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2)
- 2023(11985)
- 2022(10297)
- 2021(9862)
- 2020(8357)
- 2019(19101)
- 2018(18891)
- 2017(36053)
- 2016(20082)
- 2015(22475)
- 2014(22038)
- 2013(21434)
- 2012(19824)
- 2011(17591)
- 2010(17622)
- 2009(15906)
- 2008(15452)
- 2007(13533)
- 2006(11736)
- 2005(10222)
- 学科
- 济(74453)
- 经济(74384)
- 管理(59083)
- 业(55450)
- 企(46892)
- 企业(46892)
- 方法(36748)
- 数学(32403)
- 数学方法(31785)
- 农(20784)
- 财(20560)
- 中国(19405)
- 业经(16217)
- 学(15498)
- 地方(14788)
- 策(13889)
- 制(13809)
- 农业(13721)
- 贸(13456)
- 贸易(13446)
- 易(13127)
- 理论(13061)
- 和(13003)
- 务(12934)
- 财务(12872)
- 财务管理(12841)
- 技术(12458)
- 环境(12240)
- 企业财务(12189)
- 划(11615)
- 机构
- 学院(273100)
- 大学(269929)
- 管理(107334)
- 济(106880)
- 经济(104574)
- 理学(92918)
- 理学院(91904)
- 研究(91462)
- 管理学(89928)
- 管理学院(89414)
- 中国(68449)
- 科学(58890)
- 京(56622)
- 财(49549)
- 农(48313)
- 所(46337)
- 业大(43535)
- 中心(43167)
- 研究所(42545)
- 江(41336)
- 财经(39255)
- 农业(37967)
- 经(35769)
- 北京(34934)
- 范(34764)
- 师范(34371)
- 院(34116)
- 州(32831)
- 经济学(31455)
- 技术(31409)
- 基金
- 项目(192338)
- 科学(151351)
- 基金(139072)
- 研究(137779)
- 家(122939)
- 国家(121943)
- 科学基金(104564)
- 社会(84845)
- 社会科(80462)
- 社会科学(80437)
- 省(76601)
- 基金项目(72702)
- 自然(70454)
- 自然科(68744)
- 自然科学(68728)
- 自然科学基金(67489)
- 划(64702)
- 教育(64619)
- 资助(57841)
- 编号(56291)
- 成果(45180)
- 重点(43704)
- 部(41874)
- 发(41467)
- 创(40466)
- 课题(39199)
- 创新(37744)
- 科研(37557)
- 计划(36253)
- 教育部(35500)
- 期刊
- 济(111626)
- 经济(111626)
- 研究(72469)
- 中国(52325)
- 学报(46324)
- 农(42880)
- 科学(41899)
- 管理(40386)
- 财(38471)
- 大学(34420)
- 学学(32494)
- 教育(29808)
- 农业(29143)
- 技术(26039)
- 融(23508)
- 金融(23508)
- 业经(18913)
- 财经(18501)
- 经济研究(17671)
- 业(16054)
- 经(15846)
- 图书(15055)
- 问题(14457)
- 统计(13639)
- 资源(13605)
- 科技(13290)
- 版(13155)
- 技术经济(13109)
- 策(12645)
- 理论(12187)
共检索到396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欢 王东 段帆 李珊 甘小洪
[目的]为了更好地构建水青树核心种质资源库,本文以161个水青树种质为试材,利用叶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数据,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了探索。[方法]首先,采用欧氏距离和瓦尔德法对所有个体进行逐步聚类;然后,设定10个取样比例(10%、15%、20%、25%、30%、35%、40%、45%、50%、55%),分别用随机取样策略、偏离度取样策略和位点优先取样策略筛选出与之对应的核心种质资源库。将这3种不同取样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资源库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最适种质资源。[结果](1)三种取样策略中,位点优先取样法明显提高了其种质资源库的方差差异百分率(VD)、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极差符合率(CR),且45%是最适合构建水青树核心种质资源库的比例;(2)对种质资源核心库不同数量性状进行t检验,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2%以上。[结论]在欧氏距离结合瓦尔德法聚类条件下,位点优先取样策略是构建水青树种质资源核心库的最佳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珊 甘小洪 憨宏艳 许宁 侯正扬 陈杨 邓晓娟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水青树叶表型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从遗传和环境适应角度探讨其致濒机制,为其天然种群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的90个个体的17个叶形态及其表皮微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叶表型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水青树17个叶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17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6.69%,种群内的变异(31.83%)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8.85%),种群内变异是水青树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华 曲凯伦 张云程 孙永强 李彪 康莹 董胜君
