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1)
- 2023(15116)
- 2022(13186)
- 2021(12100)
- 2020(10265)
- 2019(23736)
- 2018(23476)
- 2017(45391)
- 2016(24105)
- 2015(27054)
- 2014(26737)
- 2013(26380)
- 2012(23985)
- 2011(21666)
- 2010(21461)
- 2009(19550)
- 2008(18473)
- 2007(15763)
- 2006(13816)
- 2005(11810)
- 学科
- 济(115618)
- 经济(115515)
- 管理(69078)
- 业(62097)
- 企(51393)
- 企业(51393)
- 方法(48402)
- 数学(42662)
- 数学方法(42126)
- 地方(26378)
- 农(26047)
- 中国(24841)
- 学(24247)
- 财(23035)
- 业经(22736)
- 环境(19107)
- 农业(17739)
- 和(16452)
- 贸(16359)
- 贸易(16351)
- 理论(15868)
- 易(15762)
- 制(15692)
- 地方经济(15456)
- 技术(14598)
- 划(14483)
- 务(14425)
- 财务(14355)
- 财务管理(14325)
- 企业财务(13576)
- 机构
- 大学(339768)
- 学院(339762)
- 济(142500)
- 经济(139671)
- 管理(136863)
- 理学(119566)
- 理学院(118265)
- 管理学(116114)
- 管理学院(115518)
- 研究(113834)
- 中国(82285)
- 京(71218)
- 科学(70929)
- 财(60895)
- 所(55989)
- 农(51690)
- 研究所(51574)
- 江(51447)
- 中心(51400)
- 业大(50721)
- 财经(49972)
- 经(45429)
- 范(44235)
- 北京(43905)
- 师范(43810)
- 经济学(43339)
- 院(41963)
- 农业(40210)
- 州(38832)
- 经济学院(38821)
- 基金
- 项目(241024)
- 科学(190117)
- 基金(175742)
- 研究(174914)
- 家(152890)
- 国家(151695)
- 科学基金(131288)
- 社会(111407)
- 社会科(105609)
- 社会科学(105580)
- 省(94011)
- 基金项目(93868)
- 自然(85935)
- 自然科(83839)
- 自然科学(83820)
- 自然科学基金(82276)
- 教育(79619)
- 划(78675)
- 资助(72293)
- 编号(70528)
- 成果(54975)
- 重点(53909)
- 部(52870)
- 发(51860)
- 创(49602)
- 课题(47863)
- 创新(46355)
- 科研(46230)
- 国家社会(45851)
- 教育部(45435)
- 期刊
- 济(155952)
- 经济(155952)
- 研究(97616)
- 中国(57523)
- 学报(52539)
- 管理(49905)
- 科学(48890)
- 农(45624)
- 财(45175)
- 大学(40069)
- 学学(38136)
- 教育(32060)
- 农业(31975)
- 技术(30943)
- 经济研究(25440)
- 融(24900)
- 金融(24900)
- 业经(24538)
- 财经(24260)
- 经(20755)
- 问题(19750)
- 技术经济(17785)
- 资源(17041)
- 科技(16055)
- 图书(15934)
- 理论(15932)
- 业(15837)
- 统计(15684)
- 现代(15184)
- 商业(14863)
共检索到483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协奎 王瑶
近年来,水流域生态补偿成为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热点。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地和谐发展,同时还涉及解决上下游区际公平发展的问题和代际公平问题。以区域经济发展公平为视角,生态服务服务价值供给方在剔除自身消费后的生态服务剩余价值理应获得生态补偿。采用当量因子法对广西西江经济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利用水足迹估算出区域自身消费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后得出广西西江经济带存在生态价值溢出,并对当地生态补偿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红光 陈敏 唐志鹏
建立基于水污染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是当前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核算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6~2015年的灰水足迹,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省际水资源生态补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省际水资源生态横向补偿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07~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在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背景下,总灰水足迹基本维持不变,且农业灰水足迹始终占最大比重;(2)从灰水足迹负荷指数看,下游省份负荷较高,上中游负荷相对较低;(3)从生态补偿横向支付情况看,上海、江苏、安徽、湖北一直为水资源生态补偿支付地区,而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一直为水资源生态受偿区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平星 樊杰
生态系统脆弱性受到自然与人文因素双重影响。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构建包含自然和人为因素2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不脆弱区、一般区、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分别占11.31%、22.63%、27.60%、24.39%和14.07%,东西部地区脆弱性较高,中部地区脆弱性较低;自然因素导致的脆弱区主要分布于东西部山区,人为因素主导的脆弱区分布于中部盆地的城镇及其周边;经济带约53%的建设用地分布于很脆弱区和脆弱区,未来新增建设用地需要重点向不脆弱区和一般区转移。根据分区结果和诱因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开发与保护的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平星 陈东 樊杰
