企业节能减排、完善投融碳体系等功能。碳配额银行可以开展专营业务和兼营业务,在进行业务运作时,会存在业务经营风险、碳排放权配额乘数效应风险、"挤兑"风险、商业性经营风险、资本金不足风险等,需要采取措施给予控制。
关键词:
碳排放权配额 储备机制 碳配额银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涛 李昂 宋沂邈 伊力奇
以2013年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短期价值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抑制了长期价值;宏观层面上,随着碳市场流动性的提升,该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短期价值的促进作用增强,对长期价值的消极影响也得到缓解;微观层面上,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短期、长期价值在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企业中均体现出更加显著的积极影响。研究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给企业绿色价值提升提供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占文忠 吕思琦 郭娅妮
本文通过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影响的内在机制及影响因素,借助DID双重差分模型及其动态效应变形来测度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对中国七个试点省市碳排放的净影响,并检验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同时加入中介变量交互项检验政策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研究发现,2012~2018年中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碳排放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证实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利于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通过改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耗结构来影响碳排放。而且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消耗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程度等因素对碳排放水平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在全国范围推广碳排放权交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静
在碳排放量跃居全球首位的严峻压力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发展成绩卓著。然而,碳排放权售价过低造成的巨大损失迫切要求中国构建自身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构想。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汴 邬金涛
信任是保险公司和顾客建立长期关系的关键因素,由于保险服务的特殊性,信任将显著地影响保险公司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质量。影响信任的前因主要包括服务提供者的专业水平、产品的绩效、公司的信誉、满意和共同的价值观。保险公司应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开展保险产品的自主创新、提高保险服务的质量、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和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来提高信任度,从而维持高顾客忠诚度。
关键词:
保险公司 认知信任 情感信任 关系营销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吕艳娜 程元鑫
《京都议定书》有效期至2012年,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第一阶段也已到期。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未来必将承担起更多的减排责任,当自愿减排体系无法达到碳减排要求时,必将向强制性减排体系过渡,最终建立起总量控制及交易下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文章着重阐述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下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以期为我国制定这方面的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信息披露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磊 张永强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本文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已建立的基础上,对碳税和碳交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国际上这两种减排政策的实践经验,得出碳税与碳交易同时使用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完成碳减排目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碳税的计税依据、征税范围、征税环节、税收的归属与使用、税收优惠和税率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碳税 碳排放权 碳减排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苑泽明 李元祯
碳排放权交易在我国已开始大规模试点工作。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计量尚未解决,无疑对碳交易的全面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梳理国外关于碳排放权处理的净额法和总额法并分析其利弊。随后从碳排放权本质出发,揭示其无形资产性质,解决其会计确认问题;又在公允价值的框架内,尝试提出运用无形资产评估方法解决其会计计量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