为更好地保存和研究酸枣种质,提高利用效率,以211份酸枣种质为试材,基于表型性状数据,在25%取样比例下,对所有种质进行逐步系统聚类,从遗传距离方法、取样方法、聚类方法和取样比例4个方面探讨酸枣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根据最佳取样策略和3种分组取样方法进行分组取样,并与不分组取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25%取样比例,采用优先取样法、欧氏距离法和可变类平均法构建核心种质效果最佳;在最佳构建策略下筛选总体取样比例,结果表明最佳总体取样比例为25%;不分组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Pcore的方差差异百分率(VD)、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极差符合率(CR)高于分组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Core-L,构建效果更好;定性描述性状保留比例、t检验、符合率检验、主成分分析和样品三维分布图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消除遗传冗余,能够代表原始种质。基于表型性状筛选出的最佳构建策略为“欧氏距离+可变类平均法+优先取样法+25%取样比例”,经过补充完善,最终得到58份核心种质,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够代表原始酸枣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有助于科学、有效地收集和保存酸枣种质资源,为深入挖掘和利用酸枣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选育酸枣良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酸枣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取样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嘉伟 苏江硕 张飞 房伟民 管志勇 陈素梅 陈发棣
【目的】探讨构建传统菊花品种核心种质的最优取样方法并构建核心种质,以便于传统菊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法】以《中国菊花》专著中记载的2 249份传统菊花品种为材料,依据舌状花花色分为8组,采用逐步聚类法基于4种总体取样规模(5%、10%、15%、20%)和4种组内取样比例方法(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多样性比例)构建了传统菊花备选核心种质16个,探讨最优的取样策略。筛选出最优取样策略后进一步比较2种组内取样方法(随机和聚类)的构建效果。对最优方法下建立的核心种质代表性进行检验,利用多个特征值(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和评价参数(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表型保留比例(RPR))综合地评价核心种质。【结果】传统菊花按照花色进行分组,各组品种呈现正态分布,能够确保取样的均匀性;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都能够使每组的取样份数更加均衡,起到良好的修正作用,对数比例法下构建的核心种质各项参数值达到最大,是最优取样比例法;随着总体取样规模的增加,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变异系数变化率不断减小,极差符合率和表型保留比例不断增大;当取样规模大于10%时,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减小,而极差符合率和表型保留比例的升幅并不大,因此,构建传统菊花核心种质最适宜的总体取样规模为10%;聚类取样构建的备选核心种质各项参数值均大于随机取样构建的对应备选核心种质的参数值,以聚类取样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变异的丰富性和均匀程度更好。核心种质各特征值与原始种质表现一致,多个评价参数值表明核心种质的均度和丰度较好,充分体现了表型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补充聚类丢失的"追抱"1个花抱性状和对花序高度、外层瓣长2个性状的完善,最终构建得到228个传统菊花品种的核心种质,占原始材料的10.14%。【结论】本研究基于2 249份传统菊花品种材料的15个表型性状,系统地比较了多种总体取样规模、组内取样比例方法、组内取样方法构建的备选核心种质后,确定了最佳的核心种质构建方法,并对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各特征值和评价参数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核心种质充分地代表了传统菊花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莹 曹玉芬 霍宏亮 徐家玉 田路明 董星光 齐丹 张小双 刘超 王立东
【目的】通过对梨种质资源叶片和枝条表型多样性和变异特点的研究,为梨种质资源描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梨资源的保存及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促进梨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方法】采用"梨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提供的方法对"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苹果圃"内保存的梨13个种548份资源的叶片和枝条23个表型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及整理。