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1)
- 2023(15921)
- 2022(13987)
- 2021(13085)
- 2020(10994)
- 2019(25415)
- 2018(25117)
- 2017(48651)
- 2016(26413)
- 2015(29525)
- 2014(29222)
- 2013(28798)
- 2012(26526)
- 2011(23766)
- 2010(23386)
- 2009(21136)
- 2008(20304)
- 2007(17468)
- 2006(15039)
- 2005(12915)
- 学科
- 济(102498)
- 经济(102385)
- 管理(74145)
- 业(70437)
- 企(58293)
- 企业(58293)
- 方法(49405)
- 数学(43097)
- 数学方法(42489)
- 学(27537)
- 农(27173)
- 财(26890)
- 中国(24967)
- 业经(22356)
- 地方(20950)
- 农业(18578)
- 务(17777)
- 财务(17702)
- 财务管理(17668)
- 理论(17342)
- 制(16987)
- 贸(16973)
- 贸易(16967)
- 企业财务(16861)
- 易(16403)
- 和(16347)
- 技术(16301)
- 环境(15843)
- 银(13849)
- 银行(13780)
- 机构
- 大学(371393)
- 学院(367621)
- 管理(144795)
- 济(138748)
- 经济(135732)
- 理学(126297)
- 研究(125516)
- 理学院(124787)
- 管理学(122172)
- 管理学院(121516)
- 中国(90557)
- 科学(83557)
- 京(79565)
- 农(68766)
- 所(64271)
- 财(62291)
- 业大(61993)
- 研究所(59408)
- 中心(57473)
- 农业(54564)
- 江(52597)
- 财经(51026)
- 北京(49285)
- 范(48779)
- 师范(48152)
- 经(46668)
- 院(46242)
- 州(43227)
- 经济学(41354)
- 技术(40130)
- 基金
- 项目(266237)
- 科学(207725)
- 基金(193618)
- 研究(186091)
- 家(172830)
- 国家(171505)
- 科学基金(145676)
- 社会(115128)
- 社会科(108938)
- 社会科学(108907)
- 省(103513)
- 基金项目(103129)
- 自然(99312)
- 自然科(97005)
- 自然科学(96971)
- 自然科学基金(95205)
- 划(88795)
- 教育(85352)
- 资助(80135)
- 编号(74799)
- 重点(60339)
- 成果(59327)
- 部(57806)
- 发(56136)
- 创(54817)
- 科研(52275)
- 创新(51300)
- 计划(51273)
- 课题(50859)
- 大学(48682)
- 期刊
- 济(142965)
- 经济(142965)
- 研究(100146)
- 学报(69738)
- 中国(68067)
- 农(61172)
- 科学(61053)
- 大学(51089)
- 管理(50531)
- 学学(48237)
- 财(47549)
- 农业(42488)
- 教育(37812)
- 技术(30799)
- 融(26314)
- 金融(26314)
- 财经(24176)
- 业经(23614)
- 经济研究(22861)
- 图书(22249)
- 业(22223)
- 经(20652)
- 版(19091)
- 科技(18764)
- 问题(18688)
- 业大(18662)
- 资源(17799)
- 理论(17253)
- 技术经济(16584)
- 实践(15962)
共检索到520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开颜 张丹 侯芳洁 由会玲 郑玉光 王乾
[目的]基于气候和土地利用信息,对贵州黔西南地区特色优势中药材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区域进行科学划分,为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产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艾纳香成功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确定5个关键气候因子作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等级指标,并且建立了关键气候因子与潜在种植分布区域海拔高度的回归模型。运用GIS技术,提取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的区域,通过与可利用的土地类型信息叠加,得到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的具体分布情况。[结果]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的种植适宜性类型主要分布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蓓 高茂盛 董金芳
依据陕西省4个定点单季稻农气观测站长期观测数据、87个单季稻地理分布数据和14个与单季稻生长有关的环境指标(8个气候指标、4个土壤指标和3个地形指标)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建立陕西省单季稻种植适宜性分布模型,对单季稻在陕西省的种植分布和适宜性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单季稻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系数P≥0.69)面积为8 949.24kM2;适宜种植区(0.38≤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荣昆
清代中后期黔西南地区出现大量涉林碑刻,这既是区域性人地关系紧张的映照,又彰显出区域性生民强烈的生态意识。涉林碑刻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文化内涵,具体包括内化于心的生态思想、外化于行的生态实践两个方面,其间透露出古人对森林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又表现出规约的可操作性,从而促使规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进而内化为保护生态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
生态文化 涉林碑刻 黔西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琦 赵志平 韩煜 史娜娜 全占军
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指导区域土地利用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论文利用GIS分析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距风景名胜区距离、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8个评价因子,对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水平较高,土地利用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为506.23 km2,占总面积的61.2%;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为194.42 km2,占总面积的23.5%。不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调整用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琦 赵志平 韩煜 史娜娜 全占军
