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00)
2023(18071)
2022(15133)
2021(13835)
2020(11602)
2019(26362)
2018(25786)
2017(49729)
2016(27156)
2015(30200)
2014(29912)
2013(29150)
2012(26170)
2011(23272)
2010(22764)
2009(20546)
2008(19644)
2007(16818)
2006(14340)
2005(12026)
作者
(78618)
(65611)
(64984)
(61850)
(41399)
(31571)
(29513)
(25971)
(24939)
(22886)
(22253)
(22045)
(20694)
(20375)
(20259)
(19932)
(19893)
(19650)
(18742)
(18659)
(16427)
(15903)
(15753)
(14900)
(14797)
(14464)
(14369)
(14305)
(13210)
(13124)
学科
(105252)
经济(105138)
管理(75314)
(72232)
(59015)
企业(59015)
方法(50728)
数学(44715)
数学方法(44141)
(29690)
中国(28238)
(25829)
业经(24375)
(23535)
地方(21392)
农业(20153)
(18811)
贸易(18803)
(18234)
(17125)
理论(17034)
技术(16970)
(16777)
环境(16730)
财务(16699)
财务管理(16669)
企业财务(15811)
(15806)
(14499)
银行(14427)
机构
大学(378406)
学院(376780)
管理(148811)
(145606)
经济(142573)
理学(131153)
理学院(129642)
管理学(127016)
管理学院(126361)
研究(124471)
中国(88794)
科学(81818)
(79320)
(68504)
业大(63217)
(63101)
(62018)
研究所(57605)
中心(56502)
农业(54290)
(52571)
财经(52500)
(49636)
师范(49030)
北京(48656)
(48069)
(45730)
经济学(43966)
(42598)
技术(40377)
基金
项目(275362)
科学(216058)
基金(200654)
研究(193221)
(178221)
国家(176799)
科学基金(151492)
社会(122542)
社会科(116245)
社会科学(116214)
(107852)
基金项目(107347)
自然(101578)
自然科(99306)
自然科学(99278)
自然科学基金(97480)
(91643)
教育(89257)
资助(81575)
编号(77092)
重点(62069)
成果(59967)
(59403)
(58031)
(57216)
科研(53530)
创新(53484)
课题(52874)
计划(52004)
国家社会(50983)
期刊
(146898)
经济(146898)
研究(101759)
学报(68644)
中国(64442)
(61588)
科学(60002)
管理(51545)
大学(51315)
学学(48685)
(46429)
农业(42555)
教育(39033)
技术(31739)
(26667)
金融(26667)
业经(25505)
财经(24435)
经济研究(24165)
(21844)
(20926)
问题(20033)
科技(19708)
(19479)
图书(18790)
业大(18713)
技术经济(17185)
资源(17127)
理论(16569)
商业(16496)
共检索到517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俊虎  余斌  资明贵  张汉霞  郭新伟  
同城化是城市间要素流动与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实施同城化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流、人口流、信息流三方面构建都市圈同城化综合测度模型,借助ArcGIS空间可视化分析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及其空间格局,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解析武汉都市圈同城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武汉是都市圈的经济、人口与信息中心城市,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整体差异较大且两极分化现象突出;(2)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形成了“一心一区双轴多点”的空间格局,且具有空间非均衡性、空间指向性和空间邻近效应等空间特征;(3)基础设施建设是武汉都市圈同城化的关键驱动力,经济发展能力是其直接推动力,而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保障是间接推动力。基于此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同城化发展建议,以期为区域同城化建设提供科学支撑与案例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力翔  汪军民  
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突出表现形式,有利于区域间要素高效流动,促进区域间产业链协同融合,增强区域间协同治理能力。文章从要素、产业、交通和生态4个维度构建了都市圈同城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变异系数法,对2010—2019年武汉都市圈9个城市的同城化水平进行测度,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较低,提升缓慢;同城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交通同城化和生态同城化的拉动,但提升幅度不大,主要受到要素同城化和产业同城化水平不高的制约;从不同城市同城化水平变化均值来看,各城市同城化发展不均衡,武汉、鄂州属于“较好”类别,其他地区还处于初步整合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赛南   邓慧琳   彭馨雨   陈书迪   王雨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都市圈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已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单元。文章以武汉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信令、百度指数等多源大数据,采用要素流模型、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和QAP关系回归分析等得出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武汉都市圈各要素流动形成的空间格局呈多中心组团式结构,且内部流动强度不一;(2)根据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结果将武汉都市圈城市的对外联系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武汉的对外联系能力与其他城市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3)城市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差异对不同城市间要素流强度具有显著负影响,城市规模和开放程度差异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共同影响了都市圈内城市空间联系格局的形成。最后,针对武汉都市圈城市空间联系格局的优化提出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世冉  邓宏兵  张康康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本文通过剖析都市圈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机理,构建都市圈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武汉都市圈9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分析了2007-2017年武汉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的交互耦合关系,并对其影响动力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都市圈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程度逐渐减弱,空间上形成由"西高东低"到"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2)武汉都市圈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为初级同步发展类型,但各市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异质性明显,经济增长率高于耦合协调度的增长率。(3)内源动力对耦合协调度动力开发不足,外向动力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影响,而政府动力对耦合协调度呈不显著的负向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子路  黄亚平  
