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8)
- 2023(12645)
- 2022(10837)
- 2021(10170)
- 2020(8448)
- 2019(19384)
- 2018(19117)
- 2017(37241)
- 2016(19907)
- 2015(22230)
- 2014(21815)
- 2013(21113)
- 2012(18653)
- 2011(16672)
- 2010(16229)
- 2009(14583)
- 2008(13812)
- 2007(11557)
- 2006(9800)
- 2005(8030)
- 学科
- 济(82080)
- 经济(82018)
- 管理(56429)
- 业(51179)
- 企(41371)
- 企业(41371)
- 方法(40226)
- 数学(35288)
- 数学方法(34648)
- 农(24745)
- 地方(20272)
- 财(17703)
- 业经(17513)
- 中国(17046)
- 环境(15865)
- 学(15564)
- 农业(15352)
- 贸(14820)
- 贸易(14814)
- 易(14391)
- 理论(13952)
- 和(13005)
- 务(11940)
- 财务(11887)
- 财务管理(11863)
- 技术(11579)
- 划(11393)
- 企业财务(11100)
- 制(10800)
- 地方经济(10644)
- 机构
- 学院(268868)
- 大学(262468)
- 管理(108047)
- 济(103652)
- 经济(101488)
- 理学(95013)
- 理学院(93980)
- 管理学(91994)
- 管理学院(91502)
- 研究(81160)
- 中国(60619)
- 京(53822)
- 科学(53110)
- 财(44573)
- 农(41556)
- 业大(40634)
- 中心(39660)
- 所(38351)
- 江(38038)
- 财经(36871)
- 范(36747)
- 师范(36355)
- 研究所(35565)
- 经(33506)
- 北京(32773)
- 农业(32624)
- 州(31428)
- 经济学(31235)
- 院(30885)
- 经济管理(29320)
- 基金
- 项目(196078)
- 科学(156005)
- 基金(142752)
- 研究(142165)
- 家(124598)
- 国家(123616)
- 科学基金(108030)
- 社会(90491)
- 社会科(85824)
- 社会科学(85805)
- 省(78993)
- 基金项目(76605)
- 自然(71550)
- 自然科(69813)
- 自然科学(69801)
- 自然科学基金(68495)
- 教育(65683)
- 划(65495)
- 资助(58164)
- 编号(57791)
- 重点(44302)
- 发(43293)
- 成果(43126)
- 部(42000)
- 创(41233)
- 课题(38987)
- 创新(38483)
- 科研(38031)
- 国家社会(37389)
- 人文(36214)
共检索到363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玉 翟晓燕 张永勇 李淼 刘晓洁
水生态产品实物量计算是水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及价值实现的基础。为客观反映水生态产品价值量与水循环过程的联系,论文以黄河上游湟水河流域为例,采用流域水循环多过程模拟、情景分析和社会经济调查等手段,核算了1986—2015年水生态产品(水资源供给、水资源存量、土壤保持、洪水调蓄、水质净化)实物量及其价值,系统分析了水生态产品价值量组成及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湟水河流域1986—1995年水生态产品总价值量为604.81亿元/a,1996—2005、2006—2015年分别增加了10.87%、24.49%。水生态产品价值主要由水资源存储贡献(占比66.59%~69.53%),水库防洪价值、水资源供给、水质净化价值次之(分别占比18.91%~23.54%、5.08%~5.53%、4.77%~6.12%),土壤保持贡献最小(占比约0.02%)。从上游到下游子流域水生态产品价值量通常呈减小趋势,个别子流域由于有水利工程,水生态产品价值量明显增加。研究可为黄河上游流域水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昝欣 张玉玲 贾晓宇 熊广森
张家口市是首都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支撑区,流经该区域的永定河上游流域发挥着保育水资源的重要作用。为全面认识永定河上游流域水资源生态价值,对流域水生态各项服务功能开展定量评价。以2017年为基准年,综合采用InVEST模型与市场价值法系统评估研究区的水源供给量,以空间和货币的手段直观地表达该地区的水源供给情况;对于空间数据较难获取的地区,采用当量因子法评估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价值;采用分摊法计算水生态旅游价值。结果表明:其总价值量为55.14亿元,约占张家口市各区县平均GDP(81.87亿元)的67.35%。其中,水源供给价值、水力发电价值、水产品生产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等直接使用价值为28.64亿元,土壤保持、河流输沙、生物多样性等间接使用价值为26.50亿元,水源供给、休闲娱乐和水土保持功能对研究区域水生态系统价值提升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区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分别为0.35亿元和0.23亿元,生态价值远高于经济效益。本文因地制宜的综合评价方法提升了价值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于基础数据较为缺乏的地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嘉欣 朱永楠 彭少明 赵勇 李海红 姜珊
社会水循环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密集区,深入研究其各个环节的能耗和碳排放空间分布及强度特征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社会水循环碳核算体系及碳排放综合测算模型,以黄河流域66个地市(州)为例,估算社会水循环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研究发现:2017年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最大,约是上游地区的7.4倍;在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四大环节中,用水环节碳排放量最大,其中居民生活用水的碳排放量最大,占用水环节碳排放的59.7%,占社会水循环总碳排放的54.7%,是社会水循环碳减排的重点环节;黄河流域社会水循环各环节碳排放强度依次为:用水>排水>供水>取水。针对碳减排重点区域和环节,提出了社会水循环节能降碳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水循环 生命周期 碳足迹 黄河流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艳萍 郁娇娇
