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1)
- 2023(15184)
- 2022(13191)
- 2021(12175)
- 2020(10126)
- 2019(23463)
- 2018(23001)
- 2017(44984)
- 2016(24118)
- 2015(26798)
- 2014(26257)
- 2013(25751)
- 2012(23238)
- 2011(20767)
- 2010(20142)
- 2009(18202)
- 2008(17297)
- 2007(14610)
- 2006(12439)
- 2005(10323)
- 学科
- 济(98534)
- 经济(98438)
- 管理(69723)
- 业(64019)
- 企(53321)
- 企业(53321)
- 方法(48082)
- 数学(42635)
- 数学方法(42078)
- 农(25268)
- 财(23340)
- 中国(22880)
- 地方(21868)
- 学(20820)
- 业经(20662)
- 环境(17376)
- 农业(16927)
- 贸(16286)
- 贸易(16281)
- 易(15737)
- 和(15315)
- 技术(15282)
- 务(15251)
- 财务(15181)
- 财务管理(15151)
- 理论(15109)
- 企业财务(14392)
- 制(14163)
- 划(13951)
- 地方经济(12223)
- 机构
- 大学(331814)
- 学院(331521)
- 管理(135559)
- 济(130953)
- 经济(128302)
- 理学(119941)
- 理学院(118611)
- 管理学(116325)
- 管理学院(115752)
- 研究(107429)
- 中国(77066)
- 科学(69097)
- 京(68860)
- 财(56074)
- 农(54455)
- 业大(52520)
- 所(52388)
- 中心(49014)
- 研究所(48624)
- 财经(46965)
- 江(45305)
- 范(43591)
- 师范(43157)
- 经(43043)
- 农业(42870)
- 北京(42367)
- 院(40159)
- 经济学(39080)
- 州(37044)
- 经济管理(35780)
- 基金
- 项目(244254)
- 科学(193193)
- 基金(178830)
- 研究(175356)
- 家(156824)
- 国家(155596)
- 科学基金(134574)
- 社会(111310)
- 社会科(105589)
- 社会科学(105559)
- 基金项目(95911)
- 省(95465)
- 自然(89376)
- 自然科(87316)
- 自然科学(87297)
- 自然科学基金(85692)
- 划(80396)
- 教育(80307)
- 资助(72907)
- 编号(70656)
- 重点(54812)
- 成果(54233)
- 部(53380)
- 发(52149)
- 创(50951)
- 创新(47610)
- 课题(47562)
- 科研(47334)
- 国家社会(46026)
- 教育部(45645)
- 期刊
- 济(131025)
- 经济(131025)
- 研究(88669)
- 学报(54149)
- 中国(54097)
- 科学(50074)
- 农(47895)
- 管理(46878)
- 大学(41195)
- 财(41059)
- 学学(39158)
- 农业(34118)
- 教育(33080)
- 技术(29131)
- 业经(22747)
- 融(21793)
- 金融(21793)
- 财经(21544)
- 经济研究(21106)
- 经(18330)
- 业(17315)
- 问题(17269)
- 科技(16692)
- 资源(16503)
- 图书(15801)
- 技术经济(15782)
- 版(15652)
- 理论(15394)
- 统计(14753)
- 商业(14727)
共检索到450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静静 杨庆舟 李杨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建立多维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研究能源绿色效率,包括从静态方面构建MetaSBM-DDF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动态方面构建Luenberger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GLTFP),并分解其要素贡献和地区差异性。结果表明:产出要素的无效率是整体无效率的主要推动力,且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下降趋势,非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上升趋势。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代表最佳技术前沿,而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是三大低值区。GLTFP年均增长率为4.5%,其中技术进步是GLTFP增长的核心动力且贡献度达121.06%,而技术效率对GLTFP增长有制约作用且贡献度年均下降0.9%,产出要素生产率变动是推动GLTFP增长的核心要素,且非期望产出要素、投入要素、期望产出要素对GLTF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递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红瑞 赵伟静 邓彩云 闫佳伟
水、能源、粮食均为战略性、基础性资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制约,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通过梳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尺度等,进一步明确了变化环境影响下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概念框架及其风险关系的传递与表达,指出当前对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理解尚未统一,广泛采用的有"联系论"和"方法论"。现有研究对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进行了现状评估,资源间相互消耗关系的量化与不同情景下的仿真模拟。研究中存在数据缺失、不一致,评估因素单一,缺少动态反馈机制,难以真正应用到政策调控中等问题。因此,数据整合、模型集成、风险评估与动态调节、提高韧性、城市尺度研究和智慧管理,均是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发展关注的重点领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周舟 赵良仕
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以水资源、能源、粮食为主体,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系统,以西南四省市2004—2017年数据为基础模拟2018—2030年该区域水—能源—粮食与水电生产状况,并设置四个情景进行仿真模拟,在单要素模拟基础上协同分析其水—能源—粮食三者的纽带关系。结果表明:(1)西南四省市的用水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30年预计超过606亿m3,整体水资源压力低于30%;能源消费总量逐年递增,预计达到7.4亿t标准煤,平均单位能耗仍较高;粮食生产量稳步增长到7 900万t,但人均粮食产量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力发电总量在保持现有的开发速度,预计超过1.5万亿k W·h,为2018年的2.2倍。(2)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呈协同优化趋势,三者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态势。(3)通过对四种情景进行权衡协同分析,建议选择情景四即综合节约与水能发展,有助于当地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郝林钢 于静洁 王平 韩春辉
