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5)
- 2023(16664)
- 2022(14414)
- 2021(13552)
- 2020(11349)
- 2019(25972)
- 2018(25736)
- 2017(49615)
- 2016(26572)
- 2015(29789)
- 2014(29504)
- 2013(28822)
- 2012(26192)
- 2011(23409)
- 2010(23283)
- 2009(21329)
- 2008(20631)
- 2007(17969)
- 2006(15619)
- 2005(13535)
- 学科
- 济(101227)
- 经济(101086)
- 管理(86317)
- 业(80082)
- 企(68680)
- 企业(68680)
- 方法(47714)
- 数学(41232)
- 数学方法(40675)
- 财(29383)
- 中国(27441)
- 农(27163)
- 业经(24102)
- 制(22778)
- 技术(22277)
- 学(20790)
- 地方(19528)
- 务(18734)
- 财务(18655)
- 财务管理(18612)
- 农业(18267)
- 理论(18157)
- 企业财务(17659)
- 和(17446)
- 贸(17069)
- 贸易(17055)
- 环境(16940)
- 银(16902)
- 银行(16863)
- 易(16582)
- 机构
- 大学(370459)
- 学院(368866)
- 管理(151148)
- 济(145574)
- 经济(142374)
- 理学(131476)
- 理学院(130076)
- 管理学(127815)
- 管理学院(127113)
- 研究(117613)
- 中国(88246)
- 京(77905)
- 科学(72723)
- 财(68819)
- 所(57003)
- 农(55096)
- 财经(55053)
- 中心(54469)
- 业大(54043)
- 江(53593)
- 研究所(51873)
- 经(50121)
- 北京(48627)
- 范(47582)
- 师范(47164)
- 经济学(43676)
- 院(43395)
- 州(43272)
- 农业(42815)
- 财经大学(41261)
- 基金
- 项目(258876)
- 科学(205048)
- 研究(191045)
- 基金(188463)
- 家(163072)
- 国家(161728)
- 科学基金(140797)
- 社会(120863)
- 社会科(114604)
- 社会科学(114577)
- 省(101547)
- 基金项目(100467)
- 自然(91487)
- 自然科(89320)
- 自然科学(89298)
- 教育(88037)
- 自然科学基金(87691)
- 划(84760)
- 编号(77957)
- 资助(76508)
- 成果(62204)
- 重点(57269)
- 部(57221)
- 创(57114)
- 发(54291)
- 课题(52862)
- 创新(52762)
- 制(50308)
- 国家社会(49761)
- 教育部(49512)
- 期刊
- 济(155303)
- 经济(155303)
- 研究(105713)
- 中国(72488)
- 管理(56817)
- 学报(56126)
- 财(53751)
- 科学(52527)
- 农(49016)
- 大学(43448)
- 教育(42100)
- 学学(40617)
- 农业(33977)
- 技术(33856)
- 融(30258)
- 金融(30258)
- 财经(26715)
- 业经(25856)
- 经济研究(23988)
- 经(22790)
- 科技(20503)
- 图书(20076)
- 问题(19895)
- 技术经济(18147)
- 理论(17999)
- 业(17811)
- 版(16759)
- 资源(16691)
- 实践(16519)
- 践(16519)
共检索到532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红 员智凯
新时期中国国防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本文从民用科技资源为国防科技创新服务的视角,研究和解决管理机制和政策机制等问题,使民用科技更好地发挥为国防建设服务的优势和潜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赣州 范肇臻
从技术转移角度讲,国防科技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是通过技术扩散产生的,技术创新是由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的扩散带来的创新效应发挥作用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转移存在的障碍,考察了美国军工技术溢出传导途径的成功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防技术对于民用技术传导机制,即"由军及民"转化机制、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机制、各级政府政策投入机制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钱旭 罗威 武帅 张兰 王海波
文章梳理了国防科技创新资源(人才、机构、技术、成果和学术活动等)感知与评估的现状,提出了使用科学计量、大数据统计、人工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设计了国防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感知与评估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其中基础数据采集、创新资源数据库构建、创新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多维知识产品生成等关键技术问题。该研究可为相关机构开展人才选拔、项目评估、专家评定、技术发展方向预测等提供更有效的数据量化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超
首先,对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执行主体的基本构成及其相应的功能进行分析,明确国防工业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其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决策主体、研发主体和应用主体,而国防科研院所和高校处于辅助性地位;其次,对各创新主体的内在连接机制进行分析,明确各创新执行主体通过技术连接,构成了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执行主体体系。
关键词:
国防科技工业 自主创新 主体 连接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洁 张建卫 宣星宇
本文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对404名国防科技研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职业使命感与情绪耗竭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情绪耗竭对创新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情绪耗竭在职业使命感与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时间压力分别与挑战性评价和威胁性评价联合调节职业使命感与情绪耗竭关系间的曲线关系以及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即在高时间压力、低挑战性评价和高时间压力、低威胁性评价条件下,职业使命感与情绪耗竭的曲线关系以及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更强。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学刚