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梨叶片和枝条表型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比较梨种群内和种群间多样性;采用Origin 8.0软件绘制梨各数值型性状分布直方图,进行分级评价并选取参照品种;采用MEGA 5.0软件对脆肉梨和软肉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字符型的15个性状分析表明,梨叶片以卵圆形、叶基宽楔形、叶尖急尖、锐锯齿带刺芒、叶片伸展状态抱合、叶姿斜向下和绿微显红色幼叶等类型居多,分别占相对应描述符分布频率的90.51%、58.03%、66.97%、81.93%、87.23%、59.27%、86.68%和35.04%;枝条以黄褐色一年生枝、皮孔数量多、叶芽姿态斜生、顶端钝、芽托中和花芽无茸毛等类型居多,分别占相对应描述符分布频率的87.23%、78.28%、87.96%、83.76%、73.91%和99.27%;其中幼叶颜色和叶基形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较高,分别为2.197和1.597。数值型的8个性状分析表明,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一年生枝长度、一年生枝粗度、节间长度、花芽长度和花芽粗度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7.25%、19.04%、20.06%、23.70%、15.08%、19.33%、20.62%和16.66%;根据分布统计分析,对每个性状分别提出了5级数值分级指标与参照品种;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8个数值型性状可简化为一年生枝长度、花芽长度、叶片宽度和叶柄长度4个主要性状;梨叶片和枝条8个数值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群内和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分别为41.10%和58.90%。聚类分析233个脆肉梨地方品种可划分为12类,87个软肉型秋子梨可划分为6类,西南地区的梨资源在多个类群中均有分布。【结论】梨种质资源叶片和枝条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字符型性状中幼叶颜色和叶基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数值型性状中一年生枝长度和花芽长度的变异系数较高,更能体现梨品种间的差异。梨叶片和枝条种群间变异高于种群内变异,种群间的变异是其主要变异来源。筛选出5个数值型性状可作为梨枝条和叶片的综合评价指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婷婷 王琳 秦红珍 李长生 吴素文 张春宇
核心种质是种质资源的代表群体,表型性状的选用策略对利用表型性状构建核心种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1003份玉米育成高代品系为材料,分别选用质量性状(QT1)、数量性状(QT2)、必测性状(AT)、非必测性状(TWA)和综合性状(IT)构建核心种质。通过比较核心种质的检验参数,分别将上述5种性状构建的核心种质对原始种群的代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核心种质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IT>AT≈TWA,IT>QT2≈QT1;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IT≈AT>TWA,IT>QT2>QT1;综合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为:IT≈AT>TWA,IT>QT2>QT1,AT与IT结果相近。由于...
关键词:
玉米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于晓池 李凤 欧阳 张鹏 郭小龙 肖遥 赵秋玲 杨桂娟 王军辉 麻文俊
[目的 ]为得出较为可靠的灰楸初级核心种质群体,以加强灰楸种质选育、开发利用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解决其种质资源保存成本较高问题,促进灰楸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有效利用。[方法 ]本研究以来自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的200个11年生灰楸无性系的叶部性状,13年生的生长性状和材性性状为依据,采用5种距离计算方法、6种系统聚类方法、3种取样方法和5种取样比例构建灰楸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并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欧式距离和最短距离系统聚类法,以15%的取样比例进行偏离度取样构建的包括30个无性系的灰楸初级核心种质,均值差异百分率为10.00%、方差差异百分数为40.00%、极差符合率为91.95%、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36.96%,最能代表原有的种质群体;核心种质的构建提高了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柄长、胸径、冠幅和弹性模量高于均值的种质份数占比,降低了Pilodyn值高于均值的种质份数占比;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的核心种质份数占比均高于原始种质。[结论 ]灰楸种质各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30份核心种质不仅还原了原种质的均值、极差和变异程度,还提高了种质的变异系数,略提高了核心种质的生长和材性水平,为促进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于晓池 李凤 欧阳 张鹏 郭小龙 肖遥 赵秋玲 杨桂娟 王军辉 麻文俊
