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0)
- 2023(14126)
- 2022(11633)
- 2021(11122)
- 2020(9358)
- 2019(21983)
- 2018(21933)
- 2017(42623)
- 2016(22888)
- 2015(25906)
- 2014(25929)
- 2013(25534)
- 2012(23292)
- 2011(20865)
- 2010(20945)
- 2009(19489)
- 2008(19231)
- 2007(17489)
- 2006(14928)
- 2005(13022)
- 学科
- 济(99923)
- 经济(99817)
- 业(70470)
- 管理(62825)
- 农(51315)
- 企(49297)
- 企业(49297)
- 方法(48215)
- 数学(43541)
- 数学方法(42848)
- 农业(33917)
- 业经(25603)
- 中国(24817)
- 财(23349)
- 地方(18418)
- 制(17980)
- 学(17689)
- 贸(17112)
- 贸易(17106)
- 易(16689)
- 理论(14683)
- 务(14523)
- 财务(14460)
- 财务管理(14424)
- 技术(14256)
- 策(13811)
- 企业财务(13671)
- 发(13592)
- 银(13565)
- 银行(13535)
- 机构
- 学院(330247)
- 大学(325431)
- 济(136081)
- 经济(133356)
- 管理(131759)
- 理学(115372)
- 理学院(114215)
- 管理学(111959)
- 管理学院(111371)
- 研究(103211)
- 中国(79911)
- 农(69911)
- 京(66392)
- 科学(63859)
- 财(59044)
- 业大(54339)
- 农业(53921)
- 所(51582)
- 中心(50682)
- 江(48683)
- 财经(48017)
- 研究所(46972)
- 经(43848)
- 范(41415)
- 经济学(41213)
- 师范(40987)
- 北京(40657)
- 州(38404)
- 经济学院(37429)
- 经济管理(37314)
- 基金
- 项目(225352)
- 科学(178607)
- 基金(165180)
- 研究(163487)
- 家(143317)
- 国家(142088)
- 科学基金(123427)
- 社会(104567)
- 社会科(98819)
- 社会科学(98790)
- 省(89118)
- 基金项目(87534)
- 自然(80754)
- 自然科(78959)
- 自然科学(78941)
- 自然科学基金(77550)
- 教育(75914)
- 划(73894)
- 资助(68030)
- 编号(67658)
- 成果(53014)
- 部(50270)
- 重点(49981)
- 发(48027)
- 创(46803)
- 课题(45070)
- 创新(43668)
- 科研(43585)
- 教育部(43123)
- 国家社会(43114)
共检索到467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绪梅
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农村人口流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有其特有的基本特点和极强的现实效应,文章运用波特-劳勒激励模式对农村人口的个体流动行为进行分析,认为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农村人口的流动决策,并从模式中引申出一些政策含义,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兆勇 陈围 史飞 郭书菊
[目的/意义]化解军队院校联合参考咨询工作中学科专家的激励调动难题,实现深度的军事学科服务。[方法/过程]选用波特-劳勒激励模型为分析框架,从模型变量出发,抽象凝练出八大学科专家激励构成因素,后以此为遵循,经具象衍生,提出相应的具体激励机制。[结果 /结论]从目标驱动、协同培训、奖酬优化、综合考评4个方面梳理总结各项专家激励机制,供后续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参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敏丽 来洪渝
农民工流动引发当前流动人口条件下的农村教育供给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提供,不能解决农村中择校问题,以及农村教育承担比城市教育高的机会成本与高风险问题。本文认为教育供给的形式应该是流动性好的货币近似物,即教育供给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这能使教育资源产权得到充分鉴定。教育券的终身制与实名制设计保障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与接受教育时间,使教育资源通过竞争得到优化配置。
关键词:
农村人口流动 教育供给 博弈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华 陈力勇
流入城镇农村人口是我国具有较大消费增长潜力的人口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既不同于传统农村居民,又有别于城镇居民,进而影响着城乡两地的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基于西安市的调查发现:该群体具有收入水平低且不太稳定;以生存型消费为主,部分人开始追求发展型和享乐型消费;获取商品的信息途径单一,大部分人有网络购物经历;以大型超市为主要购物场所,购买商品时优先考虑质量和价格等特征。我们认为:政府要重视该群体的消费潜力,引导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完善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制度。零售企业可以提供性价比高的大众商品,使用价格折扣和体验营销,在流入城镇农村人口聚居区和网络上开店,向年龄轻、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的群体推广新产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必亮
本文通过来自一个村庄的案例分析 ,说明了农民在当代社会变迁与转型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关系”这样的非正式制度而实施其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的。这项研究表明 ,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 ,像“关系”之类的传统因素往往能够起到作为功能性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由此引申出的政策含义要点在于 ,在目前处于社会大变革与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我们应该将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使两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 ,共同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关系 非正式制度 农村人口流动 现代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迅速地发展,中国经济逐渐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加剧,迅速汇集成一股汹涌的浪潮。同时,这一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也给他们自身的生育行为带来了重大影响。现实需要理论及实际部门探究这一崭新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人口流动的生育效应。所论及的农村人口流动,是指不变更户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拥军
