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3)
- 2023(13844)
- 2022(12053)
- 2021(11382)
- 2020(9432)
- 2019(22147)
- 2018(21906)
- 2017(42524)
- 2016(22858)
- 2015(25755)
- 2014(25617)
- 2013(25127)
- 2012(22920)
- 2011(20550)
- 2010(20210)
- 2009(18218)
- 2008(17557)
- 2007(14955)
- 2006(12929)
- 2005(10959)
- 学科
- 济(92547)
- 经济(92447)
- 管理(67065)
- 业(61913)
- 企(52058)
- 企业(52058)
- 方法(45908)
- 数学(39697)
- 数学方法(39158)
- 农(24232)
- 财(22225)
- 中国(22153)
- 学(21181)
- 业经(20369)
- 地方(18941)
- 理论(16801)
- 农业(16503)
- 和(16055)
- 环境(15952)
- 贸(14922)
- 贸易(14916)
- 务(14515)
- 财务(14444)
- 易(14433)
- 财务管理(14417)
- 技术(14229)
- 制(14186)
- 企业财务(13685)
- 划(12914)
- 银(11504)
- 机构
- 大学(322774)
- 学院(320290)
- 管理(131772)
- 济(124290)
- 经济(121530)
- 理学(115538)
- 理学院(114300)
- 管理学(112117)
- 管理学院(111550)
- 研究(102719)
- 中国(74938)
- 京(68812)
- 科学(66317)
- 财(55016)
- 所(50357)
- 农(50283)
- 业大(49574)
- 中心(47408)
- 研究所(46578)
- 财经(45632)
- 江(44560)
- 北京(42931)
- 范(42904)
- 师范(42510)
- 经(41731)
- 农业(39515)
- 院(37945)
- 经济学(37226)
- 州(37017)
- 师范大学(34640)
- 基金
- 项目(231010)
- 科学(181885)
- 基金(168396)
- 研究(166865)
- 家(146979)
- 国家(145815)
- 科学基金(126207)
- 社会(104409)
- 社会科(98934)
- 社会科学(98904)
- 基金项目(90211)
- 省(89305)
- 自然(84026)
- 自然科(81986)
- 自然科学(81965)
- 自然科学基金(80465)
- 教育(76588)
- 划(75851)
- 资助(69087)
- 编号(68469)
- 成果(53329)
- 重点(51397)
- 部(50705)
- 发(48634)
- 创(47723)
- 课题(45782)
- 创新(44499)
- 科研(44484)
- 教育部(43414)
- 大学(42914)
- 期刊
- 济(128784)
- 经济(128784)
- 研究(87655)
- 中国(55981)
- 学报(51868)
- 科学(47871)
- 管理(46202)
- 农(44041)
- 财(40904)
- 大学(39005)
- 学学(36618)
- 教育(33784)
- 农业(31210)
- 技术(28413)
- 业经(21565)
- 融(21453)
- 金融(21453)
- 财经(21439)
- 经济研究(19869)
- 图书(18961)
- 经(18238)
- 资源(17994)
- 问题(17314)
- 业(15845)
- 理论(15830)
- 科技(15649)
- 技术经济(15241)
- 实践(14688)
- 践(14688)
- 版(14592)
共检索到445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子江 韩伟超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以昆明市2014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了该市2014年的水资源足迹,并评价了其水资源利用现状。研究表明:(1)2014年昆明市总的水足迹高达119.915×108 m~3,人均水足迹为1 809.76 m~3/人;(2)农业是昆明市耗水量最大的产业,其水足迹达到43.319×108 m~3,占到本市生产服务用水的77.42%;(3)昆明市水资源匮乏度为241.6%,水资源压力指数为112.7%,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4)从产业水足迹上看,第一产业水资源足迹最高,万元产值水足迹最大,水足迹经济效益最低,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业水足迹经济效益最高,侧面证明了旅游业是绿色低能耗产业;因此,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在保证本地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业,以及从外地调水和加强虚拟水贸易等方式降低该市水资源压力,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子江 韩伟超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以昆明市2014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了该市2014年的水资源足迹,并评价了其水资源利用现状。研究表明:(1)2014年昆明市总的水足迹高达119.915×108 m3,人均水足迹为1 809.76 m3/人;(2)农业是昆明市耗水量最大的产业,其水足迹达到43.319×108 m3,占到本市生产服务用水的77.42%;(3)昆明市水资源匮乏度为241.6%,水资源压力指数为112.7%,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4)从产业水足迹上看,第一产业水资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玲玲 王琳 余静
以缺水城市即墨市为研究对象,结合水足迹核算成果,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研究结果显示:①压力因子权重最大,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影响最大,驱动力因子次之,状态因子的权重稍高于响应因子,影响因子的权重较小;②在30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中,"生态用水比例"指标权重最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次之;③即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升(1999-2005年)-降(2005-2009年)-升(2009-2011年)"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墨市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积,积极响应节水政策,使即墨市社会、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雅琪 张磊
昆明市地处西南地区,雨水资源丰富,干湿两季分明,降雨年内分布不均造成季节性干旱缺水,是全国14个缺水严重的城市之一。文章针对昆明的季节性缺水问题,立足于昆明市属公园绿地,针对公园的用水量和水质要求,探讨在已建成的城市公园内,如何进行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同时将中水作为公园绿地的补充水源,提出一套系统两种水源的模式,通过雨水和中水的互补互换,既合理控制了雨水收集、储存、净化系统的规模,又减少了中水的使用量。在减少了对现有公园景观环境破坏的同时,提高了景观水体的水质,提升了公园整体环境的质量,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资源利用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筱青 饶辉 易琦 和春兰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对2010-2020年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现状延续情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情景、节水对策情景、综合对策情景等四种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水资源在2009-2020年能较好的支撑昆明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分析表明优化昆明市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节水等综合对策是提高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最优对策。
关键词:
昆明市 水资源承载力 SD模型 情景模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平衡省份山东省为研究区,首先计算2005—2014年山东省水足迹及2014年17地市水足迹,实现水足迹时空分析;从DPSIR视角出发,基于水足迹计算结果,融合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综合得分来反映全省10 a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度,以2014年为水平年,对17地市因子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聚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5—2014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得分呈现增长态势,表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趋于加强,但分值总体较低,仍需提高利用效率;2014年17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呈现东优西劣、南优北劣的空间格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平衡省份山东省为研究区,首先计算2005—2014年山东省水足迹及2014年17地市水足迹,实现水足迹时空分析;从DPSIR视角出发,基于水足迹计算结果,融合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综合得分来反映全省10 a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度,以2014年为水平年,对17地市因子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聚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5—2014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得分呈现增长态势,表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趋于加强,但分值总体较低,仍需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翠娥 丁文荣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针对该现象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可以很好地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缓解矛盾。