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指导区域土地利用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论文利用GIS分析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距风景名胜区距离、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8个评价因子,对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水平较高,土地利用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为506.23 km~2,占总面积的61.2%;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为194.42 km~2,占总面积的23.5%。不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调整用地属性,一般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限制建设项目类别、规模和建设范围。赞皇县现有的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工业结构优化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明杰 余斌 何永娇 卓蓉蓉 胡书玲
[目的]探索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理论基础与技术规程。[方法]引入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度,运用三维魔方分类方法划定土地利用多功能分区。[结果]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水平差异显著,适宜生态服务、农业生产和城镇发展的土地面积分别占流域国土面积的93.38%、70.17%和69.31%,其中适宜城镇发展用地环洱海集聚分布、适宜农业生产用地在流域中北部连片分布、适宜生态服务用地围绕流域环状分布;将洱海流域国土空间划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大空间占比分别为7.69%、24.33%和67.99%;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功能分区与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吻合度高达71.96%,其中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吻合度分别为63.84%、59.43%和92.62%。[结论]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及其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符合洱海流域实际,能够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理论借鉴、为洱海流域国土空间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薛继斌 徐保根 李湛 赵建强
研究目的:构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试点村建设用地适宜性状况。研究方法:基于可拓工程的优度评价法。研究结果:通过优度评价法,计算得出各评价单元的综合优度分值。根据优度值域,结合分值分布的频率直方图,将适宜性分为高度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暂时不适宜和永久不适宜5个层次。新增建设用地区中75.46%处于高度适宜,其余24.54%处于中等适宜的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区的选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研究结论: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更微观,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优度评价法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显示了较好的区分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燕 周雪梅 王庆莉 边茜 李平兰 张利平
【目的】为促进块菌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块菌特色优势产业,将块菌产业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有必要开展攀西地区块菌资源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分析与地理分布区划研究。【方法】利用1981-201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建立气象要素多元线性回归空间模型,选取与块菌生长密切相关的海拔、降水、温度、植被、土壤等要素值作为指标,利用ArcGIS10.x空间分析模块,计算分析并得到每个指标所确定的块菌适宜性空间分布,运用集优法划分出不同适宜程度的气候区。【结果】攀西地区块菌产量主要影响气候因子为降水,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高温、暴雨等;攀西地区块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1500~2600 m的针阔叶林带和2600 m以下亚高山暗针叶林带,坡度在20~30°的沙壤、壤土、紫色土、石灰土,pH值为6.0~6.5微酸性的环境中,上层乔灌层郁闭度为0.5~0.7,年雨量在700~1600 mm,年均温16.0~23.0℃,土层厚度≥50 cm,旱季、雨季分明;次适宜区海拔在2600~3500 m的针阔叶林带;而不适宜区在海拔3000 m以上的云杉林带、冷杉林带和高山灌丛带。【结论】该区划图客观反映了攀西地区特殊的气候生态环境是块菌自然生长的优良条件,对块菌产量有决定性作用,且气候生态适宜性与地理分布区划相一致,结果与块菌主产区产量分布基本一致。
关键词:
块菌 适宜性 GIS 区划 攀西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冬梅 张仁陟 孙万仓 张军 王鹤龄
【目的】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在区域尺度上划分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为改进冬油菜生产布局,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年不同油菜品种地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长序列气候数据,筛选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采用基于DEM的小网格推算法建立潜在气象因子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xEnt模型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象因子,模拟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的潜在空间分布概率,并划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结果】潜在气象因子对冬油菜...
