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7)
- 2023(15306)
- 2022(13343)
- 2021(12398)
- 2020(10468)
- 2019(24038)
- 2018(23734)
- 2017(46256)
- 2016(25038)
- 2015(28237)
- 2014(27960)
- 2013(27614)
- 2012(25068)
- 2011(22452)
- 2010(22101)
- 2009(20037)
- 2008(19199)
- 2007(16764)
- 2006(14505)
- 2005(12117)
- 学科
- 济(99883)
- 经济(99777)
- 业(73009)
- 管理(66960)
- 企(51414)
- 企业(51414)
- 农(49033)
- 方法(46866)
- 数学(41588)
- 数学方法(41032)
- 农业(32452)
- 业经(25392)
- 中国(23908)
- 财(23240)
- 学(20811)
- 地方(19774)
- 制(17396)
- 贸(17241)
- 贸易(17236)
- 易(16787)
- 技术(15799)
- 环境(15435)
- 理论(15294)
- 务(14555)
- 财务(14486)
- 财务管理(14452)
- 和(14091)
- 发(13753)
- 企业财务(13651)
- 策(13488)
- 机构
- 学院(350493)
- 大学(347696)
- 管理(140251)
- 济(137004)
- 经济(134147)
- 理学(123528)
- 理学院(122191)
- 管理学(119810)
- 管理学院(119198)
- 研究(113326)
- 中国(83928)
- 农(77605)
- 科学(73837)
- 京(72029)
- 业大(62146)
- 农业(60191)
- 财(58246)
- 所(56659)
- 中心(53387)
- 研究所(52146)
- 江(49452)
- 财经(47962)
- 范(45003)
- 师范(44538)
- 经(44050)
- 北京(44025)
- 院(40543)
- 州(39952)
- 经济学(39765)
- 经济管理(38845)
- 基金
- 项目(252176)
- 科学(197799)
- 基金(183008)
- 研究(181740)
- 家(160731)
- 国家(159378)
- 科学基金(136795)
- 社会(113671)
- 社会科(107427)
- 社会科学(107396)
- 省(99997)
- 基金项目(98171)
- 自然(90698)
- 自然科(88582)
- 自然科学(88558)
- 自然科学基金(86956)
- 划(83475)
- 教育(82685)
- 编号(74780)
- 资助(74369)
- 成果(58364)
- 重点(56344)
- 部(55124)
- 发(54081)
- 创(52361)
- 课题(50044)
- 创新(48880)
- 科研(48839)
- 大学(46697)
- 教育部(46596)
- 期刊
- 济(146007)
- 经济(146007)
- 研究(93830)
- 农(77452)
- 中国(62662)
- 学报(61048)
- 科学(54563)
- 农业(53025)
- 大学(46609)
- 管理(46386)
- 学学(44478)
- 财(42267)
- 教育(34743)
- 技术(30366)
- 业经(29992)
- 融(28266)
- 金融(28266)
- 业(25248)
- 财经(22008)
- 经济研究(20988)
- 问题(20547)
- 版(19130)
- 经(18674)
- 科技(17903)
- 业大(17617)
- 图书(16732)
- 技术经济(16669)
- 资源(16591)
- 理论(16562)
- 实践(15401)
共检索到489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鹏 宋献方 袁瑞强 韩冬梅 张应华 张兵
农作物耗水规律的研究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缓解我国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现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水文监测与氢氧稳定同位素方法,以山西省运城市董村农场为例,研究了夏玉米在不同生长期的根系吸水深度变化,以及农田灌溉条件下SPAC系统的水分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主要根系吸水深度分别为0~20 cm(96%~99%)、20~50 cm(58%~85%)、0~20 cm(69%~76%),在整个生长期内存在着先由浅变深,后由深变浅的规律;夏玉米漫灌后,蒸腾量占蒸散发量的71.3%,深层入渗损失量占到灌溉水量的43.3%,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40.4%,应采取措施减小深层入渗量以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亚丽 宋献方 马英 韩冬梅 张应华 卜红梅 杨丽虎 乔云峰
农田作物耗水规律研究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作物高产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新型五水转化动力过程实验装置人工精确控制夏玉米生长环境条件,监测蒸散发实时变化,分析均质粉砂壤与层状壤质土土壤条件下夏玉米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均质粉砂壤与层状壤质土壤夏玉米蒸散发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在14∶00-14∶30达到峰值;日蒸散发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12月21日达全生育期最大值,分别为3.70mm/d、3.90mm/d;5日蒸散发变化呈线性增长-小幅度降低-回升-逐渐降低趋势,最大值分别为17.00mm、18.08mm;全生育期总蒸散发分别为373.94mm、395.65mm;均质粉砂壤与层状壤质情形下夏玉米全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云者 宇振荣 赵同科
分析了试验地区夏玉米在降雨年型为一干旱年的需水与耗水规律。结果表明 ,试验条件下 ,夏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为 35 9.8mm。夏玉米日需水强度呈抛物线型 ,苗期较小 ,拔节到抽雄达到最大 ,抽雄到灌浆后需水强度逐渐减小。土体供水在耗水来源组成中所占比例很小 ,甚至出现负供水。但是在某个生长发育阶段 ,特别是出现水分胁迫的条件下 ,土体供水可在玉米耗水组成中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夏玉米 水量 耗水量 耗水规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博 欧阳竹 程维新 刘丽平
为明确华北平原主导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论文搜集文献资料,结合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长期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华北平原近50 a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耗水量变化趋势,阐明其耗水特性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变化,最后通过对蒸发能力和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分析明确了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变化的主导原因。研究表明:①近50 a华北平原主导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呈下降趋势,冬小麦耗水量从501.2 mm降低到456.3 mm,夏玉米耗水量大体变化在300~400 mm,平均为350 mm左右;②冬小麦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
