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4)
2023(13288)
2022(11328)
2021(10485)
2020(9033)
2019(20931)
2018(20592)
2017(39618)
2016(21293)
2015(24104)
2014(23948)
2013(23761)
2012(21987)
2011(19851)
2010(19562)
2009(17976)
2008(17219)
2007(15103)
2006(12986)
2005(11295)
作者
(60023)
(50756)
(50301)
(48077)
(32272)
(24460)
(23167)
(19773)
(19097)
(17788)
(17148)
(17102)
(16040)
(15839)
(15669)
(15370)
(15234)
(14970)
(14565)
(14489)
(12373)
(12322)
(12148)
(11704)
(11516)
(11297)
(11001)
(10841)
(10207)
(9902)
学科
(107955)
经济(107867)
管理(58392)
(54543)
方法(44944)
(43835)
企业(43835)
数学(40407)
数学方法(39952)
地方(26017)
(24621)
中国(22802)
(22399)
业经(20037)
(20026)
农业(16819)
(15816)
贸易(15809)
(15300)
(15175)
地方经济(15137)
环境(14539)
(14019)
(13995)
财务(13975)
财务管理(13941)
企业财务(13140)
理论(12891)
(12569)
金融(12566)
机构
学院(302978)
大学(302251)
(132843)
经济(130224)
管理(117473)
理学(101919)
研究(101124)
理学院(100744)
管理学(99008)
管理学院(98422)
中国(75113)
(61666)
科学(61544)
(57056)
(50022)
(48176)
中心(47814)
财经(46397)
研究所(45648)
(44875)
业大(44029)
(41955)
经济学(41772)
(39345)
师范(38968)
北京(37925)
农业(37863)
经济学院(37500)
(37155)
(36728)
基金
项目(206681)
科学(163471)
基金(151238)
研究(149494)
(131149)
国家(130091)
科学基金(112674)
社会(96501)
社会科(91507)
社会科学(91483)
(81537)
基金项目(81112)
自然(73287)
自然科(71566)
自然科学(71547)
自然科学基金(70252)
教育(68679)
(68003)
资助(61596)
编号(59777)
成果(47044)
重点(46509)
(45850)
(45533)
(42694)
课题(40823)
科研(40224)
国家社会(40098)
创新(40015)
教育部(39506)
期刊
(146179)
经济(146179)
研究(86484)
中国(52245)
(45713)
学报(44652)
(42303)
科学(42097)
管理(41489)
大学(33968)
学学(32230)
农业(28804)
技术(28254)
教育(25105)
(24242)
金融(24242)
经济研究(23915)
财经(23150)
业经(22467)
(19964)
问题(19518)
技术经济(16608)
统计(16169)
(15362)
资源(14624)
(14402)
(14234)
(13803)
商业(13726)
理论(13665)
共检索到438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春洪  梁湘波  刘容子  
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为海湾地理空间尺度,引入泰尔指数和变差系数、灰色关联法研究三大海湾地区的海洋经济规模总量和海洋产业关联效应的差异,运用多种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十年三大海湾间地区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和贡献的差异。结果显示:三大海湾空间地区海洋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007年后呈现协调优化发展趋势;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渔业分别对应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大经济区的拉动效应较大,形成各具区域特色的重要优势海洋产业;据模型预测结果分析,到2015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地区海洋经济比重将分别达到34%、21%、25%;莱州湾、渤海湾的海洋经济直接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亮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应用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构建了食品生产、原料生产、基因资源、氧气生产和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生物控制、休闲娱乐、科研文化、初级生产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等10项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对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进行了上述10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表明,三个海湾服务功能的总价值量为1 485.11×108元,单位面积价值为4.52元/(m2 a)。其中,辽东湾价值量最大,占三个海湾总价值量的56.7%,其次是莱州湾,占总价值量的23.3%,渤海湾最小,占总价值量的20%。各项服务中,食品生产的价值量最大,占总价值量的7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昕  李丹  
近年来渤海水质污染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不同水质级别海域的面积变化有较大差别。文章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方法,通过构建三层BP网络的预测模型,以渤海的莱州湾为例,对海水水质污染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任中华  宋骏杰  刘永叶  曹亮  
海洋热污染使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的生长、存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开展海洋生物热耐受性研究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海洋生物的热耐受能力,为调控包括核电厂温排水在内的热污染源的排放提供合理建议。本文采用动态温升实验方法,以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五个基础水温(8.0、14.0、18.0、24.0和28.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翟珂  吴晓青  秦元伟  于璐  杜培培  
不透水面的分布规模、空间格局和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Landsat 8卫星的成功发射使得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的陆地生态环境监测及其科学研究得以延续。本研究以该卫星搭载的陆地成像仪(OLI)影像为遥感数据源,基于植被-不透水面-土壤(V-I-S)模型,采用最小噪声分离法(MNF)和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地表信息遥感影像分类,并提取高反照和低反照覆盖初步提取不透水面,利用遥感指数去除水体、阴影等干扰物后,得到研究区不透水面的分布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相较于TM影像,OLI影像辐射分辨率提高为16bit,其波段范围普遍变窄,影像经大气...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修泽  王召会  董婧  李玉龙  王小林  王爱勇  
利用2007年6月和2008年6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了辽东湾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计捕获鱼类24种,隶属于5目22科24属。2007年优势种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2008年为小黄鱼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小黄鱼在两个年份均占据第一优势地位。聚类分析和SIMPER分析表明,2007年6月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可分为3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宋永刚  吴金浩  邵泽伟  于彩芬  张玉凤  杜静  姜冰  宋伦  王年斌  
根据2013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对辽东湾近岸表层海水重金属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调查区域海水重金属浓度的季节变化,并运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法和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辽东湾调查海域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浓度夏季最高,仅Pb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且Pb的站位超标率为66.67%。按照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推荐的海水中重金属生物慢性安全浓度下限,仅cu在个别站位的浓度高于Noaa推荐的生物慢性安全浓度下限,其余所有元素的浓度均未超出,不会对生物体...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张巧莉  范元伟  
