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2)
- 2023(13087)
- 2022(11069)
- 2021(10430)
- 2020(8931)
- 2019(20845)
- 2018(20415)
- 2017(38713)
- 2016(20795)
- 2015(23725)
- 2014(23584)
- 2013(23386)
- 2012(21553)
- 2011(19507)
- 2010(18828)
- 2009(17517)
- 2008(17161)
- 2007(14900)
- 2006(12493)
- 2005(11084)
- 学科
- 济(94289)
- 经济(94203)
- 管理(57511)
- 业(54269)
- 方法(46240)
- 企(43390)
- 企业(43390)
- 数学(42101)
- 数学方法(41637)
- 中国(25005)
- 农(23345)
- 财(22514)
- 贸(18603)
- 贸易(18597)
- 地方(18579)
- 易(18141)
- 业经(17297)
- 学(17229)
- 农业(15375)
- 制(15178)
- 务(14071)
- 环境(14068)
- 财务(14029)
- 财务管理(13996)
- 和(13323)
- 企业财务(13288)
- 银(13214)
- 银行(13188)
- 融(13119)
- 金融(13116)
- 机构
- 大学(299839)
- 学院(297913)
- 济(132162)
- 经济(129908)
- 管理(116996)
- 理学(102185)
- 研究(101629)
- 理学院(101062)
- 管理学(99380)
- 管理学院(98827)
- 中国(77379)
- 京(62332)
- 科学(61077)
- 财(56570)
- 所(50173)
- 农(47660)
- 中心(47381)
- 财经(46635)
- 研究所(46126)
- 业大(43369)
- 经(42659)
- 经济学(42303)
- 江(41209)
- 北京(38979)
- 经济学院(38390)
- 范(37859)
- 农业(37797)
- 师范(37490)
- 院(36741)
- 财经大学(34947)
- 基金
- 项目(206968)
- 科学(164907)
- 基金(154406)
- 研究(149056)
- 家(134969)
- 国家(133971)
- 科学基金(115457)
- 社会(97711)
- 社会科(92882)
- 社会科学(92855)
- 基金项目(81602)
- 省(78235)
- 自然(74567)
- 自然科(72882)
- 自然科学(72860)
- 自然科学基金(71586)
- 教育(68560)
- 划(67113)
- 资助(63626)
- 编号(58327)
- 部(47483)
- 重点(47128)
- 成果(46025)
- 发(45041)
- 创(43077)
- 国家社会(41929)
- 教育部(40881)
- 创新(40531)
- 科研(40526)
- 课题(39601)
共检索到420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亚东 张世翔 孙佳
本文以能源强度作为能源效率指标,对1995-2010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了能源效率分析,并运用泰尔熵指数对三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区域内、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均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总体能源效率差异和区域内能源效率差异减小的速度较快,且总体能源效率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区域内能源效率差异。三区域内部能源效率的差异性表现各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内部能源效率差异逐渐减小,而西部地区内部能源效率差异则呈现出波动变化特征。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泰尔熵指数 区域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康晓娟 杨冬民
中国各区域的能源消费及其变动趋势存在很大差异,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研究大多采用极差、变异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方法,很少有采用泰尔指数方法。本文用泰尔指数来测度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对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进行分解,并将以GDP为权重的泰尔指数与以工业增加值为权重的泰尔指数相比较,研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对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地区省际差异所引起;自1995年以来我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和东、中、西部内部差异均呈不断缩小趋势,但东中西部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宏斌
高等教育规模的区域分布应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才能最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区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笔者使用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差异的标准,分别测量了在校生规模在省级区域之间和在省级区域内部相对于区域经济(GDP)和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结论认为:省级区域之间高校在校生规模分布差异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相对较小,而相对于人口水平而言相对较大;省级区域之间研究生规模分布的差异程度远大于本专科生;在校生规模分布在省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省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在校生规模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远 李林
文章运用泰尔熵指数,对1997~2007年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距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1年间,中国总体能源效率差距明显下降,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其中区域内能源效率差距快速下降,区域间能源效率差距显著增加。从三个区域上看,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都明显下降。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地区差距 泰尔熵指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迅 冯敬娟
将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圈、渝西地区和库区生态区三大经济区域,分析了2000—2009年重庆市三大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绝对差异和泰尔指数,将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来评价重庆市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现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区域间差距比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速度更快。提出建议:对经济差异的调控应以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为重点,同时加强各区域经济中心的建设,更好地发挥经济中心对周围各区县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等。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人均GDP 泰尔指数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芝 刘贤贤
运用泰尔指数法,在八区域分区方式下对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总差异进行测度,并比较八大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同时分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程度。将以城镇居民收入和城镇人口为权重的两种泰尔指数进行比较,研究居民生活水平及人口因素对生活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至今,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而以城镇居民收入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更能揭示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以人口为权重则部分掩盖了这种差异;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其贡献率始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芝 刘贤贤
