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6)
2023(13378)
2022(11469)
2021(10788)
2020(9293)
2019(21435)
2018(21342)
2017(41148)
2016(22488)
2015(25476)
2014(25517)
2013(24848)
2012(22702)
2011(20334)
2010(20371)
2009(18763)
2008(18355)
2007(16261)
2006(13776)
2005(11844)
作者
(64394)
(54089)
(53795)
(51224)
(34020)
(26196)
(24546)
(21266)
(20236)
(18985)
(18572)
(18106)
(17086)
(16897)
(16784)
(16559)
(16505)
(15975)
(15584)
(15528)
(13408)
(13244)
(13165)
(12336)
(12237)
(12001)
(11950)
(11891)
(10796)
(10785)
学科
(95341)
经济(95251)
管理(61480)
(59543)
(48860)
企业(48860)
方法(48164)
数学(42553)
数学方法(41854)
(24469)
(22820)
中国(21496)
地方(21147)
(19212)
业经(19095)
农业(16654)
(15886)
贸易(15879)
理论(15681)
(15378)
(14870)
财务(14810)
财务管理(14776)
(14581)
(14111)
企业财务(14001)
环境(13857)
技术(13101)
(12212)
(12195)
机构
学院(318970)
大学(314841)
(125114)
管理(124617)
经济(122419)
理学(108586)
理学院(107375)
管理学(105046)
管理学院(104468)
研究(102357)
中国(76435)
科学(66431)
(65176)
(55969)
(52669)
(51605)
中心(48735)
业大(48524)
研究所(47474)
(46713)
财经(45514)
(42821)
师范(42353)
农业(41631)
(41337)
北京(40338)
经济学(38221)
(37756)
(37436)
经济学院(34763)
基金
项目(222219)
科学(175680)
基金(161584)
研究(158451)
(141709)
国家(140590)
科学基金(121369)
社会(99486)
社会科(94356)
社会科学(94329)
(88979)
基金项目(85962)
自然(81098)
自然科(79192)
自然科学(79172)
自然科学基金(77726)
(74626)
教育(74327)
资助(67384)
编号(64235)
重点(50739)
成果(50401)
(48442)
(48412)
(46242)
课题(44424)
科研(43484)
创新(43181)
计划(41493)
教育部(41182)
期刊
(128643)
经济(128643)
研究(82163)
中国(54310)
学报(49859)
科学(46688)
(46294)
(43384)
管理(42534)
大学(37595)
学学(35717)
农业(31888)
教育(31731)
技术(29759)
(23615)
金融(23615)
业经(22223)
财经(21414)
经济研究(20689)
(18335)
(17854)
统计(17430)
问题(17188)
资源(16124)
(16015)
技术经济(15685)
(15365)
商业(14602)
决策(14466)
科技(14337)
共检索到442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从建  林若静  郑振婧  王佳瑞  孙九林  
【目的】采用RUSLE模型,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00年以来Landsat TM和OLI数据,采用RUSLE模型与空间信息技术(GIS和RS)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特征,分析得出土壤侵蚀敏感区。【结果】(1)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区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2)2000—2018年研究区土壤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除轻度侵蚀面积上升外,其余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即土壤侵蚀高等级逐步向低等级转移。(3)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集中在流域的沟壑地区,在土壤侵蚀发生过程中,侵蚀首先发生在河流两侧,随之向人类活动地区扩散。(4)该地区在研究期内土壤侵蚀总量相对稳定,水土保持质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研究区中部、北部及南部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尤其是流域沟壑是生态修复最为重要的区域。【结论】本研究为黄河中游小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其研究结果对于黄河中游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秦大庸  冯琳  刘俊  鲁欣  
提出了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为保障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区域内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之间的矛盾,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鼓励外出劳务、提高人口素质;②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③积极推进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综合开发、增加涵蓄汛期雨洪资源能力;④发展窑窖集雨补充灌溉农业和推广应用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⑤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立哲  王慧芳  
为分析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对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并总结宏观尺度下水土流失演变分析的方法,选取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典型电站典型时段内的土壤侵蚀遥感资料,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并结合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利用GIS技术总结区间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河段多年水电开发对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为土壤、地形及植被等因素。宏观尺度下进行水土流失演变分析采用大小尺度结合、遥感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是合适的,有效解决了历史实测资料缺乏的问题,也使历史演变趋势及原因更为清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光增云  唐卫平  马群智  
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内容、效益分析等方面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项目规划营造林38.9万hm2,总投资12.77亿元。经测算,项目实施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别为44.17,18.95,103.75亿元,综合效益达166.87亿元,而且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勇  
根治黄河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恢复其昔日良好的生态环境状况,自然条件是具备的,技术上是成熟的。为实现上述目标,在经济上摆脱贫困是前提,选择发展战略是关键。基于上述看法,本文提出了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和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翔  黄炎和  林金石  蒋芳市  余明明  
