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08)
2023(17792)
2022(15409)
2021(14375)
2020(12029)
2019(27767)
2018(27371)
2017(52553)
2016(28680)
2015(32159)
2014(31941)
2013(31356)
2012(28601)
2011(25723)
2010(25437)
2009(23290)
2008(22395)
2007(19340)
2006(16884)
2005(14695)
作者
(82018)
(68302)
(67786)
(64509)
(43409)
(32861)
(30798)
(26719)
(26104)
(24122)
(23373)
(23054)
(21800)
(21361)
(21169)
(21033)
(20414)
(20373)
(19543)
(19501)
(16835)
(16600)
(16488)
(15687)
(15279)
(15108)
(15039)
(15003)
(13701)
(13513)
学科
(111498)
经济(111346)
管理(83804)
(76485)
(64003)
企业(64003)
方法(50288)
数学(43836)
数学方法(43217)
(30431)
(30099)
中国(28513)
地方(25419)
业经(25129)
(25114)
(23416)
农业(20125)
(18725)
财务(18646)
财务管理(18603)
(18584)
贸易(18574)
理论(18292)
环境(18099)
(17978)
(17681)
企业财务(17567)
技术(17161)
(16498)
银行(16433)
机构
大学(397816)
学院(395611)
管理(154752)
(153611)
经济(150156)
理学(134449)
研究(133533)
理学院(132848)
管理学(130284)
管理学院(129569)
中国(98409)
科学(85043)
(84612)
(72014)
(66780)
(66662)
业大(61591)
研究所(61083)
中心(60995)
(58241)
财经(57226)
(53031)
北京(52840)
师范(52420)
农业(52358)
(52039)
(49661)
(47023)
经济学(46267)
财经大学(42770)
基金
项目(279831)
科学(219655)
基金(202701)
研究(201920)
(178236)
国家(176790)
科学基金(151368)
社会(126311)
社会科(119541)
社会科学(119509)
(109774)
基金项目(107838)
自然(100205)
自然科(97795)
自然科学(97767)
自然科学基金(95974)
教育(93091)
(92944)
资助(83059)
编号(81975)
成果(65771)
重点(63295)
(61191)
(59732)
(58096)
课题(56709)
创新(54348)
科研(53883)
教育部(52157)
大学(51947)
期刊
(165903)
经济(165903)
研究(113977)
中国(76784)
学报(66540)
科学(60274)
(59715)
管理(56535)
(56101)
大学(50555)
学学(47584)
教育(44762)
农业(40978)
技术(34827)
(31797)
金融(31797)
财经(27509)
业经(27188)
经济研究(25824)
(23495)
问题(21675)
(21108)
图书(20304)
(19578)
科技(19394)
资源(18577)
理论(18345)
技术经济(17889)
业大(17207)
现代(16977)
共检索到574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志建  葛颜祥  范芳玉  
在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过程中,跨区域生态补偿是常见的问题,其中确定补偿主体和补偿标准是进行补偿的关键。鉴于流域各区域使用生态资源给其他区域带来的负外部性难以通过经济的手段使其内部化,文章提出逐级补偿制度,探讨相邻区域之间补偿和被补偿问题,以降低生态补偿的交易成本。并基于水质和水量指标确定流域逐级补偿标准,对流域逐级补偿制度的实施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流域整体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耿翔燕  葛颜祥  
目的]水量分配和生态补偿是我国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模块,有助于解决水资源利用冲突,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法]以小清河流域为例,将两者进行有效衔接,采用AHP法和熵值法进行科学分水的基础上,根据应分水量分摊上游的保护成本,结合各区域的实际用水和节水贡献进行调整,按照逐级补偿方式,测算流域各区域的水量综合补偿额。[结果]按照公平、效率、可持续的原则,2016年小清河上游至下游各区域的水量分配额分别为:滨州邹平7 350.03万m~3、淄博6 568.84万m~3、滨州博兴4 411.18万m~3、东营9 620.53万m~3、潍坊6 649.42万m~3;济南作为上游水源地为整条流域供水获得补偿2.66亿元,滨州邹平段因水量维护贡献突出、正外部效益外溢获得补偿2.020 2亿元,淄博、滨州博兴、东营和潍坊段则因其超量用水各需支付22.59万元、1.33亿元、1.11亿元和2.27亿元。[结论]小清河下游地区应增强水量维护意识,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升级,减少用水量。此外,今后应探索多元化的补偿资金来源,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流域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大伟  荣金芳  李斌  
本文应用生态环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构建流域生态补偿逐级协商机制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实施过程、补偿标准、运作框架、基本类型以及方法。以辽河为例,从纵向科层型协商机制、横向府际型协商机制和内部市场型协商机制三个维度建立了流域生态补偿的逐级协商机制,并提出了构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逐级协商机制的建议。本文认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的重点是上下游地方政府间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其难点是生态补偿目标的实现,落脚点则是如何有效地构建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艳萍  周颖  