关键词:
冬油菜 最大熵模型 GIS 气候适宜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居琦 周广胜
【目的】从国家层次和年尺度阐明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揭示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可为优化双季稻生产布局、改进种植制度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区域和年尺度选取影响中国水稻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利用双季稻的地理分布信息及其对应的气候资料,结合最大熵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阐明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并构建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结果】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年降水量、最暖月平均气温和稳定通过18℃持续日数,它们对双季稻种植分布的累积贡献率达潜在气候因子的99.1%;基于主导气候因子和最大熵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媛媛 丁晓东 高华军 林北森 刘春萍 邓明军 姚文艺
气候条件是决定烟叶质量和风格的重要因素,百色烟区是广西第一大优质烤烟产区,该研究通过分析百色市历年气象数据和烤烟品质指标,选取影响百色烤烟品质的气候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不同气候因子的权重;结合百色优质烤烟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与指数和评价法,分析单个气候因子分布情况,并将其量化分级;综合单一气候因子的量化等级和权重,得出百色市烤烟种植区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数;根据评价指数将百色市分为烤烟种植适宜区、较适宜区、不适宜区3个适宜性分区,这一结果显示出不同适宜性分区的潜在分布,从气候适宜性角度来看,百色烤烟种植面积还有很大扩展潜力,烤烟种植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转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山清 普宗朝 李新建 吉春容
[目的]为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发挥新疆种植苹果有利的农业气候条件,规避不利气象灾害的影响,科学制定新疆苹果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利用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 GIS空间插值技术方法,对影响苹果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20℃日数、6—8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新疆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及其分布区域的影响。[结果]新疆年平均气温、6—8月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特点;日最低气温≤-20℃日数空间分布呈现北疆多,南疆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的格局。[结论]近55年,新疆年平均气温、6—8月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冬季日最低气温≤-20℃日数显著减少,并且上述各要素分别于1979年、1985年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受气候变暖的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苹果适宜种植区明显减小,次适宜种植区明显扩大,不适宜种植区也有所减小。气候变暖对新疆苹果种植既有利也有弊,但总体弊大于利。因此,各地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其变化情况,调整苹果发展规划和种植区域,并针对制约苹果种植的不利气候条件,采取趋利避害的技术措施,科学应对,促进苹果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山清 吉春容 普宗朝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为科学制定新疆杏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疆102个资料序列较长的气象站1961—2016年≥10℃积温、85%保证率极端最低气温、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 GIS空间插值技术,在对近56年影响新疆杏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杏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对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新疆杏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吐鲁番盆地腹地;次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中东部和吐哈盆地南部;北疆大部、阿尔泰山、天山山区和昆仑山区为不适宜区。[结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杏种植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有不同程度扩大,不适宜区明显缩小。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总体趋于有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娅 谭秋 王丽双 张帆
[目的]通过对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的定量评价,并结合土地利用的角度对原平市农业产业进行布局优化。[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和AHP方法,建立农业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刻画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适宜性分级图,进一步叠加原平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农业优化布局分析。[结果]原平市农业适宜性水平整体较低,只有14.82%的区域适宜和非常适宜农业生产,集中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53.21%的地区基本适宜农业生产,主要分布于东部丘陵和西部山区;31.97%的地区不适宜农业发展,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同时,在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中约有15.3%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限制了该市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结论]与传统的土地适应性相比,本研究嵌入了社会经济因子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分析,使得研究结果更贴合实际。如何进一步挖掘更全面表征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构建更加全面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区域有别、因地而异的评价体系标准,是加强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有利保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信志红 王宁 李峰 李刚
[目的]对黄河口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分析,为科学规划黄河口地区生态布局和进一步揭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3S技术对近20年来5景覆盖黄河口地区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析,在科学制定分类标准基础上,结合目视解译和监督分类法提取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同时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近20年来,黄河口地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区域及面积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黄河口地区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和北部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