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0)
2023(11774)
2022(10102)
2021(9640)
2020(7919)
2019(18244)
2018(17929)
2017(34709)
2016(18622)
2015(20575)
2014(20252)
2013(19692)
2012(18130)
2011(16347)
2010(16122)
2009(14450)
2008(13861)
2007(11766)
2006(10424)
2005(9058)
作者
(51028)
(42942)
(42487)
(40463)
(27078)
(20440)
(19387)
(16706)
(16298)
(15176)
(14563)
(14436)
(13529)
(13399)
(13389)
(13228)
(12688)
(12639)
(12222)
(12082)
(10344)
(10317)
(10291)
(9802)
(9653)
(9505)
(9259)
(9230)
(8502)
(8313)
学科
(74723)
经济(74649)
管理(54991)
(52283)
(43293)
企业(43293)
方法(33128)
数学(29148)
数学方法(28687)
(21621)
中国(19174)
(19079)
地方(17370)
业经(16591)
农业(14565)
(14331)
(13573)
(13410)
贸易(13400)
(13233)
(13056)
环境(12718)
(12348)
(11891)
财务(11833)
财务管理(11807)
技术(11661)
理论(11556)
企业财务(11197)
(11155)
机构
学院(253811)
大学(251029)
(104928)
管理(102977)
经济(102781)
理学(88998)
理学院(88082)
管理学(86618)
管理学院(86118)
研究(85269)
中国(64785)
(52227)
科学(51937)
(47947)
(41566)
(40106)
中心(40089)
研究所(38091)
财经(37945)
(37701)
业大(36666)
(34582)
(33413)
师范(33111)
北京(32052)
(31873)
农业(31342)
经济学(31216)
(30057)
经济学院(28254)
基金
项目(177784)
科学(141778)
研究(130708)
基金(130098)
(113775)
国家(112894)
科学基金(98019)
社会(82949)
社会科(78773)
社会科学(78750)
(69437)
基金项目(69011)
自然(64394)
自然科(62804)
自然科学(62791)
自然科学基金(61653)
教育(59815)
(58962)
编号(53375)
资助(52628)
成果(41523)
重点(40336)
(39663)
(39421)
(37460)
课题(36201)
创新(34989)
国家社会(34492)
科研(34071)
教育部(33979)
期刊
(112886)
经济(112886)
研究(70249)
中国(48733)
管理(38761)
(36007)
科学(35977)
学报(35943)
(34937)
大学(27422)
学学(25740)
教育(25232)
农业(24106)
技术(23760)
(22287)
金融(22287)
业经(18901)
财经(17546)
经济研究(17436)
资源(15562)
(15133)
问题(14713)
(13433)
图书(13012)
(12182)
技术经济(12098)
现代(11592)
理论(11479)
科技(11279)
统计(11032)
共检索到370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秀  孙燕燕  王计平  于莉莉  
黄河三角洲是国际重要水鸟停歇地,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水鸟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通过引用淡水对栖息地进行恢复,能大大提高水鸟的生境质量,增加水鸟的多样性。然而该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大,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淡水、海水和废水资源,发挥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净化环境的功能成为水鸟栖息地恢复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了黄河三角洲的水鸟多样性及其生境需求,归纳了水资源的应用现状。在淡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使用淡水、海水和废水3种不同水源补给湿地时,水鸟及其栖息地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结合水鸟迁徙、黄河来水的时间特征、水鸟栖息地斑块尺度和区域尺度需求特征、不同水源的用水现状、恢复效果及空间分布特征等要素,提出了综合利用海水、淡水和废水对区域和斑块尺度的生境类型进行配置的生态补水恢复模式,建议斑块尺度重点考虑水深及水面植被比例,区域尺度重点考虑水资源分布及自然和人工不同类型湿地的空间优化配置,最后从多样性维持以及不同水资源综合有效利用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本文结果旨在为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和水鸟生物多样性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自然、社会可再生过程进行可再生性评价,综合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指标集对评价模型,利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可变模糊集模型确定样本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样本的级别特征值来反映水资源可再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归纳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水资源可再生性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7—2014年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综合得分波动式增加,表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趋于增强;但分值总体较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形势不容乐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自然、社会可再生过程进行可再生性评价,综合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指标集对评价模型,利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可变模糊集模型确定样本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样本的级别特征值来反映水资源可再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归纳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水资源可再生性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7—2014年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综合得分波动式增加,表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趋于增强;但分值总体较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形势不容乐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丽霞   路峰   江红星   孙戈   岳修鹏   王艺璇   高彤   胡兴波   丁长青  
【目的】根据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卫星跟踪位点,预测其在全国范围内夏季和冬季适宜栖息地分布,以期为东方白鹳的协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6—2022年山东省黄河三角洲80只东方白鹳卫星跟踪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筛选出夏季5 283个点位,冬季4 730个点位,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夏季与冬季潜在适宜栖息地分布,并划分适宜等级。【结果】 1)MaxEnt 模型预测夏季和冬季AUC值分别为0.866和0.838,结果准确性好。2)海拔、等温性、距河湖距离、平均气温日较差、降水量季节性以及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夏季与冬季分布的关键环境因素。3)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夏季栖息地高适宜区面积为14.75×10~(4) km~(2)(占适宜区总面积的13.01%),主要位于松嫩平原(57.52%)、渤海湾(17.56%)、辽河平原(14.94%)等地区;栖息地类型包括湿地(35.30%)、农田(33.74%)和水域(12.43%)等。4)冬季栖息地高适宜区面积为11.63×10~(4) km(占适宜区总面积的11.62%),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49.02%)、淮河流域江苏洪泽湖(23.75%)、渤海湾(11.52%)等地区;栖息地类型主要包括湿地(40.56%)、农田(29.68%)和水域(18.45%)等。(5)夏季与冬季栖息地高适宜区的重叠面积为2.13×10~(4) km(占总重叠面积的4.11%),主要分布在渤海湾(59.81%)、山东半岛沿海(23.24%)、江苏东部沿海(9.34%)等区域。【结论】夏季适宜栖息地向北扩到东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该结果打破了东方白鹳出生后扩散的传统认知,建议加强该物种的协同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金生  崔萍  
