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64)
- 2023(17366)
- 2022(14612)
- 2021(13710)
- 2020(11596)
- 2019(26753)
- 2018(26617)
- 2017(49405)
- 2016(27623)
- 2015(31963)
- 2014(32344)
- 2013(30834)
- 2012(28458)
- 2011(25900)
- 2010(26251)
- 2009(24043)
- 2008(23698)
- 2007(21597)
- 2006(18931)
- 2005(17170)
- 学科
- 济(117633)
- 经济(117448)
- 管理(79445)
- 业(69246)
- 企(57907)
- 企业(57907)
- 方法(48331)
- 数学(42436)
- 数学方法(41827)
- 中国(33272)
- 财(30404)
- 农(28099)
- 教育(24574)
- 地方(24523)
- 学(24227)
- 业经(23958)
- 制(23736)
- 理论(21020)
- 务(18523)
- 财务(18438)
- 财务管理(18382)
- 贸(18363)
- 贸易(18352)
- 农业(18248)
- 易(17764)
- 企业财务(17392)
- 体(16893)
- 银(16820)
- 银行(16788)
- 和(16748)
- 机构
- 大学(393784)
- 学院(388851)
- 济(158104)
- 经济(154499)
- 管理(142629)
- 研究(130076)
- 理学(122194)
- 理学院(120720)
- 管理学(118261)
- 管理学院(117509)
- 中国(93870)
- 京(82946)
- 科学(76584)
- 财(75537)
- 所(64517)
- 江(61400)
- 中心(60131)
- 范(59775)
- 师范(59286)
- 财经(59140)
- 研究所(57910)
- 农(57103)
- 经(53330)
- 业大(53219)
- 北京(52830)
- 经济学(49417)
- 州(48325)
- 师范大学(47720)
- 院(46619)
- 农业(44422)
- 基金
- 项目(250132)
- 科学(197887)
- 研究(191317)
- 基金(177820)
- 家(152173)
- 国家(150750)
- 科学基金(129926)
- 社会(119888)
- 社会科(113250)
- 社会科学(113223)
- 省(100033)
- 教育(96158)
- 基金项目(93307)
- 划(84403)
- 自然(81148)
- 编号(80609)
- 自然科(79235)
- 自然科学(79213)
- 自然科学基金(77764)
- 资助(72619)
- 成果(68871)
- 课题(58614)
- 重点(57471)
- 部(57102)
- 发(54331)
- 创(52222)
- 教育部(50199)
- 大学(49427)
- 项目编号(49164)
- 制(49039)
- 期刊
- 济(179817)
- 经济(179817)
- 研究(125649)
- 中国(87682)
- 教育(74524)
- 财(62025)
- 学报(55396)
- 管理(53180)
- 农(51004)
- 科学(50332)
- 大学(44294)
- 技术(39745)
- 学学(39705)
- 农业(34017)
- 融(33220)
- 金融(33220)
- 财经(30437)
- 经济研究(28843)
- 业经(27718)
- 经(26307)
- 问题(22925)
- 图书(19973)
- 职业(19787)
- 技术经济(19429)
- 统计(18694)
- 贸(17945)
- 业(17762)
- 版(17566)
- 理论(17379)
- 坛(17107)
共检索到597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海波
当前我国教育救济制度中,高校申诉规定较为笼统和原则、诉讼规定不明确、仲裁规则未建立,致使受教育权的申诉救济缺乏实效性,大量受教育权纠纷无法通过诉讼和仲裁渠道来解决。为了健全教育救济制度,我国应在法律至上、制度完备、正当程序、规则公平、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指导下,完善高校申诉规定,拓展教育诉讼范围,引入教育仲裁方式,将受教育权纠纷纳入诉讼与仲裁的受案和审理范围,并细化相关制度条款。这有利于高校学生受教育权获得充分、有效、及时的法律救济与保护。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祥 王媛 陈恩伦
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近年来我国流动儿童的规模持续增长。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在制度、政策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固有弊病,以及各级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划分的不明确、政策体系不连贯等现实因素的影响,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并未得到充分保障。应从完备流动儿童就学程序、明晰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内容、建立严格的权责监督体制等三个方面,来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制度保障体系。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受教育权 制度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付昌奎 邬志辉
新型城镇化要求实现人的城镇化,居住证制度因势而生,为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平等实现提供了重要契机。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实现,需要以权利的三种存在形态为视角,厘清其权利实现的三大挑战:权利法定化的技术壁垒、责任主体权利供给匮乏和权利实现的非均衡状态。只有破除权利主体身份障碍、完善权利保障机制,动态监测权利供给状况、合理平衡权利需求,强化权利供给能力、落实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补偿教育立法、回归教育公平本质,才能真正推动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平等实现。
关键词:
居住证 随迁子女受教育权 权利形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慧 贾密
平等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承担受教育权的给付义务则是政府的基本义务之一。《义务教育法》明确了政府为所有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机会和条件的责任,但却没有进一步明确不同级别和地区政府之间承担义务教育给付义务的具体数额及比例。国务院制订的以县级政府、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制度,既忽视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先天性差异,又忽视了流动儿童分布的地区性差异,更缺乏对流入地政府承担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激励及责任制度,导致流动儿童在城市里无法平等享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只有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的义务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国辉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日本为实现所有人和谐共生的社会,大力开展特别支援教育,并通过相关政策及教育实践大力建构有利于所有儿童共同发展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保障残疾儿童就学机会的法律制度、特别支援教育实践、研究事业的发展与促进制度、校内支援体制的确立及特别支援教育支援员配置的制度化、交流与共同学习制度的确立等。
关键词:
日本 特别支援教育 制度保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祥贵 聂武莲
