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45)
- 2023(16329)
- 2022(14194)
- 2021(13517)
- 2020(11389)
- 2019(26533)
- 2018(26016)
- 2017(49427)
- 2016(26802)
- 2015(30473)
- 2014(29943)
- 2013(29673)
- 2012(27204)
- 2011(24472)
- 2010(23916)
- 2009(21902)
- 2008(21316)
- 2007(18428)
- 2006(16082)
- 2005(14087)
- 学科
- 济(104887)
- 经济(104772)
- 管理(81801)
- 业(73823)
- 企(62687)
- 企业(62687)
- 方法(51703)
- 数学(45095)
- 数学方法(44527)
- 中国(28861)
- 财(28550)
- 农(26827)
- 学(22832)
- 业经(22784)
- 贸(20554)
- 贸易(20540)
- 易(20043)
- 制(19584)
- 务(18553)
- 财务(18473)
- 财务管理(18429)
- 地方(18225)
- 农业(17733)
- 企业财务(17465)
- 理论(17268)
- 和(17108)
- 银(16552)
- 银行(16498)
- 环境(16017)
- 技术(15893)
- 机构
- 大学(375963)
- 学院(371109)
- 济(151300)
- 管理(149925)
- 经济(148172)
- 理学(129177)
- 理学院(127769)
- 研究(126885)
- 管理学(125485)
- 管理学院(124815)
- 中国(97779)
- 京(81130)
- 科学(79101)
- 财(68345)
- 所(63328)
- 农(61613)
- 中心(58449)
- 研究所(58225)
- 业大(56724)
- 财经(54858)
- 江(52577)
- 北京(51329)
- 经(50315)
- 农业(48592)
- 范(47383)
- 师范(46831)
- 院(46487)
- 经济学(45899)
- 州(42551)
- 经济学院(41430)
- 基金
- 项目(259585)
- 科学(203974)
- 基金(190493)
- 研究(186143)
- 家(167943)
- 国家(166643)
- 科学基金(142611)
- 社会(117426)
- 社会科(111324)
- 社会科学(111291)
- 基金项目(100550)
- 省(98512)
- 自然(94484)
- 自然科(92318)
- 自然科学(92289)
- 自然科学基金(90638)
- 教育(85447)
- 划(84403)
- 资助(79642)
- 编号(74173)
- 成果(59301)
- 重点(58277)
- 部(57936)
- 发(54443)
- 创(53846)
- 课题(50848)
- 创新(50377)
- 科研(50377)
- 教育部(49557)
- 国家社会(49062)
- 期刊
- 济(159490)
- 经济(159490)
- 研究(108334)
- 中国(70511)
- 学报(61873)
- 管理(57147)
- 科学(57098)
- 农(54172)
- 财(53032)
- 大学(47257)
- 学学(44429)
- 教育(38451)
- 农业(37988)
- 技术(32680)
- 融(31543)
- 金融(31543)
- 财经(26863)
- 经济研究(26167)
- 业经(24107)
- 经(23080)
- 业(22106)
- 问题(20262)
- 图书(19570)
- 技术经济(18090)
- 理论(18064)
- 版(17641)
- 科技(17589)
- 贸(16837)
- 资源(16463)
- 现代(16339)
共检索到543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叶欣 孙艺源
借鉴措辞指标法构建中国央行2010年7月至2021年7月的汇率沟通指数,从异质预期视角出发分别构建EGARCH和ARDL-ECM模型,检验汇率沟通对汇率预期水平值、波动性和异质性的影响效果,并与实际干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811汇改”后,总体而言,汇率沟通与实际干预在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水平方面的效力明显增强,且在稳定汇率预期波动方面有所进步,而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的时期,汇率沟通的效果欠佳,实际干预的效果较好;在降低汇率预期异质性方面,汇率沟通在长短期内均无效,而实际干预均有效。基于此,建议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有效发挥汇率沟通对汇率预期水平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汇率沟通的透明度与公信力,以提升其降低预期波动性和异质性的效果;在人民币贬值压力明显增强阶段,可搭配实际干预以提高预期管理的效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谷宇 郭苏莹
本文在异质预期视角下,提出汇率沟通影响机构交易者汇率预期形成过程的可能机制,并应用彭博发布的人民币汇率预期数据,采用变系数面板模型和ARDL模型考察了汇率沟通对预期水平值及异质性的作用效应,同时比较了央行汇率沟通与直接干预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汇率沟通对超过50%的机构预期存在显著、合意的政策效应;而直接干预对不同预测区间的汇率预期存在非对称效应。进一步,包含预期异质性、汇率沟通频次和干预规模等变量的ARDL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汇率沟通频次的增加,会增加预期异质性,而直接干预规模的增加会降低异质性。这表明,汇率沟通是基于信号渠道,直接干预是基于协调渠道来发挥作用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倩 欧昕莛
基于中央银行沟通的市场预期管理措施是调控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央银行沟通特点和人民币外汇市场上交易主体异质性特征,文章构建了在中央银行沟通影响下的外汇市场均衡模型,并利用时变参数法探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中央银行沟通在不同时期通过引导异质性外汇交易主体汇率预期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管理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央银行针对宏观基本面和汇率沟通的管理效果要优于针对利率的沟通;不同形式中央银行沟通的管理有效性与异质性外汇交易主体所占市场比率及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多项沟通内容同时实施所产生的交叉性效应在危机时期能够有效增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调控。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林建浩 赵文庆
