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8)
2023(6518)
2022(5585)
2021(5321)
2020(4551)
2019(10465)
2018(10204)
2017(20028)
2016(10376)
2015(11499)
2014(10970)
2013(10466)
2012(9215)
2011(7850)
2010(7173)
2009(6078)
2008(5261)
2007(3963)
2006(2840)
2005(1907)
作者
(25593)
(21781)
(21460)
(20297)
(13521)
(10303)
(9701)
(8601)
(8275)
(7385)
(7235)
(7211)
(6731)
(6494)
(6494)
(6402)
(6345)
(6305)
(6085)
(6062)
(5161)
(5041)
(4993)
(4948)
(4912)
(4824)
(4526)
(4458)
(4299)
(4282)
学科
(40591)
经济(40556)
管理(29597)
(28507)
方法(24182)
(23806)
企业(23806)
数学(22382)
数学方法(22070)
(10990)
(10023)
中国(8699)
业经(8050)
(7609)
财务(7579)
财务管理(7564)
(7241)
贸易(7240)
企业财务(7201)
(7087)
农业(6735)
地方(6724)
技术(6717)
环境(6368)
(6240)
(5727)
(5388)
理论(5367)
(5319)
(4725)
机构
学院(131104)
大学(130527)
管理(56984)
(55725)
经济(54908)
理学(51215)
理学院(50776)
管理学(49871)
管理学院(49623)
研究(37155)
中国(27302)
(24665)
(23577)
科学(22248)
业大(20589)
财经(20306)
(19487)
中心(19053)
(18870)
经济学(17878)
(16494)
经济学院(16448)
(15957)
财经大学(15698)
经济管理(15650)
农业(15390)
商学(15165)
研究所(15074)
商学院(15039)
(14758)
基金
项目(104354)
科学(84034)
基金(78853)
研究(74634)
(69019)
国家(68513)
科学基金(60668)
社会(49470)
社会科(47128)
社会科学(47116)
基金项目(42649)
自然(40376)
(40046)
自然科(39524)
自然科学(39516)
自然科学基金(38802)
教育(34748)
(34125)
资助(31319)
编号(28848)
(23739)
重点(23523)
(22797)
(22152)
国家社会(21420)
创新(21349)
科研(21133)
教育部(20853)
人文(20501)
成果(20414)
期刊
(47478)
经济(47478)
研究(30478)
管理(19851)
学报(19800)
(18763)
科学(18282)
中国(17487)
大学(16272)
(16057)
学学(15785)
技术(13019)
农业(11451)
财经(9599)
教育(8944)
(8358)
金融(8358)
业经(8272)
(8209)
经济研究(7959)
问题(6720)
技术经济(6425)
理论(6397)
财会(6280)
(6143)
统计(6136)
科技(6131)
资源(6124)
实践(5933)
(5933)
共检索到164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维拓  张义  杨其长  薛绪掌  郭文忠  
周年高效、优质生产是日光温室的发展方向。针对日光温室夏季夜温过高、昼夜温差小且降温方法欠缺的问题,以设施园区地表水为冷源,以热泵作为能量提升、转换手段,对日光温室进行夜间降温,分析该方法的降温、除湿效果,对CO_2浓度累积的影响及系统能耗、冷凝水回收量等,探讨水源热泵用于日光温室夏季夜间降温的环境调控能力及节能节水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夜间(20:00-06:00),水源热泵系统可有效降低试验温室内气温,平均温度比自然通风的对照温室低2.6-2.9℃;同时,试验温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平均温差为1.6-1.7℃。试验温室内夜间平均相对湿度为74.3%-78.6%,比对照温室降低了8.9%-12.6%。在06:00时试验温室内CO_2浓度可达1 430-1 660μL/L,约为对照温室的1.3-1.9倍,可在日出后一段时间内提升试验温室内作物的净光合速率。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稳定,日均制冷耗电量为19.3-19.9 W/m~2,日均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值可达4.1-4.4。系统制冷耗电量及COP受进风温度、含湿量的影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维拓  张义  杨其长  薛绪掌  郭文忠  
周年高效、优质生产是日光温室的发展方向。针对日光温室夏季夜温过高、昼夜温差小且降温方法欠缺的问题,以设施园区地表水为冷源,以热泵作为能量提升、转换手段,对日光温室进行夜间降温,分析该方法的降温、除湿效果,对CO_2浓度累积的影响及系统能耗、冷凝水回收量等,探讨水源热泵用于日光温室夏季夜间降温的环境调控能力及节能节水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夜间(20:00-06:00),水源热泵系统可有效降低试验温室内气温,平均温度比自然通风的对照温室低2.6-2.9℃;同时,试验温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平均温差为1.6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微  周增产  卜云龙  兰立波  陈英伟  李东星  
为了比较自然通风与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降温效果,在上述两种条件下进行了低碳物联网温室内温度、湿度等数据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自然通风条件下降温范围为0.5~5.6℃,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条件下降温范围为4.2~12.5℃。由此可见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实用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欣  王朝元  李保明  史彦鹏  
针对我国气候条件下 ,大型连栋温室夏季自然通风降温效果差 ,而机械通风降温成本较高的问题 ,对采用自然通风并结合遮阳网、室外屋顶喷淋降温措施的荷兰引进 Venlo型玻璃温室的室内温湿度状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连栋温室室内空气温度明显低于室外 ,且室内温湿度分布比较均匀 ,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室外屋顶喷淋的降温效果显著 ,而且未造成温室内湿度显著增加。这种自然通风降温系统的能耗小 ,在中原地区使用可以达到温室降温和降低温室夏季生产成本的双重目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铁良  李天来  白义奎  于威  
