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4)
2023(9499)
2022(7959)
2021(7725)
2020(6464)
2019(15064)
2018(14645)
2017(27951)
2016(14501)
2015(16466)
2014(15933)
2013(15673)
2012(14156)
2011(12616)
2010(11846)
2009(10534)
2008(9858)
2007(7904)
2006(6412)
2005(5443)
作者
(36926)
(31166)
(30834)
(29550)
(19726)
(14660)
(14046)
(12238)
(11945)
(10549)
(10542)
(10502)
(9729)
(9535)
(9530)
(9402)
(9260)
(8878)
(8866)
(8680)
(7549)
(7288)
(7197)
(7121)
(7094)
(7002)
(6560)
(6279)
(6029)
(5993)
学科
(64186)
经济(64129)
管理(39632)
(37243)
方法(34331)
数学(31876)
数学方法(31510)
(29889)
企业(29889)
中国(18518)
(15321)
(14999)
(14309)
贸易(14303)
(14090)
业经(11466)
(10324)
农业(9813)
(9414)
银行(9409)
环境(9390)
(9296)
(9269)
财务(9264)
财务管理(9243)
(9072)
金融(9071)
(9040)
企业财务(8805)
技术(8705)
机构
大学(200010)
学院(196520)
(94327)
经济(93095)
管理(81240)
理学(71747)
理学院(71061)
管理学(69946)
管理学院(69560)
研究(66085)
中国(51902)
(40550)
(39819)
科学(35987)
财经(33468)
经济学(31297)
(31077)
中心(30942)
(29896)
经济学院(28472)
研究所(27614)
业大(25830)
(25807)
财经大学(25610)
北京(25277)
(24421)
(24076)
(23488)
师范(23286)
经济管理(22256)
基金
项目(143399)
科学(116505)
基金(110814)
研究(105188)
(96310)
国家(95657)
科学基金(83884)
社会(71749)
社会科(68407)
社会科学(68395)
基金项目(57966)
自然(53254)
自然科(52109)
自然科学(52097)
自然科学基金(51203)
(50755)
教育(48319)
资助(45697)
(44435)
编号(39436)
(34420)
重点(32138)
国家社会(32137)
教育部(30487)
(30347)
成果(30332)
(30278)
人文(29006)
中国(28843)
创新(28499)
期刊
(87606)
经济(87606)
研究(56759)
中国(31611)
(29737)
管理(29102)
科学(26773)
学报(25540)
(21540)
大学(21132)
学学(20009)
技术(17527)
(16661)
金融(16661)
财经(16537)
经济研究(16234)
农业(15394)
教育(14731)
(14271)
(12332)
问题(12154)
业经(12040)
统计(11356)
世界(11144)
国际(10971)
技术经济(10130)
(9764)
(9326)
资源(8979)
决策(8889)
共检索到271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宏瑾  
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取消,我国货币政策将由传统的数量调控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本文根据泰勒规则揭示的均衡实际利率理论关系,对中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进行了估计。考虑货币、汇率等不同因素的货币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我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大致在1.2%~4.4%之间,与我国资本回报率的典型性事实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今后货币调控应以均衡实际利率为基础,根据产出和通胀缺口变化情况进行利率决策,以确保价格型货币调控转型的顺利完成和经济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宏瑾  
本文利用泰勒规则方法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偏离程度进行了估算。对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并不符合稳定货币政策规则要求。标准泰勒规则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根据泰勒规则原式及稳定货币政策规则最低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存在负的利率缺口,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缺口并不是稳定的,更不是最优的,货币政策存在着长期偏误。这对进一步理解我国的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波动,合理评价货币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贺聪  项燕彪  陈一稀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建立与利率市场定价机制相适应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均衡利率作为实现潜在产出和稳定通胀时的实际利率,是中央银行进行利率调控的一个重要基准。本文在分析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包括家庭、企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四部门DSGE模型,对我国1998年2季度至2012年3季度的均衡利率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均衡利率走势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运用等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我国的均衡利率变动领先于经济增速、CPI等宏观经济变量,是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位置、研究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创  石柱鲜  
潜在产出、自然利率和均衡汇率是货币政策决策和效果评价的重要参考基准。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潜在产出、自然利率和均衡汇率水平进行联合估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包含汇率因素的"混合型"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行为对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和汇率波动作出了较为及时和稳定的反应,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有待提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剑文  孙泽西  郭雪萌  