运用泰尔指数法,在八区域分区方式下对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总差异进行测度,并比较八大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同时分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程度。将以城镇居民收入和城镇人口为权重的两种泰尔指数进行比较,研究居民生活水平及人口因素对生活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至今,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而以城镇居民收入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更能揭示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以人口为权重则部分掩盖了这种差异;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其贡献率始终维持在60%—70%之间;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中部区域内部的省际差异造成的。应转变城镇化推进方式,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以减小生活能源消费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秋芳 刘兰廷
中国各区域间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四大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各个区域不同指标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有很大差距,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地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主要制约着中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区域差异 能源利用指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吴朝影 封永刚 王炬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31个省份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FA模型剥离管理因素和随机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很有必要;全国总体技术效率尚有25.9%的改进空间,且多数省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人均GDP、人口密度、居民教育年限、城镇化水平等对效率有显著影响,但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作用有限;三大地区的技术效率有着较大差别,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各地区应结合自身效率的特征分别着重进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或生产规模的扩大来改善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丙泉 李雷鸣 宋杰鲲
生态效率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应用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尝试将超效率DEA方法应用到生态效率测度中,对中国2000-2009年区域生态效率展开评估,并据此进行各区域类型划分,进而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视角研究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此期间中国整体生态效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但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且有增大趋势,各区域生态效率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生态效率演化规律各异,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强劲但内部各省份差异呈现增大趋势,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
关键词:
区域生态效率 可持续发展 收敛性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旭 张传庆
文章基于2007-2011年西藏7个地区市财政数据,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方法对藏西北、藏东南和藏中南区域财力均等化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从区域财力分配总体情况看,西藏区域总体财力不均衡在区域财力初次分配中更显著,且区域内财力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中央转移支付在西藏区域财力再分配中改善了区域间总体财力非均衡状态,但未能有效缩小区域内财力差异;从区域财力总体差异分解看,西藏区域财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均等均主要源于区域内财力差异,其主要是由西藏特殊的财力特征以及特殊的区位条件所决定的。藏中南、藏东南地区的
关键词:
区域财力 泰尔指数 财力分配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伟 马瑞永
依据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分析了1978—2001年间中国区域金融增长的差异,并对总体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增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金融增长差异,区域内金融增长差异只构成金融增长总体差异中小部分;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中,区域间贡献要远大于区域内贡献;区域内东部地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很小。区域金融增长差异呈现上述特征是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金融增长中地方政府的介入以及中央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紧密联系的。根据区域金融增长差异的特征,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应着重降低区域间金融增长的差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淑萍 辛冲冲 周全林
利用2007~2016年31个省份统计数据,借助泰尔指数法对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支出差异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系统分析了区域间和区域内省际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人口规模、GDP和财政支出三个维度测度的总体泰尔指数值呈明显不同特征,仅有人口规模维度测算的指数值呈明显波动下降态势,其余两个维度测算的指数值并未出现明显下降态势。(2)区域间和区域内泰尔指数表现差异较大,区域间差异化程度逐步缩小并趋于均衡,而区域内差异改善幅度不够显著且保持对总体泰尔指数较大影响度,是地区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3)根据区域内部不同省份泰尔指数时空动态趋势可知,区域内不同省份间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与其辖区人口分布匹配度呈显著分异状态。(4)根据GDP和财政支出分别与公共文化服务支出两个维度构造的四象限图得知,仅有北京、天津、上海和内蒙古四省份处于第Ⅰ象限-双高型,其余省份均未达到该象限水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靖学青
本文摘取1997~2008年的最新样本数据,就鲍莫尔—富克斯假说提出的服务业就业份额增长的影响因素,对我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计量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大部分省市区服务业就业增长状况符合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基本观点,但是,省市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北京等16个省市区服务业就业增长主要是由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造成的,但地区人均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辽宁等3个省区服务业就业增长主要是由于地区人均收入增长造成的,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的影响不显著;黑龙江、广西等5个省市区的人均收入增长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对服务业就业增长则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我国31个省市区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毕飞 陈紫若
利用中国2002~2012年间31个省市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从社会、经济与文化三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创业活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创业活动活跃区域与不活跃区域及东部、中部与西部两种分类,剖析了区域差异性的形成原因,提出了促进中国各区域创业活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业活动 PLS 区域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