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6)
2023(8708)
2022(7375)
2021(7006)
2020(5925)
2019(13539)
2018(13425)
2017(25671)
2016(13884)
2015(15511)
2014(15334)
2013(14475)
2012(13065)
2011(11417)
2010(10917)
2009(9616)
2008(8684)
2007(7253)
2006(5750)
2005(4641)
作者
(38032)
(31988)
(31803)
(30239)
(20054)
(15228)
(14501)
(12783)
(12377)
(11072)
(10885)
(10752)
(10147)
(9914)
(9856)
(9821)
(9654)
(9558)
(9178)
(9112)
(7876)
(7756)
(7753)
(7370)
(7135)
(6963)
(6925)
(6799)
(6483)
(6401)
学科
(49632)
经济(49569)
管理(37906)
(34525)
(28677)
企业(28677)
方法(26428)
数学(23951)
数学方法(23601)
(13955)
(13360)
中国(12542)
(10824)
业经(10169)
(10111)
(8881)
财务(8832)
财务管理(8811)
地方(8718)
(8631)
农业(8570)
理论(8440)
企业财务(8368)
(8363)
贸易(8362)
(8150)
技术(8143)
(7578)
银行(7529)
(7525)
机构
大学(181366)
学院(180912)
管理(71266)
(70936)
经济(69561)
理学(62487)
理学院(61874)
管理学(60580)
管理学院(60249)
研究(59207)
中国(42724)
科学(37865)
(37133)
(33566)
(32124)
业大(31575)
(29069)
中心(28111)
研究所(26981)
农业(26437)
财经(26276)
(26255)
(24198)
(22998)
(22188)
北京(22124)
经济学(21935)
师范(21872)
技术(21104)
(20038)
基金
项目(136489)
科学(107194)
基金(99546)
研究(96636)
(88831)
国家(88149)
科学基金(75466)
社会(60846)
社会科(57689)
社会科学(57677)
(54110)
基金项目(52974)
自然(50519)
自然科(49400)
自然科学(49381)
自然科学基金(48484)
(45511)
教育(45333)
资助(40265)
编号(37961)
重点(30891)
(29915)
成果(29191)
(28992)
(28622)
科研(27185)
创新(27163)
课题(26443)
计划(26132)
国家社会(25626)
期刊
(69593)
经济(69593)
研究(46697)
学报(33794)
中国(31939)
(29613)
科学(29306)
大学(26055)
管理(25828)
(25668)
学学(24981)
农业(19977)
教育(19028)
技术(17286)
(13265)
金融(13265)
财经(12659)
业经(12029)
经济研究(11086)
(10870)
(10495)
(9815)
业大(9576)
问题(9363)
科技(9340)
林业(9175)
统计(8234)
理论(8058)
现代(7855)
技术经济(7852)
共检索到251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刁姝  孙超  孙晓梅  张守攻  
[目的]建立基于毛细管电泳的日本落叶松最佳MSAP反应体系,获得条带清晰,信号强度均一的DNA甲基化图谱,为今后开展日本落叶松表观遗传变异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日本落叶松未成熟木质部为试材,设置不同梯度的DNA模板用量以及选择扩增体系中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和exTaq DNA聚合酶浓度,确定各组分不同用量对毛细管电泳效果的影响,从而确立最适的MSAP反应体系。[结果]结果表明模板DNA以及exTaq DNA聚合酶浓度对毛细管电泳结果影响不明显,而高的引物浓度会引起条带的减少。Mg(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金辉  胡建军  卢孟柱  
为构建柳树遗传图谱、进行分子育种等奠定基础,以柳树为材料,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体系建立并优化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简化了AFLP分析流程。首先提取高质量的柳树基因组DNA,对基因组进行酶切与接头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最后通过毛细管电泳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基因组DNA提取采用改进的CTAB法,酶切模板DNA用量450ng,EcoRⅠ酶切2h,MseⅠ酶切2h,接头过夜连接,选择性扩增时dNTP浓度0.3mmol/L,Mg2+浓度1.5mmol/L,引物浓度0.125μmol/L,DNA聚合酶浓度0.025U/μL,预扩增产物最适稀释倍数20倍。经过重复实验,证明建立的AFLP-毛细管反应体系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毅励  陈媛梅  郑彩霞  
为验证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测定重瓣榆叶梅花朵生长过程中的DNA酶、RNA酶和细胞色素C含量及动态变化的有效性,以磷酸氢二钠溶液为提取液,超声提取重瓣榆叶梅花朵中的蛋白质作为待测液,考察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分离电压、分离温度及进样时间等因素对HpCE分离检测蛋白质的影响。确定了HpCE最佳测定条件为:运行缓冲液为pH为2.5、浓度为30m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0.5mpA压力进样5s,分离电压为8kV,电泳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在最佳条件下,样品可在20miN内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同时检测样品中的DNA酶、RNA酶和细胞色素C。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伊爱芹  陈媛梅  郑彩霞  
