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27)
2023(19066)
2022(15740)
2021(14658)
2020(12196)
2019(27981)
2018(27796)
2017(53133)
2016(28752)
2015(32409)
2014(32429)
2013(31963)
2012(29458)
2011(26490)
2010(26861)
2009(24997)
2008(24800)
2007(22450)
2006(19581)
2005(17838)
作者
(83917)
(70239)
(70014)
(66314)
(44686)
(33636)
(31809)
(27506)
(26529)
(25197)
(23755)
(23727)
(22496)
(22237)
(21711)
(21672)
(20950)
(20906)
(20301)
(20115)
(17403)
(17307)
(17250)
(16051)
(15834)
(15744)
(15730)
(15686)
(14188)
(14052)
学科
(128605)
经济(128476)
(102826)
管理(93754)
(90371)
企业(90371)
方法(56483)
数学(46656)
数学方法(45893)
(37739)
业经(36092)
(35296)
中国(33762)
地方(28056)
农业(26234)
(25034)
财务(24951)
财务管理(24904)
(23907)
企业财务(23578)
技术(23099)
理论(22852)
(22154)
(22109)
贸易(22092)
(21410)
(21377)
(19163)
银行(19127)
(19010)
机构
学院(417539)
大学(409831)
(170424)
经济(166868)
管理(164345)
理学(140857)
理学院(139386)
管理学(136762)
管理学院(136009)
研究(135458)
中国(105217)
(86932)
科学(83404)
(78842)
(71467)
(68616)
(64712)
中心(63693)
财经(62206)
业大(61933)
研究所(61881)
(56335)
农业(56080)
北京(54769)
(52798)
师范(52209)
(51764)
经济学(50835)
(49096)
技术(46245)
基金
项目(274368)
科学(216980)
研究(200670)
基金(197614)
(171949)
国家(170408)
科学基金(147738)
社会(126335)
社会科(119835)
社会科学(119802)
(110558)
基金项目(103904)
自然(96285)
自然科(94101)
自然科学(94078)
教育(93747)
自然科学基金(92379)
(91698)
编号(82592)
资助(81522)
成果(65527)
(62331)
重点(62000)
(59769)
(59484)
课题(57378)
创新(55015)
科研(52580)
国家社会(51782)
教育部(51229)
期刊
(192852)
经济(192852)
研究(117553)
中国(84088)
(65912)
管理(65617)
(64654)
学报(61463)
科学(58711)
大学(47355)
教育(46372)
农业(45125)
学学(44798)
技术(42701)
(38445)
金融(38445)
业经(34296)
财经(30711)
经济研究(30042)
(26499)
(26298)
问题(25146)
技术经济(23404)
统计(21729)
(20419)
商业(19889)
(19450)
现代(19305)
(19130)
科技(19032)
共检索到625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振森  戚桂杰  
提出动态能力是一个多属性组成的复合研究框架;基于文献分析和活力系统模型,进一步提出动态能力的5种维度模型并研究其内在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动态能力首先是一个"活力系统",由战略革新、企业学习、运营管理、内外协调和资源交互5种能力构成;同时动态能力是一个能力整合系统,其构成维度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而动态能力就是通过5种能力的相互联系和促进不断改进、演变,促进企业适应环境的不断变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建斌  方德英  汪惠  
揭示企业IT能力的演变规律,有助于把握影响IT能力系统的关键因素,从而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本文以系统观为基础,依据协同学理论,讨论了"企业IT能力系统"的概念及其构成,探讨了企业IT能力系统的协同特征,提出了"企业IT能力成熟度"作为企业IT能力系统序参量的五种状态特征,并建立了企业IT能力系统的序参量方程,最后构造了该系统动态演化机制理论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振森  
文章提出应用生存系统模型作为指导思想分析动态能力内涵与构成维度,将动态能力划分为5个维度,即战略更新能力、组织学习能力、运行控制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等。并以我国企业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了所提出的动态能力维度划分,表明生存系统模型适用于指导企业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焦豪  魏江  崔瑜  
企业动态能力是维持、提升和创造动态竞争优势的战略前提。本文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并验证了创业导向与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分析出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与提升路径。在动态能力文献梳理基础上,开发出测量动态能力的4个构面:环境洞察能力、变革更新能力、技术柔性能力与组织柔性能力,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其具备一阶四因素结构。运用实证研究对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显示,组织学习在创业导向和动态能力之间扮演了中介效应功能,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有显著正效应,创业导向各构面对动态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间接正效应。最后建议企业应在创新与超前行动性氛围下通过组织个体层、群体层与组织层的存量学习和前馈层与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春梅  李荣华  
本文借鉴钻石模型,分析了甘肃省有色金属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的驱动因素。认为利用产业集群在成本、效率、合作、品牌和区域创新等方面具有的竞争优势,用新兴的产业集群统筹产业的重组、整合、转移和创新,形成内生增长机制和自主创新能力,是甘肃省有色金属老工业基地改造转型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瑛哲  黄光球  
技术变迁是企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转型的技术变迁过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技术变迁路径的因果图和系统流图;通过案例仿真实验,获取了影响技术变迁的关键因素,即R&D投入和企业信息系统上线率。动态模拟结果表明,这两个因素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转型的经济转化能力,但其投入量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冀湘  
