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18)
- 2023(17756)
- 2022(14914)
- 2021(13845)
- 2020(11701)
- 2019(26798)
- 2018(26436)
- 2017(51661)
- 2016(27742)
- 2015(31046)
- 2014(30511)
- 2013(29842)
- 2012(26977)
- 2011(23872)
- 2010(23711)
- 2009(21861)
- 2008(21472)
- 2007(18729)
- 2006(16322)
- 2005(14349)
- 学科
- 济(115748)
- 经济(115623)
- 业(103150)
- 管理(94449)
- 企(92961)
- 企业(92961)
- 方法(56661)
- 数学(46910)
- 数学方法(46149)
- 财(34701)
- 农(34417)
- 业经(34411)
- 中国(26782)
- 务(25681)
- 财务(25598)
- 财务管理(25559)
- 企业财务(24258)
- 农业(23846)
- 技术(21937)
- 理论(21869)
- 制(21824)
- 和(20102)
- 学(19991)
- 地方(19800)
- 划(19053)
- 贸(18617)
- 贸易(18608)
- 易(18066)
- 策(17624)
- 环境(16983)
- 机构
- 学院(392334)
- 大学(388176)
- 管理(164162)
- 济(157153)
- 经济(153971)
- 理学(142803)
- 理学院(141421)
- 管理学(138837)
- 管理学院(138135)
- 研究(118908)
- 中国(91364)
- 京(81197)
- 科学(72812)
- 财(72529)
- 农(61345)
- 财经(58899)
- 业大(57832)
- 所(57154)
- 江(56490)
- 中心(55226)
- 经(53733)
- 研究所(51994)
- 北京(50437)
- 范(48041)
- 农业(47993)
- 师范(47622)
- 经济学(46755)
- 州(45617)
- 财经大学(43945)
- 院(43856)
- 基金
- 项目(270153)
- 科学(214741)
- 研究(198761)
- 基金(197792)
- 家(170855)
- 国家(169393)
- 科学基金(148656)
- 社会(126414)
- 社会科(119926)
- 社会科学(119891)
- 省(105895)
- 基金项目(104621)
- 自然(97107)
- 自然科(94968)
- 自然科学(94948)
- 自然科学基金(93251)
- 教育(91817)
- 划(87779)
- 资助(81454)
- 编号(81334)
- 成果(63531)
- 重点(59518)
- 部(59418)
- 创(58031)
- 发(56640)
- 课题(54651)
- 创新(53637)
- 国家社会(52086)
- 教育部(51607)
- 科研(51458)
- 期刊
- 济(169439)
- 经济(169439)
- 研究(109769)
- 中国(67653)
- 管理(63854)
- 财(58766)
- 学报(56308)
- 农(56170)
- 科学(54354)
- 大学(44418)
- 学学(42141)
- 教育(40180)
- 农业(39298)
- 技术(38274)
- 业经(30793)
- 融(30552)
- 金融(30552)
- 财经(28780)
- 经济研究(26462)
- 经(24666)
- 业(22133)
- 问题(21972)
- 技术经济(21475)
- 现代(18660)
- 统计(18621)
- 科技(18454)
- 财会(18313)
- 商业(18246)
- 版(17959)
- 理论(17767)
共检索到556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玫 王素凤
国有企业权利配置模式是与其独特的治理目标相联系的。针对国有企业剩余权利配置扭曲导致治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理论、产权理论及西方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等理论,提出“最小治理成本原则”与“最大治理收益原则”相机处理的权利配置方式,从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权利配置的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曲亮 谢在阳 郝云宏 李维安
面对国有企业董事会当前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制度合法性与行为有效性之间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董事会内部经济型权力和行政型权力的二元分化与耦合机制,并立足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转型的宏观背景,进一步构建了董事会内部权力配置及其演化路径。本文指出,国有企业董事会通过协调和优化董事来源,可以有效配置董事会内部权力结构,从"行政决定型"逐步转向"行政嵌入型"和"行政监督型",进而构建了符合中国公司治理情境的国有企业董事会内部权力配置模式。基于中国2012—2014年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本文发现:国有企业董事会存在"一把手决策、行政化严重、独立性较弱"等问题,政府行政干预会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
关键词:
董事会权力配置 精准治理 二元权力 耦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淼
文章以2004-2013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干预和政策引导下的公司治理因素对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干预能够缓解因融资约束而产生的投资不足,而对因代理问题产生的过度投资情况没有显著影响。此外,随着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公司持股和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不仅会对国企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还将为政府对国企投资行为的干预作用提供便利或增加阻碍,加强或减弱政府干预的作用。高管持股比例、高管薪酬等其他治理因素对国企投资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大立 赵国杰 李广海
公司治理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系列制度安排,以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本文介绍了国际上通行的公司治理模式,分析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公司治理模型。最后指出加强监督、改善董事会运作、完善经营者的选拔与激励,是今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公司治理 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荣齐 张寻
连锁经营企业治理模式及选配是否恰当,决定了各连锁业态的经营业绩好坏,甚至关系到连锁经营的成败。本文运用制度、组织及其成本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
