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5)
- 2023(16208)
- 2022(13988)
- 2021(13384)
- 2020(11278)
- 2019(26240)
- 2018(25813)
- 2017(49735)
- 2016(26552)
- 2015(30111)
- 2014(29742)
- 2013(29366)
- 2012(26943)
- 2011(24056)
- 2010(23599)
- 2009(21747)
- 2008(21112)
- 2007(17943)
- 2006(15407)
- 2005(13480)
- 学科
- 济(108535)
- 经济(108412)
- 管理(76066)
- 业(74879)
- 企(61047)
- 企业(61047)
- 方法(53839)
- 数学(47980)
- 数学方法(47421)
- 中国(31304)
- 财(28523)
- 农(27715)
- 业经(22427)
- 贸(21302)
- 贸易(21293)
- 学(21091)
- 易(20723)
- 制(20531)
- 地方(19863)
- 务(18884)
- 财务(18812)
- 财务管理(18777)
- 农业(18227)
- 企业财务(17908)
- 银(17671)
- 银行(17630)
- 融(16804)
- 金融(16802)
- 行(16770)
- 理论(16575)
- 机构
- 大学(374126)
- 学院(369752)
- 济(154305)
- 经济(151357)
- 管理(150574)
- 理学(131146)
- 理学院(129726)
- 管理学(127372)
- 管理学院(126714)
- 研究(122603)
- 中国(96572)
- 京(79554)
- 科学(73930)
- 财(70308)
- 所(59668)
- 财经(57460)
- 中心(56437)
- 农(55366)
- 研究所(54645)
- 业大(53352)
- 经(52757)
- 江(50659)
- 北京(50641)
- 经济学(47410)
- 范(46925)
- 师范(46520)
- 院(44805)
- 财经大学(43482)
- 农业(43269)
- 经济学院(42913)
- 基金
- 项目(258807)
- 科学(205160)
- 基金(191873)
- 研究(187834)
- 家(166582)
- 国家(165277)
- 科学基金(143514)
- 社会(120774)
- 社会科(114534)
- 社会科学(114506)
- 基金项目(101678)
- 省(96624)
- 自然(94120)
- 自然科(92024)
- 自然科学(91999)
- 自然科学基金(90362)
- 教育(86195)
- 划(82692)
- 资助(80101)
- 编号(75140)
- 成果(59462)
- 部(58427)
- 重点(57017)
- 创(53430)
- 发(53401)
- 教育部(50707)
- 课题(50496)
- 国家社会(50334)
- 创新(49901)
- 科研(49772)
- 期刊
- 济(158599)
- 经济(158599)
- 研究(110121)
- 中国(67712)
- 学报(56078)
- 管理(53743)
- 科学(53147)
- 财(53074)
- 农(48885)
- 大学(43662)
- 学学(41219)
- 教育(35522)
- 融(35291)
- 金融(35291)
- 农业(34221)
- 技术(31500)
- 财经(27880)
- 经济研究(26510)
- 业经(24387)
- 经(23738)
- 问题(20769)
- 理论(18348)
- 业(18036)
- 技术经济(17751)
- 图书(17446)
- 贸(17248)
- 统计(17241)
- 科技(16668)
- 实践(16558)
- 践(16558)
共检索到533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祥钟
运用波动期限成分分解方法,在成分GARCH模型的均值方程中,将长期波动成分和短期波动成分分开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从而考察股票价格指数超额收益与长期波动成分及短期波动成分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短期波动成分对股指回报主要产生负面影响;上证指数的长、短期波动成分对股票收益率的贡献都有显著性,而其他发达市场指数主要受长期波动影响。这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回报关系具有特殊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继萍
组织风险承担以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是战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处理好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分别从期望效用理论、前景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对风险回报关系进行综述,并分析了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姚卫东 王瑞君
EEMD作为前沿的时频分析方法,反映序列自身的尺度特征,通过对序列进行自适应分解,可以揭示序列波动的内在结构特征。本文采用EEMD方法分析上证综指,发现上证综指主要是由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趋势项分量组合而成,国内股市频繁剧烈的波动主要体现在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水平上。本文进一步结合股票市场波动的现实情况,运用事件分析法全面地测度和评价政策事件对国内股市收益率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政策事件对股市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频分量上,低频分量存在政策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金德环 汪宇明
本文首次基于方差差(Variance Difference)指标对股票回报率过度波动进行量化,并分别运用组合研究和Fama-Macbeth回归的方法,从过度波动与股票回报率之间关系的角度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的过度波动现象。基于1995-2010年A股日回报率的实证结果表明,A股市场日回报率波动中存在投资者过度反应导致的过度波动,过度波动带来的额外风险"驱逐"了风险回避的理性投资者,使得股市出现低估。通过每月买入过度波动最大的20%股票,同时卖出过度波动最小的20%股票,能获得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并且该超额收益不能被市场风险所解释。
关键词:
方差差 过度反应 过度波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丹 董玲
研究股市波动与成交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了解股市的信息传导机制与微观结构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义混合分布假说理论,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中国股市上证综指1994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股市波动具有长期的持续性,负向消息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大于正向消息;成交量与股市波动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即较大(小)的波动伴随着较大(小)的交易量,且这种关系随着波动增加而逐渐增强,同时具有不对称的特点。相对于传统实证方法,分位数回归对二者的动态关系提供了更完整的描述,能够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模型 股价波动性 交易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泽先 马荣
股价的波动能够促使股票市场进行自发的调节,但是过度波动将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为此,本文从股价波动研究出发,探讨了股市调控的几个方面的问题,研究得出了若干重要结论,这些结论对股市调控的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贾德奎 李瑞海