教育水平是经典的分析社会地位和社会流动的指标,个人的教育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地位互为因果。由于经济地位和自然环境等等的差异,农村人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及实现社会流动的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带有历史文化的印痕和乡土的特征。
关键词:
教育 农村 社会流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振营
从70年代初开始,我国利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卓越的宣传教育,在全国范围广泛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使总和生育率由1950年的5.813下降到1989年的2.25、成绩为世人瞩目。十四大以后,我国全面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过去高度依赖行政手段的部门和领域在新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贤金
在论述农村人口-土地-经济系统及其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农村人口-土地-经济系统运行现状及其特点,并就进一步协调该系统问题,从战略转变、人口迁移、资源开发及区域合作4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从而为缓解我国尤其是农村人口-土地-经济系统熵增问题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农村 人口 土地 经济系统 运行模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乐琴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地区间经济差异较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应结合地方经济实际来开展。2009年下半年起,宁波市辖内象山县和鄞州区分别开展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丽水地区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也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高度肯定。因此,对"象山模式"和"鄞州模式"比较分析,并借鉴"丽水模式"的做法,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征信 信用体系 信用评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卢向虎 朱淑芳 张正河
本文以托达罗城乡人口迁移经济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计量经济学经验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扩大已显著地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长期迁移。第二,城乡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并不是导致城镇失业增加的原因,而城镇失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人口的城乡迁移。第三,制度因素对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的影响是复杂的,城乡人口迁移规模随着制度约束的减弱而逐年增加。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城乡迁移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小明 郭剑雄
采用工业化中期阶段为起点1995-2015年全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农业投入要素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视角,本文研究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影响、作用路径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高生育率的数量偏好到高人力资本投资率的质量偏好为特征的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具有显著作用。刘-费-拉模型仅指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必要条件,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收敛应以农村人口转型为充分条件,在农村人口生育率下降的同时通过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使农业部门从"马尔萨斯稳态"转变为持续增长稳态,进而达到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转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欢
中国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离不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CMDS),本文实证检验了流动经历对农村人口教育获得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具有流动经历显著改善了子女受教育情况,表现为受教育年限延长与高中入学率提高,且该效应在女性群体中更为明显,也意味着流动经历有效缩小了农村地区教育获得中的性别差距。由于农村家庭存在“男性主导”的决策模式,流动经历的教育获得与性别差异缩小效应在父亲具有流动经历的家庭中更为突出。基于上述发现,本文还考察了流动经历改善子女受教育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经历的教育获得效应具有显著代际传承特征,有利于提高子女就业稳定性并缩小城乡教育机会差距。本文为理解教育性别差距下降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经验支撑。
关键词:
流动经历 人力资本 性别差异 城乡差距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新
本文以伊斯特林生育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农村人口生育率转变的特点,探讨了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更要注重非政策因素对生育率转变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例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