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7)
- 2023(11766)
- 2022(10164)
- 2021(9413)
- 2020(8332)
- 2019(19180)
- 2018(19059)
- 2017(36477)
- 2016(19843)
- 2015(22461)
- 2014(22297)
- 2013(21987)
- 2012(20392)
- 2011(18237)
- 2010(17872)
- 2009(16446)
- 2008(16116)
- 2007(14228)
- 2006(12011)
- 2005(10438)
- 学科
- 济(81212)
- 经济(81125)
- 管理(53627)
- 业(51719)
- 企(41520)
- 企业(41520)
- 方法(41247)
- 数学(37048)
- 数学方法(36579)
- 农(22587)
- 财(21212)
- 学(18981)
- 中国(18953)
- 地方(17731)
- 业经(16763)
- 农业(15226)
- 贸(14438)
- 贸易(14434)
- 易(13999)
- 制(13436)
- 务(13339)
- 财务(13298)
- 财务管理(13264)
- 企业财务(12580)
- 和(12136)
- 环境(12031)
- 技术(11379)
- 理论(11346)
- 银(10850)
- 银行(10802)
- 机构
- 大学(279581)
- 学院(279124)
- 济(110497)
- 经济(108120)
- 管理(107391)
- 研究(94763)
- 理学(93378)
- 理学院(92301)
- 管理学(90367)
- 管理学院(89887)
- 中国(70287)
- 科学(63258)
- 京(58365)
- 农(54771)
- 财(49554)
- 所(49213)
- 业大(47416)
- 研究所(45446)
- 中心(45412)
- 农业(43694)
- 江(42188)
- 财经(39875)
- 经(36259)
- 范(36121)
- 北京(35694)
- 师范(35624)
- 院(34446)
- 经济学(33812)
- 州(33228)
- 省(31946)
- 基金
- 项目(198034)
- 科学(154868)
- 基金(143942)
- 研究(137243)
- 家(128311)
- 国家(127306)
- 科学基金(108119)
- 社会(85273)
- 社会科(80753)
- 社会科学(80725)
- 省(80019)
- 基金项目(76863)
- 自然(73875)
- 自然科(72145)
- 自然科学(72118)
- 自然科学基金(70814)
- 划(67165)
- 教育(63240)
- 资助(59425)
- 编号(54835)
- 重点(45641)
- 成果(43281)
- 部(43165)
- 发(42682)
- 创(40854)
- 科研(39574)
- 计划(39470)
- 创新(38318)
- 课题(37674)
- 大学(36145)
- 期刊
- 济(113575)
- 经济(113575)
- 研究(73257)
- 学报(51497)
- 中国(50621)
- 农(47921)
- 科学(45109)
- 财(39201)
- 大学(37767)
- 管理(36489)
- 学学(35874)
- 农业(32650)
- 教育(24585)
- 技术(24474)
- 融(21155)
- 金融(21155)
- 财经(19085)
- 业经(18966)
- 业(18072)
- 经济研究(18036)
- 经(16302)
- 问题(15596)
- 版(14877)
- 资源(14485)
- 统计(14480)
- 技术经济(13559)
- 图书(13435)
- 科技(13228)
- 理论(13128)
- 业大(13075)
共检索到396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侥 孙睿
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论文分别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条件植被指数(VCI)对河南省干旱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60 a河南省气象干旱频率呈现出轻微上升的趋势,夏秋两季气象干旱频率较高,农业干旱频率在秋冬两季较高,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频率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点。整体上看,农业干旱相对于气象干旱,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冬季最长,约为2个月,春季较长,约为1个月,而夏季最短,小于1个月;河南省SPI和VCI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冬季和春季相关性较强,夏季次之,秋季最差;平原和盆地区等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笑天 焦文献 陈兴鹏 张子龙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河南省能源消费的总体特征,运用IPAT等式对河南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并通过脱钩分析进一步研究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较大且仍保持逐年递增;经济发展是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主导因素,技术进步对其起重要的抑制作用;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呈弱脱钩关系,并呈现出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助于控制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钦普
