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7)
2023(7198)
2022(6183)
2021(5916)
2020(5067)
2019(11547)
2018(11305)
2017(21982)
2016(11531)
2015(12870)
2014(12370)
2013(11961)
2012(10684)
2011(9241)
2010(8649)
2009(7480)
2008(6898)
2007(5266)
2006(3916)
2005(2985)
作者
(29654)
(25034)
(24808)
(23767)
(16040)
(12204)
(11273)
(9911)
(9701)
(8805)
(8539)
(8374)
(7854)
(7791)
(7513)
(7508)
(7458)
(7351)
(7140)
(7073)
(6057)
(6009)
(5837)
(5816)
(5714)
(5635)
(5369)
(5233)
(5063)
(4957)
学科
(45566)
经济(45527)
管理(32413)
(30662)
方法(25803)
(25307)
企业(25307)
数学(23747)
数学方法(23390)
(12184)
(11768)
中国(9680)
业经(9162)
地方(8784)
(8346)
贸易(8344)
(8198)
(8168)
财务(8168)
财务管理(8150)
农业(7916)
企业财务(7707)
(7632)
技术(7205)
环境(6922)
(6404)
理论(6009)
(5954)
(5827)
(5474)
机构
学院(148804)
大学(148020)
管理(62197)
(61317)
经济(60298)
理学(55436)
理学院(54877)
管理学(53766)
管理学院(53485)
研究(43988)
中国(31917)
(28014)
科学(27723)
(26718)
(24107)
业大(24024)
财经(22450)
中心(22264)
(20745)
(20024)
(19539)
经济学(19365)
农业(19338)
研究所(18653)
经济学院(17798)
(17623)
师范(17416)
财经大学(17014)
经济管理(16852)
(16677)
基金
项目(115211)
科学(91703)
基金(86085)
研究(81670)
(75386)
国家(74826)
科学基金(65635)
社会(53261)
社会科(50684)
社会科学(50670)
基金项目(46446)
(45905)
自然(43903)
自然科(42966)
自然科学(42953)
自然科学基金(42150)
教育(38079)
(37425)
资助(34587)
编号(31574)
重点(25884)
(25751)
(24845)
(24091)
创新(23286)
成果(23074)
科研(22887)
国家社会(22815)
教育部(22414)
人文(22123)
期刊
(55067)
经济(55067)
研究(35396)
学报(24548)
中国(21882)
管理(21591)
(21562)
科学(21339)
(20667)
大学(19469)
学学(18810)
农业(15005)
技术(14286)
教育(10772)
财经(10681)
(9883)
金融(9883)
业经(9297)
(9081)
经济研究(8706)
(8010)
问题(7987)
(7864)
统计(7578)
理论(7392)
资源(7210)
技术经济(7148)
科技(7135)
财会(7121)
(7088)
共检索到194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佘佳荣  晁燕  谭利娟  
对自行提取的16个湖南油茶籽样品和20家油茶籽油生产企业生产的油茶籽油进行了气相色谱法脂肪酸组成测定,并对掺入了不同比例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和油茶籽油组成的二元体系样品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通过分析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建立了快速、精准地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含量的气相色谱油茶籽油掺假判定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楠  罗凡  费学谦  钟海雁  
为了研究前处理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性影响,采用红外辐射对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间与温度的处理,并测定处理前后油茶籽油和油茶籽仁油中美拉德产物抗氧化性及其含量。美拉德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的测试数据表明:1)在150℃下反应120 min时油茶籽仁油和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分别为82.02%和79.59%;氧化稳定时间分别为11.92 h和7.51 h,说明油茶籽油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2)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产物丙酮醛的生成量逐渐增多,乙二醛和3-脱氧奥苏糖在150℃下才产生,乙二醛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含量略微增加;在150℃下反应120 min后,油茶籽油中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的含量分别为7.94μg/g和29.7μg/g;油茶籽仁油中的含量分别为14.15μg/g和51.94μg/g,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78和1.94倍,说明美拉德反应主要在油茶籽仁中发生。3)比较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油茶籽仁油与油茶籽油的DPPH清除率与氧化稳定性发现,油茶籽仁油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油茶籽油抗氧化活性。因此,油茶籽油中起到抗氧化作用的美拉德产物为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聂明  杨水平  姚小华  方学智  王亚萍  