采用区域生态破坏度等级去衡量区域生态保护或修护的成本,为区域间补偿额度提供依据,从而对区域的生态保护实施、生态补偿空间选择做出优先顺序安排。首先,依据补偿标准的区域差异及流域生态破坏的影响因素,构建生态破坏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毕达哥拉斯TOPSIS法对区域的生态破坏度进行等级评价,作为区域间生态补偿迫切度的依据。最后,以黄河流域上游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青海为4个区域中生态破坏度最为严重区域,其次为甘肃、宁夏、内蒙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玉娟 王树东 杨胜天 曾红娟 蔡明勇 宋文龙
以黄河流域为例,通过集成RS/GIS技术,利用生态水文评估工具中模块化生态水文综合管理系统(EcoHAT)对研究区植被生态用水过程进行定量模拟,模拟出该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像元尺度上植被生态用水量,得到研究区植被生态用水时空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上,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偏多,而70年代和90年代偏少,2000年生长季植被生态用水量为263.5 mm;年内变化整体与降水变化趋势相一致,最大值集中在6—8月;从植被类型看,最小是草地,其次为灌丛,最大为林地;从水资源分区上看,最小的是兰河干流区间,伊洛河流域最大。其中,兰河干流区间、河龙干流区间、内流区、湟水流域、龙兰干流区间、龙...
关键词:
植被生态用水 EcoHAT 黄河流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志峰,李春晖
黄河兰州以上区域水资源量占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一半以上,研究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区域降水时空结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黄河兰州以上19个降水站点1959~1998年系列数据,采用EOF技术分析了黄河上游降水的时空结构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区域降水存在四种典型降水类型,即“全部一致型”、“南北型”、“东西型”和“相间复杂型”。但第一特征向量为主导,其时间变化系数与年降水量基本一致,说明黄河流域兰州以上降水主要受青藏高原大尺度气候影响,具有降水偏多(少)一致性特征。从时间尺度上降水有减少的趋势;并伴随3、6、和11年的周期变化,而且在1986和1991年发生突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付扬军 师学义
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的直接上位指导性规划,基于小流域尺度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可以为黄土高原地区县域生态修复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以汾河上游为例,首先,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地形特征的方法确定了89个小流域单元,进而定量评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食物供给四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5个生态功能分区;然后,以生态功能分区内生态群落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生态群落的生态功能统计比较,划分12个生态修复分区;最后,将小流域合并得到沟域生态系统单元,进而划分了25个生态修复工程分区统筹后期工程项目实施,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本文提出新的生态修复分区思路,以期为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石蒙沂
在黄河龙羊峡段左岸沙地采用沙蒿、柠条、沙棘、芨芨草4种植物,沙障整地、沟整地、穴整地和不整地4个整地类型,7·5、15、20 g·kg-13个吸水剂含量种子处理,进行复因子设计模拟飞播试验,秋后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模拟飞播的植物平均出苗量为2 811株·hm-2,其中沙棘6·6 %、柠条0·1 %、沙蒿91·2 %、芨芨草1·2 %,表明沙蒿种子最适宜本区飞播,芨芨草可做搭配品种,沙棘、柠条应直播造林;2)随吸水剂含量增加,单位面积出苗量也随之增加;3)人工整地为飞播种子的萌发创造了条件,但是大面积整地也提高了飞播成本,沙蒿、芨芨草都是千粒质量极低的耐旱植物种,采用超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艳萍 程亚雄
从将黄河上游企业作为补偿客体的角度出发,以甘肃段为例,选取146个企业作为随机样本研究其参与生态补偿行为。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调查企业生态补偿参与意愿(WTA)及受偿水平,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企业生态补偿参与意愿较高,占总样本的89.04%;参与生态补偿的企业愿意接受的平均补偿水平为其节能排污年费用的71.68%。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研究企业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及受偿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行业、规模、企业对生态补偿机制了解程度、企业认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必要性、企业对周边环境状况自评与企业生态补偿参与意愿有显著相关性;企业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规模、企业对周边环境状况的自评与受偿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昌明 郑红星
