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0)
2023(13242)
2022(11208)
2021(10584)
2020(9091)
2019(21012)
2018(20719)
2017(39173)
2016(21002)
2015(24001)
2014(23896)
2013(23806)
2012(21971)
2011(19882)
2010(19302)
2009(17979)
2008(17636)
2007(15315)
2006(12802)
2005(11423)
作者
(59300)
(49987)
(49687)
(47518)
(31492)
(23857)
(22825)
(19602)
(18874)
(17356)
(16994)
(16785)
(15689)
(15570)
(15512)
(15392)
(15116)
(14931)
(14366)
(14198)
(12139)
(12135)
(11969)
(11420)
(11247)
(11213)
(10910)
(10793)
(9961)
(9851)
学科
(95091)
经济(95007)
管理(58351)
(54548)
方法(46459)
(43158)
企业(43158)
数学(42207)
数学方法(41728)
中国(25238)
(23783)
(22214)
(19310)
贸易(19304)
(18816)
地方(18406)
业经(17567)
(17311)
农业(15815)
(15088)
环境(13903)
(13557)
财务(13515)
财务管理(13482)
(13467)
(13347)
银行(13323)
(13289)
金融(13286)
(12758)
机构
大学(304401)
学院(302881)
(133573)
经济(131281)
管理(118414)
理学(103272)
研究(102637)
理学院(102128)
管理学(100395)
管理学院(99828)
中国(78634)
(63243)
科学(61665)
(57550)
(50828)
(47855)
中心(47778)
财经(47369)
研究所(46595)
业大(43590)
(43228)
经济学(42543)
(41922)
北京(39655)
(38635)
经济学院(38566)
师范(38264)
农业(37914)
(37076)
财经大学(35356)
基金
项目(208529)
科学(165806)
基金(155382)
研究(150256)
(135662)
国家(134637)
科学基金(115916)
社会(98314)
社会科(93402)
社会科学(93378)
基金项目(81878)
(78560)
自然(74851)
自然科(73161)
自然科学(73139)
自然科学基金(71835)
教育(69140)
(67304)
资助(64145)
编号(59170)
(47774)
重点(47239)
成果(46632)
(45061)
(43206)
国家社会(42101)
教育部(41164)
科研(40782)
创新(40632)
课题(40013)
期刊
(136920)
经济(136920)
研究(84893)
中国(51673)
学报(45867)
(43977)
科学(43382)
(41732)
管理(41277)
大学(35000)
学学(33146)
农业(28924)
技术(26281)
教育(25563)
(24622)
金融(24622)
经济研究(23879)
财经(23123)
业经(21264)
(19885)
问题(18280)
统计(16820)
(16693)
(16584)
技术经济(15441)
(14764)
世界(14465)
资源(14376)
商业(14237)
国际(14203)
共检索到429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康晓娟  杨冬民  
中国各区域的能源消费及其变动趋势存在很大差异,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研究大多采用极差、变异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方法,很少有采用泰尔指数方法。本文用泰尔指数来测度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对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进行分解,并将以GDP为权重的泰尔指数与以工业增加值为权重的泰尔指数相比较,研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对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地区省际差异所引起;自1995年以来我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和东、中、西部内部差异均呈不断缩小趋势,但东中西部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亚东  张世翔  孙佳  
本文以能源强度作为能源效率指标,对1995-2010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了能源效率分析,并运用泰尔熵指数对三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区域内、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均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总体能源效率差异和区域内能源效率差异减小的速度较快,且总体能源效率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区域内能源效率差异。三区域内部能源效率的差异性表现各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内部能源效率差异逐渐减小,而西部地区内部能源效率差异则呈现出波动变化特征。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芝  刘贤贤  
运用泰尔指数法,在八区域分区方式下对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总差异进行测度,并比较八大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同时分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程度。将以城镇居民收入和城镇人口为权重的两种泰尔指数进行比较,研究居民生活水平及人口因素对生活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至今,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而以城镇居民收入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更能揭示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以人口为权重则部分掩盖了这种差异;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其贡献率始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芝  刘贤贤  
运用泰尔指数法,在八区域分区方式下对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总差异进行测度,并比较八大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同时分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程度。将以城镇居民收入和城镇人口为权重的两种泰尔指数进行比较,研究居民生活水平及人口因素对生活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至今,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而以城镇居民收入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更能揭示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以人口为权重则部分掩盖了这种差异;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其贡献率始终维持在60%—70%之间;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中部区域内部的省际差异造成的。应转变城镇化推进方式,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以减小生活能源消费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迅  冯敬娟  
将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圈、渝西地区和库区生态区三大经济区域,分析了2000—2009年重庆市三大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绝对差异和泰尔指数,将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来评价重庆市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现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区域间差距比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速度更快。提出建议:对经济差异的调控应以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为重点,同时加强各区域经济中心的建设,更好地发挥经济中心对周围各区县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玉环  李倩  陈婷  