少数民族受教育权是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国内和国际立法也不完善。本文试图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概念、性质、内容等基础理论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理论深化和立法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受教育权 法律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义程
公民受教育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其要义是公民有权从国家那里获得平等、无歧视的教育机会。现有体制和农民工生存状态的矛盾和冲突客观上剥夺了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从而使得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处于令人堪忧的境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不平等的教育待遇,从而促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
受教育权 农民工子女 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立
高校学生权力是高等教育内部权力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治理理念引导下,应与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三权鼎立的格局。但我国高校学生权力在现阶段面临制度性缺失和参与性困难两大困境,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支撑下,应从制度建设、理念转变、组织建设三个方面出发,建立相应的学生权力保障机制,提高高校民主管理进程,改善高校办学力量。
关键词:
高校 学生权力 教育治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庞文 李景义
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体现了社会正义和人权保障的理念。我国针对残疾人受教育权救济的法律体系和组织机构逐步健全,但仍存在司法救济缺乏法律依据、行政救济缺乏可操作性、其他救济方式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快相关立法进程,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救济的程序和机制,启动宪法救济制度,增强残疾人法律维权意识,以此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的实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时长江
高校学生管理是一种被明确界定的职业类别。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是高校学生工作从业者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从业者个体而言,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是指从业者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持续发展的过程,即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应该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专业化进程。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 专业化 制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金烨 杜卓芳 王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学生的医疗投入,高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成为国家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年来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缺乏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杜晓利
法学界将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予以关注。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反映到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就是对流动儿童初中后受教育权的保障。由于初中后教育连接高考,也是改变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保障流动儿童初中后教育权要从实现社会善治、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本文基于迁徙自由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城市流动儿童初中后教育问题的现实安排与障碍,并在对流动儿童初中后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尹力 张虹
婚育权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民事权利,在校大学生应该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婚育权。受教育权作为学生权利中最根本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结婚与否不应成为其接受教育的限制条件。我国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校学生婚育权的发展,经历了由最初的"限制结婚"到"禁婚",再到"禁婚、禁育"的解除三个阶段,学生婚育权和受教育权二者之间也从冲突走向融合,这既彰显了受教育权利的人权特性,也为高校管理理念的重塑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婚育权 受教育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素平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教育法对其承担保障落实的责任。从基本权利的功能体系出发对受教育权进行具体化、体系化保障,是完善教育立法、实现教育法体系化乃至法典化的重要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立法对受教育权的实体规定不断丰富,程序规定和救济条款不断增加,但远未实现体系化保障。从受教育权的功能体系视之,其对防御权功能的规范不足,对受益权功能的规范不完整,客观价值秩序功能彰显不够;应进一步明晰受教育自由,从教育机会、教育条件、免费教育及教育资助等方面积极推进国家给付义务体系,并加强受教育权的制度、组织与程序保障,增强国家保护义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仁鹏
保障受教育权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基础,也是修订《职业教育法》和编纂教育法典的基本理念。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是一种具有复合属性的基本权利,其权利义务主体多元,权利体系内涵丰富,具有特殊性。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凸显受教育权的重要地位,通过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丰富受教育权实体权利内容、细化义务主体规定等方式强化权利保障机制,与相关规范性文件一同建构起权益保障网络。然而,新法亦有完善空间,其存在未直接明确受教育者程序权利、岗位实习阶段权利保护较为薄弱、国家给付义务体系仍需强化、教师义务与责任条款有待补充等问题。因此,在今后修法或编纂教育法典时宜对受教育权进行体系化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