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58)
2023(13823)
2022(12217)
2021(11490)
2020(9672)
2019(22324)
2018(22058)
2017(42720)
2016(23216)
2015(26222)
2014(26092)
2013(25349)
2012(23314)
2011(20796)
2010(20362)
2009(18217)
2008(17481)
2007(14983)
2006(12734)
2005(10568)
作者
(66436)
(55373)
(54924)
(52232)
(35080)
(26659)
(25014)
(21982)
(21129)
(19480)
(18986)
(18551)
(17363)
(17175)
(17054)
(16872)
(16851)
(16583)
(15782)
(15713)
(13695)
(13466)
(13396)
(12575)
(12393)
(12279)
(12179)
(11994)
(11134)
(11081)
学科
(88286)
经济(88186)
管理(67555)
(62411)
(52906)
企业(52906)
方法(45279)
数学(39617)
数学方法(38994)
(23062)
(22828)
中国(21653)
(21096)
业经(19397)
地方(16672)
(15626)
贸易(15620)
理论(15596)
(15356)
农业(15336)
财务(15281)
财务管理(15247)
(15159)
(15045)
环境(14962)
(14603)
企业财务(14427)
技术(14379)
(12783)
(11912)
机构
大学(323119)
学院(321250)
管理(129428)
(121008)
经济(118290)
理学(113494)
理学院(112268)
管理学(109902)
管理学院(109345)
研究(102675)
中国(74607)
(67888)
科学(67575)
(54333)
(53837)
业大(52500)
(50775)
中心(47693)
研究所(46902)
(44844)
财经(44520)
农业(42868)
北京(41975)
(41833)
师范(41361)
(40680)
(38002)
(36585)
经济学(35787)
技术(35063)
基金
项目(232072)
科学(181577)
基金(168419)
研究(165159)
(148049)
国家(146873)
科学基金(126345)
社会(102181)
社会科(96750)
社会科学(96721)
(90857)
基金项目(90031)
自然(85192)
自然科(83257)
自然科学(83234)
自然科学基金(81684)
(76825)
教育(76507)
资助(69703)
编号(66933)
成果(52548)
重点(51876)
(50447)
(48347)
(47977)
课题(45310)
科研(45295)
创新(44793)
大学(43371)
计划(43179)
期刊
(124188)
经济(124188)
研究(86767)
学报(56768)
中国(55032)
科学(50053)
(48473)
管理(46236)
大学(43263)
(41091)
学学(40930)
教育(34793)
农业(34044)
技术(29197)
(22086)
金融(22086)
财经(21007)
业经(20832)
经济研究(19315)
(17870)
图书(17368)
(17157)
(16417)
科技(16369)
问题(16126)
理论(15554)
业大(15512)
技术经济(15179)
实践(14467)
(14467)
共检索到445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志伟  刘健峰  王昌梅  赵兴玲  吴凯  尹芳  梁承月  张无敌  
以多级好氧折流沟串联沉降装置为基础,最大限度地保留沼液中氮素养分的同时,去除沼液废水中悬浮物。根据材料静态条件下等温吸附及解吸率结果,筛选氨氮低吸附填料,接着在动态条件下考察好氧折流沟内填料深度及运行时间对沼液中悬浮物去除效果与氨氮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人工沸石、河砂、石英砂和沙漠砂四种材料中,河砂的吸附强度、吸附指标及解吸值最低。选取河砂作为动态好氧折流沟填料,在水力负荷0.75 L/h、滞留时间24 h条件下,无填充、低填充、中填充及高填充对沼液废水中悬浮物最大去除量分别为4.8 g/L、5.1 g/L、8.1g/L和8.4g/L,最大去除率分别为38.0%、51.2%、86.1%和88.7%,而中、高两种填料深度对沼液废水中悬浮物去除量及去除率在第三、四取水口处无明显差异性(P>0.05)。介于应用中材料选取、用量及去除效果比较,河砂填料对沼液废水中氨氮浓度影响最小,建议采用河砂中填料深度的好氧折流沟处理沼液中悬浮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洁蕴  李淑芹  李云开  郎琪  丁璨  
针对城市污染河道是否需要清淤治理界线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批平衡静态室内试验研究和Langmuir、Freundlich及Henry等温模型模拟的方法,以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土沟、榆林庄及和合站3个典型断面不同深度沉积物为研究材料,设定氨氮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20、40、80、160、200、320、400和600mg/L 8个梯度,对氨氮的吸附和解吸热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Langmuir、Freundlich及Henry等温模型对吸附和解吸过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R2>0.85;2)各典型断面02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陆伟强  高桦楠  刘春胜  王爱民  顾志峰  林国尧  
为了建立优化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采用水质国标检测方法分析了珊瑚石生物滤池在不同氨氮和溶解氧(DO)负荷实验条件下对养殖废水中氨氮、化学耗氧量(COD)及颗粒悬浮物(SS)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进水氨氮浓度对出水氨氮(正相关)、COD(正相关)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陈伟民  罗潋葱  