笔者构造了一个采用粘性信息定价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实验比较了三种形式(经典型、前瞻型和后顾型)的泰勒规则,讨论了不同泰勒规则下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波动,减少福利损失的表现。笔者首次在粘性信息环境下采用福利损失作为我国货币规则的讨论标准,并且在货币规则的讨论中引入政策权数网格这一概念,明确了泰勒规则的具体形式。研究发现:(1)以名义变量为标准时,没有哪种泰勒规则具有绝对优势;(2)以福利损失为标准时,后顾型泰勒规则最优,并且在信息粘性改变时,该结论不变;(3)最优泰勒规则的最优政策权数网格在通胀权数区间(2.5,4)、产出权数区间(1,5)内。因此,笔者认为在定价者的信息存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志兴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行为均衡汇率理论,选取影响汇率的两个宏观经济指标对实际有效汇率进行协整和误差修正建模,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估计,并对198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失调情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始终围绕均衡汇率波动,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高估和低估;在1993年第四季度到1998年第三季度以及2003年第一季度到最近,人民币均衡汇率是出于上升的趋势,而在其他样本期间处于下降趋势。2.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像西方国家所认为的那样被严重低估,而是围绕行为均衡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并没有被中国央行所操纵。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江春  陈永  
一般认为具有"前瞻性"假设的泰勒规则是适合描述中国利率政策的规则,然而基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证明这一假设并不可靠,"后顾性"的泰勒规则应是对中国利率规则的更好描述。通过构建基本、封闭和开放框架下三组模型,在预期、当期和滞后的时间维度上,系统地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具体形式进行研究,发现仅考虑通胀和产出因素的基本模型不足以模拟中国利率的决定,后顾性的开放框架模型是对中国利率政策的最佳描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虹潘  刘渝琳  刘姝伶  
文章提出了经济分布基准下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测度指标,并依据相关经济理论设计了基于Matlab的空间模拟与估算方法。选取89个地级以上行政单元作为节点,对中国2005~2012年的人口与经济分布进行空间模拟,反推得到的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与统计值总体吻合。以此为基础的估算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国以经济分布为基准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同期人口与经济重心距离趋于缩小佐证了这一结论。同时,部分参数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研究期内全国的人口与经济都处于集聚化发展趋势中,因此建议进一步扫除人口与其他要素的流动阻碍,通过集聚来实现人口与经济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分布均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海林  王莉  白东杰  
均衡汇率作为一国内外经济中的重要参数,是制定内外经济政策,衡量经济运行状态,实现经济利益的一个参考因素。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数据,根据行为均衡汇率模型估算的逻辑框架,估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在样本区间内实际汇率围绕均衡汇率波动,使得失调表现为一种常态。研究的政策空间表明,我国经济基本面的长期趋势不支持目前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厉启晗  
当中国经济总量可以和美国相比拟时,包括汇率决定理论在内的某些传统理论可能面临挑战。本文着重考虑了中国出口对于国际商品价格乃至美元购买力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两国DSGE模型,来重新估算当前中美两大经济体共存环境下中国的均衡汇率。研究发现,2011年以前我国均衡汇率在大部分时期存在正向偏离,即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峰值出现在2005年的正偏离16%。从2011年末开始,人民币均衡汇率出现负向偏离并持续至今,名义汇率存在贬值压力,该负向偏离时点早于以往的研究。本文认为,如果忽视中国出口对国际商品价格的影响,可能使得人民币高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永宁  郭玉清  赵钧  
采用中国最重要的46个贸易伙伴计算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在此基础上估算1997年1季度~2009年4季度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失衡程度。研究表明,2009年4季度人民币汇率失衡程度显著低于2005年汇改时期,因此,汇率改革应该坚持2005年确定的渐进方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名誉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均衡汇率再次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运用各种理论模型及不同的估计方法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及失调程度进行广泛与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梳理,有助于理清一些概念上的混淆,而且通过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更深入的研究。文章首先对涉及均衡汇率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常用的均衡汇率估算模型进行介绍,然后,简要评述国外人民币均衡汇率估计的结果,最后对于目前研究状况及现存文献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克  
人民币问题在2010年再度升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开始再次升值。人民币汇率到底低估没有?本文使用基于Balassa—Samuelson效应扩展的购买力平价对此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研究。理论分析证明,该效应不仅意味着一国的实际汇率随着收入提高而升值,也意味着低收入国家的货币倾向于低估。实证上,为了避免单一数据集所导致的偏颇,以及不同样本所造成的差异,本文使用世界上三大公开数据集对相同的144个样本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错估程度严重依赖于数据来源。在对各种数据集进行分析后,本文发现人民币兑美元在2009年只是低估了不足8%。中国外部失衡很可能是经济深层次结构失衡的反映,而不是由人民币低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红叶  王莉  胡海林  
本文首先对经典行为均衡汇率模型简要解读。指出其在估算实践中,暗含技术上的严格假定。本文给出放松假定的改进。通过人民币均衡汇率估算的经验分析,对改进工作进行检验。为人民币均衡汇率估算研究搭建一个深入分析的技术平台。经验分析的主要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汇率短期存在低估,但与长期均衡汇率比较,其实际汇率一直存在高估的情况。鉴于均衡汇率水平的决定机制复杂,人民币汇率水平升值调整必须慎之又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言彩  韩玉启  
本文借助双寡头博弈中的“纳什—伯特兰均衡”模型,把不可观测的转换成本转化成可以观测的市场价格和市场份额的函数,建立了市场上只有两个竞争者的顾客转换成本测算简化模型。最后以中国移动通讯市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移动公司的顾客转换成本远高于中国联通公司的顾客转换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