为探讨对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坡形与水土流失关系,弥补以往多基于小区或室内试验的代表性不足,以DEM为基础数据,在现有P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表征纵向坡形的Pv指数,并以西溪流域中的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坡形-水土流失关系。结果表明:1)Pv指数表征的坡形-水土流失关系更符合小区试验结果,因此在量化纵向坡形方面更合理;2)总体上,直线坡的水土流失强度最大,然后向凸形坡和凹形坡的方向递减,且凸形坡的水土流失强度大于凹形坡,但坡度<15°时,直线坡的水土流失强度降为最小,向两侧递增;3)坡形对水土流失的作用小于坡度、大于坡长,且坡度为25°~35°、坡长为30~50m时该作用最显著;3)坡形对水土流失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微凸坡和微凹坡与直线坡之间,其他坡形对水土流失的作用较小,因此Pv为-0.4~-0.2和0.2~0.4时改造坡形对防止水土流失的收效最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江  
本文试图将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素作为小流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系统,对系统内各因素的作用及系统特性进行分析,以期深化对这一系统的认识,并期望在实践中抓住主要因子进行综合防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流域水土流失是由多个元素构成、并深受外界环境影响和制约的一个复杂系统.它是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燕刚   胡桂清   张文太   刘星宏   孙桂丽  
【目的】为科学防控西北干旱区草地水土流失以及比较不同雨型下植被的径流调控效果。【方法】2021—2022年雨季在伊宁市铁厂沟水土保持径流场,采用K均值方法将研究区13场侵蚀性降雨划分为3类,并监测5种自然植被(霸王、驼绒藜、伊犁绢蒿、骆驼刺、苦豆子)和3种人工植被(榆树、紫穗槐、狗牙根)的产流产沙特征,探讨不同雨型下各植被的产流产沙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雨型和植被小区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①伊犁河谷土壤侵蚀的主导雨型是B雨型(中雨量、短历时、中雨强),对坡面产流产沙的贡献程度达到53.5%。A雨型(低雨量、长历时、低雨强)和C雨型(高雨量、长历时、高雨强)贡献率较低;②自然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高于人工植被,自然植被在A雨型下减流减沙效益最好(87.3%~95.2%),人工植被在C雨型下减流减沙效益最差(39.2% ~52.7%);③降雨量和平均雨强显著影响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P﹤0.05),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伊犁绢蒿>苦豆子>霸王>紫穗槐>骆驼刺>狗牙根>榆树>驼绒藜。【结论】伊犁河谷进行植被恢复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不同雨型下自然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优于人工植被,单一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与其覆盖度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区国土绿化、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明  钟绍柱  周本智  曹永慧  王刚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空间分析平台,利用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遥感图像和地理空间数据库,定量分析了浙江省富阳市不同水土流失程度下的地理特征(坡度、坡向、高程、土地利用方式等),揭示了研究区域土壤侵蚀与地理环境背景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水土流失的地理环境分异明显,94.57%的水土流失发生在500 m以下高度带;85.33%的水土流失集中在15°~35°的坡度上;57.23%的水土流失发生在南坡;49.40%的水土流失分布于黄泥土;76.85%的强度及其以上程度水土流失发生在园地;58.35%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低山丘陵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蔡立雄  郭熙保  
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中国最大环境问题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科研工作者总结出了小流域治理模式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法,在过去较长时间里对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恢复与农业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今天,这种模式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增加方面遇到较大困难,进一步治理与治理成果的巩固面临诸多困境。为提高生态恢复效果并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有必要改变原有的人地捆绑的治理模式与以乡村为中心新农村建设思路,实施以城带乡和小县大城思路,形成以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带若干个县域中心城镇,辅以部分宜居宜业的富有人文与经济价值的中心村镇的网络型人居与产业结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腾  
以上杭县上坊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IS和RS技术,通过降雨量、土壤、植被等模型因子的合理选择,利用RUSLE模型对研究区2015年和2017年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因素与水土流失的耦合关系,并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结果表明,上坊小流域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和中度流失为主,两者流失面积占流失总面积的85.45%;与2015年相比,2017年上坊小流域水土流失有所改善,流失面积下降了3.64%.研究结果说明上杭县上坊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水土流失,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瑜  江洪  余树全  周国模  
水土流失是一个严峻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了解景观基质和格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将有助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定量设计和发展有效的景观恢复技术。文章分析了景观基质与景观格局,特别是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景观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通过对水土流失的景观尺度分析,以及相关研究方法与手段的比较。最后提出,在流域和区域尺度上,利用遥感技术和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技术,建立干扰压力下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对水土流失影响的预警系统的构想。参64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高文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霞  陈丽华  
水土流失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不能仅从单因子入手,而应该从景观水平上综合考虑,从中找出主要的生态影响因子,寻求减轻水土流失的途径和方法。该文以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遥感解译的3期土地利用图、实地观测的水文泥沙数据为数据源,利用ARC/VIEW的景观格局分析模块,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景观格局对水土流失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流失过程受自然、人为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多样性大,均匀度高,破碎度低,稳定性高的景观格局有较高的水土保持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