文章在综述国内外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质水量的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以综合污染指数法确定水质污染指数,以实际取水量和分配的初始水权的差值确定应补偿的水量,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根据补偿金支付方式和年限确定最终实际支付的补偿金额,构建出基于水质水量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型,以黄河流域宁夏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牺牲了水环境,既污染了水质,对下游内蒙古的用水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占用了流域内其他行政区的水量,根据生态补偿模型计算出来的补偿金额为1.727 4亿元,且不同的支付方式和支付年限导致实际支付的最终补偿金额也不一样:若3年后一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本文首先基于科斯定理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水足迹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通过比较流域上、下游地区的水足迹和实际可用水量,判断生态盈亏状态。然后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下游地区应向上游地区支付16.07亿元的生态补偿额,并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进一步分配,得到下游地区的西安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5.09亿元、6.05亿元,渭南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2.25亿元、2.68亿元。该结果既可弥补生态盈余区域的水资源价值,又充分考虑了生态赤字区域的补偿能力,有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实现生态资源的永久保护,同时也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淑婷  杨永春  李博  石培基  魏伟  刘润  王梅梅  卢红  
通过深入剖析生态补偿与社会区位条件以及自然区位条件的关系,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石羊河各流域区位条件对补偿标准制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年石羊河流域各地区基础数据,建立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计算各流域不同植被类型补偿标准。研究结论如下:①合理补偿标准不仅需要考虑各生态系统的差异性,还必须保障补偿者的承担能力和满足受偿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合理制定补偿标准也是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②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和经济行为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应建立差别化、动态化补偿标准;③利用区位差异条件可以科学地制定区域间生态补偿的分配标准,有效避免以往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中的"一刀切"现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大伟  郑海霞  刘民权  
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是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河流水质水量的跨行政区界的生态补偿量计算办法,将实行统一的流域和区域综合环境管理纳入到流域地区政府的责任范围内,即将流域水体行政区界河流水质和水量指标设定为生态补偿测算的综合指标值中。本研究首次尝试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流域生态补偿的水质评价,并提出依据水权和对全流域GDP的贡献度或比率的方法进行流域水流量的测算。同时,提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的原则、模式、流程及计算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理论上的测算,解决了流域生态补偿中利益主体责任不清的弊端和补偿执行不力的缺陷,并为流域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执行的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乔旭宁  杨永菊  杨德刚  李成林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构建了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内容与流程,并以渭干河流域为例,计算了流域上下游生态损益、居民支付意愿和综合成本,分别作为补偿的最高、最低和参考标准。结果表明:2007年上游应获得的最高补偿标准为24.83×108元,最低标准为2 443.46×104元,参考标准为6.7×108元。下游各县作为受益者,应支付的补偿额为:库车为818.51×104~28 096.3×104元,补偿参考标准19 927.61×104元;沙雅466.7×104~64 179.1×104元,补偿参考标准17 204.17×104元;新和341.17×104~15...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乐勤  荣慧芳  