建立了加杨叶中芦丁含量测定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用甲醇溶解样品采用超声提取,研究了缓冲溶液浓度、pH值、电压、温度及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测定条件:50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值为9.3),压力进样时间为5s,温度为25℃,运行电压为20kV,检测波长为254nm。在此条件下,峰面积与芦丁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达到98.58%,方法准确。同时,利用建立的方法研究了加杨叶生长过程中芦丁含量的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良  甘莉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 (CE)在蛋白质肽图构建与鉴定、物化常数和结构分析、动力学研究、定性定量与微量制备中的应用以及在核酸的纯度检测、片段置备及PCR产物分析、DNA测序与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易红梅  王凤格  赵久然  王璐  郭景伦  原亚萍  
以192份玉米品种为材料,用7对SSR引物对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和常规的变性PAGE银染检测两种SSR标记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SSR标记片段大小一致。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法检测的结果更为精确、灵敏、高效,更适用于高通量材料的检测分析。对少量材料进行检测分析以及SSR标记的筛选时,使用常规的变性PAGE银染检测法更经济适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凤云  毛富春  王惠  
研究了金属离子与血清蛋白形成配合物的条件,探讨了用金属离子-蛋白质配合物消除毛细管区带电泳中管壁吸附作用的方法,并将之成功应用于人血清中药物成分的分离。试验证明,血清蛋白与多种金属离子能不同程度地形成配合物,除Mg2+外,所选金属离子与血清蛋白形成配合物的优先顺序为Zn2+>Cu2+>Cd2+>Co2+>Fe3+>Cr3+>Mn2+>Ca2+>Ni2+;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介质的pH、温度和金属离子的浓度,其适宜范围分别为pH=6~8,温度40~50℃,金属离子浓度10~30mg/L;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管壁吸附问题,铜和锌离子-蛋白质配合物既不影响药物成分的分离,也不降低毛细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童敬  饶钦雄  郭平  李海燕  丁双阳  
建立了猪饲料中螺旋霉素、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HPCE检测方法。确定了该过程中缓冲溶液的pH、缓冲溶液类型及离子强度等电泳条件,同时对毛细管长度、内径及分离电压等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分离的最优条件:在毛细管有效长度50 cm、内径75μm,分离电压25 kV,40 mmol/L磷酸氢二钠-20mmol/L柠檬酸(pH2.5)缓冲液条件下,3种药物在15 min内得到完全分离。3种药物在10~100μg/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3;饲料中螺旋霉素检测限为3.0μg/g,替米考星检测限为5.0μg/g,泰乐菌素检测限为8.0μg/g,添加回收率在74.5%~87.4%,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午豪  齐芪  李赟  盖颖  
杜仲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药用成分主要为次级代谢产物绿原酸,是很多种中草药的重要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杜仲叶片和忍冬科植物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朵中。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从植物样本中检测绿原酸的方法。该方法使用萘乙酸作为内标物提高定量的精确性,减少系统误差,并通过毛细管电泳联用质谱定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毛细管电泳联用质谱仪建立萘乙酸标准品与绿原酸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其中萘乙酸与绿原酸的标准曲线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1,均大于0.999 0,说明仪器方法及毛细管电泳参数与质谱参数可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盖群  刘刚  江生  危玲  