据调查 ,黄河三角洲水鸟资源种类约有 54种 ,数量约3752 4~ 62 50 9只。本文分析了威胁水鸟生存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保护水鸟资源的相应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文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黄河三角洲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兆德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及限制因素 ,探讨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原则 ,提出了促进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高焕  刘庆生  叶庆华  常军  
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体的发育过程、新生湿地自然生态演替过程(1984~2000)以及40年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1956~1996),研究黄河三角洲体景观的“空间格局与变化过程”,探索景观信息的时空特征。通过建立现代亚三角洲体在多重水沙两相河流和弱潮海洋动力系统的相互作用下的发育过程,分析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体海岸带发育演化过程的基本“脉搏”,反演并模拟黄河三角洲体海岸带演变过程的动力环境,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潮滩和水下三角洲的发育演化规律。将黄河三角洲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土壤盐碱度、土地养分、灌溉条件等)相结合,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晓宇  苏奋振  吕婷婷  仉天宇  吴迪  付敏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9年为时间节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数量、变化速度、类型转换、重心位移等进行了提取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研究期内的变化较为显著,各个时段的变化特点各有异同。整体上人工湿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985年仅为零星分布,到了2009年则已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呈加速增长的趋势,2000年至2009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9.19km2/a;近岸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整体上呈逐年退缩趋势,其中沼泽湿地的退缩最为显著,多转变为了人工湿地和农业用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养殖等人工湿地的扩张,另外黄河口的改道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荆树柱  
黄河三角州土地总面积近1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亟待开发的土地。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开发已引起国际国内的高度重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列入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选项目,国务院把该地区列为全国新建的五大粮仓之首,山东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因此,作为黄河流域终端的黄河三角洲,是关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但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利用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滨州相关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振乾  吕宪国  刘红玉  
在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技术摸清了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底数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两个地区在湿地组成、分布、景观生态等方面特点 ,探索了两地湿地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进而找出了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在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研究其景观结构、功能、风险评价以及可持续利用模型奠定基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月锐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设施已初具规模,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相比,还比较落后。为此,在充分认识该地区在建立交通运输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确立与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发展战略,从系统整体上全面、协调、综合发展,以促进这一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新  孙照吉  薛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亟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科学客观评价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将黄河三角洲置于山东全省科技创新合作环境中,以黄河三角洲6市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6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迅猛,但发展水平依然较低;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潜力巨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因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科技创新支出结构、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是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庆华,刘高焕,姚一鸣,Marco RUSSI  
在陈述彭先生提出的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图谱模型,在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四期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的基础上,合成了土地利用系列图谱,分别是1956~1984年,1984~1991年,1991~1996年三个时序。本文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为地学信息图谱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典型案例和实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