生态可占用性是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生态系统或者生态空间可以被开发利用的程度,是生态系统本身的属性。论文提出生态可占用性的概念和研究目的,并利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分析了广西西江经济带景观单元的可占用性,提出分区方案。研究表明,可占用性低值区、较低值区、中值区、较高值区和高值区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12.17%、18.75%、38.55%、28.69%和1.84%。大部分建设用地分布在较高值区内,其余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主要分布在高值区,而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则主要分布在中值区。文章认为,研究能够揭示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分布规律和区域生态空间布局;虽然受到源的分布、尺度和空间范围等因素的影响,但所得结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河东
文章从城市质量和城市距离两方面改进城市引力模型,以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和柳州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大,处于"双核心"地位;其它各市与核心城市及相邻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差距明显。可通过实行"双核"、"圈层"和"组团"空间整合模式,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课题组 张俊军
2014年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高度重视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问题。目前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新改善,但仍存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财力增长缓慢,财政收支矛盾尖锐,政府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财政促进西江经济带发展,建议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贯彻落实相关财政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促进财政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方式;四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调整支出结构,抓住重点,协调发展;六是建立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七是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
西江经济带 财政政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韦智超 牛亚菲 陈田
流域不仅是有序的自然地理空间也是内部密切关联的社会经济空间,二者叠合构成区域开发的重要地域单元。在流域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流域开发的升级产业。本文集合国内外流域开发的学术研究与流域开发在发展阶段及空间布局上的基本实践规律,概括出基于流域空间的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集中探讨了流域发展中必经的时间断面特征,即经济发展的梯度差与生态环境的梯度差的表现及对旅游供需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此作为前提,给出理想情况下的线性旅游供需格局的空间模型,并进一步给出城市影响下流域旅游空间的重构模型。由模型分析了西江经济带现状的旅游供需格局,发现西江经济带中旅游供给基本上遵循流域特征的前提性假设,而旅游需求则呈现倒U字型格局,区内大城市在上游和中游地区的出现客观上加速了上游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未来一段时期内西江经济带最主要的内生性增长力量为区域内的中游至下游的部分区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筠 罗红燕
水足迹理论和流域生态补偿是当前研究领域的两大热点。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将水足迹方法运用于生态补偿,构建流域间生态补偿的标准模型,同时引入水质修正系数(KQ)对模型进行完善,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文章以赣江流域生态补偿为例,通过对位于上游的赣州市和下游的南昌市的水生态安全性进行评判,运用"保护者受益、受益者补偿"的原理,得出南昌市作为受益区,应对生态保护投入者的赣州市进行补偿,经核算得出,在2010-2014年5年期间,南昌市应支付19.92亿元给赣州市,以分摊其投入成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纪新 吕晴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也备受关注。为探究该地区水足迹与省市规模15年的时空关联格局,基于脱钩模型和不均衡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6~2020年水足迹与省市规模时空关系进行研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探究影响区域水资源消耗的因素,并从时空异质性角度展开讨论。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水足迹增长率逐年降低,且各省市水足迹强度与人均水足迹空间分布格局相似。(2)2006~2020年间各省市水足迹与经济规模呈现弱脱钩,但已有6/11省市于“十三五”期间达到理想的强脱钩状态,水资源丰富的省市水足迹与人口规模协调度较好,水足迹与空间规模的发展均衡性与各省市地形地貌有关。(3)省市规模、节水技术、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管理等因素对水足迹高低产生显著影响,水足迹的驱动因素存在时空异质性,影响力随发展阶段和地区变换而改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涌 戚瑞 张攀
流域水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其系统的整体性以及资源外部性等特征要求各相关区域应共同承担环境保护。如何衡量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保投入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已成为流域管理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水足迹理论和方法,界定流域水足迹内涵,通过反映流域沿岸各区域水生态服务耗费情况判断分析水生态系统安全状态,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流程及不同情况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从而客观、准确地量化流域生态补偿额度,为管理者正确分析和解决流域各区域间利益冲突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与支持。同时本文以碧流河为案例,收集并分析了2002-2006年间碧流河沿岸各行政区水足迹和环保投入情况,理清各区...
