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3)
- 2023(15571)
- 2022(13537)
- 2021(12633)
- 2020(10681)
- 2019(24439)
- 2018(24196)
- 2017(47217)
- 2016(25254)
- 2015(28387)
- 2014(28185)
- 2013(27560)
- 2012(24808)
- 2011(22165)
- 2010(21865)
- 2009(20002)
- 2008(19241)
- 2007(16488)
- 2006(14232)
- 2005(12241)
- 学科
- 济(97219)
- 经济(97074)
- 管理(78573)
- 业(72837)
- 企(61898)
- 企业(61898)
- 方法(47692)
- 数学(41633)
- 数学方法(41079)
- 财(28709)
- 农(26085)
- 中国(24237)
- 业经(22574)
- 制(21246)
- 学(19425)
- 务(18304)
- 财务(18228)
- 财务管理(18189)
- 地方(17682)
- 农业(17266)
- 企业财务(17261)
- 贸(17071)
- 贸易(17064)
- 易(16561)
- 理论(16551)
- 环境(15820)
- 技术(15761)
- 和(15611)
- 银(14958)
- 银行(14920)
- 机构
- 大学(352826)
- 学院(351229)
- 管理(143996)
- 济(140176)
- 经济(137230)
- 理学(126039)
- 理学院(124731)
- 管理学(122559)
- 管理学院(121908)
- 研究(109810)
- 中国(81146)
- 京(72915)
- 科学(66551)
- 财(66233)
- 财经(53578)
- 所(52330)
- 业大(51051)
- 农(50998)
- 中心(50721)
- 江(49020)
- 经(48787)
- 研究所(47724)
- 范(45275)
- 北京(45270)
- 师范(44877)
- 经济学(42577)
- 院(40459)
- 财经大学(40200)
- 州(39768)
- 农业(39735)
- 基金
- 项目(247873)
- 科学(196669)
- 研究(182979)
- 基金(181908)
- 家(156940)
- 国家(155650)
- 科学基金(135825)
- 社会(116622)
- 社会科(110556)
- 社会科学(110530)
- 基金项目(96960)
- 省(96009)
- 自然(88309)
- 自然科(86276)
- 自然科学(86257)
- 教育(84744)
- 自然科学基金(84671)
- 划(80407)
- 编号(74891)
- 资助(74124)
- 成果(59517)
- 部(55424)
- 重点(54683)
- 创(51854)
- 发(51365)
- 课题(50276)
- 制(48595)
- 教育部(48389)
- 创新(48352)
- 国家社会(47994)
- 期刊
- 济(148356)
- 经济(148356)
- 研究(100879)
- 中国(61541)
- 管理(52336)
- 学报(52280)
- 财(51332)
- 科学(48699)
- 农(45719)
- 大学(41098)
- 学学(38735)
- 教育(37704)
- 农业(31609)
- 技术(30704)
- 融(27657)
- 金融(27657)
- 财经(25801)
- 业经(25281)
- 经济研究(23815)
- 经(21968)
- 问题(18868)
- 理论(17107)
- 图书(16784)
- 科技(16548)
- 技术经济(16154)
- 商业(16032)
- 版(15991)
- 实践(15690)
- 践(15690)
- 业(15461)
共检索到493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汴 邬金涛
信任是保险公司和顾客建立长期关系的关键因素,由于保险服务的特殊性,信任将显著地影响保险公司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质量。影响信任的前因主要包括服务提供者的专业水平、产品的绩效、公司的信誉、满意和共同的价值观。保险公司应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开展保险产品的自主创新、提高保险服务的质量、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和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来提高信任度,从而维持高顾客忠诚度。
关键词:
保险公司 认知信任 情感信任 关系营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新宇 余明阳
文章明确了品牌危机诱因出现后影响消费者策略选择的多种因素,分析了基于消费者信任行为的品牌危机扩散内在机制。得出了品牌危机诱因能否渐变为真实品牌危机,取决于危机初始阶段采取不信任策略的消费者比例与消费者策略无差异点的相对关系的结论。同时为品牌管理者制定危机应对策略提供了可操作的实用建议。
关键词:
品牌危机 品牌信任 危机演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艳秋 周星
文章通过理论研究提炼出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的因素,并进一步运用实证研究,发现政府监管、企业能力、消费者安全意识、认证机构的公正性是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的最为关键的四个要素,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正向影响其购买意愿。因此,为了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政府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食品企业要持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安全食品的能力;第三方认证机构应积极向消费者展示其公正性。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消费者信任 企业能力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桂兰 张聪群