针对小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健全,补偿交易成本高,补偿标准、补偿主体、范围难以确定,补偿方式单一等弊端,以安徽境内秋浦河为例,采用系统研究、模型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系统理论,构建了其生态补偿实施体系。结果表明: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框架,由驱动力、法规保障、管理与运行、监督等子系统构成。政策与社会基础、流域上下游对水质、水流调节的供求关系是生态补偿的驱动力;制定生态补偿法规、成立生态补偿委员会是实施补偿的基础;构建多元融资与支付机制、多元补偿方式机制、协商、调解为主的补偿途经机制、监督机制、科学确定补偿标准等是实施补偿的关键。基于秋浦河流域上游提供的生态服务及保护生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雨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当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存在政府角色定位不准、市场化机制缺失和生态产品价值不能够得到体现等问题。鉴于此,文章以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例,探索生态银行应用其中的具体思路,从而提高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效率,促进流域范围内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永姣  王耀辉  
核算产业贸易所引致的流域省区之间隐含碳流动及明确各省区间生态补偿对于黄河流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具有现实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率先测度了黄河流域九省区之间2015年与2017年隐含碳排放,并进一步明确测算出了黄河流域九省区间由于产业贸易带来的二氧化碳转移情况及生态补偿额度。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九省区碳排放总量呈现由东到西梯度递减,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呈现由东到西梯度递增。(2)黄河流域九省区主要碳排放部门为基础能源及二次能源生产部门、矿产品生产部门以及金属冶炼加工部门。(3)东中部省份是流域九省区之间转移和承接隐含碳排放转移最多的省份,流域九省区之间隐含碳转移呈现出明显的地理邻近效应和产业结构互补效应。(4)进一步对九省区生态补偿额度测算表明,生态补偿额度上并不呈现出明显的梯度赤字,而是由东向西的赤字—盈余空间格局转向中间赤字、两头盈余格局。这些结论为公平合理地制定以碳排放为基准的流域间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永姣  王耀辉  
核算产业贸易所引致的流域省区之间隐含碳流动及明确各省区间生态补偿对于黄河流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具有现实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率先测度了黄河流域九省区之间2015年与2017年隐含碳排放,并进一步明确测算出了黄河流域九省区间由于产业贸易带来的二氧化碳转移情况及生态补偿额度。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九省区碳排放总量呈现由东到西梯度递减,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呈现由东到西梯度递增。(2)黄河流域九省区主要碳排放部门为基础能源及二次能源生产部门、矿产品生产部门以及金属冶炼加工部门。(3)东中部省份是流域九省区之间转移和承接隐含碳排放转移最多的省份,流域九省区之间隐含碳转移呈现出明显的地理邻近效应和产业结构互补效应。(4)进一步对九省区生态补偿额度测算表明,生态补偿额度上并不呈现出明显的梯度赤字,而是由东向西的赤字—盈余空间格局转向中间赤字、两头盈余格局。这些结论为公平合理地制定以碳排放为基准的流域间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淑清  王尚义  
流域生态补偿是流域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配套政策是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汾河流域生态补偿问题,必须要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确定适用性的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标准,同时适时制定生态补偿配套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明权  王继军  周伟  
为探讨在京津上游水源区实施有效生态补偿机制,减少上下游水资源矛盾,以潘家口水库水源区隆化县、平泉县为例,利用最小数据法推导了在不同补偿标准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比例,明确了水资源供给量与补偿标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实施生态补偿可以促使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发生变化,减少上游用水,有助于为下游提供更多的水资源,缓解上下游用水矛盾实现上下游协调发展;按潮河流域退稻还旱的补偿标准对隆化县水稻种植农户提供补偿,有74.12%的稻田农民愿改种玉米,能提供水资源服务量是1.41亿m3;根据水资源供给量目标不同,可以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可根据下游用水需求建立差别化、动态化补偿标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夏林   王转林   王金霞   严婷婷   黄开兴  
季节性休耕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探究区域差异化的休耕生态补偿标准对于制定和完善休耕生态补偿机制、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和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的海河流域为例,基于生态补偿理论框架,构建海河流域三级子流域尺度下的生态经济模型,并运用模型测算不同政策情景下各子流域空间优化的休耕生态补偿标准,模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和地下水压采效果。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区域差异化的休耕补偿标准取值范围为218~689元/亩。制定基于各子流域空间优化的休耕生态补偿标准可以激励农民压减冬小麦种植面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在保证农户的生产收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实现更大的地下水压采目标。实施区域差异化的休耕生态补偿标准,在维持现行政策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减少10%的公共财政支出;在扩大政策覆盖范围的情况下,可使流域平均新增地下水压采量67立方米/亩;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