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38)
2023(18334)
2022(15504)
2021(14516)
2020(12130)
2019(28182)
2018(27630)
2017(52756)
2016(28343)
2015(31875)
2014(31397)
2013(31243)
2012(28520)
2011(25629)
2010(25184)
2009(23514)
2008(23272)
2007(20110)
2006(17503)
2005(15599)
作者
(80666)
(67331)
(66686)
(63515)
(42845)
(32099)
(30223)
(26412)
(25593)
(23826)
(22919)
(22893)
(21396)
(21118)
(20641)
(20555)
(20070)
(19713)
(19289)
(19087)
(16585)
(16433)
(16208)
(15362)
(14986)
(14979)
(14714)
(14576)
(13461)
(13244)
学科
(121885)
经济(121748)
(99947)
管理(93115)
(88067)
企业(88067)
方法(56825)
数学(46625)
数学方法(46069)
(35618)
(34196)
业经(33715)
中国(31742)
农业(24728)
(24056)
财务(23983)
财务管理(23950)
(23122)
企业财务(22698)
(22668)
贸易(22652)
(22208)
(22075)
(22031)
理论(22027)
技术(21491)
地方(20943)
(19070)
环境(18799)
(18401)
机构
学院(408444)
大学(408237)
(171139)
经济(167916)
管理(166695)
理学(144523)
理学院(143053)
管理学(140747)
管理学院(140013)
研究(133940)
中国(103257)
(86874)
科学(81600)
(76759)
(66088)
(65343)
财经(62384)
研究所(60368)
中心(60099)
业大(59201)
(57863)
(57034)
北京(54882)
经济学(51958)
(51390)
农业(51171)
师范(50949)
(48757)
(46918)
经济学院(46897)
基金
项目(278967)
科学(221388)
基金(205360)
研究(204780)
(178450)
国家(176964)
科学基金(153639)
社会(131299)
社会科(124575)
社会科学(124543)
基金项目(108380)
(106591)
自然(99507)
自然科(97175)
自然科学(97153)
自然科学基金(95445)
教育(92827)
(89612)
资助(84409)
编号(82447)
成果(65357)
(62261)
重点(61933)
(59393)
(59233)
课题(55435)
国家社会(54969)
创新(54806)
教育部(53708)
科研(53053)
期刊
(185926)
经济(185926)
研究(118409)
中国(72880)
管理(64154)
学报(61247)
(60343)
(59647)
科学(58777)
大学(47166)
学学(44386)
农业(41783)
教育(39579)
技术(36654)
(32110)
金融(32110)
业经(31041)
财经(30940)
经济研究(29532)
(26657)
(24481)
问题(24258)
技术经济(21716)
图书(20099)
资源(19473)
现代(19124)
科技(19039)
(19011)
世界(18592)
理论(18449)
共检索到592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虞祎  张晖  胡浩  
本文基于水足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测算了2003年至2009年全国农区主要省(区)的畜牧业水资源承载力。同时构建了畜牧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分析农区主要省(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方农区的大部分省(区)及北方农区中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安徽属于水资源盈余地区,有条件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北方农区的河北、河南和山东一直处于水赤字的状态,应对畜牧业生产进行调整;②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的畜牧业水资源不可持续,虽然现阶段水盈余量还较大,但应密切关注水盈余的变化情况,并适当控制畜牧业的发展速度;③在考虑灰水的情况下,辽宁、吉林的水资源不可持续的风险较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学振  孙雨萌  杨春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究畜牧业生产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耦合关系是破解畜牧业资源环境约束的关键。以肉蛋奶蛋白当量度量畜牧业生产布局,构建涵盖资源供给、环境消纳、社会支持三大系统的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状态空间模型、耦合协调指数测算全国省域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与畜牧业布局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并采用GWR模型分析耦合协调关系的驱动因素及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现实值小幅增长,多数省区超载状态有一定改善。(2)承载力提升拉近实际承载状态与最优承载状态的距离,全国平均协调度已稳定在0.920上下,畜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由低度协调提升并稳定于中度协调水平。(3)耕地资源配置、畜牧业集聚度、环境治理力度、草地资源配置是影响协调关系的主要因素且影响效果存在地理空间非平稳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穗子  樊江文  张雅娴  官惠玲  张海燕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在保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探究合理的人口容量对该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模型模拟草地理论载畜量以估算畜牧业产值,设定三种居民生活水平情景,模拟不同情景不同时期下的适度人口容量,分析人口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十五”期间,三种情景下全区人口承载力呈富余状态“;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在当前居民和小康水平情景的人口容量尚有结余;到“十三五”期间,三种情景下人口承载力总体均超载,但空间分布不同,在当前居民、小康和富裕生活水平情景下,分别有11个、8个和2个县的人口容量尚有结余,人口承载力超载地区主要分布于三江源地区东部。应根据现有资源分布和符合主体功能要求的方向进行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将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孟祥海  张俊飚  李鹏  
中国畜牧业发展正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本文选取土壤环境承载压力、水环境承载压力、饲料粮自给压力和饲草自给压力4项指标,测算了1990-2010年中国及2010年国内各地区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研究表明:21年间中国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平稳回落"的两阶段特征,水环境超载成为中国及各地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环境约束,土壤环境超载次之;饲草自给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及各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首要资源约束;饲料粮虽能自给,但从全国范围看已接近自给上限,农区省份尤为明显。最后,立足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环境监管、推动畜禽粪便还田、加强保护草原以及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静  王颖  赵春子  金明姬  
为评估并分析延边州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延边州2006—201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及延边州各县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水资源基础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在2006—2015年间延边州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用水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分析年份延边州平均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足迹分别为99.77×104、19.95×104、18.36×104和2.07×104 hm2,占水资源总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树锋  陈俊合  
人工神经网络是复杂非线性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前沿理论,目前在水资源承载力领域的应用研究还很少见。结合神经网络基本原理、方法与水资源承载力基本理论,建立水资源承载力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资源承载力耦合模型。以惠州市为研究区域,预测了未来水平年不同供水保证率下水资源承载力方案,反映了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瓶颈作用;综合评估了研究区域现状和未来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表明了区域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性程度。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理论能较好解决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建模问题,计算结果较合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雨生  曲建升  刘莉娜  