本文基于措辞提取方法,以《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为文本基础,对中国央行沟通指数进行测度。本文对货币政策状态的判断、关键措辞的提取、措辞权重的确定以及指数的计算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达到全面性、稳健性以及可复制性的测度目标。测度方案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增加国外经济形势的措辞描述,由于其与国内信息的差异性使得指数更为平滑;改变措辞类型的权重对测算结果影响不大;改变措辞类型的数量虽然不会改变指数所显示的货币政策倾向,但会明显改变其强度;改变个别时期的货币政策状态判断,对有效措辞类型的选取有一定影响,但对最终沟通指数的构建影响甚微。进一步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谱分析显示,相比数量型和价格型两类实际干预工具,央行沟通的谱密度在各个频域的波峰分布较为均衡,体现出既强调快速反应,又重视政策长期连续性的特点。
关键词:
央行沟通 测度 措辞 谱分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史焕平 胡滨 陈琪
近年来,随着预期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各国央行开始逐渐摒弃以往的"隐秘性文化",逐渐转向"开放化"与"透明化",并且更乐于利用央行沟通的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因此央行沟通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干预工具。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个VEC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且书面沟通的影响效果更强,央行沟通同时也会对市场预期与传统货币政策干预工具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最终也会传导至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新玲 黎鹏
从预期度量、预期特征和预期效应三个方面对汇率预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后续的汇率预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有益参考。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汇率预期度量方法有待改进,汇率预期特征研究有待深入,汇率预期效应研究有待完善。进一步发现:可以通过"序列估算"解决汇率预期度量问题,可以在非线性框架下深化汇率预期特征研究,可以通过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完善汇率预期效应研究。
关键词:
汇率预期 预期度量 预期特征 预期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新玲 黎鹏
从预期度量、预期特征和预期效应三个方面对汇率预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后续的汇率预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有益参考。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汇率预期度量方法有待改进,汇率预期特征研究有待深入,汇率预期效应研究有待完善。进一步发现:可以通过"序列估算"解决汇率预期度量问题,可以在非线性框架下深化汇率预期特征研究,可以通过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完善汇率预期效应研究。
关键词:
汇率预期 预期度量 预期特征 预期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宪 付英俊
本文在分析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影响汇率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5年7月—2014年12月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和货币政策操作对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水平变动均产生合意的影响,实际干预对汇率的效力强于口头汇率沟通,而口头汇率沟通对汇率预期的效力强于实际干预。口头汇率沟通降低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波动,实际干预却加剧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波动。书面汇率沟通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水平变动与波动率均无显著影响。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均有着显著影响。进一步发现,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影响显著增强。人民币单边预期会弱化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的效力,而双向预期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的有效性。口头汇率沟通的时滞较短,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央行应加强汇率沟通在管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并应当关注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
关键词:
汇率沟通 实际干预 人民币汇率 汇率预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宪 付英俊
本文在分析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影响汇率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5年7月—2014年12月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和货币政策操作对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水平变动均产生合意的影响,实际干预对汇率的效力强于口头汇率沟通,而口头汇率沟通对汇率预期的效力强于实际干预。口头汇率沟通降低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波动,实际干预却加剧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波动。书面汇率沟通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水平变动与波动率均无显著影响。数量型货币政策
关键词:
汇率沟通 实际干预 人民币汇率 汇率预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资骏