怎样增强企业活力?怎样通过增强企业活力实现国民经济的整体活力?为了正确解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这两个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从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上对“什么是企业活力”赋予明确的定义。本文试图通过企业系统活力分析模型的建立,对此做一个初步探讨。一、建立企业系统活力模型的基本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吉发  郭楠  王永胜  陈航  
企业实施转型的关键问题就是转型路径的选取,文章通过对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环境分析,提出适合企业的转型方案,然后构建双边匹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隶属度函数的加权和方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模型并进行求解来得到匹配结果,实现转型方案同企业的精确匹配,并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何建佳  蒋雪琳  徐福缘  
传统企业间合作博弈问题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合作策略和不合作策略两种情形展开,而与传统研究不同,本文在此基础上将企业间不合作策略细分为竞争策略和中立策略。以多功能开放型供需网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供需网企业合作演化博弈模型,进而分析供需网企业合作过程中策略的选择以及博弈演化路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的演化博弈过程中,企业策略的选择情形出现不稳定现象,即出现完全合作、完全不合作或者一方合作而另一方选择不合作策略的多种状态,其演化路径最终稳定于何种情形与模型的支付矩阵和初始参数设置有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妮娜  张林  李培祥  
企业如何提升创新绩效是应对要素约束和复杂环境的重要问题,动态能力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能力层次论进一步将动态能力分为基础动态能力和高阶动态能力。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197份样本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阶联盟组合能力显著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并通过基础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管理实践中,企业不仅要苦练内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且要培育高阶能力,促进创新要素集聚,还要通过强化自身的创新主体地位,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此外,政府也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积极引导作用,促进创新联合体的健康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仵凤清  尹凡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企业领导者的综合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领导力和管理力作为企业领导者综合能力的两个维度,构建领导者综合能力复数测度模型,进而分析领导者综合能力提升的五种路径,可以为提升企业领导者综合能力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孟晓斌  王重鸣  杨建锋  
本文在对企业动态能力的现实和理论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动态能力的概念演进和核心内涵。从当前的研究看,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模型可以概括为阶层分类模型、战略整合模型、双重过程模型和组织学习模型四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动态能力的本质特征,为企业构建动态能力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陶然  
以界定高职院校与企业协作发展的收益变化为研究的切入点,构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动态协作发展的模型,利用鹰鸽博弈分析影响双方协作发展的动因,在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的情况下,不协作时的正常收益、协作发展收益、协作发展的初始投入、积极选择协作一方因对方不选择协作发展时的损失、外部环境支持力度等都会影响校企间的动态协作发展。揭示了高职院校和企业在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应不断地调整协作动因,使协作双方的共赢合作在非平衡与平衡的转化中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动态协作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少武  岳洪竹  
从企业权力视角看,企业治理既不能遵照股东至上理论,只强调股东利益;也无法遵循利益相关者理论,无差别地顾及所有团队成员的所有诉求,而应该以团队成员的可替代程度为准则分配企业权力。同时,随着团队成员的可替代程度变化,企业治理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而不只是股东和经理之间委托代理关系这一种成熟期企业的典型治理状态。可替代程度低的团队成员可能滥用权力侵占可替代程度高的团队成员,降低企业治理效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桂艳  徐玮  包庆丰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实施后,国有林区的林木经济急剧萎缩,急需重构以林下经济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体系,但改制后的森工企业适应林下经济产业环境变化的能力还较弱,对动态能力缺乏认识。文章基于森工企业产业发展的职能视角,在阐释森工企业动态能力维度构成和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能力的内在机理模型。利用自行设计的测量量表,对内蒙古森工企业进行调研获取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森工企业动态能力的维度构成和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森工企业动态能力可分为环境感知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三个维度,各维度子能力分别较强地依赖于对市场和技术环境变化的了解、产业上下游的关系协调、资源利用与配置转换等方面;不同维度间存在紧密的作用关系,环境感知能力显著地正向影响协调组织能力,影响系数为0.549;环境感知能力显著地正向影响资源整合能力,影响系数为0.208;协调组织能力显著地正向影响资源整合能力,影响系数为0.691,说明森工企业动态能力是一个紧密结合的能力系统。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积极传递林下产业市场和技术环境变化信息、积极与产业上下游的优势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完成资源配置转换并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等政策启示,以提升森工企业动态能力水平,加快林区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型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