本文利用财经报纸上与股市政策风险相关的文章报道频度,构建政策风险指数以用于度量股市中由监管政策引致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基于政策风险指数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策风险指数与中国股市波动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联,这种影响在牛市阶段明显大于熊市阶段。用EPU指数衡量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波动性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虎 周迪
基于非参数高频数据的跳跃检验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将股指收益和波动都分解为正负方向的连续、跳跃成分,并对2003—2012年上证指数的风险与收益关系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上证综指跳跃发生天数占总天数的11.99%,平均跳跃强度为1.1次,正负跳跃存在非对称性,负向(向下)跳跃对跳跃方差的贡献比正向(向上)跳跃大;已实现方差在不同时间范围对收益都没有解释效力,分解的各风险因子只在中期(一周)对收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不同成分的风险收益权衡关系是不一致的,各上行风险都得到负的风险溢酬,而各下跌风险都得到正的风险溢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亦春 王骁玮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目前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要增强系统观念,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网络关联性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间错综复杂的关联结构使风险易在系统中传染,增加负面冲击的影响和范围。各机构和行业间股价波动溢出效应是网络关联性的直接体现,本文从股市波动视角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构建中国2011年1月至2021年4月59家上市金融机构关联网络,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存在行业差异和分层,银行业是核心层,证券业起中介层作用,多元服务业处最外层。银行业是证券业和多元服务业溢出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证券业和多元服务业溢出变动互为格兰杰因果,股市震荡时期网络关联性更强。结合微观层面数据发现,资产负债率和机构波动溢出关系不显著,但高资产负债率使机构易受外部溢出影响,国家控股能够抑制机构波动溢出。建议根据机构和行业在关联网络中的地位,实行动态化差异监管,积极探索适合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监管框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春峰 黄凝 房振明
本文采用中证800样本股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VAR模型,以公司视角探究股市收益与波动的关系,深入挖掘杠杆效应和波动反馈效应中的市场因素和公司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市场同时存在杠杆效应和波动反馈效应,且杠杆效应更具主导地位。杠杆效应中,市场因素对股票波动产生正效应,表现出反向杠杆效应。公司因素产生负的影响效应,且短时间内体现不出来。波动反馈效应中,市场因素和公司因素都对股票收益产生负效应,且市场因素比公司因素影响更大。大公司,偿债能力强、盈利能力好的公司信息披露程度高,公司因素产生的非对称特征不显著,它们的非对称效应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研究为股市投资和监管提供必要参考与合理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祥林 吴晓霖
基于混合分布假定(MDH),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与交易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易量与波动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交易量对中国股市的波动具有一定程度的解释能力,非预期交易量比预期交易量对波动性的解释能力更强。但实证结果与国外成熟市场和理论模型的预测比较发现,中国股市存在特质性。考虑到交易量与波动性的关系事实上反映了信息披露、信息传递、市场对信息的评估与消化机制,因此这些特质性可能根源于中国股市的信息作用机制。
关键词:
中国股市 波动性 交易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伊 王文璐
本文基于2008年一季度到2012年四季度的我国城镇居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证综合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关数据,对股市波动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进行检验和识别,并通过进行平稳性分析、协整分析、脉冲函数响应分析以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引入基于ARCH模型的非对称模型,对我国股市波动与居民消费非对称性反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非常微弱,并且存在较强的不对称性。这一结论对国家今后完善股市的制度化建设,带动居民消费的相关经济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股市波动 居民消费 非对称反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科 林洪
文章以上证综指2000年到2008年高频数据为例,基于Dufour、Taamouti(2010)测量短期和长期因果关系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关于收益率与波动率的向量自回归线性模型,用来测量和比较了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和波动率之间的动态杠杆效应、波动率反馈效应等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无论是对已实现波动率还是对二次变差前三天都有较强的动态杠杆效应,而波动率反馈效应在所有的时间跨度上都可以忽略不计,并且收益率和波动率之间的瞬时因果关系在有些时间跨度上较显著。
关键词:
杠杆效应 波动率反馈效应 因果关系测量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春峰 张驰 房振明
本文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异质波动性问题。主要从异质波动性的识别与分布,异质波动性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异质波动性是否被充分定价等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股票异质波动性问题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特殊地位,这其中也包括异质波动性对股票收益影响问题。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的数量方法,显著地得到了中国股票市场中异质波动性水平,并以此分析了异质波动性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证明股票异质波动性水平是投资者进行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亚仙 李洋洋
本文以A股股票为研究对象,通过投资组合分析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发现,中国股市确实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即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控制换手率和历史最大日收益率后,这种负相关关系不再显著。然后量化分解各控制变量对"特质波动率之谜"的解释力,发现历史最大日收益率和换手率的解释力占比高达70%,从而得出中国"特质波动率之谜"的成因主要是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存在及投资者对彩票类股票的偏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