河南省是我国化肥使用总量和使用强度最大的省份,化肥面源污染问题严重。提出化肥使用环境风险指数和环境安全阈值的概念,构建化肥使用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化肥使用环境风险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河南省化肥使用环境风险指数从1989年开始大于0.5,进入低风险期,到1995年进入中等风险期(风险指数大于0.65),目前即将进入严重风险期(风险指数大于0.8);(2)2012年河南省18个地市化肥使用平均环境风险程度为0.79,处在中等风险与严重风险的分界处,其中8个地市为中等风险,10个地市为严重风险。同时有9个地市为氮肥使用严重风险,13地市为磷肥使用严重风险,2个地市为钾肥使用严重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宝琪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运用ESDA空间分析技术,对河南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规律进行定量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分布非均衡性,以京广、陇海铁路为轴线形成了发达区俱乐部和不发达区俱乐部;经济热点分布表现为以郑州、洛阳、焦作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京广线以西、陇海线以北形成全省经济发展的热点极,京广线以东、陇海线以南形成全省经济发展的冷点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惯性难以突破;核心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仍然较弱。据此提出优化全省经济空间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炳香 杜纪山
以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为试验区,选择合适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TM数据,从中提取植被类型等有关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等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转化为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中的地面覆盖因子,计算试验区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侵蚀强度区分,生成土壤侵蚀强度图。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受坡度的影响。土壤侵蚀强度图与林相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获得土壤侵蚀严重的小班分布,从而为试验区的水土保持和流域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妮 彭世揆 李明诗
遥感图像尤其是高分辨率(1~4 m)遥感图像在树种分类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遥感数据去相关分析,然后通过对纹理提取过程的分析,探讨不同移动窗口大小对纹理特征的影响,以期为中山陵园风景区的森林调查提供依据,分类方法为经典的最大似然分类器。根据不同移动窗口大小的纹理因子相关性和对保持纹理信息丰富度的影响,来选择合适的窗口大小及纹理因子组合,以对树种分类精度的提高程度为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窗口大小为19×19下的纹理信息可有效提高分类精度,总精度达到66%,Kappa系数达到0.59,比单纯的光谱信息最大似然法图像分类精度高,其中均值与均匀性、对比度、偏斜度纹理因子组合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师庆东 陈利军 潘晓玲 吕光辉
该文利用 1 992年 1km× 1km的FVC指数结合数字地面高程DEM得出比较符合该地区的分类方案 ,将该分类方案统一地应用于 1 982年~ 2 0 0 0年连续 1 9a的 8km× 8km分辨率的FVC影像中 ,得到该地区每年植被分布图。在GIS支持下 ,计算了 1 982年~ 1 988年、1 989年~ 1 994年、1 995年~ 2 0 0 0年间的众值图像 ,利用众值图像之间递减或递增或震荡的数值关系得出近 2 0a植被变化的图像及数据。主要结论 : ①西部干旱区植被总体成增长趋势 ,不同的垂直地带的增长幅度不同 ; ②平原区以植被的增长斑块为主 ,主要为以绿洲为核心的绿洲...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少锋 朱军 张琪 俞昕 刘忠贤
[目的]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范围内干旱灾害频率进一步加剧,中国是世界上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方法]基于MODIS数据计算作物缺水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表征农业干旱,考虑时空连通性,对华北地区2001—2020年区域性农业干旱事件进行三维识别,提取事件的历时、影响范围、强度、烈度以及空间重心5个特征变量来分析其时空演替特征。[结果](1)2001—2020年期间华北共发生35场区域性农业干旱事件,历时不超过5个月的事件占80%,且随着历时增加事件的影响范围明显增加,40%的事件影响了全区90%以上的耕地;干旱历时是影响干旱综合特征烈度的更主要因素。(2)20年间事件发生频率有所增加,但事件的历时、影响范围、强度以及烈度均有所下降,每年的3—6月和9—11月为区域性农业干旱事件的频发时段,且春旱强度整体高于秋旱;(3)区域性农业干旱事件更频繁地发生于华北中部和西北部,且空间重心在20年间存在东移趋势。[结论]研究结果系统展示了华北地区区域性农业干旱事件的发生特征,可为区域农业生产、干旱风险管理以及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泉洲 刘煜杰 梁春玲 周蕾 张祖陆 王永生
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和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指数数据以及干旱年份(2002年)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南四湖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和干旱背景,并利用干旱年份的5景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了研究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并作为湿地对干旱响应的特征指标,研究了2002年南四湖湿地干旱特征,揭示了湿地对于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着重分析了干旱对湖泊湿地植被的影响,并讨论了极端干旱对于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近60多年来南四湖湿地增温趋势明显(R2=0.21,P=0.0002),干旱趋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晓楠 运迎霞 任利剑
