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1)
2023(10627)
2022(8957)
2021(8328)
2020(6994)
2019(15851)
2018(15482)
2017(29595)
2016(15798)
2015(17674)
2014(17279)
2013(16804)
2012(14966)
2011(13273)
2010(12651)
2009(11199)
2008(10375)
2007(8403)
2006(7176)
2005(5885)
作者
(42845)
(36107)
(35904)
(34057)
(23016)
(17702)
(16382)
(14274)
(14099)
(12863)
(12557)
(12368)
(11591)
(11316)
(11217)
(10990)
(10725)
(10655)
(10586)
(10456)
(8755)
(8696)
(8610)
(8491)
(8144)
(8117)
(7788)
(7530)
(7172)
(7071)
学科
(67921)
经济(67862)
管理(43509)
(37905)
方法(30663)
(29931)
企业(29931)
数学(28000)
数学方法(27627)
地方(21292)
(17467)
中国(16489)
(14381)
(13803)
业经(12912)
环境(12816)
农业(12190)
地方经济(11564)
(10791)
(10415)
贸易(10408)
资源(10222)
(10034)
(9593)
技术(9373)
(8860)
(8707)
财务(8671)
(8667)
财务管理(8654)
机构
学院(211801)
大学(209487)
(85277)
管理(85181)
经济(83634)
理学(74936)
理学院(74045)
管理学(72602)
管理学院(72199)
研究(69989)
中国(51352)
科学(45974)
(42978)
(36164)
(35255)
(34177)
中心(33943)
(33684)
业大(32560)
研究所(31437)
财经(30178)
(28980)
师范(28671)
(27631)
(26981)
农业(26640)
经济学(26203)
北京(24946)
(24501)
经济学院(23945)
基金
项目(162369)
科学(130134)
基金(120272)
研究(115584)
(106208)
国家(105453)
科学基金(91740)
社会(75374)
社会科(71639)
社会科学(71620)
基金项目(64987)
(64194)
自然(61078)
自然科(59403)
自然科学(59384)
自然科学基金(58259)
(53939)
教育(51986)
资助(47556)
编号(45787)
重点(37521)
(36525)
(35478)
成果(33814)
(33777)
国家社会(32151)
科研(31855)
创新(31776)
课题(30572)
教育部(30044)
期刊
(85228)
经济(85228)
研究(52365)
中国(36492)
学报(33246)
科学(32156)
(28646)
管理(28570)
(26244)
大学(24721)
学学(23565)
农业(19932)
技术(18427)
教育(16374)
资源(16289)
业经(14740)
(14130)
金融(14130)
财经(13667)
经济研究(12774)
问题(11819)
(11698)
(11132)
图书(10407)
科技(10101)
统计(9776)
(9588)
(9536)
技术经济(9504)
(9305)
共检索到289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佩杰  王召根  蔺丹清  潘杰  刘燕  朱孝锋  刘凯  
为评估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密度及时空特征,于2018年在该水域进行了4次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水声学调查所得鱼类资源密度均值范围为0.090~0.575尾/m~2,均值为0.286尾/m~2;鱼类资源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随季节变化较明显, 7月和10月,和畅洲的南、北汊鱼类资源密度要显著高于其上游和下游; 1月和4月,则是和畅洲上、下游的资源密度相对较大,其中7月保护区水域的鱼类资源密度最大, 1月最小。调查水域内单体目标强度呈单峰状分布,主要集中于-59.5~-53.5 dB,春季、秋季和冬季的单体目标均匀分布于水深10~40 m的水层,夏季则多集中分布于水深5~20 m的水层。本次调查较准确地反映了镇江保护区水域内的鱼类资源密度及其时空分布信息,为保护区管理部门评价长江豚类的栖息地质量以及实施科学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华元渝  顾美华  
近年来 ,由于长江水环境的剧烈变化 ,生活在其中的长江豚类的栖息生境及群体分布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长江豚类的生存状况日趋恶劣 ,亟待探索新的保护对策。根据笔者多年的考察 ,长江豚类的适宜栖息生境及其生活群体均明显从中游向下游迁移 ;农业部组织的长江豚类同步考察也多次证实 ,长江下游一些特定水域内豚类数量相对逐年增多。据此 ,笔者提出 ,在当前长江豚类迁地保护面临困难的严峻情况下 ,宜首先实施长江豚类自然栖息地的就地保护对策 ,待种群复壮之后 ,再进行迁地保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武智  李捷  朱书礼  李新辉  
石角水库位于广东省北江清远水利枢纽和飞来峡水利枢纽之间,是北江干流第一座梯级电站河道型水库。由于水坝阻隔及其他人类涉水活动影响,库区渔业资源呈严重衰竭趋势。为了解其鱼类资源现状,采用分裂波束渔探仪EY60(120 k Hz,200 W)于2015—2016年对库区鱼类资源及种群行为特征进行调查评估。结果显示,鱼类密度、鱼类行为及垂直分布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且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2015年12月、2016年3月和2016年6月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0.008±0.0125)ind/m3、(0.1601±0.1123)ind/m~3和(0.0405±0.0449)ind/m~3。不同季节鱼类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季节鱼类洄游行为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夏季鱼类主要从库首向库尾水平洄游,垂直方向为向下洄游,而冬季则相反。本研究初步探明石角水库鱼类资源分布及其行为特征,也表明声学方法在研究较大空间尺度鱼类行为方面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北江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涛  庄平  章龙珍  刘健  王云龙  侯俊利  刘鉴毅  冯广朋  赵峰  黄晓荣  闫文罡  