面对频发的产品问题,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将品牌与安全或优质等价了,他们日益懂得依靠自身的能力收集和整合相关信息来做出判断,企业和品牌营销传播的各种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日益强大。文章在回顾消费者品牌信任形成机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企业公开信息为基础,提出一个新的消费者品牌信任形成模型,最后据此模型为企业的消费者品牌信任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雪梅 石娇娇
基于传统的信任理论研究,考虑共享主体的个人特征,建立了共享经济下信任形成机制的基本框架。以房屋共享领域的小猪短租为实例,通过基于SPSS软件的相关分析和基于LISREL软件的路径分析,研究了共享主体的个人特征对信任形成机制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在线评分趋于同质性,不能有效决定共享信任;短租日记和预定历史显著相关,即房东参与积极性影响共享信任;被催促数与预定历史正相关,产品信息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共享主体个人特征才是影响信任形成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信任机制 共享主体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金玉芳 董大海 刘瑞明
诚信危机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而营销领域关于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建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还很匮乏。笔者在访谈和文献基础上,将相关领域的机制性研究与前因性研究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消费者品牌信任建立的三种机制(经验机制、计算机制和转移机制),并探查出能够反映每种机制的五个变量(感知质量、顾客满意、感知风险、经济价值和品牌声誉)。通过在化妆品行业收集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经验机制和计算机制对建立品牌信任起作用,其中经验机制的作用最大。
关键词:
品牌信任 顾客满意 感知质量 感知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立
互联网对粉丝经济的赋能催生出红人经济,KOL与KOC成为红人经济的核心构成部分,其崛起之势离不开消费者信任。本文基于文献与专家甄别法,开发了红人经济情境下消费者信任测量量表,运用问卷调查法验证了量表信效度,并以KOL与KOC为组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新量表包括能力信任、善意信任、诚实信任、魅力信任和制度信任5个测量维度以及16个测量题项,粉丝消费行为受信任感驱动,而对KOL的信任更多源自能力和魅力,对KOC的信任更多源自善意和诚实。
关键词:
红人经济 KOL KOC 消费者信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羽佳 苏凇 唐红红
近期,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型聊天机器人模型的应用,消费者通过与算法模型的高效智能对话,享受到了便捷、个性化、丰富有趣的服务。智能算法正快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消费者对于算法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早期研究发现的人们对于算法的消极态度即算法厌恶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社会环境。通过收集和分析算法态度文献结论和发展脉络,本研究发现,消费者算法态度正从厌恶逐渐向信任转变,因此,亟需从算法态度形成的深层机制探索消费者算法态度的发展脉络和方向。本研究旨在从信任的视角来解释这种行为的转变,并提出了消费者算法信任的三维框架,分别为:倾向性信任、情境信任和习得信任。三重信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最终从整体性的维度驱动了消费者递进式的行为表现:算法欣赏、算法选择和算法依赖。鉴于数字经济时代人机交互对消费者个人及企业的重要性,本研究将对消费者相关决策、企业实践,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羽佳 苏凇 唐红红
近期,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型聊天机器人模型的应用,消费者通过与算法模型的高效智能对话,享受到了便捷、个性化、丰富有趣的服务。智能算法正快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消费者对于算法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早期研究发现的人们对于算法的消极态度即算法厌恶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社会环境。通过收集和分析算法态度文献结论和发展脉络,本研究发现,消费者算法态度正从厌恶逐渐向信任转变,因此,亟需从算法态度形成的深层机制探索消费者算法态度的发展脉络和方向。本研究旨在从信任的视角来解释这种行为的转变,并提出了消费者算法信任的三维框架,分别为:倾向性信任、情境信任和习得信任。三重信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最终从整体性的维度驱动了消费者递进式的行为表现:算法欣赏、算法选择和算法依赖。鉴于数字经济时代人机交互对消费者个人及企业的重要性,本研究将对消费者相关决策、企业实践,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计纬 戚海峰 费鸿萍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智能产品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获得产品信息的重要渠道。鉴于此,本文以智能语音助手为对象,基于社会角色理论视角,比较了智能助手在扮演 “伙伴”和“管家”两种社会角色的情境下消费者对其推荐产品接受意愿的差异及其心理机制。研究结论表明:相比管家型助手,伙伴型助手在日常购物情境中更容易激发消费者产品推荐接受意愿,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智能助手的伙伴角色形象促进了与消费者的心理联接,从而提升了消费者对智能助手的信任感。另外,相比低卷入度产品,在进行高卷入度产品推荐时,上述效应会减弱,“管家”型智能助手的专业性与可靠性更能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和产品推荐接受意愿。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智能产品推荐并提出了相关营销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进 赵定涛 郭韬