根据月降水、径流资料进行水循环要素分解,并应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7个主要的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对于兰州控制断面而言,地表径流有明显的减少趋势,而其它水循环要素变化的趋势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对于花园口控制断面而言,天然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的趋势十分明显,而降水、蒸散发、壤中流和土壤水分通量也都呈减少趋势,但变化并不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了用水量的增加、降水减少以及径流系数减小与黄河流域水循环变化的关系。水循环是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基本依据,黄河流域地处半干旱地区水循环具有垂向运动的特征,蒸发旺盛。因此,对黄河流域来说,应从其水循环的特征,考虑用水结构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国兴 王涵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物元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原、郑州、济南、青岛和呼和浩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西宁、兰州、银川和西安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着较大变动幅度。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下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下牢固的生态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国兴 王涵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物元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原、郑州、济南、青岛和呼和浩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西宁、兰州、银川和西安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着较大变动幅度。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下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下牢固的生态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芳芳 徐宗学 左德鹏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然而,近年来黄河上游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流域水资源情势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基于SWAT模型,研究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流域径流在未来两个时期(2046年-2065年以及2081年-2100年)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未来两个时期内,流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且2081年-2100年时期的减少幅度较2046年-2065年时期大;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径流量序列的第10和90百分位值(R10和R9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CSIRO-A2和INM-B1两种组合情景下;CSIRO模式下流域径流量最大,INM模式下最小,MRI模式居中;日径流量的第90百分位值...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黄河 SWAT模型 情景 径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剑 李新 王根绪 胡宏昌 钞振华 George Leavesley Steve Markstrom Roland Viger
以黑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区自然产水区的产汇流机理的研究,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集成环境的开发思想,利用MMS(modular modeling system)模型库中与降水径流相关的模块,通过综合各种产流(包括超渗、蓄满产流)机理、并且根据寒区产汇流的特点对USGS开发的流域PRMS(precipitation-runoff models)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土壤水运动中降雨入渗补给的多层土壤滞后效应模块以及积雪融雪和冻土面积识别模型,建立了适合于寒区流域的分布式PRMS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黑河上游出山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与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MS建立的黑河上游改进的PRMS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利平 曾思栋 王任超 夏军
气候变化对我国各地区水资源影响的时空格局变化,尤其是对水资源工程和规划的影响,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滦河流域为研究流域,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57年-2001年的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等资料,应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滦河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由月径流量计算结果,模拟期效率系数达到77.2%,检验期达到83.1%,表明SWAT模型在该流域具有一定适用性;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多模式结果,分析了IPCCSRES-A2、A1B、B1情景下21世纪降水、气温、径流、蒸发的年响应过程,以1961年-1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