研究表明,中药材白僵蚕具有较好的抗惊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是草酸铵。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中药材白僵蚕中草酸铵,发现不同的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缓冲液浓度对测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初步确立了测定僵蚕体内草酸根离子的最佳条件。草酸根阴离子在5min时间能得以很好的分离,最佳测定条件是pH为8.0,铬酸钠缓冲液浓度为5mmol/L,从而探索出毛细管电泳法在测定中药材白僵蚕中草酸铵含量上的可行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成成  崔文山  董健  冯健  王骞春  姜韬  闫文文  张璐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日本落叶松SRAP-PCR反应体系的模板DNA、Mg2+、dNTPs、引物、Taq酶浓度五因素在四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PCR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不同水平对PCR反应结果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模板DNA影响最大;筛选得到日本落叶松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为模板DNA浓度为120ng.20μL-1,dNTPs的浓度为0.15mmol·L-1,引物浓度为0.3μmol·L-1,Mg2+浓度为1.5mmol·L-1,Taq酶浓度为0.5U.20μL-1。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日本落叶松遗传多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传山  曹传旺  王志英  
通过正交试验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落叶松毛虫6龄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最佳反应体系及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落叶松毛虫6龄幼虫AChE最佳反应条件为酶液质量浓度0.2g/mL、底物浓度0.8mmol/L、反应体系pH7.5、水浴温度35℃和反应时间5min。敌敌畏、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落叶松毛虫6龄幼虫体外AChE活性产生不同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与杀虫剂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敌敌畏抑制效果最显著(IC50=3.018×10-4mg/mL),其次是高效氯氟氰菊酯(IC50=1.436×10-2mg/mL),而阿维菌素对AChE活性抑制效果最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正才  潘康标  母应锋  杨明敏  
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MEKC) 分离了 12种不同的农药, 研究了电泳电压、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电泳缓冲溶液、有机改性剂 (甲醇) 及pH等对分离的影响, 找出了最佳分离条件, 使 12种农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基线分离。此外, 对含其中 6种农药的试样溶液用C18小柱进行了纯化和富集, 富集因子为 10; 然后用MEKC方法测试, 它们的检测限为 0 1~0 02μg·kg-1, 回收率范围为 70 20% ~88 71%, 变异系数为 1 3% ~1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邢俊霞   臧巧路   叶查龙   张陈谊   程冬霞   齐力旺   杨玲   李万峰  
[目的]优化农杆菌介导的日本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方法]以液体增殖培养7 d的日本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利用携带β-葡糖醛酸酶基因(GUS)的pCAMBIA1305.1载体进行瞬时转化,根据GUS的表达量及酶活性,筛选最佳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并利用筛选出的转化体系,分析落叶松scarecrow-like 6(LaSCL6)启动子的活性。[结果]瞬时转化后,GUS表达明显。当侵染液浓度OD_(600)为0.2,侵染5 min,共培养72 h时,GUS的表达量最高,△C_T值为-2.274 2;当侵染液浓度OD_(600)为0.05,侵染5 min,共培养72 h时,GUS酶活性最高,为25.728 6 U·L~(-1)。LaSCL6启动子的活性是CaMV35S启动子的1.55倍。[结论]综合考虑GUS的表达量和酶活性,当侵染液浓度OD_(600)为0.05,侵染5 min,共培养24 h时,GUS的表达量和酶活性较高,这一条件可以用来进行日本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的高效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芬  富建鲁  丁小明  潘守江  李振兴  周长吉  
针对日光温室冬春季育苗温度低且传统加温设备能耗高的特点,设计基于毛细管网的日光温室苗床热水加温系统,并于冬季在河北省永清县对系统的加温效果进行实际测试。以无加温育苗区为对照,研究分析毛细管网加温对空气温度和基质温度的影响,探讨了隔热层在加温苗床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毛细管网苗床加温可使育苗基质夜间温度平均值及最低值提高3.23.4℃和0.81.4℃;铺设聚苯板可使夜间基质温度平均值提高0.6℃;基质温度的最低值偏离度为09.4%,平均值为1.5%2.5%。基于毛细管网的苗床加温系统可有效提高苗床局部温度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