通过试验布置测点,研究了湿帘降温系统在东北型节能日光温室内部不同方位上的降温效果,发现距离湿帘近的断面温降效果好;相同断面,垂直高度1.8m的测点降温效果好于0.8m高的测点;同一断面不同水平距离,正对湿帘的温降效果最明显,风速值也最大,靠近北墙的测点次之,靠近前屋面的温降效果最小,风速值也最小。结果表明,开启风机和湿帘使不同断面上的不同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的风速改变量不同,温降幅度也不同,降温效果与风速大小直接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欣  李保明  李真  丁涛  
采用CFD(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方法对Venlo型温室夏季采用室外遮阳和屋顶喷淋措施的自然通风降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时对整个计算域采用六面体网格进行划分 ,对温室天窗附近区域的网格进行了加密处理 ,生成的网格总数约为 10 6个。温室CFD数值模拟以室内外空气作为研究对象 ,外界气象条件、温室围护结构、室外遮阳与屋顶喷淋、室内植物和土壤等作为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进行处理。对Venlo型温室在室外遮阳和屋顶喷淋措施下室内空气温度的变化以及在整个温室空间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 ,同时进行了Venlo型温室室内温度的现场试验测试。CFD模拟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均表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云骥  徐继彤  庞松若  孙周平  李天来  
针对传统湿帘风机系统存在温湿度不均匀,无法调控冷空气温度;对温室密闭性要求较高,不适用于节能型日光温室等问题,借鉴国外半封闭温室降温方式,对日光温室正压式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结构参数优化与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湿帘风机系统结构参数为,湿帘厚度150 mm,单位面积水流速4 L/(min·m~2),直径50 cm、均匀打孔、孔距20 cm、孔径1 cm、反光膜材料的通风筒;与对照温室相对,此系统最高可降温10℃,室内温度基本全天均低于室外,在距地面1.5 m水平面上各处的温差在2℃以内,湿度差在7%以内,垂直方向上距地面3 m以下的温差在3℃以内。此降温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夏季日光温室的温度,且温室各处的温湿度比较均匀,可以为我国节能型日光温室提供有效的夏季降温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亚军  滕光辉  马承伟  
针对华北型连栋温室夏季降温系统存在的内遮阳网上部高温区通风不足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通风降温模式 :上排风 +湿垫 +内遮阳网。对该模式的夏季降温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在外部平均温度为 2 9 8℃时 ,通过上排风方式可以降低温室内部温度 3 4℃ ;上排风方式与下部纵向通风方式相比 ,节能率达到 9 6 %。该降温模式对温室的夏季降温有一定的效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元  高丽红  吴艳飞  郭瑞英  张雪艳  
针对日光温室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环境恶化的问题,利用温室夏季休闲期设计了4种填闲作物,研究其对温室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休闲期间种植大葱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区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多,真菌数量减少,B/F值显著升高,镰刀菌下降了69.17%,同时降低了土壤养分的积累。夏季休闲期间种植甜玉米可大量吸收土壤中多余的营养成分,但真菌数量偏高,B/F值与对照相比相差不大;种植速生叶菜虽然能降低土壤盐分含量,但对降低黄瓜致病菌数量和改善微生物区系组成方面无显著效果;豆科作物毛苕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盐分含量,但土壤微生物总量有所减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雪  邹志荣  许红军  赵建涛  李俊  
【目的】探索光伏发电系统在设施农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与发展潜力。【方法】在陕西安塞典型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对比分析普通日光温室和光伏日光温室的太阳总辐射透过率和光合有效光量子流密度透过率,同时还对2种日光温室中番茄的生长状况、产量以及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非晶硅电池组件和PC板按1∶1数量比布局条件下,晴天光伏日光温室正午前后2h内的太阳总辐射(波长范围为0.3~3μm)透过率为38.7%,光合有效光量子流密度(波长范围为400~700nm)透过率为38.9%,分别较塑料薄膜日光温室低30.3%和17.6%;而阴天时光伏日光温室的太阳总辐射透过率为34.6%,光合有效光量子流密度透过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秦仲  李湛东  成仿云  沙海峰  
[目的]以往有关园材绿地降温增湿作用的研究主要基于大尺度,模糊了绿地中具体的群落结构和树种影响,本研究基于小尺度探讨5种植物群落连续的温湿度日变化动态和准确的降温增湿作用,为其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也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天气晴朗且无风的夏季,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选取毛白杨、榆、旱柳、栾树、银杏5种冠层结构特征不同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以空旷草坪为对照,分别对5种植物群落及对照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冠层结构参数进行测试,以每分钟的数据为基础,利用EXCEL2010和SPSS19.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量化分析,研究了每种植物群落完整的温湿度日变化规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文  陈滢伊  王凯  梁之辰  梁益同  