为了全面了解太湖水中悬浮物的物质组成、变化规律,选取了太湖站近10年来各测点的连续观测资料及2次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水体中悬浮物的无机和有机颗粒成份、时空分布、垂直变化、与风速、风向的关系以及与重要光学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悬浮物中有机物大概占30%;浓度大小的湖区分布大致是:湖心区>河口区、梅梁湖、贡湖、五里湖>东太湖;悬浮物浓度的季节变化是:湖心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东太湖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其他湖区则没有明显季节变化;垂直分布是:深层>表层并且底泥悬浮的临界风速在5~6.5m/s之间;悬浮物浓度的增加是引起湖水透明度降低和光学衰减系数增大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雅琳  杨德坤  高菲  李琦  孙露露  梁剑茹  周立祥  
[目的]吸附法去除水中氨氮通常是采用固体吸附剂吸附后采用固液分离法去除。本文采用具有一定可溶性的天然高分子物质与水中氨氮结合,形成可溶的结合物,然后采用沉淀剂一步沉淀去除的新方法,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天然植物多酚类物质Y(以下简称"植物多酚Y")为吸持剂,以硫酸铁为沉淀剂,研究了模拟的氨氮废水的p H值、初始氨氮浓度、温度、植物多酚投加量和共存阳离子等因素对吸持沉淀法去除氨氮的影响。[结果]在含单一氨氮的模拟废水中植物多酚Y对氨氮吸持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可高达到31.9 mg·g(-1),模拟计算最大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琛  邢赜  陈玉成  
【目的】研究不同改性条件对沸石吸附沼液效果的影响,为沼液的高效低耗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态氮(NH3-N)、总磷(TP)去除率为测定指标,以天然斜发沸石为对照,采用微波-氯化钠法改性沸石,研究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氯化钠质量浓度、温度等改性条件对沸石处理沼液效果的影响。【结果】沸石最佳改性条件为:微波功率476W,微波作用时间9min,氯化钠质量浓度80g/L,搅拌温度25℃。天然斜发沸石对沼液中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14.96%,27.54%和18.27%,而在最佳条件下所得的改性沸石对沼液中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2.2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报寅  张文  乔晓景  苏振华  
遥感反演是监测水体表层悬浮物浓度分布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常用的经验回归模型是建立在大样本的理论假设之上的,而大多数情况下所获取的样本数实际上是十分有限的,因而有必要引入基于小样本的新的反演模型。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在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和VC维理论基础上,其泛化能力强,适用于小样本回归模型。使用HJ1B卫星CCD2遥感影像结合长江中游实地同步采样数据建立悬浮物浓度SVM遥感反演模型,并采用果蝇优化算法(FOA)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经验回归模型相比,SV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和稳定性;在SVM模型的参数优化中,FOA算法效果理想,其计算量也远小于网格搜索算法。最后,使用所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旭  吴振国  郭劲松  王龙  杜蓉  
研究了长江万州段悬浮泥沙对水中邻苯二甲酸酯(DMP,DEHP,DOP)的静态吸附特性。结果表明:DMP,DEHP,DOP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等温线呈现较为明显的"S"型。当PAEs的初始浓度低于500μg/L时,吸附等温线采用Freundlich等温式与Langmuir等温式拟合较好,当PAEs的初始浓度高于500μg/L,低于试验浓度1000μg/L时,用Linear等温式拟合效果较好,这表明当吸附质浓度较低时,表面吸附起主要作用,随着浓度升高,分配作用逐渐增强。经H2O2处理后的悬浮泥沙达到吸附平衡时,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量均高于未处理悬浮泥沙平衡时的吸附量,且其吸附等温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熊春华  吴扬  
在NaAc-HAc缓冲体系中研究竹炭对Ni(Ⅱ)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介质pH、粒径大小、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吸附存有影响,在298K、pH=3.0、初始浓度C0=0.113mg·mL-1、反应时间为24h、竹炭粒径为0.2~0.4mm等条件下,每克竹炭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55.57mg;与一级动力学相比,竹炭的动态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吸附平衡时间为100min;竹炭对Ni(Ⅱ)的吸附更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竹炭粒径越小,吸附量越大。吸附热力学参数为:ΔH=8.19kJ·mol-1,ΔS=78.12J·mol-1K-1,ΔG298K=-15.08kJ·mol...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建伟  詹艳慧  