连锁经营 利益相关者 治理模式 产权安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赖荣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经营者市场配置的模式应是 :“以企业为选拔主体 ,以市场为运行平台 ,以竞争为基本准则 ,以利益为动力机制 ,以法规为约束条件 ,以素质和业绩为信用依据”的经营者聘用、考核、管理和解聘的模式。通过选拔方式、评价标准、管理机制、退出机制的市场化以及相应企业体制、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监控、考核、法律法规的配套 ,保证企业经营者市场配置机制的顺利推行。
关键词:
企业经营者 市场化 措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石泉
国有企业权力配置与国有企业效率——再论理顺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李石泉一、引言本人曾写过一篇题为“理顺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文章刊登在1997年第2期《财经研究》上。那篇论文认为理顺国有企业改革思路要抓住两条主线,其一是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关系,其二是国有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志宏
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中的两个相互影响和相互制衡的领域,两者对企业控制效率和经营绩效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文献表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企业融资结构密不可分,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反过来,融资结构的优化也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初昇 衣长军
企业所有权安排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传统的"物质资本股东至上"理论逻辑下的单边治理模式和人力资本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逻辑下的共同治理模式。文章基于人力资本视角论证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的可行性,采用谈判控制力与博弈方法研究在共同治理发展趋势下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配置份额问题。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治理模式 所有权 谈判控制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华 张少华
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在经营中享受了各种偏向性政策,是中国微观企业运行的典型特征之一。本文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为国有企业构造各种特征相似的非国有企业对照样本,通过反事实分析测算对国有企业的偏向性政策造成的扭曲,然后在HSieH&Klenow(2009)的框架下估算这一扭曲带来的经济效率损失。研究发现,偏向性政策主要通过产出扭曲和大型企业两种渠道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国有企业的资本和劳动过度配置。偏向性政策影响了企业分布,导致国有企业盲目扩张,这是造成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偏向性政策造成的效率损失已经显著下降,国有企业数量的减少和单个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不断下降是两个主要原因。产权...
关键词:
偏向性政策 资源配置 产出扭曲 资本扭曲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哲 何佳
本文考察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上市模式与发行效率的关系以及整体上市的意义与可行性。通过对1998 ̄2002年间上市的360家国有企业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发行效率较高,而分拆上市的国有企业发行效率较低。本文还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案例阐明了促进分拆上市的公司进行整体上市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有效方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于莹 王若楠
国企治理是我国《公司法》的重点关注领域。在国企治理结构中,履行出资人职权的机构、党委会、董事会等治理机构的权力交叠,有可能产生责任承担不合理等问题,亟须厘清国企治理的权责配置。本文认为,鉴于完成国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制度目标、调解多重利益冲突以及保障政府民事责任豁免等需求,应将董事会作为国企经营决策中心。为此,需要完善并强化董事会,确保其在出资机构和党委会的领导下,以国企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行使经营决策权以及对经理层的监督权,实现国企的经济目标和政策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卜毅然
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以来 ,企业治理结构便提到重要日程上来。本文列举了三种主要的企业治理模式 ,并结合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缺陷 ,提出了整改措施 ,并把它命名为“中国模式”。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治理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郝云宏 曲亮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出发,分析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理论前提、社会背景和基本特征;并通过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再梳理,指出企业资本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内生因素;进而从公司治理的本质入手,构建了一个一般性的模型,分析公司治理模式分化的原因以及选择的依据;最后,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婷
中国国有企业财务治理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核心。国有企业改革30年来,其财务治理模式呈现出颇为曲折复杂的演进历程,并正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财务共同治理模式,即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国有股东、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法人股东、职工董事共同参与公司财务控制权的分配,同时达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双赢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