在对城市密度进行定量评分的基础上,借助ArcGIS、GeoDA、SPSS软件,分析2002-2012年河南省城市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2012年,河南省高、中、低密度城市由省域中部向外围圈层式分布,城市综合密度、人口密度、居民点密度、经济密度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十年间,城市综合密度逐年升高,省域中部及边缘城市密度等级基本稳定,夹层城市密度等级略变,综合密度热点城市波动变化,冷点城市增加,城市密度可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参考指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鹏岩 秦明周 闫江虹 李瑾 杨林 孙超
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分析和评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耕地资源利用效益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年、2002年、2005年和2008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0年间,河南耕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耕地利用总体效益有所增加,分布特征发生变化,由北高南低转为东高西低。②就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看,10年间,耕地利用效益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强烈影响,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由化肥施用量逐渐转变为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提高复种指数是扩大作物播种面积...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利用效益 主成分分析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谷蕾 马建华 王广华
自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Grossman)和克鲁格(Krueger)利用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得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后,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利用EKC研究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选取河南省1985—2006年共22年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河南省经济发展与工业"三废"排放量的计量模型,分析工业"三废"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正"U"形+倒"U"形曲线左侧,工业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倒"U"形左侧曲线,即河南省工业"三废"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期,除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余庆年 王虎威
深入理解和掌握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原因对保护耕地并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中国产粮第二大省河南,以县域为单位,基于河南省1980—2020年土地利用长时序空间数据,采用重心转移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揭示全省158个县级评价单元1980—2020年来耕地“非农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迁移路径和集聚特征,以期为河南省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河南省耕地资源东西分布差异大,集中连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耕地总面积随时间推移呈波动减少。(2)耕地“非农化”等级时空差异较大,豫西地区耕地“非农化”较为缓和,中部和东部地区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态势。(3)河南省耕地“非农化”空间不均衡性增强,空间格局小幅波动,耕地“非农化”重心以先向东南和西南后向东北的路径迁移。(4)河南省耕地“非农化”空间分布格局在4个时期均呈现出集聚特性,空间集聚程度先增大后减小,高—高和低—低聚类主导格局变化。本研究揭示了1980—2020年河南省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格局,为政府管控耕地“非农化”现象、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会敏 白玲
立足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以其“双高”建设院校的相关资料为基础,进行质性分析,从顶层谋划、质量把关、制度推进、治理水平四个方面凝练出“双高”建设院校具有“智谋”“质取”“制推”“治胜”等群像特征。聚焦“中期检查”中河南省“双高”建设院校在社会新要求、师资高标准和国际化目标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中期检查”后的推进路向,即以社会培训为任,支撑地方发展和国家战略职能并举;以特色专业为基,促进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以优秀师资为要,引导双师素质和双师数量并重;以职教品牌为重,推动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目标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亮 黄淑华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维度和关系特征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在组织学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