为了解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其临近水域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2004~2008年利用底拖网、插网、定置网和刺网等多种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组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调查到鱼类105种,隶属于18目43科86属,鱼类种类组成以鲈形目和鲤形目为主;生态类型中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各37种,河口定居性鱼类25种,洄游性鱼类6种;鱼类种类组成处于长江下游至东海的过渡类型,鱼类食性以底栖生物、有机碎屑和浮游动物食性为主,凶猛性鱼类较少。与以往调查资料相比,调查水域鱼类物种数有所减少,一些重要的物种更是濒临绝迹。保护区水域鱼类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河口代表性、稀有性和很高的科研价值,同时其生态系统也较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庄平  沈新强  张涛  朱江兴  李备军  
根据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浮游植物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物种丰富,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68属132种,硅藻门的物种最多(37属93种),其次为绿藻(17属20种),甲藻、蓝藻、黄藻和裸藻相对较少;物种群落结构多样,有近海低盐性、外海高盐性、河口半咸水性和淡水性四大类群,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为305.28×104ind/m3,平水期(5、11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2月),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对物种之间细胞丰度分配比例和浮游植物细胞总丰度起关键性支配作用。长江径流、外海水系季节性消长直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燏  马永红  陈建武  
2010年11月、2011年5月对四川省九寨沟勿角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种,共182尾,隶属于3目4科。其中,土著鱼类5种,外来种1种;鲤形目4种,占鱼类物种数的66.67%,鲇形目和鲑形目各有1种,均占鱼类物种数的16.67%。保护区鱼类主要组成为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和青藏高原类群,兼有少量的北方冷水类群。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种,占鱼类物种总数的50%;属于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2种,占鱼类物种总数的33.33%。保护区鱼类在食性和栖息习性等方面分别属于不同的生态类型。掠夺性获取,水环境破坏,以及外来种入侵是保护区鱼类资源面临的最大威胁,针对以上威胁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立元  危起伟  张辉  王成友  杜浩  谢晓  
为了探明长江上游向家坝至宜宾44 km江段鱼类在枯水期(1—4月)的分布特征,2006—2012年期间采用裂波式探鱼仪BioSonics DT-X对该江段进行了7次水声学调查,并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采集流速等环境特征数据,此外,还在2011年3月同期进行试验性捕捞。水声学探测目标(Max.(TSc)≥-45 dB)的平均强度为(-42.32±5.02)dB,推算平均体长为22.71 cm。试验性捕捞共采获20种鱼类,平均体长21.31 cm。鱼类在研究区域呈现聚集分布的特征,主要分布在横河口、岷江口、南广河口三处河口以及打铁窝、李家沱两处深水区。分析认为枯水期该江段鱼类对环境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红清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种类与群落类型繁多,已建立的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各类重要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及自然遗迹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叠图法、数学统计等方法,对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类型、分布、管理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识别、整理、统计分析与制图,结合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分布特点,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制约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至2008年12月长江流域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827个,保护区总面积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1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流域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长江流域水力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宗强  
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占全流域面积的 5. 74%,比我国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低1.9个百分点。保护区数量在80年代增幅最大,面积在90年代增幅最大,这种不同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护区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建立较多的大保护区,保护较大的生态系统。本流域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与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性和珍稀物种的多样性直接相关。生态系统类的自然保护区多分布在长江一线以南,形成4个明显的集中分布地带。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在川西高原、川黔湘接壤带和鄱阳湖附近比较集中。川西南滇西北、川西高山峡谷区、川鄂湘黔接壤区、南岭山地北部等6个区域成为长江流域自然保护的关键区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林  杨国栋  钱慧蓉  孙李勇  李龙娜  
通过样方调查,对江苏龙池山自然保护区的宁波木犀群落的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和种群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中维管植物共有71科127属149种,其中蕨类共8科14属16种,种子植物63科113属133种,其中壳斗科、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山矾科、蓝果树科、冬青科是群落优势科,区系成分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具有明显的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群落郁闭度较高,常绿成分占绝对优势,以青冈为建群种,宁波木犀、油茶、米槠等为伴生种,其中宁波木犀种群呈集群分布,年龄结构不均衡,缺乏成年大树,受破坏严重,亟待保护。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钮峥洋  张晓晨  祁奇  郗连连  陈昕  