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可持续发展各目标存在紧密联系。论文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WEF nexus)系统相关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考虑系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重新解析了WEF nexus系统的定义与组成、内部相互作用过程、输入与输出、影响因素;阐明了气候变化对水、能源、粮食3个子系统及其纽带关系,以及不同类别人类活动对WEF nexus系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水、能源、粮食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性,以“研究主题—学科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为主线,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WEF nexus系统研究框架及其3个核心研究内容:WEF nexus系统内部纽带关系和总体状态评估、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识别和系统的外部性影响分析。最后,针对WEF nexus系统跨学科分析的需求,基于纽带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应用不足的现状、系统时空边界的多样性特点,剖析了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研究的具体思路;提出了基于纽带关系的综合性分析指标与计算方法的研究设想;指出了多尺度研究成果耦合应用的必要性和方式。研究可为WEF nexus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为全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分析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同 谭倩 林金柱 吕嘉葆 王津津
以Web of Science为检索数据库,以2006—2018年发表的水、能源和食品纽带关系研究文献数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理论与CiteSpace分析工具,从文献的时空分布、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分布、学科和研究方向及发文期刊分布、基于名词性短语的热点分析以及期刊与作者的共被引网络分析5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与欧洲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发表文献的数量与质量上,还是研究机构与资助机构的支持力度上,均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包括台湾省)近几年在此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但在文献质量及支持力度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多偏向于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研究,其中,水资源和环境科学为主要的研究学科,环境科学与生态、工程及水资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粮食产量"、"粮食安全"和"纽带关系方法"是主要的研究热点议题;与"农业作物"、"气候变化"和"生命周期评估"相关的主题是纽带关系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纽带关系的研究中,《能源政策》、《环境变化》、《水资源研究》"3个期刊被引次数最多,Hoff H、Bazilian M、Ringler C、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为推动该研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玉婷 王议寒 刘自敏
本文利用2010~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数据,对中国城市“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探究其时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WEF系统安全呈现出上升趋势,子系统中粮食安全滞留在较低水平。全国城市WEF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但多数城市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和极化特征,高值集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低值集聚主要位于大西北和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在“新四化”变量中,信息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本地和邻近城市WEF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特点,城镇化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但并不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才志 魏亚琼 赵良仕
水、能源、粮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通过对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的探究,能更好地厘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组织理论,从水、能源、粮食三个角度构建理论模型,运用哈肯模型分阶段地对中国西北地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协同发展的演化机制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协同得分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是水资源子系统,其主导着整个系统的演化方向,而能源子系统、粮食子系统处于从属地位。在协同得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上,西北五省区协同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得分差距较大。(2)2011—2018年间,中国西北地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是水资源子系统和能源子系统,两者共同主导着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协同演化,粮食子系统则处于从属地位。在协同得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上,西北五省区协同得分仍保持平稳上升趋势,省际间得分差距明显缩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改强 夏爽 霍丽娟 张冬香 丁丽瑞 赵俊楠