本文根据我国三次经济普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行业差异的基础上,利用LMDI分解法与完全分解法,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将能源消费强度分解为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率因素逐渐超越结构因素成为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主要因素,以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效率因素的提高,对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发挥积极作用;工业部门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能源消费强度降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晓平  
能源消费强度反映国民经济发展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其变动方向及影响因素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但研究中大多以我国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为对象,对地域差异关注不足。本文选取多项指标,构建能源消费规模份额指数、能耗强度指数、增长速度指数、综合消费指数,从不同角度刻画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法,定量研究了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与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工业化程度、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存在直接关系,尤其是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的提高将会显著增加地区经济能耗强度。现阶段,控制高耗能重化工业的重复建设与盲目投资,对于减小能源消耗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晓钰  李强谊  
分别以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能源消费指标,对200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且实证研究了不同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要明显大于人均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三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划分标准下,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及人均收入是造成能源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远  李林  
文章运用泰尔熵指数,对1997~2007年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距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1年间,中国总体能源效率差距明显下降,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其中区域内能源效率差距快速下降,区域间能源效率差距显著增加。从三个区域上看,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都明显下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旭  张传庆  
文章基于2007-2011年西藏7个地区市财政数据,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方法对藏西北、藏东南和藏中南区域财力均等化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从区域财力分配总体情况看,西藏区域总体财力不均衡在区域财力初次分配中更显著,且区域内财力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中央转移支付在西藏区域财力再分配中改善了区域间总体财力非均衡状态,但未能有效缩小区域内财力差异;从区域财力总体差异分解看,西藏区域财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均等均主要源于区域内财力差异,其主要是由西藏特殊的财力特征以及特殊的区位条件所决定的。藏中南、藏东南地区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伟  马瑞永  
依据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分析了1978—2001年间中国区域金融增长的差异,并对总体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增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金融增长差异,区域内金融增长差异只构成金融增长总体差异中小部分;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中,区域间贡献要远大于区域内贡献;区域内东部地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很小。区域金融增长差异呈现上述特征是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金融增长中地方政府的介入以及中央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紧密联系的。根据区域金融增长差异的特征,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应着重降低区域间金融增长的差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淑萍  辛冲冲  周全林  
利用2007~2016年31个省份统计数据,借助泰尔指数法对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支出差异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系统分析了区域间和区域内省际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人口规模、GDP和财政支出三个维度测度的总体泰尔指数值呈明显不同特征,仅有人口规模维度测算的指数值呈明显波动下降态势,其余两个维度测算的指数值并未出现明显下降态势。(2)区域间和区域内泰尔指数表现差异较大,区域间差异化程度逐步缩小并趋于均衡,而区域内差异改善幅度不够显著且保持对总体泰尔指数较大影响度,是地区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3)根据区域内部不同省份泰尔指数时空动态趋势可知,区域内不同省份间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与其辖区人口分布匹配度呈显著分异状态。(4)根据GDP和财政支出分别与公共文化服务支出两个维度构造的四象限图得知,仅有北京、天津、上海和内蒙古四省份处于第Ⅰ象限-双高型,其余省份均未达到该象限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景荣  张捷  章锦河  马金海  周其楼  
研究中国酒店业的区域差异特征,对于制定中国酒店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泰尔(Theil)系数,对2001-2010年中国酒店业的总体差异、地带内差异及地带间差异的时间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酒店业总体差异、地带内差异和地带间差异均呈现出缩小的趋势。地带内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且中国酒店业地带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与地带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酒店业的地带内差异均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从空间特征来分析,三大地区酒店业的地带内差异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空间格局。从三大地区酒店业的地带内差异的贡献率上来看,东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宏斌  
高等教育规模的区域分布应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才能最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区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笔者使用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差异的标准,分别测量了在校生规模在省级区域之间和在省级区域内部相对于区域经济(GDP)和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结论认为:省级区域之间高校在校生规模分布差异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相对较小,而相对于人口水平而言相对较大;省级区域之间研究生规模分布的差异程度远大于本专科生;在校生规模分布在省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省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在校生规模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小平  方齐云  
一、问题的提出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在地区间表现为非一致性,地区差距已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诸多的经济学者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统计指标对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