基于10个20 m×20 m的样方,对江苏宝华山重要森林组成树种紫楠Phoebe sheareri群落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59科100属120种,其中被子植物55科95属115种,蕨类植物4科5属5种;样地内种子植物区系类型在属的层面上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②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以紫楠,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建始槭Acer henryi和红柴枝Meliosma oldhamii为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依次为:29.69, 10.34, 8.61, 7.83和6.12;灌木层仍以紫楠为主要优势种,重要值为34.00;草本层以安徽碎米荠Cardamine anhuiensis为第一优势种,重要值为10.52。③群落各频度级分布规律为A>B>E>D>C(A级种频度比例最小,一般指群落偶见种或稀有种,E级种频度比例最大,一般指群落优势种或建群种,B, C, D级为物种在不同频度区间的分布情况),表明群落较为稳定;由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可见,常绿树种紫楠、青冈属增长型种群,落叶的枫香树、红柴枝为衰退型种群,建始槭为稳定型种群,表明该群落正处于发展中期。④由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可见群落整体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功能多样性指数偏低,单寡种占据群落较大的生态位,群落内各物种对于全部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紫楠群落暂时表现稳定,但优势种群的种内竞争加剧了环境资源的压力,宜适当择伐群落内弱势个体并加强群落的就地保护。图4表3参2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皓  姜景民  邵文豪  刘军  
在对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粉叶柿群落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粉叶柿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以及粉叶柿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等特征。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79种,隶属37科66属,单属种植物较多。植物区系具有热带起源性,是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阶段。群落垂直层次分明,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粉叶柿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种群分布格局整体上呈集群分布,在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有所差异:幼树为集群分布,中树和大树为随机分布,种群呈扩散趋势。这种差异与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与物种的竞争排斥作用有密切联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辛斌  谢意军  郭杰  王珂  刘绍平  陈大庆  
为了解长江中游洪湖至宜昌江段鱼类时空分布变化,于2014~2015年的秋季、春季和夏季,使用Simrad EY60鱼探仪对该江段的鱼类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3次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探仪探测获得的鱼类回波信号与湖底反射信号的图像均比较清晰,且图像的背景噪声较小,长江干流的鱼类多以个体形式进行活动,探测时未发现鱼群。夏季鱼类目标强度(TS值)最高(–47.2±8.6)d B,春季鱼类TS值最低(–60.0±6.4)d B,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3个季节的鱼类TS值差异极其显著(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斌  仝云云  唐文乔  张亚  
长江河口是窄脊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栖息密度较高的分布区,崇明岛西部的东风西沙水域是窄脊江豚长江亚种即长江江豚(N.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活动的热点水域。为了弄清东风西沙水域江豚的种群动态,2014—2016年期间采用目视考察与常年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水域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显示,6次目视考察(样线224 km)共目击到江豚11群次,计68头次。江豚的遇见率在0.121.14头次/km之间,平均0.37头次/km。专业渔民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琳  丁放  曹坤  袁立来  毛智慧  李慧峰  张孝勇  李凯  杨文波  李小恕  李慧琴  张辉  吴金明  杨海乐  朱挺兵  杨德国  倪朝晖  李云峰  林祥明  李应仁  危起伟  
采用中-大尺度遥感监测手段,对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开展调查与分析,重点阐述长江流域从自然水体为主向人工水面为主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长江流域天然渔业资源衰退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近40年全长江流域历史最大水面约63 360 km~2,最小水面约26 396 km~2,历史最大消落面积约36 964 km~2。2019—2020年“一江两湖七河”最大水面约为19 663 km~2,最小水面约为14 281 km~2,消落区面积6 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km~2。2001—2020年和1984—2000年两时段相比,地表水减少水面中超过80%来自于具有自然水文情势的消落区,而新增水面中,由于水库充填导致的河流水面增加达5 500 km~2,致使长江流域水域类型组成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自然水体占比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鱼类资源现存量也下降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本研究首次明确反季节性消落区的概念,探讨了长江流域河流梯级水库充填形成的反季节性消落区与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关键栖息地丧失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