研究了CO2超临界萃取、低温压榨、普通螺旋榨3种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碘价、色泽以及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β-谷甾醇、总磷、脂肪酸组成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普通螺旋榨油其酸值、过氧化值最高,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方法。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以超临界萃取茶油最高,而总磷含量以低温压榨油最高,且与超临界萃取油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凡  陈志吉  蓝丽丽  杜孟浩  王超  
【目的】研究不同热处理后,油茶籽内部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为探索加工过程中油茶籽理化变化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油茶籽油加工工艺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热风、红外辐射和微波辐射3种方式对油茶籽加热,测定分析油茶籽油及饼粕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3种方式加热的油茶籽压榨后的油茶籽油中多酚及其抗氧化性变化规律相似,较低温度(热风和红外条件中90和120℃,245、420和560 W微波)加热后,油茶籽油中总酚含量变化不大,经高温(热风和红外中150℃和700 W微波)加热一段时间后,油茶籽油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开始升高。3种方式加热处理,多酚含量分别达26. 84、94. 34和84. 51μg·g~(-1),比初始提高2. 8、12. 4和11. 0倍; 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清除率也分别达48. 91%、96. 29%和97. 01%,比初始提高6. 11,13. 0和13. 1倍。油茶饼粕中多酚的变化规律与茶油中相似,低温加热(热风和红外90和120℃,245、420和560 W微波)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变化不大,高温加热(热风和红外150℃,700 W微波)一段时间后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升高,加热结束时,总酚含量分别初始增加14. 4%、42. 5%和34. 45%,ABTS~(·+)清除率分别比初始增加27. 9%、46. 2%和32. 1%。油茶饼粕中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在不同的红外加热温度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但均与其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加热后油茶饼粕中多酚含量升高可能是因为加热导致细胞壁水解,增加酚类溶出,或者释放结合态酚等,而ABTS~(·+)清除率提高可能也包括加热引发的美拉德产物等其他极性(甲醇/水提取)抗氧化物质的贡献。【结论】对油茶籽高温加热可提高油茶籽油及饼粕中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性,3种加热工艺中热效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微波>红外>热风,生产实践中可采用红外短时高温加热以提高茶油中的酚含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盔  黄才斌  黄高山  刘仲华  
用毛油茶籽油和蔗糖经甲酯化与酯交换两步,合成了油茶籽油脂肪酸蔗糖酯,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前步反应条件(摩尔比5∶1,80℃,反应6h),甲酯得率为79%;用单因素法确定了后步反应条件(摩尔比为(1~2)∶1,先在110℃反应1.5h,再在135℃反应3h),蔗糖酯产率为45%.并对精制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建平  郭华  
为了提高茶籽油的耐寒性 ,提高产品的档次与市场竞争力 ,对茶籽油的冬化条件如降温速率、结晶温度、养晶时间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结晶温度为 4℃ ,前期降温速率为 2 .0℃ / h,后期降温速率为 0 .3℃ / h,养晶时间为 18h时 ,茶籽油冬化效果较好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维琳  袁德军  傅家忠  
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即磷脂-2-酰基水解酶(EC 3.1.1.4),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磷脂分解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它催化甘油磷脂C-2位脂肪酸的水解反应,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PLA2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在代谢过程中能够消化磷脂分子,而且在激素的信号传递以及发炎过程等方面都起重要作用。PLA2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生物膜构造和机能的研究、溶血磷脂的制造、油脂精炼、疾病治疗、饲料添加剂制造等方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玉玲  孙美玲  陈齐斌  刘传斌  金蕾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菜、油菜籽和土壤中的甲基立枯磷农药残留量。丙酮提取甲基立枯磷,液-液分配法去除提取液中的水分和水溶性杂质,酸洗活性碳去除叶绿素等杂质,得到纯净的甲基立枯磷提取液,供气相色谱测试。选用OV-1固定相及FPD检测器分离和测定甲基立枯磷残留量。添加回收率为90.5%~106.0%,变异系数1.10%~5.83%;最小检测量7.0×10-14g;最小检测浓度(3×10-5)~(2×10-4)mg/kg。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亚萍  聂小安  姚小华  常侠  