关键词:
作物耗水量 冬小麦 夏玉米 华北平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红艳 任佳 杨强 周蓓蓓 贾彦武 吕佼佼 周晓平 聂卫波
庐江矾矿区受采矿影响,酸性废水严重污染地表水体、矿区土壤,但由于矿区开发历史悠久,采空、塌陷严重,其酸性废水来源不明确,严重影响矿区污染治理进程。采集矾矿区裂隙水、井水、沟道水、沉陷区积水、雨水、矿硐水等不同水体水样,开展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采用直接对比法和MixSIAR模型,明确了矿硐水的来源及不同水体的贡献比例,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水体水质、矾矿石和矿渣成分的检测结果,探究矿硐酸性废水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矾矿沉陷区积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但受蒸发影响较大,相对富集重氢、氧同位素,与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相差较大;降水会补给浅层地下水,但有一定的滞后效应;降水和裂隙水可能补给沟道水,沟道水也可能补给浅层地下水;井水、裂隙水、沟道水、雨水可能是矿硐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不同水体对矿硐水的贡献比例,第一次采样的结果大到小依次为:雨水39.1%、地下水36.4%、沟道水24.5%;第二次采样的结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地下水56.6%、沟道水30.9%、雨水12.5%,两次采样雨水对矿硐水的贡献比例差别较大可能由于降水量不同;明矾水解是矿硐酸性废水的主要成因机理,黄铁矿氧化也会是产生酸性矿山废水的原因之一,平硐以上的采空区提供了形成酸性水的良好条件——充足的氧气和水。该研究结果应能为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控制、降低矿区土壤相关风险和矿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居辉 钟兆站 郁小川
1997~ 1998年研究了春玉米在不同降水年型的耗水特征 ,并就肥力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及不同降水年型的水分生产潜力开发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无论是正常降水年型 ,还是干旱年型 ,春玉米在不同的生育时期耗水规律基本是一致的 ,即拔节至抽雄期是玉米的耗水高峰期。在降水正常年份 ,降水量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的水分需求 ,提高自然降水的水分利用率是本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科学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玉米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的生产潜力还有约50 %的开发程度
关键词:
春玉米 农田 耗水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静 吴华武 李小雁 贺斌 裴婷婷 蒋志云 鲍志诚
水分条件是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但对青海湖流域油菜和燕麦植物水分利用方式的认识尚不清楚。论文收集油菜和燕麦整个生育期内降水、植物和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通过直接对比法和多源混合模型定量地计算出油菜和燕麦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利用比例。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组成表征出较大的波动性变化,浅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富集于深层土壤水分,且土壤水中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呈浅层土壤水较富集于深层土壤水。油菜在生育期内根系吸水方式在浅层和深层土壤间发生明显的转换,如在蕾薹期、开花期、灌浆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静 吴华武 李小雁 贺斌 裴婷婷 蒋志云 鲍志诚
水分条件是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但对青海湖流域油菜和燕麦植物水分利用方式的认识尚不清楚。论文收集油菜和燕麦整个生育期内降水、植物和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通过直接对比法和多源混合模型定量地计算出油菜和燕麦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利用比例。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组成表征出较大的波动性变化,浅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富集于深层土壤水分,且土壤水中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呈浅层土壤水较富集于深层土壤水。油菜在生育期内根系吸水方式在浅层和深层土壤间发生明显的转换,如在蕾薹期、开花期、灌浆期及成熟期主要依赖于0~10 cm(95.1%)、0~10 cm(68%和44.8%)、30~60 cm(69.9%)及0~10 cm(38.8%)的土壤水分。而燕麦根系吸水范围却没有表征出明显的改变,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利用深度在0~30 cm间变化。这将为高寒地区耕作方式调整及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庆 王婷 高德强
