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9)
2023(15112)
2022(13331)
2021(12355)
2020(10367)
2019(23836)
2018(23695)
2017(46184)
2016(24759)
2015(28177)
2014(28174)
2013(27763)
2012(25217)
2011(22768)
2010(22702)
2009(20827)
2008(19887)
2007(17265)
2006(15442)
2005(13451)
作者
(71097)
(59295)
(58822)
(56068)
(37821)
(28493)
(26798)
(23337)
(22615)
(20994)
(20186)
(20052)
(18761)
(18648)
(18315)
(18015)
(17669)
(17388)
(16952)
(16807)
(14644)
(14430)
(14187)
(13626)
(13272)
(13185)
(12877)
(12840)
(12019)
(11550)
学科
(117581)
经济(117459)
管理(73582)
(66608)
(55365)
企业(55365)
方法(49004)
数学(42928)
数学方法(42333)
(27617)
中国(27579)
地方(26058)
(25364)
业经(23649)
(23283)
农业(18636)
(18112)
(17338)
环境(17216)
(17093)
贸易(17085)
理论(16945)
(16497)
(15772)
财务(15694)
财务管理(15655)
地方经济(15135)
技术(14975)
企业财务(14830)
(14285)
机构
大学(355377)
学院(354614)
(149034)
经济(145890)
管理(142734)
理学(123649)
理学院(122323)
管理学(120139)
管理学院(119494)
研究(118227)
中国(87227)
(74703)
科学(72547)
(65715)
(58803)
中心(53678)
(53498)
研究所(53426)
财经(53164)
(51141)
业大(51122)
(48291)
北京(47159)
(46569)
师范(46198)
经济学(45265)
(42776)
(41727)
农业(41449)
经济学院(40464)
基金
项目(243220)
科学(191530)
研究(178075)
基金(176920)
(153196)
国家(151946)
科学基金(131436)
社会(113149)
社会科(107265)
社会科学(107236)
(94627)
基金项目(94163)
自然(85316)
自然科(83225)
自然科学(83204)
自然科学基金(81676)
教育(81364)
(79000)
资助(73167)
编号(72756)
成果(57867)
重点(53847)
(53599)
(52158)
(49929)
课题(49117)
创新(46602)
国家社会(46544)
教育部(46319)
科研(46210)
期刊
(166971)
经济(166971)
研究(105644)
中国(62905)
学报(53348)
管理(52868)
(49757)
科学(49749)
(48553)
大学(40531)
学学(38087)
教育(35228)
农业(33495)
技术(32297)
(28169)
金融(28169)
经济研究(26621)
财经(26290)
业经(26206)
(22570)
问题(21792)
图书(19271)
技术经济(18793)
理论(17351)
资源(16952)
统计(16479)
(16296)
科技(15967)
现代(15839)
实践(15556)
共检索到517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云  谢莉  
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范式。本文从水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入手,着眼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水资源管理机制、污水处理运行机制和供水安全等三个方面就我省城镇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永昕  李体康  
本文从资源产出和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从产业链、科技智力支撑、资金供给、政策法规和发展氛围等方面分析了制约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欧向军  李志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保鹏  朱道林  陈英  徐思超  白志远  
为揭示甘肃省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借助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不可否认,2001—2011年二者的相关性较强;2)滞后1、2期时,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滞后2期时,经济增长是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Granger因;二三产业发展不是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Granger因,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是二三产业发展的Granger因;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没有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3)城镇工矿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其解释力度不到1%,而经济增长对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影响一直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克全  
生态保护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长期困扰甘肃乃至全国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样本,对甘肃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对策性研究,针对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三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勇进  陈兴鹏  拓学森  蒋晓娟  
立足于生态经济理论,利用系统模型方法,构建了对有关区域发展政策的可能结果进行动态仿真的模拟实验室,对甘肃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运行规律进行探索和实证研究,旨在描述甘肃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能的运行情景,为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甘肃省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技术对自然资源表现为弱可替代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鑫  吴文瀚  蔡圃  蒋梦婷  王博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甘肃省四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园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构建了物质循环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甘肃省其他园区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玉文  程怀文  鲍海君  
水资源水质型短缺是浙江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战略瓶颈。社会经济水循环将传统水资源问题扩展到社会经济系统中,通过社会经济水循环研究,寻找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水资源管理创新。文章从社会经济水循环概念出发,剖析社会经济水循环及与水资源管理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浙江省社会经济水循环研究框架,进而解析水资源管理创新内涵,总结提出相应的管理调控手段,从而推动浙江省水资源管理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延军  亢凯  叶勇  
甘肃省的城市主要为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为国家和全省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本文认为只有以生态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甘肃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宗植  
甘肃的小城镇萌芽于秦汉、汉唐时期,因丝绸之路的繁华,曾兴起了一批小城镇,后来日渐衰落。解放前,全省交通闭塞,经济萎缩,文化落后,城镇数量少,规模小,省内设市的城市只有兰州。1949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姚丽娟  
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载体。本文描述了甘肃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甘肃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并提出了加快甘肃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对策举措,力求推动甘肃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郝希亮  王成龙  
选取甘肃1983—2012年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以及就业比重为指标,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甘肃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甘肃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并未形成良性互动。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甘肃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吉亚辉  张朋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采用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甘肃省城镇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了甘肃省城镇化的长期趋势,揭示了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集聚的过程。研究发现在2022年左右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2030年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这对于甘肃省城镇化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广裕  
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首先对研究消费的文献做了简要的述评,并对消费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数理推导。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甘肃省经济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由消费不足所导致。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政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居民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志斌  李夏  
小城镇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甘肃乡镇企业发展缓慢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小城镇发展的区域环境先天不足 ,从而造成甘肃小城镇整体规模偏小 ,产业结构单一 ,空间布局分散 ,对周边区域缺乏辐射带动作用。面向 2 1世纪 ,甘肃小城镇应重视整体规划 ,加大资金投入 ,发展特色产业 ,完善基础设施 ,改革管理体制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小城镇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