[目的 ]为得出较为可靠的灰楸初级核心种质群体,以加强灰楸种质选育、开发利用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解决其种质资源保存成本较高问题,促进灰楸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有效利用。[方法 ]本研究以来自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的200个11年生灰楸无性系的叶部性状,13年生的生长性状和材性性状为依据,采用5种距离计算方法、6种系统聚类方法、3种取样方法和5种取样比例构建灰楸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并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欧式距离和最短距离系统聚类法,以15%的取样比例进行偏离度取样构建的包括30个无性系的灰楸初级核心种质,均值差异百分率为10.00%、方差差异百分数为40.00%、极差符合率为91.95%、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36.96%,最能代表原有的种质群体;核心种质的构建提高了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柄长、胸径、冠幅和弹性模量高于均值的种质份数占比,降低了Pilodyn值高于均值的种质份数占比;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的核心种质份数占比均高于原始种质。[结论 ]灰楸种质各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30份核心种质不仅还原了原种质的均值、极差和变异程度,还提高了种质的变异系数,略提高了核心种质的生长和材性水平,为促进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亚兰 潘存德 范江涛 陈虹 王世伟 阿卜杜如苏力·库尔班江 张田友
[目的]揭示新疆核桃坚果表型性状所表征的种质遗传多样性水平,以期为新疆核桃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挖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对新疆人工栽培的乡土核桃种质资源的全面综合考察,对165份核桃种质其坚果表型数量性状指标和质量性状多态性指标进行数据采集,采用Simpson指数(D)、Shannon-Weaver指数(H′)对13个表型质量性状多态性指标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基于18个坚果表型性状指标应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供试核桃种质进行分类。[结果]坚果5个表型数量性状指标K-S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纵径、横径、侧径三径均值变异范围为19.14-46.59 mm;坚果表型质量性状多态性指标中沿缝合线纵切面形状、垂直于缝合线纵切面形状、果基形状和果肩形状等的D、H′较高;供试核桃种质可分为9类,分类结果与坚果大小、形状、核壳特征等表型性状相关,不完全与其地理分布相关。[结论]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可为新疆核桃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提供基础,并显示出新疆乡土核桃种质资源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水平高,蕴藏着丰富的遗传资源,具有较大的挖掘利用潜力。
关键词:
核桃 种质资源 坚果 表型性状 多样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辉 齐索尼 李昂轩 赵迎汐 马欣然 刘月学
为保护山楂种质资源,评价及筛选利用优异山楂种质资源,对国家果树种质沈阳山楂圃保存的234份山楂种质资源的26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分析表型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通过聚类分析对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并基于果实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楂种质的果实描述性状多样性丰富,以果点显著、果皮红色、果实近方形、果点多、果皮有光泽、萼片姿态开张反卷、萼片有绒毛、萼片有锯齿、萼片三角形、萼片着生状态显著、种核有凹痕、萼筒漏斗形、梗洼广浅和梗基膨大状居多,分别占97.86%、90.17%、66.67%、65.95%、97.44%、56.84%、96.58%、97.86%、98.72%、89.32%、86.32%、65.81%和98.29%。数量性状中种仁率变异系数(43.88%)最大,其次为单果重(41.38%);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0.68~2.02。描述性状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0.07~1.67,其中果肉质地和颜色较高,多样性最丰富,而数量性状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达0.68~2.02,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7时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Ⅱ类群均是大果山楂,羽裂山楂资源大部分在第Ⅳ类群,其余的种主要分布在第Ⅲ类群和第Ⅳ类群,没有形成单独的类群,但这些资源在聚类图中是聚在一起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将26个表型性状简化为9个主成分,包含果实形状等17个表型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乔乔 周希希 王业文 李培江 王胜宝 张羽
为探究籼稻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以198份籼稻种质资源为试材,进行SNP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种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从198份样本中共识别91 421个SNPs,杂合位点占5.85%。基于Nei’s的遗传距离在0.014~0.596,平均遗传距离为0.284。Bayes算法把198个样本聚为3个亚类。91 421个SNPs构成的总变异中,前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群体变异的10.98%、10.47%、4.81%。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33%和1.95。15个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在-0.55~0.92。