理解城市湿地的气候效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滨水城市优化气候承载力和适应力建设方案。鉴于此,选择武汉市区18个典型城市湿地斑块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2020年盛夏期Landsat8 OLI/TIRS和GF-1数据反演的地表温度和其他影响参数,运用GIS缓冲区空间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武汉市四类城市湿地(主要河流、细小河流、湖泊湿地及水景公园)的夏季降温影响范围、降温强度、降温梯度及降温面积效率特征,并参考梅雨期累计降水量、盛夏期气温、夏季主导风和卫星过境日气象条件,探究了降雨、高温及风环境条件对城市湿地夏季降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城市湿地的最优降温效应指标不同,其中以长江为代表的主要河流有最强的降温影响范围和降温强度,湖泊湿地对周边环境具有单位距离下较大的降温幅度,而细小河流和水景公园则在降温面积效率上表现更明显。(2)河流湿地降温效应主要由河流长度和表层水温等自身属性决定,而湖泊湿地及水景公园降温效应则主要受到形状指数、湿地斑块地表温度、水体和植被覆盖水平、湿地周边建设用地等属性及周边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3)气象条件差异是影响城市湿地降温效应年际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不同降温效应指标和不同湿地类型影响不同。梅雨期降雨偏多或盛夏期气温偏高,对降温强度、降温梯度及降温面积效率的积极影响强于降温影响距离,对细小河流和水景公园降温效应的积极影响大于主要河流和湖泊湿地。夏季主导风向只对与之平行河段的降温影响范围上起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雯  王敏  
为探索提升江南水网地区城镇蓝绿空间格局降温效应的空间尺度差异性,提升城镇蓝绿空间的降温效应。以昆山市为例,利用遥感数据和辐射传输方程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在市域和城区2个尺度下分别构建城镇蓝绿空间格局与夏季降温效应度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与增强回归树模型,揭示了江南水网地区影响夏季降温效应的城镇蓝绿空间格局关键因子及重要性排序,并对比研究其降温效应的空间尺度差异性。结果显示:市域尺度下,蓝绿空间格局对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4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占比>滨水绿地宽度>水体聚集度;蓝绿空间格局对冷岛强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3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滨水绿地宽度>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占比。城区尺度下,蓝绿空间格局对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5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水体聚集度>水体平均斑块面积指数>绿地率>水面率>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格局对冷岛强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2个,影响程度为:绿地聚集度>蓝绿空间占比。研究表明,蓝绿空间格局特征与夏季降温的相关程度和贡献率水平均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李旭  王朝栋  郑刚  张天柱  
针对我国大型玻璃连栋温室夏季降温难度大、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引入荷兰半封闭温室环境控制理念,采用正压通风降温技术,以湿帘蒸发降温提供冷源,对管道风机、送风管等关键机构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建立连栋温室正压通风降温系统,并进行适应性生产试验。试验依托河北南和设施农业产业集群项目,以采用湿帘-风机负压降温系统的温室为对照,对采用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温室,进行降温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送风管各侧孔出风风速基本一致,送风均匀性高;2)采用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温室室内温度平均高于对照温室3.7℃,极端高温时可高出6.8℃。在河北南和地区,传统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系统的降温效果优于创新设计的正压通风降温系统,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实现方式还需改进,在我国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传坤  魏珉  徐平丽  
为探究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偏低的原因,以传热学对流换热理论为基础,以土壤蓄热温差占温室垂直方向上最大空气温度与地面温度之差的比例(温差比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日光温室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开展研究。在位于山东泰安的日光温室内,选取温室中部后墙南5.4m,距离地面0,0.1,1.1,2.1,3.1,4.27,4.37m高度处为测点,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T1~T7,地面设置热流板H1;选取试验期间土壤蓄热量高、中等、低3天试验数据,对不同高度各测点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计算垂直高度上的最高空气温度,计算不同太阳辐射情况下的温差比例。试验数据验证了温室空气温度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温室空气存在逆温层和对流层,存在逆温现象;逆温层上部空气密度小于下部空气密度,上部高温空气不能流动到地面,逆温层两端温差较大。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太阳辐射情况下垂直方向上最大空气温度积分与地面温度积分之差分别为890℃、770℃、175℃,土壤蓄热温差积分分别为310℃、200℃、68℃,温室散热温差积分分别为120℃、20℃、27℃,土壤蓄热时间分别为6h 55min、4h 50min、2h 20min;后墙南5.4m处逆温层、对流层高度分别为0~3.1m、3.1~4.37m;试验期间不同太阳辐射情况下温差比例分别为34.8%、26%、38.9%。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强度高时土壤蓄热温差和蓄热时间多于太阳辐射强度低时的土壤蓄热温差和蓄热时间;对流层空气产生自然对流,温室热量向温室外部大量散失;逆温现象造成的温差比例偏小是造成土壤总体蓄热量少、土壤温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