西南科技大学通过共享国防科技资源,实现了学科专业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建立了一支学校教师、国防科技专家充分融合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实现了国防科研院所、实验室、车间(工厂)和国防科技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搭建出释放国防科技潜能、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桥梁;提高了学校科技创新的能力;培养出众多社会需要的高级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科技资源 共享 研究生 创新教育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新闻 侯光明
强大的国防必须有一个面向新军事革命需求、领军世界科技前沿、瞄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趋势的国防科技创新组织系统。本文对国防科技创新的军民融合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基于军民融合构建了四个国防科技创新组织分系统:以政府和军队为主导的宏观调控组织分系统、以国家研究院所和研究型大学为主体的国防科学创新组织分系统、以国有军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互动的国防技术创新组织分系统、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创新服务组织分系统,最后提出了以军事需求为导向、以前沿科技为动力、科研计划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国防科技创新组织协调机制。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国防科技创新 组织系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庆兴 闫旭军 贾东生
本文首先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并将知识管理引入国防科技声像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之中,对国防科技声像创新服务展开深入研究,最后对国防科技声像创新服务模型进行了初步构建。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国防科技 知识服务 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颖
文章在明晰国防科技知识产权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对知识产权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影响提出了我国国防科技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管理 国防科技 自主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龙阶 陈爱江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而在国防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又具有特殊性。本文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一般规律出发,结合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特点,提出建立健全科学激励机制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国防科技 成果转化 激励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昌其 彭康珺 刘纪达 米加宁
国防科技产业联盟是助力跨军地多元异质性群体创新资源在军地二元结构间流动的重要组织模式。根据Kauffman的适应度景观理论,构建国防科技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路径研究框架,将创新资源共享视为生物演化交互系统,分析推进创新资源共享诸多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首先,以文献知识图谱和核心文献为依据筛选国防科技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其次,借助决策实验室分析方法,阐述基于适应度景观的国防科技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路径建模过程。最后,以H省国防科技产业联盟为案例,通过Python计算实验仿真生成创新资源共享行为的适应度景观攀爬图,探究国防科技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提升路径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此外,由于不同区域环境和案例主体资源禀赋与创新特征存在差异,可依据该研究框架对差异化国防科技产业联盟进行再辨识,进而探索符合自身特征的改进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昉 陆浩然 韩绍阳
美国通过构建科学配套的政策制度体系、多元协同的技术转化机制和全面流畅的中介服务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国防技术在民用部门的扩散,推动了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结合美国实践的成功要素及实际国情,我国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国防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激活科研人员企业家精神、构建多元化科技转化机制、强化信息披露交流以及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六方面着手,深入推动国防科技民用转化,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潜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平洋
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国防科技信息保障工作具有需求复合性、渠道多样性、流动开放性和管理复杂性等特点,应建立并完善需求生成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协同互动机制,通过输入转化、协同参与、交流反馈等模式在开放式创新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内部与外部信息资源的优势作用提供保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远军
国防科技资源是科技资源的重要构成。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与国防科研生产体制机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市场化配置逐渐成为国防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分析国防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相关理论,深入探讨国防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存在的风险,提出国防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防科技资源 市场化配置 风险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