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32)
- 2023(18796)
- 2022(16085)
- 2021(15183)
- 2020(12497)
- 2019(28826)
- 2018(28404)
- 2017(54261)
- 2016(29354)
- 2015(33014)
- 2014(32961)
- 2013(32375)
- 2012(30013)
- 2011(26947)
- 2010(26953)
- 2009(24421)
- 2008(23624)
- 2007(20633)
- 2006(18430)
- 2005(16247)
- 学科
- 济(121088)
- 经济(120973)
- 管理(79540)
- 业(75375)
- 企(60139)
- 企业(60139)
- 方法(50685)
- 数学(43352)
- 数学方法(42771)
- 中国(34598)
- 农(33861)
- 地方(31904)
- 学(27777)
- 业经(27180)
- 财(26963)
- 制(23716)
- 银(23412)
- 农业(23372)
- 银行(23366)
- 行(22190)
- 环境(21091)
- 理论(20210)
- 贸(20086)
- 贸易(20069)
- 融(20000)
- 金融(19996)
- 技术(19437)
- 易(19339)
- 和(19169)
- 地方经济(16565)
- 机构
- 大学(405586)
- 学院(405469)
- 管理(158486)
- 济(158108)
- 经济(154490)
- 研究(138544)
- 理学(136070)
- 理学院(134429)
- 管理学(131907)
- 管理学院(131159)
- 中国(107203)
- 京(88087)
- 科学(87435)
- 财(72238)
- 所(68965)
- 农(67234)
- 中心(64472)
- 研究所(62838)
- 江(61383)
- 业大(60174)
- 范(57972)
- 师范(57415)
- 财经(57378)
- 北京(55978)
- 农业(52272)
- 经(52180)
- 院(51132)
- 州(50515)
- 经济学(47156)
- 师范大学(46525)
- 基金
- 项目(278589)
- 科学(218637)
- 研究(204763)
- 基金(199795)
- 家(173863)
- 国家(172393)
- 科学基金(148056)
- 社会(127750)
- 社会科(120913)
- 社会科学(120881)
- 省(109877)
- 基金项目(106541)
- 自然(96016)
- 教育(94100)
- 自然科(93682)
- 自然科学(93658)
- 划(92288)
- 自然科学基金(91909)
- 编号(84533)
- 资助(81698)
- 成果(67818)
- 重点(62606)
- 发(62604)
- 部(60367)
- 课题(58195)
- 创(57645)
- 创新(53764)
- 科研(52855)
- 国家社会(52029)
- 教育部(51561)
- 期刊
- 济(176819)
- 经济(176819)
- 研究(120526)
- 中国(82954)
- 学报(63837)
- 农(60903)
- 科学(59731)
- 管理(57346)
- 财(54179)
- 教育(49769)
- 大学(48606)
- 学学(45350)
- 融(43463)
- 金融(43463)
- 农业(41574)
- 技术(36679)
- 业经(30297)
- 财经(27202)
- 经济研究(26851)
- 图书(23694)
- 经(23194)
- 问题(23099)
- 业(21460)
- 科技(20992)
- 资源(20582)
- 理论(19738)
- 版(19010)
- 技术经济(18881)
- 实践(18188)
- 践(18188)
共检索到611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星明 雷雯 陈芷涵 李家成
水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将水土资源的保护利用实践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应用水土保持技术与措施的生态治理、知识普及和景观体验等功能开展研学旅行,是当前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水土保持主要技术与措施具有生态性、科技性和教育性的特性,其内涵与载体具有生态美、科技美和知识美,即形成水土资源的水土之美。基于水土之美,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生态文明研学旅行开发的案例地,研究开发体现水土之生态美、水土之科技美和水土之知识美的研学旅行项目,以探索依托水土资源进行生态文明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水土之美 研学旅行 武汉蔡甸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沈健林 李宝珍
12月2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与湖南湘丰茶叶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长沙农业环境研究基地水土保持示范园区通过现场评定。来自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水保局、湖南省水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仁杰 路紫
主题公园的虚拟表述不仅要追求与实际景观的视觉接近,更要描述景观结构、演变以及人地关系等景观的地理与生态内涵,但后一层次因缺少理论框架而少有研究。基于景观语义特征的虚拟地理环境思想可以很好的整合两种层次的建模需求。本文以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提出了示范园区的虚拟表达对象体系,构建了依据景观特征语义的园区多细节层次模型(Layer of details,LOD),较好的表达整体和局部生态景观特征以及微观生态景观要素的各类语义关系;并且通过不同尺度LOD和景观要素的组合表达,按照不同主题和功能构建虚拟场景和游览过程模型。研究不仅解决了示范园生态教育普及、科技示范和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一体和园区规模、位置、生态容量等限制之间的矛盾;同时说明基于景观特征语义的LOD模型可以较好地改进传统LOD只注重要素细节的问题,并能准确表达地理和生态景观意义。多细节层次景观语义模型为虚拟地理环境思想的具体表达提供了方法学案例,可以方便扩展至其他主题公园、虚拟旅游甚至地理学相关的多种领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虎
10月31日,由国家水利部科技水土保持司组织,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张金宏为组长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第五批评定及第二批中期评估第九组现场评定会专家组,在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常务副站长曾馥平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的陪同下,现场检查评估了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工作。专家组在实地考察了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综合实验场后,听取了曾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淑萍 尹忠东 李卫忠 唐小明
以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遂宁市的3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研究区粮食平均产量和收购价格,分析了紫色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2003年间,各流域林地和草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各流域单项生态服务功能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等方面有所增强,在食物生产方面减少8.90万~62.30万元;生态服务总价值和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则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各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度在0.0565~0.8413之间,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长速度低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涂婧林 侯东瑞 陈弋冉 丁茗童 安文雨 刘文平 朱春阳
基于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与修复的方法路径。以武汉市蔡甸区为研究区域,从数量、质量、空间格局等3个方面系统诊断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退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生态源地的识别,并以土地覆盖类型、距离水源距离、植被覆盖度、坡度、高程等5种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通过最小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综合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需求,系统地辨识出了武汉市蔡甸区的生态保育区、自然修复区、人工修复区和生态廊道建设区。结果显示,共提取出1 901.52 hm~2林地和水体作为生态源地,识别出18 168.12 m潜在生态廊道。从生态保育、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生态廊道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克林
