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89)
2023(16478)
2022(14229)
2021(13240)
2020(11007)
2019(25325)
2018(24941)
2017(48335)
2016(26083)
2015(28986)
2014(28680)
2013(28163)
2012(25614)
2011(23107)
2010(22708)
2009(20502)
2008(19809)
2007(17128)
2006(14712)
2005(12626)
作者
(73991)
(61630)
(61217)
(58207)
(39040)
(29606)
(27870)
(24307)
(23476)
(21594)
(21154)
(20585)
(19371)
(19326)
(19092)
(18764)
(18453)
(18430)
(17533)
(17454)
(15111)
(14975)
(14905)
(13952)
(13783)
(13596)
(13397)
(13372)
(12363)
(12180)
学科
(108638)
经济(108537)
管理(76657)
(70986)
(59806)
企业(59806)
方法(50272)
数学(43690)
数学方法(43066)
(28131)
中国(26317)
(25187)
地方(24765)
业经(24710)
(23166)
环境(19807)
农业(18798)
(17999)
(17974)
贸易(17964)
(17956)
理论(17844)
(17414)
技术(16951)
(16492)
财务(16404)
财务管理(16373)
(16028)
企业财务(15555)
产业(14621)
机构
学院(364413)
大学(364248)
管理(147642)
(144522)
经济(141494)
理学(129460)
理学院(128052)
管理学(125682)
管理学院(125028)
研究(119203)
中国(86275)
(76931)
科学(76242)
(62778)
(58424)
(57522)
业大(55476)
中心(54279)
研究所(53934)
财经(51755)
(51263)
(48283)
北京(47873)
师范(47799)
(47238)
农业(45058)
(44446)
经济学(43257)
(41970)
经济学院(39224)
基金
项目(261705)
科学(206460)
基金(190256)
研究(189424)
(166246)
国家(164911)
科学基金(142645)
社会(119601)
社会科(113524)
社会科学(113495)
(102865)
基金项目(101408)
自然(93847)
自然科(91561)
自然科学(91542)
自然科学基金(89877)
教育(86754)
(86203)
资助(78157)
编号(76882)
成果(60000)
重点(58805)
(57037)
(56550)
(54360)
课题(52201)
创新(50715)
科研(50170)
国家社会(49483)
教育部(48791)
期刊
(151504)
经济(151504)
研究(99760)
中国(63653)
学报(58503)
科学(53773)
管理(53198)
(50687)
(46445)
大学(44333)
学学(41746)
教育(38159)
农业(35609)
技术(33088)
业经(26094)
(24599)
金融(24599)
财经(24121)
经济研究(24077)
(20707)
图书(20039)
问题(19914)
资源(19054)
科技(18249)
(18183)
技术经济(17747)
(16784)
理论(16606)
统计(16325)
商业(16246)
共检索到509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丹  吴凤平  
文章在对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内涵,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综合探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通过严格控制初始水权和初始排污权,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及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保障产业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结合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倩  汪嘉杨  张碧  
综合考虑影响水资源系统的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论文通过对水资源系统内在机理研究,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概念框架的水资源承载力DPSIRM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各子系统明确的含义,以反映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模拟退火算法用于投影寻踪优化,构建耦合SA-PP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2003—2012年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并分析投影特征值的历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即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逐步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处于水资源可支撑的规模范围内。2006年以前,水资源承载力呈加速增长趋势,其增长潜力较大。2006年以后,水资源承载力波动幅度较大,而2009和2011年年增幅趋于零。最佳投影方向各分量的大小反映了各评价指标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值越大则对应的评价指标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越大。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程度最大的5项指标依次为:生活污水排放量、"三废"治理投资、人均GDP、单位GDP水耗和森林覆盖率。压力子系统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比重为26.15%,表明压力子系统是影响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最重要因子。研究表明此模型具有实用性,可为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倩  汪嘉杨  张碧  
综合考虑影响水资源系统的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论文通过对水资源系统内在机理研究,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概念框架的水资源承载力DPSIRM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各子系统明确的含义,以反映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模拟退火算法用于投影寻踪优化,构建耦合SA-PP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2003—2012年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并分析投影特征值的历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即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一河  傅微  李婷  刘源鑫  
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是人地关系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前沿及热点内容。近年来,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体现在:(1)建立了综合、广泛的评价指标体系;(2)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与人地关系的调适;(3)综合研究方法的应用;(4)对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动态研究的关注及尝试。目前,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应用于国土空间开发、产业规划、灾后重建、资源环境监测及预警等领域。未来仍需在完善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尺度及动态变化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此深化综合自然地理理论及实践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佳骏  董锁成  李泽红  
中国水资源短缺,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关系,运用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特定年份相关数据计算其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描述中国各省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以此综合分析评价中国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相匹配;西南省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相对较大;长江、珠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已无水资源承载力优势;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如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超载严重,水资源承载力渐趋枯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鹏  傅泽强  杨俊峰  李林子  
