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0)
- 2023(14297)
- 2022(12188)
- 2021(11295)
- 2020(9155)
- 2019(21162)
- 2018(20729)
- 2017(39575)
- 2016(21358)
- 2015(23616)
- 2014(23200)
- 2013(22751)
- 2012(21115)
- 2011(18997)
- 2010(18672)
- 2009(16609)
- 2008(15715)
- 2007(13408)
- 2006(11645)
- 2005(10196)
- 学科
- 济(92010)
- 经济(91932)
- 管理(56088)
- 业(53876)
- 企(41991)
- 企业(41991)
- 方法(36302)
- 数学(32097)
- 数学方法(31634)
- 地方(27875)
- 中国(26170)
- 农(25929)
- 业经(20656)
- 财(19150)
- 农业(18029)
- 学(16683)
- 环境(15640)
- 贸(15580)
- 贸易(15564)
- 地方经济(15137)
- 易(14991)
- 制(14349)
- 和(13944)
- 技术(13865)
- 发(13852)
- 银(13066)
- 融(13057)
- 金融(13055)
- 银行(13047)
- 理论(12611)
- 机构
- 学院(287068)
- 大学(284312)
- 济(116425)
- 经济(113889)
- 管理(111467)
- 研究(99296)
- 理学(95866)
- 理学院(94709)
- 管理学(93028)
- 管理学院(92488)
- 中国(74736)
- 科学(61751)
- 京(61293)
- 财(50699)
- 所(48635)
- 农(48262)
- 中心(46867)
- 研究所(44372)
- 江(43502)
- 业大(43034)
- 范(40619)
- 财经(40337)
- 师范(40206)
- 北京(38224)
- 农业(37626)
- 院(37504)
- 经(36696)
- 州(34917)
- 经济学(34720)
- 师范大学(32606)
- 基金
- 项目(201619)
- 科学(159939)
- 研究(148713)
- 基金(144915)
- 家(126524)
- 国家(125410)
- 科学基金(108302)
- 社会(94355)
- 社会科(89459)
- 社会科学(89436)
- 省(80728)
- 基金项目(77328)
- 自然(69674)
- 划(68487)
- 自然科(68007)
- 自然科学(67994)
- 教育(67814)
- 自然科学基金(66687)
- 编号(60745)
- 资助(57660)
- 发(49006)
- 成果(47313)
- 重点(46049)
- 部(43787)
- 创(42547)
- 课题(42334)
- 创新(39776)
- 国家社会(38870)
- 发展(38809)
- 科研(38534)
- 期刊
- 济(129769)
- 经济(129769)
- 研究(82053)
- 中国(60214)
- 农(43565)
- 学报(42342)
- 科学(41229)
- 管理(40685)
- 财(38797)
- 教育(33327)
- 大学(32580)
- 农业(30533)
- 学学(30458)
- 技术(28038)
- 融(25000)
- 金融(25000)
- 业经(22941)
- 经济研究(19646)
- 财经(18805)
- 问题(17573)
- 业(16825)
- 资源(16701)
- 经(16291)
- 图书(14686)
- 技术经济(14178)
- 科技(13804)
- 发(13709)
- 版(13035)
- 现代(12847)
- 统计(12796)
共检索到428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可 张志峰 马红伟 杨正先 索安宁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法确定的海域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海域开发利用管理的技术需求,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海域使用分类8个一级类型所包含的30个二级类型的资源耗用系数,构建了海域开发利用强度指数及海域开发利用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并以津冀海域为例开展了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方法可客观地揭示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程度。2津冀海域的曹妃甸海域、天津滨海新区海域和黄骅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分别达到10.30、13.87和10.30,处于承载力较高状态;昌黎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为7.61,处于承载力适中状态;其余的秦皇岛市区、抚宁县、乐亭县、滦南县和丰南区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都小于5.0,处于承载力较低状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可 张志峰 马红伟 杨正先 索安宁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法确定的海域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海域开发利用管理的技术需求,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海域使用分类8个一级类型所包含的30个二级类型的资源耗用系数,构建了海域开发利用强度指数及海域开发利用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并以津冀海域为例开展了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方法可客观地揭示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程度。2津冀海域的曹妃甸海域、天津滨海新区海域和黄骅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分别达到10.30、13.87和1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谨凯 孔海峥
基于海域承载力视角,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和功能一致性等角度分别选取因子构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合理度评价模型,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6—2011年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蓝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合理度在2007年为最低水平0.3011,处于较不合理等级;于2011年为最高水平0.7531,达到较合理等级;其余年份合理度均介于0.4—0.5之间,处于基本合理等级。结合因子分析得出,与功能区划不一致、专门化程度较低、社会效益波动较大、对海域承载力的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是目前"蓝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合理度优化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立斌 吴伟宏 袁国华
文章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的指标体系。选取2001—2016年中国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各预警指标在2001—2016年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根据评价结果和趋势判断,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预警等级判定。结果显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预警等级为蓝色轻警。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即重视并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与调查分析等基础性研究,建立健全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监管护航。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谨凯 陈玉瓷
从压力类、承压类和交流类三个方面出发,建立的海域承载力视角下海洋渔业空间布局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准则层、8个指标层和22个子指标层。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值,根据权重值的大小和各个指标在实际海洋渔业活动中的理想值,建立了海洋渔业空间布局优化指标评分标准,并结合专家意见制定了综合评价标准。运用此评价标准,对2006年-2012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渔业空间布局优化水平进行评价,综合得分分别为:50,53,60,63,65,67,64。最后运用综合评价方法验证了该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增林 狄乾斌 刘锴
承载力研究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关于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量方面。文章借鉴这些学科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从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海域承载力的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研究趋势;指出海域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以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的不被破坏为原则,在符合现阶段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海洋能够支持人口、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
关键词:
海域承载力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研究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舒克盛
在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现有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将重点放在了多级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设置上,因而造成标准过于繁冗、应用受限的问题。通过考查资源承载力与主体功能区的内在联系,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建立在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测度之上,构建了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模型。将这一模型运用于长江流域,得出如下结论:在全国层面上,长江上游地区应划为重点开发区;在区域层面上,重庆、四川为优化开发区,云南、贵州为重点开发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狄乾斌 吕东晖