结合公众预期形成机理,将公众关注度作为一个变量,引入央行预期管理理论之中,发现公众通胀预期偏差是央行信息沟通的二次函数,表现为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这表明"央行信息沟通并非越透明越好"。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旦央行信息沟通不能完全被公众吸收,央行预期引导效应会大幅衰减。
关键词:
公众关注度 预期管理 信息沟通 中央银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华强 苗启虎
加强和改进汇率预期管理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重要手段。依据异质性预期理论和行为金融学原理,外汇市场参与者的羊群效应、噪声交易、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影响汇率预期形成,进而通过预期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等正反馈机制,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基本框架,但是在汇率预期管理过程中仍然受到外汇市场参与者结构、文化特征、套利交易行为、居民购汇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这就给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为此,要准确把握外汇市场预期变化,根据目标群体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在汇率走势上升、下降和转换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预期管理手段和措施,更加注重强化中央银行的市场信誉,提升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能力,为稳汇率提供有效保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华强 苗启虎
加强和改进汇率预期管理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重要手段。依据异质性预期理论和行为金融学原理,外汇市场参与者的羊群效应、噪声交易、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影响汇率预期形成,进而通过预期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等正反馈机制,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基本框架,但是在汇率预期管理过程中仍然受到外汇市场参与者结构、文化特征、套利交易行为、居民购汇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这就给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为此,要准确把握外汇市场预期变化,根据目标群体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司登奎 江春 李小林
本文通过将央行外汇干预引入到包含风险溢价的无抛补利率平价中,并采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考察了2006年10月至2015年12月汇率预期和央行外汇干预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汇率预期与央行外汇干预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具有显著的短期和长期非对称影响,且在长期和短期内,人民币即期汇率均更易受升值预期影响;2央行的正向外汇干预在遏制人民币升值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负向外汇干预不仅不会遏制人民币贬值,反而会助推人民币进一步贬值;3中美息差的缩小短期内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在长期则会导致人民币升值;4风险溢价下降短期内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在长期却会导致人民币升值,且长期人民币升值容易贬值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谷宇 王轶群 翟羽娜
本文构建了包含了人民币汇率预期、汇率沟通和实际干预变量的实证模型,运用EGARCH模型考察了我国央行汇率沟通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汇率沟通对人民币汇率的水平变动产生了合意的影响,并且增加了汇率的波动性。并且,央行沟通效应在2010年汇改重启后更强,在统计上更显著。进一步,本文通过在模型中分别引入人民币错位程度、汇率波动性与汇率沟通的交乘项,检验了汇率沟通的作用渠道,结果表明央行汇率沟通是基于协调渠道而不是信号渠道来发挥效力的。这意味着央行在汇率沟通时可进行政策立场的重述,而不一定释放新的政策信息。
关键词:
汇率沟通 人民币汇率 信号渠道 协作渠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刘文轩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导致我国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通过央行沟通进行预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大数据文本分析方法构建的央行沟通指数和动态因子随机波动模型构建经济不确定性指数,使用MF-VAR和FA-TV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央行沟通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政策反馈及其政策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央行沟通指数能够较好地拟合我国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央行沟通指数与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具有耦合性。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导致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我国央行沟通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政策反馈,并且对金融市场预期管理效果显著,同时也通过货币政策实际操作来干预金融市场,但实际调控存在一定的传导时滞和阻滞。对于不同类型的重大危机事件造成的经济不确定性冲击,央行沟通的政策反馈程度以及预期管理效果存在差异性,金融危机时期的效果最强,疫情时期和贸易摩擦时期的效果较小。为提升央行沟通的预期管理效果,建议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预警,第一时间释放清晰的政策信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