水生态承载力研究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开展,并受到较多关注。论述了生态承载力概念的起源、水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水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技术方法研究现状,同时总结了目前以系统动力学结合情景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基于承载力的产业结构调整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文章提出了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并基于符合水生态系统耦合作用分析和"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建立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构建了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产业结构演化情景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贤金  宋娅娅  
厘清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生机制与评价模型,对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乃至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思路,提出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共轭角力"理论机制,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解构为"支撑力—敏感点""恢复力—脆弱点""损害力—临界点""发展力—平衡点"四对相互作用力,并据此提出集开发建设、环境灾害、资源生态及社会福祉四个维度的DENS评价模型,为科学地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特征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新光  栾芳芳  
选取水资源开发率、水资源利用率、人均水资源量、人均供水量、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需水定额及生态用水率共8个主要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新疆水资源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为0.3179,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有相当规模,水资源供给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保障,进一步开发潜力较小,在跨越式发展中必须适度发展以保障新疆水资源健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灏哲  李丽娟  李九一  
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用水压力大,水资源问题突出,因此亟需对该地区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期为水资源综合规划与高效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为此,首先对京津冀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京津冀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其次对水资源承载系统进行解析,构建基于量-质-域-流内涵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AHP、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借助TOPSIS评价模型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得分计算。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总量匮乏,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持续超采等已经导致该地区水生态功能退化,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地下水漏斗区等;②通过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计算,2006—2016年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得分总体上呈现波动式增长态势,表明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增强,但整体分值不高,水资源压力形势依然严峻。基于此,京津冀亟需构建区域、流域水资源联动机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与城市定位,遵循"以水量城"的城镇化政策和"以水定产"的产业政策,深入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实现整个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桂军  曹相东  齐义军  
呼包鄂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群,对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贡献斐然。但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呼包鄂城市群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年人均综合用水1000立方米的国际最低标准水平下,呼包鄂城市群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呼包鄂城市群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应增加黄河水分配指标,合理分配用水份额;探索水权交易方式,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完善节水降耗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工厂集约化养殖与家庭饲养放牧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牲畜用水;激励与管控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可利用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明华  赵爽  杨秀花  
区域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的不足,综合考虑区域压力、承压和区域交流等方面的因素,根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区域综合承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物元的评价方法,构建可应用于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模糊物元欧氏贴近度模型。依据2001—2012年河南省的统计资料,评价河南省的区域综合承载力,分析长时间序列变化规律,探讨促进和制约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单项指标。研究表明,2001—2012年间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呈上升态势,可持续发展状况越来越优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贵明  
传统产业结构注重产业构成比例和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注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却忽视了生态要素的制约,忽视产业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难以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产业生态学理论,探讨以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的生态化结构调整,提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要注意与环境的适应性和产业多样化,并加强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解决产业与环境冲突,对于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贤保  李勋贵  赵军峰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合理规划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研究重点考虑不足,研究方法存在误差等问题,以甘肃省17个流域为评价单元,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阈值入手,提出新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来量化研究区2015年、2020年、2030年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方法较现有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更符合实际;甘肃省大部分区域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呈超载状态,超载的流域集中在西北,不超载的流域集中在东南,承载力、承载规模和开发潜力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综合来看,河西内陆河流域和湟水流域不具备开发潜力,黄河干流区间和泾河流域开发潜力较小,嘉陵江、渭河、洮河、大通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最大,其他流域开发潜力居中;水资源对水资源系统综合承载力的影响较水环境更强;对比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发现三者的分布格局基本吻合,这一现象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以及水资源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通过构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了中国31个地区2004-2013年间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13年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