碳氢氧稳定同位素是存在于天然水体和植物组织中的良好的示踪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可系统和定量地阐明草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及各水体的转化关系、植物水分利用策略以及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等。本文概述了稳定同位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总结和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研究方法和现状,重点探讨和综述了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草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水、蒸发水等)以及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我国草地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及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等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高德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热带与亚热带交汇处,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占居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关于鼎湖山森林水文模型建立、降水量和地表径流水化学特征等方面前人用传统水文学方法做了较好地研究,但对鼎湖山典型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针叶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还缺乏全面理解和整体认识,林中优势植物水分来源、水分利用率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定量研究较少;而在研究森林植被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中,已存在于水分子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是很好的示踪剂。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森林水文过程研究中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将森林生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冀春雷 徐庆 靳翔 刘世荣
评述树木年轮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基础理论、其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联合示踪技术在树木年轮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广 章新平 张新主 吴华武 孙广禄 黄一民
为了揭示腾冲地区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利用2009年1月~2011年12月腾冲地区339个降水样品资料,对降水中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腾冲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 O值变化范围为-26.78‰~4.05‰,δD值变化范围为-200.95‰~36.89‰,均处于全球降水δ18 O与δD值变化范围内。天气尺度下,腾冲地区降水中δ18 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降水量效应以及反温度效应。但是,在季风降水期间,如果相邻两天都有降水发生时,腾冲地区降水中δ18 O值变化并不一定遵循"降水量效应"。利用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哈丽古丽·艾尼 伊丽米努尔 阿丽亚·拜都热拉 卡依拉·阿布都艾尼 玉米提·哈力克 海妮肯·山台 吴天忠
根据8个不同胡杨林附近的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水化学成分以及胡杨林的生长指标,探讨了南北疆不同生境胡杨林地下水的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与胡杨生长的关系;对地下水中氢氧同位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生境胡杨林地下水的δ~2H为-83.710‰~-35.826‰,平均值为-55.086‰;δ~(18)O为-12.351‰~-5.175‰,平均值为-8.656‰.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关系为:δ~2H=7.18δ~(18)O+7.23,r~2=0.97.不同生境胡杨林地下水主要阳离子为Na~+、Mg~(2+)、Ca~(2+)、K~+,主要阴离子为HCO~-_3、SO_4~(2-)和Cl~-,其地下水的水质类型以Cl~--SO_4~(2-)-HCO~-_3-Na~+-Mg~(2+)、Cl~--HCO~-_3-SO_4~(2-)-Na~+-Mg~(2+)、HCO~-_3-Cl~--SO_4~(2-)-Na~+-Ca~(2+)、SO_4~(2-)-Cl~--HCO~-_3-Na~+-Mg~(2+)、SO_4~(2-)-Cl~--HCO~-_3-Na~+-Ca~(2+)、HCO~-_3-Na~+、SO_4~(2-)-HCO~-_3-Na~+和SO_4~(2-)-Cl~--HCO~-_3-Na~+-Ca~(2+)为主.基于采集水样点附近的胡杨生长量的调查数据,于田县(阿日系马扎)幼龄胡杨的平均树高[(6.80±0.62) m]和成熟胡杨的平均胸径[(110.67±15.95) cm]高于其他地点;甘家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幼龄胡杨的平均胸径[(19.11±0.37) cm]和树冠[(5.12±0.43) m]高于其他地点;成熟胡杨在于田县(喀尔克)的平均树高[(22.40±4.13) m]和树冠[(15.52±1.63) m]高于其他地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军 安树青 徐振 徐庆 王中生 刘世荣
论文对巴郎山区夏季降雨和不同海拔样地穿透水的H、O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由于8月底9月初冷气团的到来较大地改变了降雨的同位素特征,该地区夏季大气降水线为δD=9.93δ18O+26.07,偏离全球降水线(GMWL)较多。降雨的温度效应和雨量效应表现出相互交叉的现象,表明该地区温度和雨量是交替起主导作用而引起降雨同位素组成变化的。H的同位素效应比O明显,其原因是H同位素分馏比O剧烈,从而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比O灵敏,因此H同位素在森林水文研究中比O更有用。H同位素值在不同样地穿透水间存在差异,这是由它们不同的植被结构及周边微环境因子引起的水分蒸发状况和对雾水截获能力差异导致的。穿透水和降雨同位素值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红云 高占锋 付才 黄志国 常志强 刘悦
为了打击农产品造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急需建立特色农产品的溯源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首先要建立溯源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太行山区大枣主产区赞皇县、行唐县、阜平县的赞皇大枣和婆枣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皮、肉、核3个组织中的δ15N值,以期明确大枣各组织中N同位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品种、地域、采摘时期等因素对大枣δ15N值的作用,筛选出大枣与产地溯源相关的取样部位。结果发现:在品种、地域、采摘时期、年份等各因素综合影响下,δ15N值在赞皇大枣和婆枣品种间存在差异,赞皇大枣高于婆枣;N同位素在赞皇大枣和婆枣不同组织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赞皇大枣:枣核>枣肉(P>0.05)>枣皮(P>0.05),婆枣:枣肉>枣...
关键词:
大枣 溯源 稳定同位素 δ15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