采用30℃和90℃的NaCl溶液改性浙江缙云产天然沸石,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天然沸石及改性沸石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NaCl改性可以提高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天然沸石及NaCl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初期快速吸附,后期缓慢稳定"的特点。假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天然沸石及NaCl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颗粒内扩散模型仅适合于描述吸附反应初期天然沸石及NaCl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天然沸石和NaCl改性沸石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过程满足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90℃NaCl改性沸石、30℃NaCl改性沸石及天然沸石的氨氮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启伟  王桂仙  
研究不同竹炭对溶液中Hg2 +的吸附能力,包括接触时间、pH值、投料量、吸附温度和溶液中汞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能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汞;在pH值3·2 ~6·2的范围内,竹炭对溶液中的汞均有较大的吸附能力,最佳的吸附酸度为pH=5·9 ;吸附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小,说明吸附是放热过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用水和微波加热的方法对吸附后的竹炭进行再生试验,竹炭的吸附能力可恢复到原来的97 %以上。竹炭可作为理想的除汞吸附材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郑跃平   徐嘉楠   范厚勇   尹杰   李娟英  
以养殖池塘周边水生植物作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吸附去除养殖水体中普遍存在的重金属镉(Cd~(2+))、多环芳烃(PAHs)和抗生素恩诺沙星(EFX)复合污染。通过污染物去除率和风险(RQ)的下降评估其吸附效果,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分散光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对其元素组成、比表面积、表观形貌、物相结构和官能团组成进行表征,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BC500比表面积较大,且C=C、C=O、-COO和-OH是BC500的主要官能团。BC500对Cd~(2+)、FLU、PHE、FLT、PYR和EFX的平均去除率为54%~90%,生态风险RQ值也从0.85降低到0.33,表明BC500生物炭对实际水产养殖水中复合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模拟结果表明,BC500生物炭对复合污染物的吸附以化学单分子层吸附为主,重金属Cd~(2+ )和有机污染物(PAHs和EFX)之间存在竞争性吸附,这使得BC500在以重金属污染为主导的复合污染水体中具有更好的表现。此外,BC500生物炭对复合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包括含氧官能团络合(Cd~(2+)、PAHs和EFX),π-π相互作用(Cd~(2+)、PAHs和EFX),离子交换(Cd~(2+)和EFX),氢键(PAHs和EFX)以及Cd~(2+)-EFX的络合。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蔡云龙  臧维玲  姚庆祯  张饮江  
测定生化环、沸石、生化石和碎石4种滤料的去除氨氮效果。结果显示,单位体积滤料去氨氮效果以沸石最佳[4.19mg/(h·L)],生化环和生化石去氨氮能力基本相同,两者分别为3.60mg/(h·L)与3.58mg/(h·L),效果最差的碎石仅为2.09mg/(h·L);若以单位质量滤料表示其去氨氮能力,则不同滤料的去氨氮能力差异显著,其中生化环去氨氮能力最强[5.29mg/(h·kg)],其次为生化石,其去氨氮能力为4.07mg/(h·kg),沸石的去氨氮能力较差[1.95mg/(h·kg)],仅为生化环的37.0%,碎石的去氨氮能力最差[0.87mg/(h·kg)],为生化环的16.4%。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柏寒  蒋青  
通过 3种模拟酸沉降溶液对福建和贵阳两种森林土壤样品的连续浸泡试验 ,研究了土壤对酸沉降中 SO42 -和 NO3-的吸附 ,以及盐基离子输入对这种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 ,2种土壤对 SO42 -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但福建土壤的吸附量比贵阳土壤大 .土壤对 SO42 - 的吸附与酸沉降中 SO42 - 浓度及土壤水溶性 SO42 - 含量有关 ,但高浓度的盐基离子输入会降低 SO42 -的吸附量 .土壤对 NO3-的吸附主要发生在表土中 ,且比 SO42 -的吸附量低 ,但比预料的要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芳芳   王彬宇   姚必达   莫明敏   廖迎春   房焕英   邹显花   刘文飞   袁颖红   樊后保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恢复的方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和溶液化学)、结构(植被-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产力和碳吸存)对氮沉降降低的响应。随着氮沉降的降低,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过程可能恢复缓慢,而一些土壤参数(如pH、硝酸盐和铵浓度等)对氮输入减少的响应相对较快。当氮沉降降低时,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土壤酸化,促进树木生长,但也可能因环境氮沉降速率依然很高并保持土壤酸化,林木的活力仍在恶化。植被多样性的恢复可能存在恢复障碍并在短期内难以维持富营养化的恢复,但促进了贫营养型物种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响应对减排政策存在延迟,且氮沉降增加存在遗留效应,致恢复相当缓慢,但恢复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高氮负荷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减排尤为重要。参9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