关键词:
水足迹 流域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小飞 傅春 陈伏生 杨丽
水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其效益外部性使得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本应由相关的若干区域共同承担,因此,建立合理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及区域内外共同补偿机制是当前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前沿。通过构建水足迹与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对江西省及11地市水足迹与水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估算。主要结果如下:2000~2013年,江西省总生产水足迹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粮食、水产品、猪肉生产所占比重较大,水盈余呈波动下降趋势。11地市生产水足迹与水足迹效率呈上升趋势,除南昌市出现水赤字要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外,其余各市均有水盈余,应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000~2013年江西省水盈余共需补偿1 805.76亿元,平均每年128....
关键词:
水足迹 生态补偿标准 时空格局 区域尺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秋怡 颜凤芹 丁智 汤旭光 姚丽
长江经济带是新时代中国重大战略发展区域之一,其生态建设对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屏障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开展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十分重要。论文选取多源数据,采用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模拟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的足迹深度、足迹广度以及三维生态足迹,而后进一步构建生态压力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流量资本占用率和存量资本流量利用比等指标量化生态安全变化,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了三维生态足迹的驱动要素。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足迹广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利用水平不高,足迹深度较大且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长江三角洲除外),通过消耗资本存量来满足自然资源需求;在空间上,地类足迹广度呈“西高东低”格局,足迹深度则相反;在地类组分构成上,足迹广度、足迹深度各地类占比不平衡,耕地对足迹广度、足迹深度的贡献率最大,林地生态可持续性较好。(2)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生态安全状况差异较大。长江三角洲地区过度消耗存量资本,生态安全形势严峻。长江中游、成渝双城地区生态环境相对安全,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可能存在逐渐失衡的趋势。云贵地区自然禀赋优越,生态安全状况较好。(3)驱动力分析表明,能源消耗、经济发展、城市扩张是导致区域生态资本占用增加的重要因素,而科技水平、生态建设在目前阶段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程度较小。研究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可为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助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祥 康契瀛
基于中国2017年31个省份42个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区域和部门间生产端和消费端碳足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17年全国碳足迹总量为299×107吨,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碳足迹占全国的30%;11省市对其各自省市内部的依赖程度最高,大部分的消费都源自本地区内部,各地区生产、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占各自消费碳排放总量的85%~95%;上海、江苏、江西和重庆属于碳排放调出地区,其余7省属于碳排放调入省份;装备制造业、能源动力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碳足迹贡献占比最高的4个产业部门。最后对控制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碳足迹总量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达到碳中和的要求。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碳足迹 碳中和 投入产出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祥 康契瀛
基于中国2017年31个省份42个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区域和部门间生产端和消费端碳足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17年全国碳足迹总量为299×107吨,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碳足迹占全国的30%;11省市对其各自省市内部的依赖程度最高,大部分的消费都源自本地区内部,各地区生产、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占各自消费碳排放总量的85%~95%;上海、江苏、江西和重庆属于碳排放调出地区,其余7省属于碳排放调入省份;装备制造业、能源动力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碳足迹贡献占比最高的4个产业部门。最后对控制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碳足迹总量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达到碳中和的要求。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碳足迹 碳中和 投入产出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本文首先基于科斯定理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水足迹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通过比较流域上、下游地区的水足迹和实际可用水量,判断生态盈亏状态。然后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下游地区应向上游地区支付16.07亿元的生态补偿额,并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进一步分配,得到下游地区的西安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5.09亿元、6.05亿元,渭南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2.25亿元、2.68亿元。该结果既可弥补生态盈余区域的水资源价值,又充分考虑了生态赤字区域的补偿能力,有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实现生态资源的永久保护,同时也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水足迹 流域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