基于武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与圈层分析方法,探讨了武汉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都市区商务服务业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散的多中心圈层格局,不同类型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具有差异性;交通通达性、土地价格、商业集聚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文化创新环境是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的商务服务业,影响其空间格局的因素不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辉  陈以春  孟祥菁  
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进程等等,都带来了人口的社会分层。这种分层不仅表现在居住空间的分异,更表现在职业、公共资源分享等众多方面的社会差异,对社会公平、经济效率等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空间结构的分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突出问题,对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因子生态分析和空间分析结合的计算机统计分析技术,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对城市圈内部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寻找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结构的分异以及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从人口分异的类别来看,武汉城市圈产生了社会空间的分异,按照六普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伟   徐海贤   侯冰婕   傅英姿  
都市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其毗邻地区同城化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南京作为国家第一个批复规划的都市圈,毗邻地区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研究立足区域层面,面向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和都市圈整体优化发展,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功能、联系和意向3个方面对毗邻地区同城化水平进行评价,划分“三级三类”。建议差异化、有重点地推进毗邻地区同城化,并通过规划引领等举措,高效推进都市圈毗邻地区同城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清华  
交通同城化,扩大了送达范围,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变迁。武汉城市圈交通同城化,影响到城市圈内产业的区位专业化发展、产业的区位集聚或扩散、产业的区位合作与竞争。为了利用交通同城化带来的效应,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应在"一主三翼"的基本架构上,实施产业整合,打造产业集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清华  
交通同城化,扩大了送达范围,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变迁。武汉城市圈交通同城化,影响到城市圈内产业的区位专业化发展、产业的区位集聚或扩散、产业的区位合作与竞争。为了利用交通同城化带来的效应,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应在"一主三翼"的基本架构上,实施产业整合,打造产业集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汪云  陈伟  郑金  周维思  
本文结合湖北武汉都市圈发展实际,提出在都市圈层面开展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专项研究,将其作为破解区域功能空间协同问题的重要抓手,并通过明确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的定位和作用,建立功能分区的总体思路,研究探讨了功能分区类型、分区空间布局、分区建设策略及分区实施机制等内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勇  肖玲  
中国中部地区崛起迫切需要战略支点。在分析武汉市及周边城市初步具备都市圈形态的基础上,从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角度对武汉都市圈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沈萌  甘臣林  陈银蓉  梅昀  
本文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利用武汉城市圈4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主观决策因素。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意向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感知行为控制,而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控制力较弱;2)经济收益是农户农地转出的最大动力,而就业保障程度则是农户农地转出的最大阻力,感知风险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具有负向影响;3)农户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村集体的信任度;4)受制于村集体的统一流转,农户的自我决策能力较弱,对行为意向的作用不明显。因此,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本文建议建设因地制宜的租金制度,促进农地信息交易平台的建立,同时优化务工环境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欣  蔡银莺  张安录  
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构建一套适合"两型社会"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对于武汉城市圈寻求合理的碳减排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以IPCC碳排放清单为依据,从4个一级项目27个二级项目系统地计算了武汉市城市圈2001~2009年各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并进一步运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模型(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LMDI)定量分解了影响武汉城市圈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废弃物处理是武汉城市圈碳排量最多的项目,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孝感和黄冈等市,城市圈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地理强度和经济强度的年均递增(减)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亚平   徐灿   袁满   丁乙宸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背景下,都市圈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重点,其中产业链是都市圈产业空间研究的重要视角。基于1990—2022年微观企业数据,在构建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形成机制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从时空演变、分布格局、产业分工和功能网络等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武汉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分布经历了初步集聚、点轴扩散、网络扩散三个阶段的演化发展,汽车产业呈现核心环节中心集聚、配套环节较为分散及产业分工圈层分布的特征,表现出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周边的区域格局,总部—分支网络和供应网络分别呈“一主多副”和“星”型放射结构。政府引导、消费市场、产业基础、实体环境等因素对武汉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思洁   李稷   刘科伟   赵丹  
基于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区位熵、人口集聚度、空间自相关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探究西安都市圈人户分离群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安都市圈人户分离群体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向都市圈核心圈层集聚的特征,经济和交通是主要影响因素,住房、公共服务和制度是次要影响因素,其原因主要有中心外围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