生态足迹模型通过一定区域内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来判断该区域发展的可持续状态。本文主要对昆明市2000-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整体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人均生态足迹总的呈现递增趋势,由2000年的2.184 5hm2.人-1到2010年的2.97 hm2.人-1,上升幅度达0.785 5hm2.人-1,是2000年生态足迹的35.96%;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0.607 2hm2.人-1下降到2010年0.5...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昆明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子江 韩伟超 杨恩秀
针对昆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水资源系统所具有的复杂系统特征,在综合考虑水资源需求、水资源供给、污水再生利用、外地供水、缺水程度的影响等因素的情况下,利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建立了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SD模型,在现状延续型、经济发展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协调发展型5种方案下模拟2015~2030年昆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动态变化,寻求提高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现状延续型用水模式出现十分严重的水资源匮乏问题,水资源承载能力很容易达到极限承载值,不能实现昆明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型模式虽然提高了经济水平,但是加剧了生态环境污染和缺水问题,供需比低至0.25;采用资源节约型或环境友好型模式,虽然可以适当缓解生态环境污染及缺水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水现象依然严峻;而在建设资源节约型或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下,适当减缓城市发展规模增速,实施水资源集约利用、污水处理再生和加强外地供水的协调发展型方案可以实现昆明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5种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模拟 预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戚瑞 耿涌 朱庆华
水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对分析区域水资源问题、制定合理的水资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引入水足迹理论,构建区域水足迹结构、效益、生态安全以及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对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分析,并以大连市为案例对其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简便直观、合理可行。
关键词:
水足迹 水资源利用 虚拟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鹏 黄继华 莫延芬 杨桂华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碳足迹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对服务或商品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测度。将碳足迹引入旅游研究,对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住宿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构建了酒店住宿产品碳足迹计算模型,并实证于昆明市6家四星级酒店。结果表明:酒店住宿产品碳足迹主要来自运营期,约占整个生命周期的72.71%;来源包括能源消耗、垃圾释放和制冷剂泄露3个方面,其中直接能源消耗约占60.98%;主要影响因素是消耗量和排放系数,酒店规模对碳足迹的影响受到了环境温度等其他因素的扰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冲 金建君 应军素 罗永剑
为了揭示温岭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并探讨其内在原因,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采用FAO数据库及其他国际权威组织提供的最新数据,从耕地资源的供需平衡、供需结构以及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温岭市2000~2006年耕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生态承载力模型予以改进。结果表明:目前温岭市耕地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并且有加剧趋势,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0.005 9hm2上升至2006年的0.049hm2,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类生物产品的供需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粮食和油料的生态足迹供给严重不足;2000~2006年,耕地资源生态足迹指数在波动中急剧下降,但生态效率不...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温岭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史正涛 刘新有
探讨了城市应急水源地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的作用。在对昆明市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昆明市城市供水安全存在结构单一、季风降水不稳定、调水线路过长、地质情况复杂四个方面的潜在威胁,并提出了从应急地下水勘查、应急地下水补给、修建地下水库、建立水安全应急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昆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水安全 应急水源地 地下水 昆明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俊旭 张士锋 华东 龙爱华 陈博
本文利用水足迹对北京市水资源占用进行估计,得出2006年北京市水资源实际占用量为138.28×108m3,能更真实反映北京市水资源实际占用情况。从产业结构及消费构成分别分析了水足迹的情况,得出农作物和动物产品虚拟水消耗是水足迹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粮食及肉类是耗用水资源的主要消费产品。北京市水资源压力为1.37,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产品引进、生态环境保障、动物类及农作物产品用水相应水资源压力分别为:0.082、0.135、0.570、0.016、0.350和0.213。市外引入水资源高达59.78×108m3,对外依存度为0.43,说明北京市本地水资源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北京市水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云华 郭涛 崔希民
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定量分析结合的基础上,引进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析理论方法。作为一种解释性的数学框架,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了每个时间间隔和每种地类的变化面积和变化强度。强度分析自上而下分为3个层次:间隔层次、地类层次和转变层次,将观察变化强度与平均变化强度比较,揭示不同层次的变化特征,并依次用快速的与缓慢的、活跃的与平稳的、来源与转变三对术语来描述。本文以昆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为例,深入阐述了不同层次的面积变化和强度变化,并对不同层次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间隔层次,2000年后昆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逐渐加大;在地类层次,建设用地的变化强度是最活跃的,林地的变化强度是最平稳的;在转变层次,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减少的林地主要转变为草地。强度分析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分析中具有系统性的优势,对深入挖掘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理解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