研究了油茶籽残饼油制备生物柴油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动力学过程,探索了反应动力学因素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油茶籽残饼油酯交换反应的理想条件为:反应温度70℃,醇油物质的量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0.6%,反应时间90 min;此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为94.43%。经权威机构检测,所制得生物柴油主要性能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T 20828—2007,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学智  王开良  姚小华  王亚萍  
An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oil from oil-tea camellia seed(Camellia oleifera).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yield rate such as enzyme kind,addition methods,concentration of enzyme,enzymatic hydrolysis time and temperature,and ration of solid to liquid were investigated.T...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华  周建平  廖晓燕  
通过对油茶籽仁的化学成分、壳仁质量比以及细胞形态结构进行测定和观察,以探讨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可行性.经测定,油茶籽仁中粗脂肪含量为39.63%~49.95%,粗蛋白含量为8.93%~10.12%,总糖含量为7.04%~10.65%;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成熟的油茶籽的子叶细胞形态、细胞大小与细胞壁厚度以及细胞中所含的脂体、淀粉等贮藏物因品种或产地而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梅  易盛国  杨定清  侯雪  杨晓凤  罗晓梅  
采用氟罗里硅土/活性炭混合柱柱层析净化方法,以毛细管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及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的气相色谱方法测定了茶叶中滴滴涕、三氯杀螨醇、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甲胺磷、乐果、杀螟硫磷、喹硫磷等多种农药残留。添加回收率在75.5%~11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2%~5.8%,检出限为0.01~0.1mg/kg,方法具有净化效果好、适用、快速等特点,可满足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检测的需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汤小红  李程懿  黄丹  徐玉恒  张宏  龚永健  
【目的】为将微波真空干燥应用到油茶籽干燥中提供理论依据,丰富油茶籽的干燥方式。【方法】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望城区雪峰山油茶基地所采油茶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油茶籽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探讨了微波功率、真空度和加载量对油茶籽微波真空干燥曲线和能耗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微波间歇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的效率差异。【结果】1)随着微波功率和真空度的增加及加载量的减少,油茶籽的干燥速度增加,干燥时间缩短。其中真空度对干燥速率、能耗的影响最大,微波功率和加载量次之。2)无论参数如何变化,油茶籽的微波真空干燥速率曲线都可分为加速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减速干燥阶段。加速干燥阶段,油茶籽干燥速度不断增加;恒速干燥阶段,油茶籽干燥速度变化较小;减速干燥阶段,油茶籽的干燥速度逐渐减小。3)热风干燥所需的时间最长,是微波真空干燥时间的4~32倍,且热风干燥的速度曲线只有加速干燥阶段和减速干燥阶段,没有恒速干燥阶段。微波间歇干燥的时间为微波真空干燥的3倍,但其干燥速度曲线波动较大。【结论】微波真空干燥具有速度快、能耗低和效果稳定等优点,微波真空干燥在油茶籽干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玉玲  沈奇  林国庆  汪隆植  王圣田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萝卜中的MTBGSL(4甲硫基3丁烯基芥子油葡糖苷)含量。利用萝卜内部的芥子酶,使MTBGSL水解脱去葡萄糖,测定水解生成的MTBITC(4甲硫基3丁烯基芥子油),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式计算得到MTBGSL的含量。粉碎的萝卜中添加黑芥子苷,回收率为92.1%±2.1%(\%±SD\%)。应用该法测定的结果,萝卜皮部MTBGSL的含量高于肉质部,肉质部又以尾部含量最高,中部次之,头部最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院民  黄森  陈凡  
对气相色谱测定亚硝态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亚硝酸与异丙醇生成亚硝酸异丙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用亚硝酸异丙酯化的方法测定亚硝态氮,灵敏度高,可测定5 ng/mL的亚硝态氮;稳定性好,在5 h内完成测定,误差小于2.4%;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为1.8%;回收率为96%~105%。该方法能适应对土壤、食品、饮用水中亚硝态氮的测定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