为精准把握农业领域水-能-粮(AWEF)纽带的研究发展状况,利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2008—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源,分析国际上AWEF纽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国际上AWEF纽带研究从2014年开始呈快速增长趋势;(2)美国的研究深度、与其他国家合作密度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处均于领先地位,中国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3)AWEF纽带是一个跨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交叉性,环境科学和水资源是主要的研究领域,中国关于AWEF纽带的重点研究领域与国际保持一致;(4)粮食、水资源和能源安全是大多数研究的主要出发点,足迹研究是近些年的一个热点,基于不确定性的关联模型研究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最后提出中国在AWEF纽带领域快速追赶国际发展前沿,除应注重提高相关研究发文量,更应注重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发挥学科的互补优势,促进国际合作,结合不确定性技术手段和足迹理论展开大量研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桂君 黄道涵 李玉龙
水-能源-粮食关联关系(WEF-NExus)的研究正逐步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学术界和实践者们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探究。笔者从WEF-NExus概念的重新界定开始,通过分析2006年以来WEF-NExus的发展历程,并基于当前研究的基础理论差异,提出开展WEF-NExus研究的两个基本观点,即“慢变量观”和“资源整合观”;回答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水-能源-粮食关联关系(WEF-NExus)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WEF-NExus?”和“为什么是WEF-NExus?”。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WEF-NExus关系描述性研究及实证研究的进展分析,从平面维度、时间空间维度和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穆雅晴 吴宜进 田培 王永强 金贵
评价资源系统与城市绿色发展适配程度是判断城市健康程度的关键。通过构建“系统压力指数—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脱钩弹性模型(Tapio)”评价体系,对2012—2021年长江中游经济区“水—能源—粮食”(WEF)系统压力与城市绿色转型质量的脱钩度(S)进行定量计算与驱动力分析,判断其资源系统与绿色转型适配性。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经济区WEF系统压力变化波动较大。(2)长江中游经济区2012—2021年绿色转型质量呈现显著线性上升趋势。(3)长江中游经济区WEF系统压力与绿色转型质量暂未形成适配关系,湖北达到初步脱钩状态,三省绿色转型健康程度为:湖北>湖南>江西。应发挥湖北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绿色产业、能源链,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发挥各省比较优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嵇娟 陈军飞 邓梦华 顾岩 阎晓东
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下水-能源-粮食-生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经济发展情景下长三角地区2020—2035年资源供需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并设置优化路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以保障经济可持续和绿色增长为目标,长三角地区经济应保持中速增长。(2)长三角地区资源供需指数逐年递减,水资源和粮食基本保持供需平衡;能源供需不平衡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且随经济发展愈发严峻;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3)资源节约和科技创新是平衡资源供需的重要路径,环境保护路径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最优,协调发展路径对资源供需和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四条路径,且推动水-能源-粮食-生态呈稳中向好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洪丽
文章引入绿色能源效率概念,在传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的基础上纳入非期望产出,构建包含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绿色能源效率测度体系,对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各省绿色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各省市绿色能源效率的水平为下游城市高于中游城市、中游城市高于上游城市,这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梯次相适应。从时间序列纵向来看,绿色能源效率随着时间推移呈现U字形的变化轨迹。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绿色能源效率 DEA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洪丽
文章引入绿色能源效率概念,在传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的基础上纳入非期望产出,构建包含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绿色能源效率测度体系,对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各省绿色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各省市绿色能源效率的水平为下游城市高于中游城市、中游城市高于上游城市,这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梯次相适应。从时间序列纵向来看,绿色能源效率随着时间推移呈现U字形的变化轨迹。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绿色能源效率 DEA方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桂君 黄道涵 李玉龙
水、能源、粮食(WEF)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文章将三者视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构建了以"用水总量、能源消费量、粮食消费支出、常住人口"作为输入变量,以"人均GDP、环境污染指数"作为输出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静态截面、动态时序及动静对比三个角度,评价了20052015年中国30个地区的WEF投入产出效率。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DEA效率值较低,管理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桂君 黄道涵 李玉龙
水、能源、粮食(WEF)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文章将三者视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构建了以"用水总量、能源消费量、粮食消费支出、常住人口"作为输入变量,以"人均GDP、环境污染指数"作为输出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静态截面、动态时序及动静对比三个角度,评价了2005~2015年中国30个地区的WEF投入产出效率。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DEA效率值较低,管理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