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4)
2023(10972)
2022(9331)
2021(8786)
2020(7403)
2019(16876)
2018(16829)
2017(32482)
2016(17344)
2015(19332)
2014(19044)
2013(18109)
2012(16102)
2011(14226)
2010(14121)
2009(12641)
2008(11983)
2007(10118)
2006(8437)
2005(6954)
作者
(46614)
(38956)
(38702)
(36817)
(24647)
(18697)
(17664)
(15355)
(14816)
(13600)
(13303)
(13172)
(12108)
(12103)
(11926)
(11707)
(11696)
(11393)
(11166)
(11142)
(9411)
(9364)
(9292)
(8973)
(8709)
(8679)
(8417)
(8395)
(7753)
(7687)
学科
(71949)
经济(71894)
管理(52086)
(46354)
(39165)
企业(39165)
方法(37218)
数学(33647)
数学方法(32985)
(17353)
(16814)
地方(16139)
中国(15457)
环境(15187)
业经(14317)
(13862)
理论(11870)
农业(11761)
(11725)
财务(11667)
财务管理(11645)
(11239)
(11181)
企业财务(11038)
技术(10833)
(10546)
贸易(10541)
(10229)
(10037)
地方经济(9435)
机构
学院(234896)
大学(231113)
管理(95871)
(92068)
经济(90197)
理学(84622)
理学院(83764)
管理学(81863)
管理学院(81440)
研究(70478)
中国(52369)
(47075)
科学(45353)
(39599)
业大(35605)
(35215)
中心(34331)
(33517)
财经(33135)
(32883)
研究所(31017)
(30327)
(29525)
师范(29205)
北京(28498)
经济学(28218)
农业(27520)
(26767)
(26459)
经济学院(25685)
基金
项目(172902)
科学(138266)
基金(127099)
研究(124597)
(111040)
国家(110193)
科学基金(96776)
社会(79730)
社会科(75814)
社会科学(75796)
(69019)
基金项目(67539)
自然(64286)
自然科(62776)
自然科学(62762)
自然科学基金(61568)
教育(58482)
(57727)
资助(52014)
编号(50181)
重点(39291)
(37601)
成果(37567)
(37271)
(36847)
创新(34418)
课题(33671)
科研(33603)
国家社会(33506)
教育部(32490)
期刊
(90820)
经济(90820)
研究(56483)
中国(39291)
学报(34611)
管理(33937)
科学(33097)
(31176)
(30425)
大学(27104)
学学(25895)
技术(24029)
教育(23378)
农业(21438)
业经(16280)
(15577)
金融(15577)
财经(15301)
经济研究(14108)
统计(13180)
(13122)
资源(12780)
(12252)
问题(11788)
(11671)
技术经济(11670)
科技(11299)
(11037)
决策(10890)
财会(10177)
共检索到313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楚  沈满洪  
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一直是理论界的研究重点,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将现有的研究方法划分为费用分析法、机会成本法、支付意愿法和水资源价值法等,分别评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优劣以及在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应用中的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基于污染权角度,采用机会成本法和水资源价值法,构建了一个基于计量经济学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其核心在于强调了流域上下游居民均有适当的"污染权",即便在上游地区达标排放的前提下,由于下游地区对水质的较高要求,借助行政手段对上游地区采取了较强的环境管制,在缺乏足够生态补偿的情况下,上游地区由于环境管制而放弃了部分"污染权",也即是其为了更高的环境标准而放弃的机会成本,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曲超  刘艳红  董战峰  
当前,国内对于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理论、探索机制、制定标准等方面,缺乏政策绩效评价研究,导致对政策实施成效缺少科学认知,影响了补偿政策充分发挥作用。文章基于2010—2017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的毕节市、遵义市和湖南省沅江流域湘西市、怀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模型评价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对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显著降低了毕节市和遵义市的工业污染物总量排放强度,且政策效果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子样本检验、安慰剂检验、变换控制变量,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稳健性,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来可从中小流域逐步推广到更大尺度流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涌  戚瑞  张攀  
流域水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其系统的整体性以及资源外部性等特征要求各相关区域应共同承担环境保护。如何衡量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保投入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已成为流域管理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水足迹理论和方法,界定流域水足迹内涵,通过反映流域沿岸各区域水生态服务耗费情况判断分析水生态系统安全状态,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流程及不同情况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从而客观、准确地量化流域生态补偿额度,为管理者正确分析和解决流域各区域间利益冲突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与支持。同时本文以碧流河为案例,收集并分析了2002-2006年间碧流河沿岸各行政区水足迹和环保投入情况,理清各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涛珍  宋胜帮  
生态补偿是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是实施生态补偿的关键环节。在对淮河流域的水质现状和污染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主成份分析确定流域的关键污染因子,以关键污染因子的处理成本为基础,综合考虑水质类别和污染因子的超标倍数,确定流域关键污染因子的生态补偿罚数,研究提出建立基于关键水污染因子的淮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体现了生态补偿的经济杠杆调节和激励作用。并以淮河流域界首沙颍河桥省界监测断面为例进行了生态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资金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通过生态补偿实现惩罚高污染、奖励和激励治污减排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新思路,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飞儿  徐向阳  方志发  俞洁  
水污染生态补偿是解决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的重要措施。以行政单元为补偿主体,通过交界断面水质目标确立上下游政府间的水污染生态补偿责任,建立基于污染物通量的生态补偿量化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生态补偿运作模式。以钱塘江流域为例,根据2004年钱塘江流域水质状况,在75%保证率的水文条件下,基于COD通量估算了流域内各县(市)间水污染生态补偿量。结果表明,生态补偿量反映区域污染特点,上游地区基本上都是接受补偿者,而呈结构性污染的地区是生态补偿支付者,部分区域补偿强度超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表明其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钱塘江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模式可以是政府层面上的财政支助,也可以通过项目支持、技术支持等形式实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文荪  丁惠君  