应用DPSIR框架、借鉴陆域经济理论分别构建海域承载力和海洋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拟退火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TOPSIS多目标决策分析法进行量化,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探讨沿海11省份海域承载力和海洋经济效益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的海域承载力水平呈现明显差异,但海洋经济效益水平没有体现出明显空间分异。(2)海域承载力和海洋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互为反馈的机制,且影响方向正负波动;海域承载力对海洋经济效益的影响从滞后一期以后开始,海洋经济效益对海域承载力的影响从滞后一期开始。(3)各省份海洋经济效益对海域承载力的响应有所不同,整体可划分为先负后正型、先正后负型和正负波动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晖 胡求光 马劲韬
文章基于DPSIR框架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构建包含10个要素层、33个代表性指标组成的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浙江海域承载力进行动态时序分析,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浙江海域承载力系统的综合协调程度,并对海域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要素进行拟合分析。研究发现:(1)除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年份外,2006—2016年浙江省海域承载力水平总体上扬趋势明显,响应和驱动力指标值对海域承载力影响明显。(2)浙江海域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偏低但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系统耦合协调度偏低是制约海域承载力的障碍性因素。(3)经济发展与海域承载力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的经济布局是海域承载力提升的驱动力。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克敬 张辉 徐小黎 祁帆
开展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开发利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对土地开发建设影响显著的因子,运用分步式算法测算适宜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确定土地合理开发强度及分布区域,通过分析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差异评价区域承载状况。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反映土地资源承载开发利用的状态;同时以承载建设开发行为为明确承载对象,有显著的政策指向,为精细化、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克敬 张辉 徐小黎 祁帆
开展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开发利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对土地开发建设影响显著的因子,运用分步式算法测算适宜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确定土地合理开发强度及分布区域,通过分析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差异评价区域承载状况。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反映土地资源承载开发利用的状态;同时以承载建设开发行为为明确承载对象,有显著的政策指向,为精细化、差异化制定空间格局优化调控政策提供了可能。本文从面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优化应用出发提出的承载力评价路径,可为中国制定和完善承载力评价相关技术规范提供一些新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狄乾斌 吴佳璐 张洁
本研究根据海洋生态承载力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作用与人体免疫力对人体健康的维系作用的相似性,利用生物免疫学原理,构建了辽宁省海域生态承载状态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辽宁省海域2000年-2009年10年间的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海域自然承载力指数和承载力潜力指数整体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但是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却是波动下降趋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压力指数在2000年-2005年间波动较小,2006年呈现大幅度上升,之后稍有下降,总体上后期比前期增长较多。近几年来,辽宁省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差,需要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海洋科研方面加大力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含思 沈敏 林军 吴星辰 刘洪生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选址是人工鱼礁区建设的必要环节。通过对浙江嵊泗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区备选海域附近采集的底质柱状样品的分析,测得了每个站点底质柱样的粒度、含水率、天然密度等物理性质,以及贯入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用谢帕德和福克沉积物分类法分析粒度结果,发现所研究海域的底质由砂、粉砂、黏土构成,粉砂含量最高,主要以砂质粉砂为主。不同区域的底质因其粒度组分、孔隙率、天然密度等不同,其含水率不同,造成底质的承载力也不同。对底质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底质的含水率与贯入强度、抗剪破坏强度均存在较强的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64,可作为人工鱼礁投放底质适宜性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底泥含水率与粒度间的回归方程可为大面积的底质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大幅降低调查的工程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 宁凌 曹阳春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仅是海洋开发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海洋开发潜力的重要标准。为了更好地了解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从海洋经济承载、海洋资源承载和海洋环境承载三个层面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借助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TOPSIS模型计算承载水平,对2008—2017年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及三个子系统水平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在2008—2017年,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总体提高态势,其中,在历经2008—2009年的快速上升阶段之后,2009—2016年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并且在2016年之后存在下行态势。广东省在制订海洋开发战略时,应该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海洋环境动态监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灏哲 李丽娟 李九一
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用水压力大,水资源问题突出,因此亟需对该地区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期为水资源综合规划与高效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为此,首先对京津冀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京津冀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其次对水资源承载系统进行解析,构建基于量-质-域-流内涵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AHP、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借助TOPSIS评价模型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得分计算。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总量匮乏,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持续超采等已经导致该地区水生态功能退化,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地下水漏斗区等;②通过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计算,2006—2016年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得分总体上呈现波动式增长态势,表明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增强,但整体分值不高,水资源压力形势依然严峻。基于此,京津冀亟需构建区域、流域水资源联动机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与城市定位,遵循"以水量城"的城镇化政策和"以水定产"的产业政策,深入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实现整个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