基于表观消费量法和碳足迹与碳承载力计算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能源碳足迹和碳承载力进行计算并针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的碳足迹、碳承载力、净碳足迹分别为8 987 302.28 kt、1 797 728.81kt、7 189 573.47 kt,人均碳足迹、人均碳承载力以及人均净碳足迹分别为6.70 t、1.36 t、5.34 t。对各省份分析发现,2012年,碳足迹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占9.43%,碳承载力最大的省份是云南,占10.53%。此外,人均碳足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6个,人均碳承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3个,人均净碳足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国  龚久平  青鹏  潘科  胡启春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重庆市2000~2009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重庆市历年水资源承载力大于水资源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在逐年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生态足迹在逐年下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重点讨论了水资源生态足迹在三次产业间和城乡间的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文国  何明雄  潘科  祝其丽  周芸  樊毅  胡启春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对四川省2001—200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1—2009年间四川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率在逐步提高;干旱灾害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四川省历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均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情况较好。四川省水资源存在严重分布不均的现象,经济较为落后,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小的西部高原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大;经济较为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的东部盆地地区水资源量小,生态盈余较低,在绵阳、遂宁、内江、自贡等地出现生态赤字,水资源利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一中,夏军,谈戈  
本文首先明确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 ,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水 -生态 -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理论、二元模式下的水文循环机制和过程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认为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应加强学科综合研究 ,促进 RS、GIS等信息技术和现有模型方法的结合 ,并考虑区域分异与空间配置问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雁慧  李阳兵  梁鑫源  冉彩虹  
为探讨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的现状与未来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从承压、压力、协调、管理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探讨2000~2015年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使用M-K趋势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R/S分析法预测其未来趋势。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差,其中北纬35°~40°之间水资源承载力普遍较差,南北两侧地区较好。时空变化上,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恶化状态,其中东北及西南大部分地区呈恶化状态,东南大部分地区呈改善状态,西北地区变化不显著。未来趋势上,水资源承载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呈现持续恶化趋势,持续恶化区域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青海和湖南可能有恶化趋势;其他地区将呈现改善或可能改善趋势。研究结果对未来水资源承载力调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东南沿海地区承载潜力较大,山西、山东、北京等地几乎枯竭,东北及青藏高原地区水资源优势在逐渐丧失,应针对不同地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系统、管理系统以及承压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压力系统中的污染物排放可控性较大,对水资源承载力的调控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佳骏  董锁成  李泽红  
中国水资源短缺,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关系,运用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特定年份相关数据计算其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描述中国各省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以此综合分析评价中国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相匹配;西南省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相对较大;长江、珠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已无水资源承载力优势;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如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超载严重,水资源承载力渐趋枯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春青  邱林  黄强  陈晓楠  
 在前人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承载力的新见解,定义了承载力的四要素,并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灌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建立了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时考虑了农业水资源的两个特殊性,即各种作物的被承载能力及作物的需水和供水过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河南省第三濮清南灌区,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恒博  姚顺波  郭亚军  赵敏娟  
为了客观地评价生态承载力及其时空演化规律,通过构建以价值量为单位的生态足迹-服务价值法的生态承载力分析框架,选取2000~2015年陕西省97个区县的面板数据,运用全局Moran’s I、LISA集聚图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生态承载力指数的分布特征、演化路径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陕西省及三大地区生态承载力指数先快速升高后缓慢降低,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低值集聚现象明显,且向关中地区集中。(2)林地面积和当量因子价值是促进生态承载力指数提高的主要因素,人均消费价值是抑制生态承载力指数提升的主要因素。(3)影响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生态承载力指数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陕西省需要加大生态修复工程投入力度,减缓人均消费价值增长速度,实施差异化的生态承载力政策,以达到改善生态承载力的目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东  封志明  杨艳昭  
以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ECCI),以分县为基本单元,系统评价了我国县域尺度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①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以生态赤字区为主,生态盈余区和生态平衡区为辅。不足1/5的人口分布在约2/3表现为生态平衡或盈余的国土面积上,而4/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不足1/3表现为生态赤字的国土面积上;②中国分县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呈较明显的不平衡性,大体由东南到西北呈现从严重超载到富富有余的分布态势。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已严重失衡,且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迁入较为集中的沿海城市地区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空间生态不平衡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