4月中旬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国家水利部将建设成熟、成效突出的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站(广西环江县)等24个园区命名为第二批"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伟 杨吉华 张永涛
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安口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的实地测定,科学地估算了该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得到了各树种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结果表明:经过了近几年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安口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治理过程是比较成功的。
关键词:
GIS 安口小流域 水土保持效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南祥 董贵明 邱林 苏万益 常直福
COM技术是新一代组件式GIS发展的主流,文章阐述了COM,COMGIS的基本原理,介绍了ArcObjects的组成结构、开发的关键技术、开发方式,以及ArcGIS Engine的功能,对使用两种组件式GIS进行二次开发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使用ArcObjects开发的一个实例———济源市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描述了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的结构设计和系统的功能,并简要说明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所使用的关键接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海 黄跃飞 林苗 王敏
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土保持能力对维持生态环境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IS技术,运用水土流失方程,估算了汉江流域3个时期的水土保持量,探讨了丹江口大坝上、下游水土保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2001—2017年汉江流域水土保持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累计增加了392 649. 99 t/km~2,2017年水土保持量是2001年的2. 15倍。从分区看,2017年上、下游的水土保持量分别是2001年的2. 16倍和2. 09倍。汉江流域的水土保持量总体呈现山区高(增加),平原低(减少)的分布格局。水土保持量的低等级面积占比较大,总体处于低等级状态;低、较低、中等级的面积呈减少趋势;高、较高等级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除少量高等级区域的水土保持量向低等级转移外,其他等级均为低向高转移,近17年来,汉江流域水土保持趋于好转。
关键词:
水土保持量 时空变化 GIS 汉江流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熊剑平 刘承良 颜琪
本文从旅游的经济、环境、社会影响等角度实证分析了石榴红村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感知和态度。在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认知和态度:居民对乡村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乡村旅游普遍持欢迎态度,处于Doxey阶段理论的初期阶段。但是,因从业人员素质低,认识理念存在差异,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部分居民开始滋生不满情绪;同时,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程度和层次较低,旅游经营权的产权归属意识不清,因此,有待依据旅游社会交换理论开展有居民参与的深度旅游开发。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居民 感知 态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明权 王继军 夏自兰 陈志学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对于我国的水土流失治理意义重大,水土保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基于潘家口水库上游东北沟流域1990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和气候、土壤、植被、DEM及农户调查等数据,应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模型(RUSLE)计算该流域采取预防水土流失措施后的土壤侵蚀减少量,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核算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的提供方和受益方两个主体的成本和收益,并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定量计算。结果显示:流域生态系统的年土壤保持量为6.49×104t.a-1;水土保持服务提供方损失为24.48×104元,所得收益来自减少土地损失和肥力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斌 刘越岩 张斌 黄锦丞 郭晓宇
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模拟对比研究,是厘清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特点的重要基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多决策支持。本文在分析各地类转移情况的基础上,遵从自然增长、效益最大的原则,结合CLUE-S模型和Markov、Tietenberg模型对武汉市蔡甸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土地收益。结果表明:(1)各情景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来源结构差异明显。自然增长情景(情景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水域用地,收益最大情景(情景Ⅱ)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斌 刘越岩 张斌 黄锦丞 郭晓宇
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模拟对比研究,是厘清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特点的重要基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多决策支持。本文在分析各地类转移情况的基础上,遵从自然增长、效益最大的原则,结合CLUE-S模型和Markov、Tietenberg模型对武汉市蔡甸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土地收益。结果表明:(1)各情景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来源结构差异明显。自然增长情景(情景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水域用地,收益最大情景(情景Ⅱ)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2)从景观结构和稳定性来看,两种情景下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景观结构变化显著,耕地在两种情景下均呈现"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变化规律,情景Ⅱ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景观稳定性更高,且新生成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斑块具有面积小、数量多的特点;(3)各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张方式不尽相同,情景Ⅱ中城镇用地的扩张具有扩张速度更缓和、布局更均匀的特点,情景Ⅰ中城镇用地是围绕中心城区的摊大饼外延扩张方式;(4)从土地收益来看,在相同用地量下情景Ⅱ中土地获取的收益高于情景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占礼 彭珂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