15个表型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群体变异的29.44%、16.63%、10.59%,对第一主成分贡献大的性状包括穗长、株高、穗总粒数、播始历期、穗实粒数、叶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8个性状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值绝对值都在0.6以上,是籼稻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基于表型的前5个主成分反映总信息量的73.003%,前2个主成分将198份资源分为2个亚组。Mantel检验表明,SNPs和表型性状的遗传距离矩阵之间的r为0.041。综上,SNPs和15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之间相关性很低,SNPs聚类比表型性状聚类更接近系谱分析。秦巴地区198份籼稻种质资源SNPs构成的群体遗传结构相对简单。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综上,穗长、株高、穗总粒数、播始历期、穗实粒数、叶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这8个性状可作为秦巴地区籼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定指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超华 陆鑫 马丽 刘新龙 刘洪博 苏火生 林秀琴 蔡青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斑茅种质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162份斑茅种质资源(云南74份,福建15份,贵州19份,海南18份,四川14份,江西10份,广东4份,广西4份,浙江4份)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①斑茅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偏低,其中,福建斑茅的(0.762 4)最高,广西斑茅的(0.294 2)最低;②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云南地区的变异系数(32.15%)最大,广西地区的(14.95%)最小;③海拔高度与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结果显示,斑茅种质资源群体的遗...
关键词:
斑茅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纪海波 张玉鑫 李玉明 潘存祥 陈年来
【目的】研究西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应用潜力,为西瓜遗传多样性保护和育种实践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768份西瓜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2009年和2010年2年的田间试验进行了24个性状(包括果实生育期、全生育期、雌花到生长点距离、茎节间长度、叶片纵径、叶片横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果皮厚度、固形物含量、种子百粒质量、单瓜种子数等13个数量性状,以及茎断面形状、植株性型、果皮底色、果皮斑纹形状、果皮斑纹颜色、果肉色泽、果肉质地、果肉风味、种子底色、种子斑纹形状和种子斑纹颜色等11个质量性状)的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西瓜种质资源13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
关键词:
西瓜 多样性指数 变异系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斌斌 蔡志翔 沈志军 严娟 马瑞娟 俞明亮
【目的】探讨以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为依据对观赏桃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为观赏桃种质资源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8份观赏桃种质的10个质量性状(花型、花瓣类型、花瓣颜色、雌雄蕊高度比、花粉育性、萼筒内壁颜色、花药颜色、叶色、树型、生长势)和6个数量性状(花径、节间长度、花芽/叶芽、单花芽/复花芽、花芽起始节位、生育期)数据,并通过赋值法对质量性状指标进行分级。在对所有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观赏桃种质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异程度均较质量性状高。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些性状间存在内在的关系,使得信息重叠。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6个表型性状指标转化为10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可反映38份观赏桃种质表型性状的主要特征信息,其所包含的表型性状因子可以作为观赏桃种质创新和亲本选择的主要性状指标。对38份观赏桃种质16个性状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利用欧氏距离、运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9附近将其聚为8个类群,发现直观表现特征最明显的树型、花瓣类型、叶色、生长势等是进行不同类群区分的主要表型性状。【结论】利用表型性状数据,以质量性状调查为依据,结合对数量性状的观测,分析观赏桃种质资源多样性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项伟 易自力 肖亮 黄红梅 乔匿骎 黄靖
本研究测定了采自于黄淮平原亚地区(ⅢD9a),江汉平原亚地区(ⅢD9b),赣南-湘东丘陵亚地区(ⅢD9d)和川、鄂、湘亚地区(ⅢD10c)4个植物区系32份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种质材料的干物质产量、冠层高、花茎高、茎径、茎密度、叶长、叶宽、叶茎比、含水量9个表型性状,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干物质产量、冠层高、花茎高、茎径、茎密度和含水量6个表型性状在区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9个表型性状在区系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