消费者因素对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消费行为的引导、激励,形成低碳消费模式,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消费者视角,运用产权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建立了消费排放权交易的理论框架,研究了消费排放权交易对个人、社会福利以及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研究认为消费排放权交易属于帕累托次优解,据此提出了一个将消费者纳入减排行动的减排机制。
关键词:
温室气体减排 外部性 消费排放权交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宇东 李东进 贾培培
文章基于数据化能力与信任视角,对大数据市场环境中的消费者细分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技术市场中的消费者依据数据化能力与数据化信任程度的差异,可划分为引领者、保守者、跟随者、敏感者、遵从者、中立者、模仿者和偏执者八类。研究结论在突破传统消费者细分理论局限、有效阐释新兴大数据技术市场消费者类群的同时,也为企业有效客户识别与互动模式的建构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雪 朱成霞 朱海波
信任是市场交易得以顺利实现的核心要素,农产品电商直播兴起的本质,在于突破了传统电商信息交互不足的瓶颈,从而降低了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消费者的信任水平。本文以"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主体+企业+电商平台""一般性主体+企业+电商平台"两类农产品电商直播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化案例研究方法,依据信息经济学之信任与市场交易关系的理论框架,从中介能力视角,论证了农产品电商直播交易中消费者信任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直播中介的身份特征和在线社会关系网络属性,使得农产品电商直播交易模式比传统农产品电商交易模式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质量保障、加强供应链管理3个维度上具有更突出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能够强化消费者信任。具体而言,农产品电商直播以直播中介主体为信息传导纽带,通过信息交互交换机制降低信息不对称,通过声誉效应机制为农产品提供质量背书,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向消费者表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能力,从而建立起三位一体的交易信任体系。最后,提出了促进农产品电商直播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雪 朱成霞 朱海波
信任是市场交易得以顺利实现的核心要素,农产品电商直播兴起的本质,在于突破了传统电商信息交互不足的瓶颈,从而降低了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消费者的信任水平。本文以"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主体+企业+电商平台""一般性主体+企业+电商平台"两类农产品电商直播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化案例研究方法,依据信息经济学之信任与市场交易关系的理论框架,从中介能力视角,论证了农产品电商直播交易中消费者信任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直播中介的身份特征和在线社会关系网络属性,使得农产品电商直播交易模式比传统农产品电商交易模式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质量保障、加强供应链管理3个维度上具有更突出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能够强化消费者信任。具体而言,农产品电商直播以直播中介主体为信息传导纽带,通过信息交互交换机制降低信息不对称,通过声誉效应机制为农产品提供质量背书,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向消费者表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能力,从而建立起三位一体的交易信任体系。最后,提出了促进农产品电商直播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心怡 张平
在认知锁定状态下,消费者能够对特定产品保持忠诚,而排除其它竞争性产品。因而大量商家通过引导消费者形成认知锁定,从而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于特定商品的购买决策与重复购买次数。同时,如果消费者对某产品存在过往消费经历,那么其会对产品形成不同感知有用性,从而对商家形成不同信任感,这将进一步决定其未来是否继续选择该产品或商家。基于此,本文基于消费者信任的调节效应,实证分析认知锁定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机制,以期促进消费者认知锁定的形成,进而促进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形成,实现企业绩效增长。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认知锁定显著正向作用于消费者购买决策;认知锁定显著正向作用于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在认知锁定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消费者信任正向调节认知锁定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