补偿标准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关键,也是生态补偿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权分配以流域水资源四级区为基础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流域水资源四级区为计算单元、以水资源四级区各行政区为计算单位、以下泄水资源是否达标作为被补偿与补偿的依据,按照利用某行政区水资源产生效益(或增加利用成本)大小来确定行政区间的补偿量,建立了流域内补偿的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并以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四级区袁河为例,计算了2008年袁河流域内及其下游各行政区受到(或付出)的水生态保护补偿量。补偿标准计算模型为建立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依据,对别的流域确定水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新海  柯善淦  
通过计算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之间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差异,建立各省间水资源利用和经济补偿的联动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长江流域各省份水资源超载指数,结合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结果,考虑地区补偿能力,构建水资源生态补偿的量化模型,计算各省份应当支付的生态补偿量。长江流域各省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高达9.37×1012元,各省生态服务价值也都在3.1×108元以上。整体上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趋势,上中下游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分比为44%,49%和7%。因此,处于长江流域下游以及中游的地区理论上应当对上中游地区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服务价值外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维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逐年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要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生态补偿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淮河流域生态补偿一要健全补偿制度,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化、法制化;二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部门职能,为上游生态补偿提供组织保证;三要构建以政府主导为主,其它类型为补充的生态补偿模式;四要完善淮河上游生态补偿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五要加强上游生态补偿绩效评估,实现效益最大化;六要调动流域上游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维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逐年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要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生态补偿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淮河流域生态补偿一要健全补偿制度,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化、法制化;二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部门职能,为上游生态补偿提供组织保证;三要构建以政府主导为主,其它类型为补充的生态补偿模式;四要完善淮河上游生态补偿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五要加强上游生态补偿绩效评估,实现效益最大化;六要调动流域上游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国华  蒋丹璐  
本文尝试用博弈论的方法设计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减少跨区污染。通过引入新的"生态补偿系数K"——需要通过各地区运用改进最终出价仲裁法来讨价还价确定其值,建立这个流域各地区政府参加的博弈模型;并具体分析在既定的补偿机制下,补偿主体与对象进行决策的行为过程。在既定补偿机制约束下,流域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支付函数建立优化模型,计算排污及污染转移量对本流域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调整自身的排污量及污染转移量实现本地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晨阳  钱争鸣  李雍容  彭本荣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被认为是解决相邻区域、上下游及更高层次上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十分复杂且目前还未解决。关键问题是对流域各方责任的界定。而流域环境责任可理解为流域各区域所应分配的排污权,论文提出并设计流域排污权优化分配模型,以满足各行政区之间公平性为基础,同时考虑经济最优(效率)的目标,构建了初始排污权免费分配的一个非线性决策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流域各方排污权的最优分配方案。然后以沿淮河流域四省为应用实例,以此计算出各个行政区的规划排污量。结果显示:不仅分配方案比原配额分配更加公平,而且经过模型分配后,污染物削减成本大幅降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红  虞锡君  
水资源属于公共品,流域水生态污染正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公地悲剧"。实证分析表明,上游地区工业发展产生的水污染,一方面导致下游水生态的严重恶化,另一方面使下游地区为恢复水生态承担高昂治理成本。因此,建立跨界水生态补偿机制,确立"污染者付费"的补偿标准迫在眉睫。本文以水生态"恢复成本"作为补偿依据,定量分析了上游如果造成流域污染,而必须对下游进行补偿的金额。通过对典型案例太湖流域水生态现状与问题的总结,提出上游补偿下游地区水生态"恢复成本"的解决思路,探求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生态污染问题的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亦欣  于鲁冀  葛丽燕  
以河南省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试点研究为例,探讨了国内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河南省流域特征和突出问题,以可操作性为着力点,开展了基于流域责任目标考核断面目标值的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技术方法研究工作,重点提出了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技术路线、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方法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流域考核目标断面目标值的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技术方法,是在基于流域尺度和基于流域突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细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动态性,利于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绮阳   王永瑜   杨燕燕  
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可为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文章依据SEEA-EA明确可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考虑来源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负面影响,以进一步核算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并结合区域社会发展阶段、地方财政补偿能力等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核算结果进行调整,以构建完善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并以甘肃省的数据为例,具体测算各市州的生态补偿标准,以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冬营  王慧敏  牛文娟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资源与环境问题。流域行政区划的分割使水污染可以由上游行政区向下游行政区进行转移,造成跨界水污染冲突。解决冲突的图模型是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的冲突分析方法,该方法在策略层面对局中人行为进行分析,寻求冲突的均衡或者冲突解。最后,将解决冲突的图模型方法应用于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选取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的两个实例进行研究。经分析,得到冲突潜在的均衡状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同时采取激励策略与控制策略、江苏省采取部分削减污染物排放策略和浙江省采取沟通协调策略是一种最稳定状态;且杭州和绍兴采取联合治污、两地排污企业服从管理不偷排污染物成为最终稳定状态。在实例研究之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