既往对港口效率的研究大多仅考虑空间维度,忽略时间的作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运用DEA视窗分析模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出发,利用面板数据,对渤海湾地区三大主要港口的内部运营效率进行研究,并利用在DEA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分析,明确港口偏离有效的原因。此外,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港口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青岛港内部运营效率较高,其次为天津港,而大连港则一直处于非DEA有效状态;投入拥挤、产出不足以及资源配置不合理是造成非DEA有效的主要成因;各投入要素对三大港口内部运营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武芳  苏奋振  平博  吴文周  朱良  
根据对辽东湾顶东部的实地考察,本文综合利用RS/GIS技术方法,提出了岸线解译原则,采用多期TM/ETM+影像、CEBERS-02B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等数据,提取了1979年-2011年逐年的矢量岸线,量化分析了综合开发治理下研究区的海岸变化,为综合治理提出了科学建议。研究表明,研究区:①岸线延续增长趋势,曲率变小,由自然圆滑变为平直曲折,围海造陆已逐渐脱颖而出为主要变化形式;②海岸变化时空分异,三角洲湿地退化从面积减少变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河口地区围海填土面积趋于指数增加、砂质岸段侵蚀在防浪堤作用下得到有效缓解,反映出在相对稳定的自然条件下,社会因素成为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不同政策和规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培军  顾卫  谢锋  袁艺  景贵飞  
用遥感方法估算了 1 999年 2 0 0 0年冬季辽东湾盛冰期 5个时段的海冰资源量 ,海冰厚度的估算依据冰厚与海冰反照率之间的指数关系 ,海冰面积则由NOAA AVHRR第一通道的数据获得。为把握不同海区的海冰资源量分布状况 ,按海湾地形走向和离岸距离远近等将辽东湾分成东、西岸海岸线走向的中线 ,将辽东湾分成东、西岸两个一级区 ;在各一级区内以东西 5 0km为间距 ,划分出东岸 5个、西岸 6个二级区 ;在各二级区内以离岸距离 1 0km为间距 ,再划分出 5个三级区。在此基础上 ,分别统计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海冰资源量 ,得出如下结论 :①常冰年辽东湾盛冰期海冰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大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萍   曹慧敏   田伟君  
以研究环渤海地区海水环境污染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具体关系为目的,选取2011—2020年环渤海湾区三省两市的面板数据,引入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作为研究重点,旨在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下三次产业经济结构、海洋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三次产业结构—水质污染排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有显著正相关,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对污染物排放量的相关性更强,而第三产业对污染物排放量均有显著负相关。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为主要指标,探究渤海湾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结果中人均固体废弃物(PSW)呈现“S”型,受特殊值影响较大,lnPCOD、lnPNH_(3)-N、lnSO_(2)的EKC皆已达到顶点,lnPNO_(X)的拟合结果也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环渤海湾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发展到EKC的“顶点后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补偿性越来越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萍   曹慧敏   田伟君  
以研究环渤海地区海水环境污染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具体关系为目的,选取2011—2020年环渤海湾区三省两市的面板数据,引入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作为研究重点,旨在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下三次产业经济结构、海洋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三次产业结构—水质污染排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有显著正相关,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对污染物排放量的相关性更强,而第三产业对污染物排放量均有显著负相关。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为主要指标,探究渤海湾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结果中人均固体废弃物(PSW)呈现“S”型,受特殊值影响较大,lnPCOD、lnPNH_(3)-N、lnSO_(2)的EKC皆已达到顶点,lnPNO_(X)的拟合结果也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环渤海湾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发展到EKC的“顶点后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补偿性越来越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宁  雷飏  顾卫  丛建鸥  刘雪琴  黄树青  
利用环辽东湾地区的大洼、锦州、绥中、熊岳、营口、旅顺6个站1960年~2007年48年间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气温资料及1996年~2004年9年间渤海海冰面积资料,分析了辽东湾沿岸冬季平均气温与渤海海冰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除1996年和1997年两年外,其余各年6站冬季平均气温与渤海海冰面积的变化呈现很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5565。之后分析了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利用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变化规律,根据二者的负相关关系推测出渤海海冰面积的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960年~2007年渤海海水结冰日数年变化呈现明显的两段分布:1960年~...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轶平  刘修泽  王彬  李玉龙  柴雨  董婧  
根据2007年的4月(春季)和10月(秋季)辽东湾海域19个调查站位所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的鉴定结果,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6种,其中春季33种,秋季26种;多样性指数(H')分布无显著空间差异,丰富度指数(dMa)和均匀度指数(J)分布趋势较为一致,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辽东湾中部,低值区位于辽东湾西北部沿岸水域;群落聚类分析将春秋两季均划分为5组,但5组内容不同,表明季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群落结构与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修泽  李玉龙  王文波  段妍  柴雨  王小林  董婧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冬季(11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在辽东湾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3科35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优势种有较明显的季节更替,季节性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小黄鱼、梭鱼、印度鲬、大银鱼和黄,无四季共有优势种,季节性优势种组成较1998年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Margaler物种丰富度指数D(0.40~1.69)、Shannon-Wie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